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14 09:11:04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读书时所作的五律。此诗主要写作者上戴天山的所闻所见,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全诗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露浓 一作: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

桃花带着几点露珠。

树林深处,常见到麋鹿出没。

正午时来到溪边却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

白色的瀑布高挂在碧绿的山峰。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

我不由自主地靠着几株古松犯愁。

注释

⑴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不遇:没有遇到

⑵吠:狗叫。

⑶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⑷树深:树丛深处。

⑸青霭:青色的云气。

⑹倚:靠。

此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不闻钟”与题中“不遇”遥相呼应。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给人启示,也更能让人深刻理解诗人的其他诗作。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拓展阅读

1、《寄全椒》翻译

《寄全椒》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古诗全文如下:

今朝郡斋冷,忽念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石。

欲恃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何处寻行迹。

【前言】

《寄全椒》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抒写秋风秋雨之夕,诗人怀念中的一位,想携酒去安慰老友又无从寻觅的惆怅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挚的情愫和淡远的情趣。全诗语言简洁,平淡无奇,然感情跳荡反复,形象鲜明自然,情味幽远。尤其是“落叶满空,何处寻行迹”二句,堪称诗中绝唱。

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中隐居的人。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可是秋叶落满空,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这首诗,看来像是一片萧疏淡远的景,启人想象的却是表面平淡而实则深挚的情。在萧疏中见出空阔,在平淡中见出深挚。这样的用笔,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觉,也就是形象思维的巧妙运用。题目叫《寄全椒》。既然是“寄”,自然会吐露对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需要读者细心领略。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冷。然后,诗人由于这两种冷而忽然想起中的中的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石”。葛洪《*传》说有个石先生,“尝煮石为粮,因就居。”还有家修炼,要服食“石英”。那么“中客”是谁就很清楚了。

中艰苦修炼,诗人怀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安慰。然而诗人进一层想,他们都是逢、见水止水的人,今也许在这块石岩边安顿,明恐怕又迁到别一处什么洞穴安身了。何况秋来了,满落叶,连路也容易找,走过的脚迹自然也给落叶掩没了,因而也知去何处找对方。

诗虽淡淡写来,却使读者能感到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开头,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中的,再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终于又觉得找着他而无可奈何;而诗人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消解。

诗人描写这些复杂的感情,都是通过感情和形象的配合来表现的。“郡斋冷”两句抒写,可以看到诗人在郡斋中的寂寞。“束荆薪”、“煮石”是一种形象,这里面有人的种种活动。“欲持”和“远慰”又是一种感情抒写。“落叶空”却是另一种形象了,是秋气萧森、满落叶、全无人迹的深。这些形象和情感串连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的意境,很耐人寻味。

2、《蜀难》 《蜀难》的疑难解

【**--散文】

1、这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少杂言句,试举例划分节奏,说说它们对本诗的风格起什么作用?

:本诗中有许多散文化的诗句,它们的节奏变化多端,例如: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之难,难于/上/青!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③其险也/如此,嗟尔/远/之人/胡为乎/来哉!④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们是诗人在描写奇险无比的蜀蜀水蜀时,感情的熔岩奔涌而出,能自已,冲口而出的诗句。这样的散文诗句夹杂其间,显得辞气起伏,荡气回肠,表现了诗人炽热奔放的感情,形成了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2、本诗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表现在夸张手法的运用上。诗人以“四万八千岁”夸张叙述蜀国亘古闭塞的状况;以黄鹤飞过,猱猿愁攀援夸张描写蜀难行;以百步九折夸张路的曲折盘桓;以“六龙回日”“去盈尺”“扪参历井”夸张峰的高峻。

第二,表现在民间传说和神话的运用上。诗人以羲和驾六龙载太阳神的神话传说表现蜀之上壁立千仞的险峻,以五丁开的传说表现蜀开凿过程中人和自然的*,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开辟地的伟大力量。

第三,表现在作者丰富的想象上。作者借助神奇的想象:想象六龙回日,想象扪参历井,想象畏途上的凄清感受,使全诗罩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第四,表现在本诗以散文化句式入诗而形成的同凡响的节奏和旋律上。

3、本诗的结构和思路是怎样的?

(开篇主旨句一现)

开凿前的亘古闭塞

险峻难行 开凿时的撼人气势

开凿后的险峻难行

景象恐怖

可畏环境 (主旨句再现)

水险恶

剑阁形势

蜀地社会险象 战祸惨烈

忧虑申诫

思路:秦→蜀;古→今;客观→主观;自然→社会;写险→申诫。

3、入清溪行《清溪行》的诗词鉴

清溪清我心, 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 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 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 空悲远游子。

注释

⑴清溪:河流名,在安徽境内。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⑵诸:众多,许多。

⑶新安江:河流名。发源于安徽,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

⑷度:这里是飞过的意思。屏风: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⑸向晚:临近晚上的时候。

⑹游子:久居他乡的人。

译文

清溪的水色给我清心的感受,清溪水色其它水泽的地方同。请问新安江,你水色清澈能比得上清溪吗?

人好像在明镜中,鸟好像在屏风里的。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我听来,就是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

人行明镜中, 鸟度屏风里。

《清溪行》是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到池州时的作品。这两句是说,清溪之水清澈见底,一平如镜,人行溪旁,身影映入水中,如在镜中行走;附近峰,层峦叠翠,影映入水中,鸟飞如度屏风。全取动态,却感到景色十分幽静、美丽,如入其境,如画中游。

《清溪行》是唐代伟大诗人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主要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创设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寄寓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是公元753年(宝十二年)秋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景点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清溪源出石台县,仿佛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经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汇入长江。游清溪作有许多有关清溪的诗篇。这首《清溪行》主要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寓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一生游览过很多名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我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开篇就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

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来以水清著称。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的水是清澈的,作者用清溪的水与之相比:“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意思是:“新安江,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吗?”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对比衬托出清溪的更清。

然后,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读者如身入其境。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说:“《复斋漫录》云:谷言:‘船如上坐,人似镜中行。’又云:‘船如上坐,鱼似镜中悬。’沈云卿诗也。……予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然《入青溪》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

最后,诗人又回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我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诗人,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因此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4、《春思》古诗

【**--阅读答案】

【原文】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相识,何事入罗帏?

【注解】:

1、燕草: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指燕地的草。征夫所在之地。

2、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3、罗帏:丝织的帘帐。

4、秦桑:秦地的桑树。思妇所居之处。

5、怀归:想家。

6、妾:古妇女自称。

【韵译】: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郎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断裂日子。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相识,你为何闯入罗帏,搅乱我的情思?

【翻译】:

燕地的春草刚刚发芽,细嫩得像丝一样,秦地的桑树已经低垂着浓绿的树枝。当你心里想着归家的日子,正是我思念你断肠的时候。春风与我相认识,为什么要吹入我的罗帐里来?

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景物起兴,颇为别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把目力达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王孙游兮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着痕迹。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易做到的。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三四两句直承兴句的理路而来,故仍从两地着笔:“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赟注集曾加以评述:“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移。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二的高尚情操。萧赟说:“末句比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正好被他一语着。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的这首诗中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作者介绍】

(701年2月28日-762),字太,号青莲居,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客,育二子(伯禽、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难》、《行路难》、《梦游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lǐ bái),字太,号青莲居,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并称为“杜”,(与并称为“小杜”)。

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客,生平事迹详。

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东任城(今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愿应试*,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识。他曾给当朝名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更多唐诗欣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直到宝元年(742年),因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下 。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识,后因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璘的幕府。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兵败之后,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赦写下《早发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阳冰,久即病逝。更多唐诗欣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历代文人对的诗歌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评价。生前就有诗名。贺知章一见就称他“谪仙人”。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寄十二二十韵》)之评,赞其“也诗无敌,飘然思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魏颢在《翰林集序》中说:“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有着很高的评价。云:“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到元时期,开始扬杜抑。说:"又诗之豪者,世称杜之作。才矣奇矣,人逮矣" 杜甫曾对有过这样的评价“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子呼来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英汉对照】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相识, 何事入罗帏。

IN SPRING

Li Bai

Your grasses up north are as blue as jade,

Our mulberries here curve green-threaded branches;

And at last you think of returning home,

Now when my heart is almost broken….

O breeze of the spring, since I dare not know you,

Why part the silk curtains by my bed?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53805.html

热门阅读

  1. 孩子家长会发言稿家长代表讲话
  2. 给情人的晚安祝福语
  3. 课文《小鹿的玫瑰花》的优秀教案
  4. 年会爆笑小品剧本《应聘》
  5. 情人节祝福语大全搞笑
  6. 某物业公司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范文
  7. 表达爱国情怀的诗句摘抄
  8. 优美的简短句子
  9. 小学语文《凡卡》教学设计
  10. 《学会看病》课堂教案设计
  11. 企业特殊工种退休通知
  12. 春季育儿心得
  13. 教育个人实习报告
  14. 暑期销售的实习心得
  15. 给妈妈生日祝福语精选
  16. 201年跨年说说祝福语
  17. 开学第一课天作文
  18. 寒假流水线工人社会实践报告
  19. 工程技术员工作计划范文2019
  20. 《抉择》席慕蓉原文及赏析
  21. 2016腊八节祝福语短信
  22. 清明古诗句
  23. 记承天寺夜游句子翻译
  24. 第四道门的故事
  25. 3女生节标语
  26. 《甜甜的秘密》优秀教学设计
  27. 《人生》教学设计
  28. 社区工作者发言稿范本
  29. 小村庄只能尘封在记忆中情感散文
  30. 201年有关元旦快乐的祝福语说说
  31. 201年恭祝高考成功的祝福语
  32. 克服素描课教学难点的高招艺术论文
  33. 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讲话安全演讲稿
  34. 教师节短信祝福语推荐
  35. 古代唯美诗句是哪些
  36. 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37. 夜钓是件惬意的事生活随笔
  38. 过年的手抄报资料内容
  39. 李白爱国诗句大全
  40.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短信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