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钓是件惬意的事生活随笔

发布时间: 2025-07-22 18:20:15

夜钓是件惬意的事生活随笔

天气渐渐的转暖了,白天的阳光照得人眼睛睁不开,对于喜欢钓鱼的来说,夜钓可是最惬意的事。

我在学校上班。学校的濒临一个不算大的水塘,塘水很深,就是塘边也有二、三米。这里是我们的淡水养殖场,里面什么鱼都有,大的有几十斤。我曾看到过钓友钓过二十多斤的草鱼,和鱼拼了一个多小时才弄上来,那才叫过瘾。

今天白天气温不低,风也不大,是夜钓的理想天气。好在我不需要准备好多夜钓装备,因为我选的钓位就在我学校校园边上,几步就到了,塘边还有栏杆,既安全,又干净,还很通风,几乎没什么蚊虫,可以搬个椅子舒舒服服的坐在那里钓了。但也得小有准备,身边该带的都要带上,小灯,抄网,手绳,这些都要的。还有为喜欢抽烟的朋友多备一包烟。

一切准备就绪,夜幕来临了。我准时来到了水边。我用的钓饵是“麦香诱”3号,这种钓饵对鲤鱼和鲫鱼效果还不错,是我常用的钓饵。配料很简单,加一点点拉丝粉,只要比白天粘一点就好。因担心晚上会有大鱼出现,我的线组用的是:3号主线,1。5子线,比白天的要大1个线号,线长要6。5米,鱼竿可用5。4米的,我用的是7。2米的。夜光棒是小号的荧光棒,很好用。调好水深,漂的目数是一个夜光棒的位置,这也可以根据情况来慢慢调。饵也挑好了,线组也组装完成,天也完全黑了下来……

五月中旬的夜还是有点凉,朗朗的天空中一轮明月映在塘面,随着微波荡漾,湖面银光闪闪。

我挂饵抛钩,就等着鱼儿来找食吃啦。先点上一支烟,美美的吸上一口,可视线没有离开那湖里的漂。一支烟已抽完,可一点动静也没有:“怎么了,鱼去哪里开会啦!不急,钓鱼就是要有耐心……”自己安慰着自己,时间也一点一点的过去了。

动了动了!漂抖了几下又停了,有小鱼在咬钩,动了就好,不管什么,总之心里紧张了一下,有点兴奋。

咦!我的漂没了,啊!黑漂!快提竿,好沉,看来不小。由于水深,得慢慢的往上提竿,不小,是条鲫鱼,有半斤左右。夜钓就是好,小鱼很少,上钩的就是大鱼。

有好的开始,心里感觉太美了,继续守株待兔。当然,还是点上了一支烟,好快,烟还没抽几口,下面的漂又动了,咦?漂怎么横着跑了?呀,一定是鲤鱼,提钩,比刚刚的沉多了,一定是大鲤!我把竿紧紧稳住,让鱼先发力,等它没力气了我才再往边上拉。鱼看来不小,在河里上下翻滚了好一会,这时我的心也随着钩的一上一下,而紧张着兴奋兴奋着,钓鱼就是钓的这种感觉。我同来的钓友忙把抄网准备好,等着抄鱼。由于水深,鱼线也长,怕鱼跑了,我尽量慢点,等我把鱼拉到岸边,钓友忙为我把鱼抄了上来。嗯!不错了,大概有3斤重的一条鲤鱼,啊!心里是那个美啊,跟中500万差不多吧!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又收获了几条大约6两的鲫鱼,还有一条是我第一次见过的叫“贵妃鱼”(回来后在网上查到的,也是鲤鱼的一种),有2斤重,满心欢喜,大获全胜。

明天还得上班的,我们钓到夜里1:30决定收竿。

同来的钓友也小有收获,皆大欢喜,和我说准备什么时候再来和我一起钓呢!哈哈哈,还上瘾啦!好了,下次再说,我有点困了,休息一会。

拓展阅读

1、合集好文

落红不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题记

梅兰竹菊,自古花中四君子。梅之清高,兰之幽香,竹之傲然,菊之风华,的确花的最高处。然而我却一直认为,竹,不过一种常绿的植物,不应该与梅,兰,菊相提并论。直到那一次。

家住城市的却偏偏爱花,或许只因无法得到吧。家中常有各个品种的花卉,亲友登门,带的,通常也一些花卉。

我偏爱梦幻般的紫色,风信子在家中极为常见的。爱她的花色,也爱它那浓郁的香气。

然而,外婆却极不喜花卉的,在那个乡村里的外婆家后院里,只有清一色的竹子,一年四季绿着,充满着机。而我,毫无兴致,只一直觉得,竹子,从不会死亡。

然那一次,我见到了竹子的花,与竹一直以来的清高不同,只一次,惊世妖娆的粉红色,在它的身上出现,红的令人心惊胆颤,我不知道,这就代表着他的命走向了终结。

我以一种极其兴奋的神情欣赏着她的美,哪怕与这一片绿如此的格格不入!我或许只高兴它终于不止绿这一种颜色了。

然而,在那之后,我见到的他倒下的身影,如此孤傲,我终于明了,竹,他一最求者自己最爱的绿,然而在最后的那一刻,他也会不甘寂寞。

竹的离开,或许它的释然吧,于他而言,死亡,亦

若有来,我愿做一颗竹,哪怕世世不能被世人所了解,哪怕孤独的一个人。若一世的繁华,那么繁华过后,烟云尽散,唯有那一刻的清幽,可以伴我世。

2、合集好文

我很喜欢喜欢雨后那一刻,可以清晰的听到寂寞的歌声。滴滴答答的雨声,轻打这浮尘,三开的云雾,迷离的眼眸,我对上了一张熟悉的笑靥。

天空承受不住雨的重量,倾洒而下。不知道慌乱了谁的脚步,急忙地寻找避雨的屋檐。我喜欢撑着一把伞走在回家的路上,小巷了的一户人家上炊烟袅袅,只被毛毛细雨和微微的风吹向到了远方。轻轻地走在布满青苔的小路上,我轻轻地走,脚尖辗转,在路上画着圈。拐了个弯走在畅通的大道上,已经无他人的踪影,只剩下我撑着一把深红的伞游走在寂静的马路上。我如一叶孤舟,漂泊在命的溪流。雨水落在车轮滚动的马路。昏*灯下整座城抹上了一层透明的水色。

雨停了,我总想着有一天能够远离繁喧,犯下那些担子。或许当我们都发觉累的时候我们才懂得放松,或许看清这个世界时,才会想远离繁喧,人可能都这像愈神秘愈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我愈发爱看雨了。看着雨珠从屋檐下‘滴答’滴在土地上,滋润着脚下的泥土。有多人喜欢把感情在雨中释放,或者在寄托在雨中。在人们的影响中,下雨就说不清的忧愁。反而我很爱雨中的宁静。

在雨的季节,习惯了释怀,习惯了思考,看着天空的云一点点的凝聚,一点点的消逝在天边化成一滴滴的雨无情的落下,洒遍了心中的每个角落,一点点的吞噬了沉睡的心。

我撑着一把伞中雨中游走,又陷入了沉思……

3、虚伪真的不得已吗?范文

穿梭于尘世中,有很多人都变得虚伪了。也许,选择虚伪别人的权利,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至少别让自己在繁杂的世俗中丢失了那颗单纯善良的心。

对于一个人来说,虚伪的程度与年龄成正比的吗?我忽然怀念起多年前年幼无知的时候了。小时候,很希望长大,也很羡慕那些已经长大的人,他们可以自己做决定,可以去想去的地方,也可以买想要的东西,做想要做的情……然而,当一天天的长大,却忽然发现,儿时所幻想的一切都只一个美好的梦,这个梦与现实的差距那么的大。我幻想着有一天这个梦会变成现实,然而,这个现实却强加给我更多我不想要的东西。

在我记忆中,第一次感到人在世上要做一些不得已的情,说一些不想说的话在今年。在我记忆中,我认为人就应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可从那后,我觉得人的虚伪,一种与俱来的本性。那天,我父母的朋友来我家做客,做客的有一位阿姨和一位叔叔。那天妈妈做了好多好吃的,还有我最爱吃的红烧茄子。吃饭的时候,我吃着吃着,就觉得今天的红烧茄子不好吃,我就和妈妈说;“妈妈,你今天的红烧茄子不好吃!”妈妈笑了笑,我继续吃,还说这道菜不好吃,不知道怎么了。后来,我记得那位阿姨好像很气的样子,说:“我在家就这样做的!”爸爸妈妈笑呵呵的说:“这你阿姨做的!”后来,爸爸气的批评了我,说:“你怎么能说不好吃呢?”我笑着回答说:“我还以为妈妈做的。”谁知,一向疼我的爸爸还气说:“谁做的你也不能说不好吃。”看着爸爸那严厉的目光,我心里委屈极了,难道我错了吗?我还记得,那天中午,我一口都没吃。现在我还很不解,不就为了面子吗?而且,那位阿姨也和我家很熟,至于嘛!我就认为我没错,虽说可能有点不礼貌,但那位阿姨她那么大了,至于和我这么一位小孩子气吗?不就虚伪吗?

也许,从那一刻起,我就忽然明白,这个世界有太多人说了太多不想说的话,我再也辨不清孰孰非。因为有许多人都嘴上一套心里一套。或许,这就这个社会吧!不谁的错,也埋怨不得了谁!这个世界惟一单纯的只有孩子,可孩子会长大,长大之后孩子也会变得虚伪吗?

很多年以前,我无中看过这样一个故:在一片海滩上,退潮之后有许多搁浅的鱼,那些鱼少说也有几百条,眼看着海水已经退去,而鱼儿身下面的水越来越少,这些鱼眼看着就快要*。可来来往往的在海滩边游玩的游人,面对此情此景却无动于衷。只有一个孩子小心翼翼的将一条条搁浅的鱼儿拾起,再着急的将它们一条条的扔向大海。这时,有一位年迈的老人就问这个孩子:“孩子,有这么多条鱼你能救几条啊?”小孩子依然着急的抢救着鱼,一边抢救一边说:“这条,那条,我都能救!”

曾经这则真实的故感动了多少人。而今,这个小男孩长大了,他还会去救那些鱼吗?

有人说,每一个孩子都*派到人间的天使,他们拥有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但当这些天使长大之后,*将他们召回天堂了,还那天使的心灵已经在尘世中被污染了。我不知道答案,但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答案。

虚伪,真的有苦衷吗?难道有人逼着他们虚伪吗?那又谁呢?金钱,名利,物质还欲望?究竟什么让善良的天使变成了虚伪的人。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为人的本性就虚伪的吗?我一直苦苦追寻着答案,却始终没有答案,谁能告诉我呢?

点击查看更多夜钓是件惬意的事生活随笔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39789.html

热门阅读

  1. 800字弟子规读后感
  2. 参加初中校长提高培训班学习心得
  3. 初次进酒吧的随笔
  4. 赞美老师的散文朗诵稿
  5. 我家的好家风手抄报
  6. 《穷人》优秀课文教学设计
  7. 农业技术服务合同书
  8. 周末祝福短信30条
  9. 春天的诗句大全
  10. 社区主任茶话会发言稿范文
  11. 快乐的一天日记
  12. 民间文学《沁园春》2首
  13. 三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范文
  14. 夏天防暑手机短信祝福语
  15. 有关田径运动会开幕式的校长发言稿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