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秘密》优秀教学设计
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意。并以轻快、活泼的声音唱出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歌曲的学习,能基本掌握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唱出神秘、急切的感受,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八分休止符的掌握
教学准备:电子琴、教学课件,卡纸
一、组织教学
(课前)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每当夜幕降临,夜深人静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休息了,老师呢? 同学们用稍慢的速度,深情的情绪,柔和的声音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产前》。
2、师:唱得那么深情、投入,你们从歌曲中感受到了?
设计意图:熟悉的音乐唤醒学生心头真挚、浓厚的尊师意识,为下面的教学做了情感铺垫。
(二)师生问好
师:同学,今天老师要用另一种方式跟你们问好,你们听好了
同学 0们 同学 0们| 早0上0 好 —| (出示课件)
师:请你们用同样的方式跟老师问好。
老师 0啊 老师 0啊| 早0 上0 好—|
二、新课导入
师:我们再来问好一下,老师怎样说,你们也怎样说
(老师大声问好,学生大声问好。老师小声问好,学生小声问好。)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们一般什么时候会跟别人小声说话啊?
生:悄悄说,说秘密的时候
师: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我小时候也有个秘密,一直藏在心里,现在老师要悄悄地告诉你,请同学们竖起你的小耳朵,安静仔细的听好了。
三、节奏练习
师:屈老 0师 这一 0个 | 小0 秘0 密— |拍对 0了 节奏| 我才能 告诉 你—|
一起来听听老师的小秘密,看谁能收到,又能领会老师的小秘密呢?
4/4 O X | X . X X X X . X X X |X O X O X ||
Da……
原来老师的秘密藏在了 中了。
3、一起分享老师的秘密。――出示节奏。
4、现在你们能像老师一样,把你们的小秘密也藏在节奏中,又送给你的同桌一起分享你秘密中的快乐呢?要求同桌听了你的秘密也能听懂和领会!
【意图】:1、掌握难点节奏:弱起、附点和休止;为学歌曲打下基础。
2、自由创编节奏,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节奏的模仿能力。
四、听歌曲
师:大家刚刚的表现都很棒。听听老师秘密(师范唱 )
生思考:
师:老师把秘密装进哪里,送给了谁?(桔子里,老师)
师:这是个怎样的秘密呢?(甜甜的秘密)(出示课件)请学生来读一读,并且提示要读出甜甜的感觉,“秘密”两字要轻轻的。再大家一起读。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甜甜的秘密》。(出示课件)
3,听录音范唱(看着歌谱)
师:我们再次聆听这首好听的歌曲
生:听的时候请伸出你的右手用点线图画出旋律。
五、学习歌曲
1、学唱1-4小节歌曲(出示课件)
(1)、有节奏、有感情的读歌词
师:刚刚我们同学给这里配出的画面是蹑手蹑脚的,左顾右盼的,生怕被发现的,所以大家要读出悄悄地感觉。
(2)、跟唱学习1-4小节歌曲
2、学唱5-8小节歌曲
(1)有节奏、有感情的读歌词 (配上动作)特别要点出“把桔子放进老师的抽屉里”这部分的动作。脚步要更轻,更低一些。
(2),跟唱学习5-8小节歌曲
3、跟钢琴完整唱出歌曲的第一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出示课件)
(1)、师:把秘密送出去以后,你们肯定是很期待老师发现的,那此时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期待的,急切的)
师:请你们用这种心情,把第二乐段的歌词读出来。
(2)、读歌词(教师纠正朗读读时节奏的错误)
(3)、听老师唱第二乐段 师:老师也很期待这个秘密被发现,所以我先忍不住想要让你们听听我急切的期待了,请同学们仔细听。
(4)、跟钢琴学唱第二乐段 (请注意唱出急切的心情)
(5)、最后一句要让我感受到你们对老师真切的爱意,是发自内心的甜甜话语,掏着心讲的。再唱最后一句。
5、分角色表现歌曲(跟着录音范唱并加上动作)
师:我们现在来分工合作,一起来送出这个甜甜的秘密,一二大组的同学来“藏秘密”,三四大组的同学来“送出秘密”,然后大家一起来期待老师的发现。
师:老师发现有些人啊,藏得太大声,送的也太大声了,早就被发现了,而且也没有很急切的期待,让我们再来一遍。
六、课堂拓展(祝福语话师情)
师:我们除了把秘密装进桔子里,送出我们甜甜的话语,我们也可以以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请同学们将老师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奖励的爱心卡拿出来,在上面写上你要对老师说的话,或祝福语(一人一张,如果你有多的爱心卡,请将你这节课的荣誉卡分享个没有的同学,让他们也写出他们的话)在写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照片(点燃同学们对老师的爱)(出示课件)
【意图】:通过写祝福语、分享师生照片,再次点燃同学们对老师的爱。
七、课堂小结
师: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收到小朋友们的礼物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学习成绩!今天后面也坐了好多的老师,他们都是辛勤的园丁,为你们的成长呕心沥血,让我们最美的歌声,把这首曲子送给在座的老师。——随音乐齐唱歌曲
【意图】:秘密的升华,让学生明白“送秘密”不是说真的要我们把秘密藏在礼物中送老师,最好的秘密就是学生们良好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学习成绩!
拓展阅读
1、《猫》教学设计优秀
1、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
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
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一、语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污涩 ( )怂恿( ) 蜷伏( )惩戒( ) 怅然( )诅骂( )红棱 ( )
2、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怂恿:鼓动别人去做。B、预警:预备警察
C、蜷伏:弯着身体卧倒。D、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2、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明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3、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归纳: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过失
四、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五、 再次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归纳: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六、延伸迁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板书:
郑振铎
“我”三次养猫的故事:1、2、3、
态度:喜欢 更喜欢 不喜欢
情感:酸辛 怅然 难过、自责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
对人对事不能存偏见,要善待动物
六、课堂总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3、写第三只猫被冤枉后的心里活动
我在教学《猫》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文章构思精巧,意味隽永,针对文本的这一现状,我教学设计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更规范有效的语言训练,于是,我选择了“说读”这个课型。说读,就是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选择了三个话题:说猫,说人,说文。每一个话题,分说两个方面的内容:说猫,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说人,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说文,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
整个课堂,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地走,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积累丰厚自然 。
我觉得,这堂课我的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大胆尝试了课堂教学中的“无提问设计”。 从“提问”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碎问”,时时在问,问得密度很大,可以说已经不能称之为“提问”;二是“多问”,问得比较多,“提问”的质量不高;三是“主问”,只提出几个主要的问题,提问有深度,有牵引性,学生能够充分地活动起来;最后一种情况,最精妙最有趣,就是“不问”,不使用提问来建构课堂,也不使用提问来组织教学。
当然,在执教过程中由于有点紧张,各环节过渡还不够自然,在“品味”环节还觉得做的不是太理想,在拓展环节还需要斟酌,推敲,在以后的教学历练中有待进一步提高。
2、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优秀
1.了解作者被贬永州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体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柳宗元,他的文风没有其他三人的大气磅礴,却有如泉的细致和悠长,情亦然也。而贬官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趣却又令人无奈的现象。说令人无奈,是因为数不胜数有才华的人杰,就此被一道道无情的圣旨所埋没。又说它有趣,乃是因为一个文人在贬官期间所获得的东西,远远比他“居庙堂之高”所获得的要多得多。柳公十年永州,便有了《永州八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他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简介作者
由学生介绍,补充。
三、解题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始得、宴游始得:才得到、才能够、才获得宴游:安逸、闲适地游玩四、整体感知(生齐读课文)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心境是如何变化的?是什么在起作用?
作者的心境变化:由恒惴栗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是西山在起作用记两次所游,有何不同?
宴游过程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枕以卧,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情恒惴栗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五、重点研读(指名生读)
1、西山有何独特之处能令作者“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尺寸千里,攒促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用来比照映衬的手法写出了西山的高俊峭拔。
2、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自由读)(找出与之对应的句子并讨论回答)
明确:作者游山水是想聊以忘忧,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感受。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4、文中两次写酒醉,有何作用?(读读两次醉酒有何不同)
明确: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前后对比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独特感受。
六、小结:再次理解题目:作者用西山之游否定昔日之游,突出了西山之游的意义: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境界,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同时也表露了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视情怀。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比较阅读本版块的《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这两篇课文,找出两者之间在作者境遇,文章内容、风格、主题等方面的异同。
3、《猫》教学设计优秀
教材版本:人教版第七册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一、引入
1、快速读一遍课文,找出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板书):古怪、淘气
师小结:前三自然段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第四自然段是围绕第二句话写的。把这两部分的内容加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形式】学生快速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四年级刚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此部分是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学习方法。
2、再读1至3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形式】找3名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感受分析课文要从整体到部分。
二、分析课文
注意:让学生按课文的顺序说
1、第一自然段
(1)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猫的古怪?
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2)学生分别找到描写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老实:感受“无忧无虑”。
贪玩:谁会呼唤它,会怎么呼唤,猫有什么表现?
体会“任凭。也”这个关联词语,并说句子。
对于猫如此贪玩,老舍先生是什么态度?请大家读读书,画出有关的语句。
老舍先生再写这句话用词很有特点,你自己先读一读。
感受反问句和语气词,比较句子后朗读。
和生活实际联系,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尽职:先让学生读句子。
感受“屏息凝视”,做动作,读。
找出体现尽职的词语,先体会,再有感情的读出来。
【形式】让学生自己找句子和词语,一定要体会后再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感受句子及词语的生动、有特色,如反问句、语气词、关联词语、转折词。
【注意】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后,教师通过互评、自评、他评等形式重点指导朗读。
(3)体会转折词
(4)请大家看黑板,让我们再看看老舍家的猫,老实、贪玩、尽职,有什么发现?
2、学习2、3自然段
(1)师:老舍先生就是通过写猫这种相反的矛盾的性格,来体现它的古怪,表达喜爱之情。你看多有意思的猫啊,同学们,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也写出了猫古怪的性格。请同学默读。
(2)生默读。
(3)给出默读要求
第2自然段默读要求:猫高兴和不高兴时有哪些具体表现?画出描写猫的动作、声音的词语。
第3自然段默读要求:用“既┅┅又┅┅”说出猫的古怪。
(4)板书
(5)重点体会词语“蹭、小梅花”。
(6)小结:是啊,同学们,人爱猫,猫亲人,对这温柔可爱的猫,老舍怎能不爱呢。
(7)体会读。
【形式】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第一自然段讲的很细,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好词好句的方法,所以这一部分从内容上看很简单,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式。
3、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如读的不好,播放图片,再感受读。
三、比较名家笔下不同的表达方式
读读课后的链接阅读,比较一下他们笔下的猫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形式】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描写同一种事物,有不同的表达方法。
四、课后作业
写一种事物,学习作者“抓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4、《猫》教学设计优秀
1、通过倾注情感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叙述顺序。
2、提取信息,品读语言,体会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3、通过纵向对比,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感悟深层情感:对于事物公正的评判态度,对于生命的关爱与尊重等。
教学重难点:
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平台上的自主性学习,通过归纳对比,领会作者对于猫的情感变化,以及变化后蕴含的深层情感。
课间时间,指导学生登录平台,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相关图片,视频,幻灯片,了解作者情况等相关背景知识。
1、课前自测。
课前,学生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自主检测本课的预习效果,完成“在线评测”部分的基础性知识题目,教师通过“在线评测”查看反馈结果,对学生答题情况做简要评价总结,对高频错误做出订正。
2、课前说明。
今天我们的课,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来学,这更能发挥大家的主动性,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同时提供两种求助方式解决你的疑难问题:现场讨论和网上求助。操作上,大家直接进“网上讨论”板块提出问题即可。
3、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一篇课文么?——猫,字典上的解释是:一种家畜,面呈圆形,脚有利爪,善跳跃,会捉老鼠。常被人当宠物养之。对于猫,我们都相当熟悉,不信请大家看一个小短片(播放1分钟视频)
怎么样?老师没说错吧,对于猫,我们相当熟悉,无论是动画片里出现的各具特色的猫的形象,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各具形态的猫,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也知道,很多同学还有着养猫的经历,今天,郑振铎先生给我们带来的,就是一个“养猫人”的快乐与伤悲——哎?这我就纳闷了,养猫的`乐趣我可以理解,但这悲又从何而来呢?相信同学们在预习时已经略知一二了,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确定我们这课的学习目标。
4、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重点段落(听取学生的建议,朗读第三次养猫的经历)。
(2)结构梳理。
提问:
原来关于养猫,郑振铎先生曾有这样的经历。
A、现在你读过了,老师要考考你们,谁能用一句话向在座听课的,没有课本的老师,介绍一下《猫》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内容?
B、快速划分一下课文段落。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14
第三部分:15~34
5、内容初探。
既然是三次养猫经历,每一次都有一只小猫步入作者的生活,那我们就给他们做一张简历,列一个表格,比比看。首先解决第一次养猫和第二次养猫,请同学们从课文中细心寻找勾画,左右同学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去“网上论坛”共同讨论。
(3分钟自由讨论)
(学生个别回答,找出关键信息的同时,分析外貌、动作等描写对塑造小猫形象,表达情感的作用。)
不知道有没有同学留心?文中写三次养猫,哪一次的篇幅最长?
恩,老师觉得作者在篇幅上的详略安排,可能体现了一个侧重。所以,我单独给第三只小猫制作了一张简历,请大家继续快速讨论完成。至于是不是第三只小猫更重要?为什么重要?我们继续往下探究。
(个别回答。)
比较两张表格,逐项比较。
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们感觉出作者更喜欢哪份简历上的小猫啊?
是的,作者喜欢的是第一只,第二只小猫,对于第三只猫,不论是作者,还是他爱猫的妹妹,还是家里其他人,都觉得“若有若无”。这下,老师有疑问了——既然不喜欢第三只猫,那么它最终的亡失,为什么会给作者造成更大的情感冲击呢?
(课件)原来这中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芙蓉鸟事件”。究竟这个事件的始末是怎样的?现在我就要求助在座的各位同学了,请你们来做一个公正的调查。
请大家依据课文,回到案发现场——
(讨论并完成这一重点事件的调查表格)
请同学们递交你的“调查报告”
案件分析、定性。
案件反思:
(1)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怎样?品读
(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从中,他明白了什么道理?
6、情感迁移,深层把握。
作者的经历,让老师也回忆起了一段往事,在昨天的日记里,老师留下了这样的文字:
(个人经历分享,教师配乐朗读。)
7、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利用自主学习的平台,结合老师在“同步课堂”资源列表中**的12则参考资料(这12则材料形式多样:文本、图片、视频、幻灯片,内容涉及与本课相关的多个主题),展开小组讨论:“你认为作者和老师的错误行为给你的为人处事,提供了怎样的经验与教训?学了这课,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收获?”
允许学生选择两种答题方式:现场答题和网上答题。
通过学生自主的查找资料,分析讨论,得出相关的启示:
(1)用宽容的心态避免误解。
(2)评判事务要有公正的态度,明辨是非。
(3)关爱、尊重、善待生命。
8、课后作业
(1)将你学习本课后最深刻的感受整理成一篇小文章。
(2)找寻生活中可怜的小动物,给予他们关爱,并把你的行为记录下来。
9、课后随笔
本次公开课是利用学校的自主性学习的平台,进行的一次探索尝试课。这尝试,当然主要是在形式上,怎么样利用起自主性学习的平台?怎么样真正让学生能够“我的学习我做主”?怎么样把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与学生的自主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课前,我苦苦思索,与本组老师,与信息老师反复探讨,不断改进。得到了他们不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授课内容上的大力的帮助。公开课最终呈现出来,缺点多多,不够完备,但这一探讨过程中的收获,对我而言是弥足珍贵的。
就本课的教学环节安排而言,课文信息筛选、分析部分内容较简单但占用时间较长,可做改进。以“你最喜欢哪一只猫?”的问题引出对三只猫信息的比较分析,来代替表格的归纳,可节省课堂时间,尽快进入拓展部分主题的分析。
本课的亮点应当是立足于课本基础上的拓展延伸,也就是利用12则资料,学生自主归纳,得出启示的整个过程。遗憾的是,由于课堂时间安排上的不够紧凑,学生操作不熟练,平台系统尚存在不足等诸多原因,关键部分没能在课堂上得到完美呈现。若能压缩前面简单环节,调动学生集中精力配合,是可以有所改进的。
就本课常规教学和自主平台的结合情况来看,要想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将自主平台的各项有效功能都展示出来,并为教学实际提供实效服务,时间紧,环节多,难以面面俱到。其中主要功能,如“在线评测”、“资源的分类整理”,“网上讨论“几个板块对实际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大有益处,而“作业提交”和“在线批改”只有在日常实际教学中经常性地使用,才能体现其优越性与高效性。
自主平台,说到底,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种学习机制。这一机制的最终实行,需要硬件软件的双重配合,是一种观念上的根本性改变。尝试当然要继续进行,但如何将其灵活自如地运用到教学中,还需要一段历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kc.cn/articles/3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