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手抄报资料内容
春节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日子。小编整理的关于过年的手抄报,供参考!
描写过年的优美句子
1、春节忙碌不留意,节后调节要牢记:早睡早起精神好,勤加锻炼养身心;瓜果蔬菜调肠胃,大鱼大肉量要少;放松身心多户外,幸福生活更有味。
2、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3、盼啊,盼啊,春节终于来临了,伴随着时钟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美好的传统佳节-春节。我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兴奋地在家中来回地跑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4、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脸上洋溢着节日快乐的笑容。
5、岁月的流逝能使皮肤逐日布满道道皱纹,而我心目中的您,永远年轻。远方的我祝您春节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6、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7、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8、快乐,扬起风帆飘向你;幸福,张开怀抱拥抱你;吉祥,驾着云朵追逐你;平安,托着盾牌保护你;财运,摆开阵势候着你;朋友,则发着短信祝福你:祝你除夕开怀,快乐永远,日子和美,幸福永远!
9、一年的日子是诗集,正月就是色彩斑斓的封面。封面上画着玻璃窗上喜鹊登梅肥猪拱门的喧闹,画着脆生生的鞭炮炸响的粗门大嗓,画着大街上高跷旱船的豪壮和潇洒。
10、春节来临,欢声不断;电话打搅,多有不便;短信拜年,了我心愿;祝您全家,身体康健;生活幸福,来年多赚;提早拜年,免得占线!新年快乐!
11、新年天气预报:傍晚下人民币,西北方有支票,局部有金块,半夜有零星美元转欧元,请带好钢盔,备好麻袋,准备发财!祝您新年提钱快乐!
12、零时的钟声响彻天涯,新年的列车准时出发。它驮去难忘的岁月,迎来了又一轮火红的年华。祝你新年快乐,鹏程万里!
13、我期盼这春节,春节是新的开始,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新的一年,我长大一岁,我有了新的希望,我将要播下美丽的种子,收获幸福与爱的果实。
14、相信在寒冷的冬天,没有我的祝福您也一样的快乐,有了我的问候您会更加幸福!虽然相隔千里,我依然能够看到您的微笑,亲爱的朋友,祝您新年快乐……
15、当然,在新的一年,学习上要取得新成绩,就要不懈地努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并不仅仅是兴趣,还是一种责任,是我应该做而且必须做好的事。同时学习必定会有负担。没有苦的。累的过程,就不会有进步和提升。
16、鞭炮即将炸响新一个野花色彩斑斓的春天!侧耳倾听,传来清脆的晨钟,推窗展望,开起喷薄的朝阳……
17、愿欢快的歌声,时刻萦绕你;愿欢乐年华,永远伴随您;愿欢乐的祝福,永远追随您。祝福您:春节愉快,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顺意!
18、在新年的钟声里举起杯,任酒的醇香在空气中荡漾,任我对你的感激在杯里慢慢沉淀,深深祝福我的朋友,祝你新年幸福美满,健康快乐!
19、我的祝福,不是最早,但是最诚;我的祝福,不求最美,不求最全,但求最灵。无论已经收到多少问候,我依然献上最诚挚的祝福,春节快乐!
篇一:过年啦
“哈哈!太好了!终于过年啦!”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喜气洋洋,贴上红红的对联,挂上红红的灯笼,一家人都忙碌着。可数我最高兴了,今天不用写作业,可以尽情的玩耍,还可以收到长辈给的压 岁钱呢。这可真是太好了。
匆匆的吃过年夜饭以后,我便和表哥拿着鞭炮烟花下楼去了。街上可真热闹啊!许多人都在放烟花。五颜六色的礼花交织在一起,好像是天空撒满了无数的星星,把宁静的夜空映衬的格外美丽。我也迫 不及待的拿出爆竹和表哥放了起来。首先升上天空的是人们俗称为“二踢脚”的麻雷。这种炮非常危险,稍不留神就会炸伤人。不过我放这种炮已经很多次了,可以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表哥可不 服气了,他将一串鞭炮点燃,“噼里啪啦”的声音此起彼伏,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迎接新年的到来。
终于到了十一点,可以吃钱饺子了。谁吃到钱饺子,就预示着新的一年会有好运气。由于我眼疾手快,第一个就吃到了钱饺子,大家都向我表示祝贺。因为大家都想吃到钱饺子,便都争先恐后地吃着, 最后都吃的肚子鼓鼓的。
哈哈!过年真有趣!但是妈妈告诉我:“年的背后也寄托着厚厚的责任,你又长大了一岁,对人生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对新的一年,如何调整自己,以新的自我去面对新的一年。
篇二:过年啦
从放假开始,就一直盼望着春节的到来。过完腊月二十,各处已经充满了年味,忙碌而又喜庆的气息填满了家里家外。
蒸花糕是我们家里年前最热闹的时候。腊月二十五,我和妈妈早晨六点就出发回老家了。一进门就看见爷爷已经把炉火烧的旺旺的,火上的蒸笼哧哧地冒着蒸汽。屋里奶奶系着大花围裙,正在面板上用 力地揉搓着雪白而又柔软的面团。妈妈放下包,撸起袖子也加入了揉面的“战斗”中。我站在旁边看着她们揉的不亦乐乎,手也痒痒了。经过再三请求,奶奶才同意。我和妈妈开始压面,据说这样蒸出 的馒头才好吃。把一大块面放在面板中间,在上面洒上一些干面粉,我和妈妈分别握住擀面杖的两端,妈妈一声令下,我们共同使劲往下压。刚开始,我和妈妈总配合不好,一个往左,一个往右,每压 一下都要喊开始。经过几个回合,我们终于步调一致了,压面的速度也快起来。面块上的干面粉在我们的重压下纷纷弹了起来,我的 衣服上一会儿就成了满天星,脸也变成了小花猫,把奶奶、妈妈乐的 哈哈大笑起来。一块块面团在奶奶、妈妈手中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刺猬、鱼、小蝴蝶,还有中式大蛋糕—花糕。不过里面也有我的杰作,就是那个丑丑的小蝴蝶,虽然有点左肥右瘦,可还是令我兴奋了一 阵子。
终于盼到除夕了,吃着香甜的水果,看着春晚,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们全家一起守岁等待着新年的到来。“5、4、3、2、1”随着一阵欢呼声,零点的钟声终于敲响了,我和爸爸一块下楼放响了我 们家新年的第一把鞭炮。在一阵阵鞭炮声中,我大声喊着:“过年啦……”
篇三:过年啦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七点就起床了。其他的家人比我起得早多了,他们要去拜年。家里就只有我和奶奶了。
我刚吃完早饭没一会儿,婶婶和妹妹就来了。奶奶一看妹妹来了,就赶紧让我和妹妹磕头,给压岁钱。磕完头之后,奶奶就给了我和妹妹一人两百块钱。
上午。 爸爸、妈妈、叔叔、大爷、大娘拜年回来的时候,爷爷买了一条鞭炮回来,要下楼放。我一听,感兴趣了,便对爷爷说:“爷爷,我还从来没放过鞭炮呢,就让我放吧”爷爷答应了,但是还 是不放心,就让爸爸陪我下楼放鞭炮。妹妹知道了,也要凑凑热闹。下楼之后,我把鞭炮放到地上,弯下腰,拿起打火机,准备点燃引线。忽然,我听到爸爸快速的喊道:“先别点!”我起身问道:“ 怎么啦?”爸爸回答:“我看这鞭炮的引线太短,点着了之后,还来不及跑,鞭炮就炸开了。这样是很危险的。我小时候,被鞭炮炸过一次,到现在三十年没敢放鞭炮……”“好了,好了”我不耐烦的 说,“我不会被炸到的。”说着,便弯腰想继续点鞭炮。“这可不行!”爸爸阻止了我,“为了*” 爸爸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一段卫生纸,垫在鞭炮的引线下边。“现在可以点了,点这卫生纸的头。 ”我乖乖地听了爸爸的话——点燃了卫生纸的头。刚点着,就听见爸爸急切的喊道:“点着了,快跑!”我边跑边想:爸爸呀,爸爸,点个鞭炮,至于吗?当卫生纸上的火烧到鞭炮的引线的时候,鞭炮 就炸开了花。妹妹边笑边捂着耳朵。我看着点燃的鞭炮的火花那么大,想着如果不垫卫生纸,有可能自己还真会被炸到。
下午午饭过后,我和妹妹玩了一会儿扑克牌, 又和爷爷下了一会儿象棋。但这一会儿的时间过得十分短暂——转眼,我和爸爸、妈妈,就该回家了。与爷爷奶奶告别后,我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觉得年过得好快。
拓展阅读
1、关于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九九重阳节是个登高望远的节日,也是老年人的节日。周末,爸爸、妈妈和我一同去了姥姥家。陪姥姥过她的节日
第二天早晨,我们一家就开始爬云龙山。刚到一半,姥姥姥爷就累得直喘气,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我是不安分的,听着耳畔松涛阵阵,看漫山红叶缤纷,还不忘在林中搜寻一闪而过的小松鼠。最吸引我的是路边的野花。话说“路边的野花你别采”,怎么能不采呢?山花烂漫,鲜艳夺目,点缀在绿草丛中,那么招人喜爱。我像鸟儿一样,追着蝴蝶雀跃,一不留神,就采了一大把。分了送给姥姥和妈妈,她们都很高兴,抱在怀里爱不释手。
我们继续向上攀登,途中遇到不少登山的人。我突然记起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些风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体现。
“哇!好美的山哦!”从小我就随家人爬了无数次,但每次爬山都是姥姥姥爷背我爬的。现在姥姥姥爷腿脚不利落了,不再是可以背着我上山的体魄了,妈妈爸爸的额头也爬上了皱纹。我的成长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在爱的氛围中成长,我好幸福。成长是个过程,我愿我的成长如爬山一样,有时可以停下脚步,陪伴家人歇息片刻,欣赏路边无限风景,采撷鲜花装点他们的容颜,他们的梦。
1、久久的健康围着你,久久的好运缠着你,久久的爱情追着你,久久的智慧牵着你,久久的开心随着你,久久的祝福全都送给你,祝九九重阳,久久快乐!
2、九月重阳节,菊花飘香来,秋风送思念,短信送祝福,愿你愁容散,笑容添,开开心心过重阳,乐乐呵呵心也甜,平平安安一辈子,健康幸福到永远!
3、九月九重阳又聚首,欢乐无限多,快乐又开心,久久的祝福,久久的祝愿,愿你的生活幸福如意,祝你的人生健康平安,愿你的工作顺风顺水,祝你的事业如日中天!重阳节的祝福短信
4、九月九重阳节到了,祝你好事成双,爱你的人给你九十九朵玫瑰,朋友给你九十九份祝福,家人给你九十九份关怀,生活给你九十九种收获,时刻都是九九艳阳天。
5、九月九重阳节,想约你一起来过节,但菊花一采就碎,菊酒一喝就醉,外出旅游太贵,登高远眺太累,不如发条短信经济又实惠,祝你重阳过得轻松愉快!
6、九月九重阳节,送你九个结:健康结,快乐结,幸福结,平安结,好运结,吉祥结,如意结,顺心结,美好结。愿你生活和美节节高,开心一生结结绕!
7、九月九重阳节,吃喝玩乐在山城,雄伟壮阔的长江三峡,璀璨多彩的重庆夜景,秀丽怡人的芙蓉江,火爆刺激的重庆火锅,重庆多山多雾,祝你多福多寿!
8、九月九重阳登高,我登上天庭,用菊花酒贿赂了全能的*,借他的手机给你发短信,因为收到*祝福的人定会健康久久,长寿久久,快乐久久,幸福久久!
9、九月九遥望空,秋水秋天生夕风;九月九重阳夜,思亲思乡伤离别;九月九飘花香,桂花菊花散芬芳。祝亲爱的老朋友们,九月九重阳节快乐!
10、九月九遥望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飞远,游人几度菊花丛。现在正是菊花争艳的、季节,愿你的心情也和菊花那样清爽、淡雅!重阳快乐!
“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祭祖节
重阳节与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祭祖是主要节日做节的一大主题。中国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农业文明,是极其重视祖先经验的一种文明形态。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
登高节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敬老节
孝满中华 德润人心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2、最新2022虎年春节手抄报资料
眼看春节到来了,准备做一份手抄报庆祝节日,那不得先要把内容准备好,那么你知道2022虎年春节手抄报有哪些吗?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最新2022虎年春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
春节习俗之祭灶——中国传统习俗。民谚曰:”二十三,祭灶关。“旧俗农历腊月二十三为祭祀灶神的日子。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主“、”人间*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腊月二十四[扫尘土]
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腊月二十六[割年肉]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洗浴]
传说在这天沐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气,洗去一年的疾病,其实就是为了祈求来年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疾!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气,洗去一年来的疾病,其实就是为了祈求来年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疾!
腊月二十八[蒸馒头]
这一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
腊月二十九[上供请祖]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祭祖]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
正月初一[拜年]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正月初二[祭财神][财神的传说]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正月初三[小年朝]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正月初四[迎灶神送火神][扔穷]
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正月初五[送穷]
初五”迎财神“只是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习俗,反映了人们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其实除了放鞭炮之外,更需要自己的智慧和勤劳。
正月初六[开市大吉]
按照汉族习俗,初六是店铺大开张的日子,放鞭炮象征着今年的生意会红红火火,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正月初八[谷日][顺星节]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正月初九[天日节]
春节的第九天,民间认为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谓的”天日“。这一天里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
正月初十[石头生日]
农历正月初十日,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称为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
正月初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3、校园安全手抄报参考内容
小学生校园安全小常识
一.十条注意:
1、在校时间学生不得无故离开学校,有事外出得向班主任请假。
2、学生上课要遵守纪律,要听从老师指挥,特别是体育课、活动课等,应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体育器材。
3、课间玩耍不打闹追逐,严禁爬围墙、爬树、爬走廊栏杆、攀校门等。
4、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楼道玩耍,严禁从楼梯扶手上滑下。
5、不喝生水,不买无证小摊的食品,不吃过期或变质食品。
6、不带利器及易燃易爆物品来校,不做危险游戏。
7、午间用膳要服从教师的要求,不在用膳时讲话、嬉戏或做其他事情。
8、注意用电安全,不要乱摸乱动教室、走廊等公共场所的电器设备、开关、插座等。
9、学生放学回家要按时离开学校直接回家,不要在教室、校园内逗留,也不要在街头游逛。
10、上下学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看清来往车辆,要走人行横道。学生乘车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不乘坐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如摩托车、三轮车、货动车等),不乘坐超载车辆。
二、校内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1、保持镇静,趋利避害。2、学会自救、保护自己。3、想方设法,不断求救。4、记住四个电话:“119”火警电话、“110”报警电话、“120”急救电话、“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打电话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的特征。
三、校园内集体活动安全知识
1、升旗、做操等大型活动或集会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不得拥挤、不得推拉。遇见楼梯上有人摔倒的时候,要静候原地不动,不得推搡、观望。要劝阻制止后面的同学继续往前拥挤。
2、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秩序,课间做正当游戏。严禁追、赶、打、闹和攀高走险。
3、每天放学后全体同学必须在指定地点统一站队回家。路队行进时掉了东西、或散了鞋带要迅速出队等路队过去后在捡东西或系鞋带。
四、校园内其他活动安全知识
(一)、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在每天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课间活动能够起到放松、调节和适当休息的作用。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二)、游戏时如何保证安全?
游戏是同学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游戏中也要树立安全观念:
1.要注意选择安全的场所。要远离公路、铁路、建筑工地、工厂的生产区;不要进人枯井、地窖,防空设施;要避开变压器、高压电线;不要攀爬水塔、电杆、屋顶、高墙;不要靠近深湖(潭、河、坑)、水井、粪坑、沼气池等。这些地方非常容易发生危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伤亡事故。
2.要选择安全的游戏来做。不要做危险性强的游戏,不要模仿电影、电视中的'危险镜头,例如扒乘车辆、攀爬高的建筑物、用刀棍等互相打斗、用砖石等互相投掷、点燃树枝废纸等。这样做的危险性很大,容易造成预料不到的恶果。
3.游戏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游戏的时间不能太久。这样容易过度疲劳,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最好不要在夜晚游戏,天黑视线不好,人的反应能力也降低了。容易发生危险。
(三)、课间活动是应该注意什么?
(1)不要在教室内跑、追逐打闹和做游戏。
(2)不要在门口追逐打闹和做游戏。。
(3)不经老师允许不得出校门。
(4)在校园内活动时不得急跑,不得追逐打闹,不的做恶作剧。在人少的地方活动或游戏,且不要危及他人安全。不要做有危险的活动和游戏。
(四)第一遍上课铃响后立即停止活动,以正常行走速度走进教室。
每天上、放学时应该注意什么?
(1)按规定时间到校,到校后立即到教室做好课前准备。
(2)放学时要以班为单位站队下楼,不得私自提前或拖后。
(3)放学时要随队离校,不得私自提前出校门或在校园停留。
(4)出校门后直接回家,不得在路上停留、打闹、游戏或做其它事情。
(5)需要家长接送的学生,如果放学时家长未到,不要独自回家,在电话通知家长后在校园内静静等候。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41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