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17 09:59:34

《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五代 李珣

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识自由身。

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已得希夷微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

[注]

1、烟霞:云气,多泛指山林、山水,这里指归隐之所。唐·李群玉《送人隐居》诗:“平生自有烟霞志。久欲抛身狎隐沦。”

2、隐沦:隐姓埋名。沦之意为“没”。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诗:“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3、“功成”句:用越王勾践灭吴后,大夫范蠡功成身退、隐迹五湖的故事。五湖:太湖。

4、一叶:形容船小如树叶。

5、鸥作侣:与鸥为伴,这里指栖身世外、忘怀得失的隐居生活。《列子·黄帝》载,有人爱好鸥鸟,不存机心,鸥鸟亦乐于亲近。

6、深处:深居简出。

7、经年:年复一年。

8、市朝:偏义复词,指朝堂。市,交易买卖的场所。朝,官府治事的处所。后以市朝多指争名夺利的场所。

9、希夷:无声为希、无色为夷,犹言虚寂玄妙。《老子》:“视之不见名目夷,昕之不闻名日希。”河上公注:“无色日夷,无声日希。”萧统《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镄仰。”柳宗元《愚溪诗序》:“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10、微妙旨:精微玄妙的义旨。

11、潜喜:心中暗喜,发自衷心的喜悦。

12、荷衣蕙带:荷叶制成的衣服,香革制成的带子。代称隐士衣服。屈原《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

13、绝:摆脱,不沾染。

14、纤尘:微尘,这里指俗世。

1.第一段中写景只提到了“云水”,请分析这两种景物在词中的作用。(6分)

2.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参***:

1. ①云舒卷自如,漂浮自由;水随势奔流,不受约束,它们让诗人感受到彻底的自由。(3分)②云霞的绚丽、水的清澈浩渺可以展现大自然的美好,让诗人感到愉快。(3分)(意思对即可)

2.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水,忘怀世俗名利,厌倦*,做一个超凡脱俗的隐士的情怀。(3分)这首词开篇就点明“志在烟霞”,中间透露不见市中求利和朝中求官的人,结尾以 “荷衣蕙带”的装束表现高洁的品格。(2分)(意思对即可)

多么仰慕当年的范蠡,他的志向本就在青山绿水、烟雾云霞之中,吴亡越兴,功成名就时隐姓埋名,寄身于太湖的烟波浩渺之中。纵情山水,寄兴风月。云水中驾一叶扁舟,把酒吟诵,其乐融融。此时此刻,才知道自由的可贵,身心两忘是多么的难得。

与繁花似锦的小岛为邻,和自由飞翔的鸥鸟做伴,多年不见那追逐利禄的豪商巨宦,早已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怎不暗自庆选择了这飘飘欲仙的隐居生活。[10]

作者

李珣(855—930),字德润,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人。因祖先为波斯人,故其友尹鹗戏称其为“李波斯”。曾以秀才预宾贡。有诗名,尤工词,为“花间派’’重要词人之一。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多感慨之音。词的成就更为突出,风格清新俊雅,素朴中见明丽。著有《琼瑶集》,已佚。《花间集》录其词37首,《唐五代词》则辑得54首。

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同光三年(925)前蜀被灭亡后,诗人身上发生了由魏阙向江湖的转变。既隐逸,就自然以道家避世思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于是写下此词直抒胸臆地把归隐思想和盘端出,以表示自己“志烟霞”“慕隐沦”的志趣。

李珣也曾写过一些隐逸之词,如《渔父》、《渔歌子》等。这首《定风波》是借范蠡事以明己志。范蠡亡吴霸越之后,功成身退,乘一叶扁舟泛游于五湖之上,啸傲风月于山水之间,过着隐逸生活。作者对他深怀仰慕之情,认为其人高洁无上。词的开头即点明他志在烟霞,仰慕隐沦,赞颂范蠡,也是表达自己的心愿。次句是说范蠡功成身退,泛游五湖,饱赏湖上春光。接句续写退隐之乐,一叶扁舟,徜徉湖上,舟中饮酒吟诗,其乐融融。“云水”二字概括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令人陶醉。这时便深切地意识到无官一身轻的愉悦。这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

下片继续写隐逸之乐。与“花岛”为邻,鸥鸟为伴,隐居于奇山异水的幽深之处,生活是何等的安闲恬适。在这里长年看不见追名逐利的流俗之辈。可以说这里已经进入了老子所说的“希夷”的微妙境界了。果真能得到老子所说的微妙之道,心中怎能不暗暗自喜。结句“荷衣蕙带绝纤尘”,又用神的服饰,比喻隐者的高洁和一尘不染,大有飘飘欲仙的况味。

全词表现仰慕隐沦,申明作者抱有与范蠡同带的烟霞之志。范蠡归隐是在功成之后,见越王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不可与之同安乐,便毅然退隐。而李珣“以秀才豫受宾贡,事蜀主衍”,未能立功,即遭亡国之痛。两人同是退隐,却心境不一。此词纯用白描,直抒胸臆,与作者所写的风土词不一样,在“花间”词里也属罕见。

拓展阅读

1、《杜牧·山行》全诗 原文 注释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像的余地: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2、《丘逢甲·秋怀》全诗 注释

古戍斜阳断角哀,望乡何处筑高台?

没蕃亲故无消息,失路英雄有酒杯。

入海江声流梦去,抱城山色送秋来。

天涯自洒看花泪,丛菊于今已两开。

自杜甫《秋兴八首》之后,历代诗人以“秋兴”、“秋感”、“秋怀”为题的追摹之作甚多。丘逢甲诗受杜甫濡染最深,台湾陷后,他内渡到广东蕉岭,所作的《秋怀》九组(每组八首,凡七十二首),即深得杜诗神髓,如钱仲联先生所言:“层见迭出,沉雄悲壮,皆杜陵《秋兴》、《诸将》之遗。”(《论近代诗四十家》)本文所选,为第一组之第二首。

逢甲身受国难家仇之痛、身世飘零之苦,于杜诗之沉郁苍凉,领会深切,且又不仅学步而能自具品格,潘飞声《山泉诗话》称其“七律一种,开满劲弓、吹裂铁笛,真或义军旧将(逢甲曾任台湾抗日义军领袖)之诗”,直道其七律独到孤诣之处,可谓切脉之论。本诗亦是如此,具体而言,则是于苍凉悲壮中寓豪气劲举之势。

这首诗的主旨写思念为侵略者殖民地的故乡台湾,起笔却渲染了浓厚的军旅杀伐之气。边关故垒笼罩斜阳之中,角声断断续续,听去极是哀沉。这也许并不就是“即目直寻”的写景,更多是他回想起带领台湾义军抗击侵略者悲壮失败的主观具象。抗争失败,台湾陷,作者内渡。从此天涯望断,故乡何处?所以自然逼出次句:“望乡何处筑高台?”故乡之“望”本已悲哀,如今“望”都无处去“筑高台”,这就透过一层,双倍地写出了思乡之痛。此即所谓“开满劲弓”。“没蕃亲故无消息,失路英雄有酒杯”,次第从亲人到自己。“无”道出对“亲故”的思念担忧,“有”则饱含了英雄失路的悲郁。杜甫《登高》中有“潦倒新亭浊酒杯”之句,为暮年潦倒之写实,逢甲此时尚盛年,然内渡之后,冷落闲居,空有收复故土之,而请缨无门,借酒浇愁,其愁有更甚于老杜处。然诗中仅着一“有”字。出语沉着、不多渲染颓废之怀,又自称“英雄”,自是壮士之笔,愤懑之馀,又可见其豪气未消,此又有别老杜者。颈联“入海江声流梦去,抱城山色送秋来”,为一篇警句,对仗极工、造语极奇、气象极恢宏。“江声”冠以“入海”,足见江势之奔泻,“山色”可“抱城”,可见山形之绵延。“声”、“色”本无力不可捉摸,如今一可“流”去诗人思乡之梦,一可“送”来故土之秋,便具立体感、力度感、宏大感,有海天雨逼人之势。“梦”本限于寐中,无所谓流;秋本无所不,无所谓送:而诗人均著以主观色彩,强调梦乃我思乡之梦,将托江声流传至彼岸;想像秋乃故土之秋,藉山色之送来慰我。此二句中含有种种妙味,令人反复咏味,意犹未尽。而二句气象之不凡,亦具“吹裂铁笛”之力。“天涯自洒看花泪”与上面仍是同一意脉,出自作者的形象特写,“丛菊于今已两开”括杜甫诗句,申足了“看花泪”的内容。杜甫《秋兴》之一有“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写其回忆往昔、怀念故园而流泪。作者上年八月兵败内渡,别去故园,到现依年而计,恰好也是“丛菊两开”,洒泪自然也是怀念故园。“已两开”的“已”字深可品味。按说作者内渡时间虽号称“两开”,实则一载。但这对于时刻思念故园的作者来说,已过分嫌长了,这就从另一面反映了作者收复台湾的急切心情,分明也是同他“旧将”的身份相联系的。

这首诗出自杜甫《秋兴》的笔法格调当然十分明显,却又不是对前者的刻意模仿。而是自然地显出了自己的身世和个性气质,这就不同于许多人“逼肖”式的追摹。丘逢甲日后被梁启超《饮冰室诗话》里推为“近世诗界三杰”之一,称为“天下健者”,这同他这种善于学习前人,故能“以旧格含新意境”的创造性是分不开的。

〔注〕没蕃:指台湾为日本侵略者殖民地。

3、《杜牧·泊秦淮》全诗 原文 注释

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完第一句,再“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现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者——*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忧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像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点击查看更多《定风波志在烟霞慕隐沦》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55798.html

热门阅读

  1. 《全民开考》读后感范文550字
  2. 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活动总结
  3. 七夕节幽默爱情短信201
  4. 街道档案工作自查报告精选
  5. 主持人竞聘的演讲稿
  6. 广东家畜禽水产的养殖产销合同模板
  7. 关于《识字2》的教学设计
  8. 班主任工作反思总结模板
  9. 李娜的故事
  10. 化学专业个人自荐信范文
  11. 小吃店转让协议书范本
  12. 我学会了切黄瓜片三年级作文
  13. 学校的后勤工作总结
  14. 小学生关于春节的作文:我的除夕夜
  15. 教师聘用合同模板
  16. 最新讲看齐见行动心得体会2016
  17. 青协部长面试自我介绍
  18. 英文个性签名
  19. 现代清明节诗词
  20. 《麦哨》教案范文
  21. 百感都市现代诗歌
  22. 烟草服务承诺范文
  23. 感恩节写给老师的祝福短信
  24. 落叶之思诗歌
  25.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赏析
  26. 小松鼠找花生教案设计
  27. 2015英语谚语带翻译
  28. 两只老虎音乐课教学设计范文
  29. 2015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30. 大学应届生个人自荐信范文
  31. 关于学习的语句摘录
  32. 过生日二年级作文
  33. 2016年最新企业新春贺词
  34. 第二册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物理教案范文
  35. 关于小学一年级美术的教学设计
  36. 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范文
  37. 最有个性的除夕祝福语
  38. 关于春雨的古诗
  39. 欢乐的国庆节初中作文00字
  40. 《季氏将伐颛臾》高中文言文翻译赏析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