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哨》教案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6 10:27:50

《麦哨》教案范文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第 一 课 时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4)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拓展阅读

1、幼儿园小班音乐优秀《白天和黑夜》及学反思

引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地球昼夜更替,观察与昼夜更替有关的现象。

了解地球昼夜更替的原因。

一、提出问题:

我们知道在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两种现象,而且还知道白天之后一定是黑夜,黑夜之后一定是白天,白天和黑夜就这样周而复始交替进行着。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白天和黑夜。(板书课题)一个白天黑夜是多长时间?(24小时)你感觉白天黑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二、对白天黑夜的形成进行假设:

1、提问:你有没有想过呢?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会交替出现呢?地球怎样运动才能让白天黑夜交替出现呢?有几种情况?(课件展示:什么原因形成了白天和黑夜交替的现象?)关于这个问题小组内先交流交流。把你们的想法写出来或者画出来。

2、学生讨论交流。

3、汇报: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观点?你们认为有几种情况?

4、老师小结:(会不会影响到白天黑夜的交替?通过我们的讨论发现这点不能成立了。)刚才同学们推测这几点会影响到白天黑夜的交替出现,

这样的推测过程,我们的先人也经历过了,他们和我们一样,对白天黑夜的成因也进行了假设,对宇宙的奥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因此出现了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说,后来又出现了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的日心说,而这些假设当时都没有得到证实。同学们想一想,要证明哪种假设是正确的,可以用哪些方法呢?(引导学生知道可以用到地球外面去看看,可以用望远镜观察,可以用模拟实验等方法)

三、设计方

1、师:是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望远镜、卫星、宇宙飞船等先进的工具,人类真正进入了太空,在太空对地球进行了观察,但是这些方法我们在课堂上都不能实现,我们不能把地球和太阳搬到课堂上来研究,那在课堂上怎么验证我们的想法呢?

2、汇报。

3、师小结: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用地球仪代替地球,这种实验方法叫做模拟实验。 那你准备怎么做这个模拟实验呢?小组内根据你们自己的假设商量一下实验方法,我们看今天的模拟器材是太阳小,地球大,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讨论一下,你要怎么做才能证明这种假设的确能影响到白天黑夜的交替出现。

4、学生讨论方法。

5、汇报方法。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准备怎么做?可以上来演示着说。如果一个人不够,可以来两个人,一个人做一个人说。先说一下你们组是哪个观点。(地球只自转)和他不一样的小组再来汇报。

四、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然后汇报交流。

1、学生实验。

2、汇报: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研究得都很认真也很投入,现在就来说一说,刚才在实验中你们这个假设是否造成了白天黑夜的交替现象?哪一个组先来汇报?先说一下你们小组的观点。

我们来看一下科学家模拟的白天黑夜交替现象(看视频)你们,地球仅仅自转起来就能够使白天黑夜交替出现了。

3、讨论:今天我们通过研究知道白天黑夜交替的原因是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的。那在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吧?那地球按什么方向转动才能让太阳东升西落呢? 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当我们坐在车上自西向东行驶的时候,就会看到路两边的大树向哪里运动?(自东向西)那我们坐在地球这个大车上,自西向东行驶,所以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并不是太阳自东向西运动。

五、巩固应用,拓展创新。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着太阳转动,那这种转动会引起什么自然现象呢?请同学们课下查资料继续研究

2、幼儿园小班音乐优秀《白天和黑夜》及学反思

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24小时。 2.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重点

使学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约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难点

知道昼夜交替的原因

地球仪、手电筒和课件视频。

一、导入

使用白夜图景和日出日落对比引出内容。 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昼夜不停地交替出现呢?

二、新课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24小时。 1.我们用手电筒表示太阳,地球仪表示地球,做一个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2.出示地球自转示意图。

小结: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天。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在一天当中,正对太阳时就是白天,绕到背向太 阳的一面时就是黑夜。

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三)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在同一时刻,北京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纽约的太阳已经向西落下,世界各地的昼夜变化存在着差异。

由于世界各地的昼夜存在着差异,同学们可以借助网上交流了解在同一时刻各地的时间、昼夜状态是不同的,体会世界各地昼夜的差异,进一步理解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三、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动植物生长活动受昼夜变化影响的知识。

一、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

二、古人是怎样认识昼夜变化的?

三、世界各地的昼与夜

3、幼儿园小班音乐优秀《白天和黑夜》及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理解白天和黑夜形成的原因及转换关系。

2、对探索自然现象有兴趣。

活动准备:

1、 地球仪、手电筒各一个。

2、 32K大小的黑卡纸每人一张、笔。

3、白色和黑色卡纸制成的“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人手一个

活动环节:

一、 念诗歌《我喜欢长长的夜》。

(1)师引导语:前几天诸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叫什么呢?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听起来怎么样?

(2)幼儿用温馨好听的声音来把诗歌念一遍。

二、黑夜的秘密。

(2)长长的夜晚那么美好,你们知道夜晚是怎么来的吗?

(3)师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距离的一侧,在地球仪的中国地域上贴一红五星,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地球仪代表我们生活的地球,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

当中国地域对着光源时,轻幼儿说说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

(1)师操纵地球仪自传,当中国地域背离光源时,再请幼儿判断中国是白天还是黑夜。

(2)师继续转动地球仪,让幼儿观察并判断白天、黑夜的转换情况。

(1)白天和黑夜就是这样,白天来了黑夜就走了,黑夜来了,白天就走了,所以它们永远都碰不到一起。这天,“白天先生”想打个电话给“黑夜小姐”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2)师以“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的口吻互相说。

(白天先生:我从来都没有见过黑夜,你能告诉我你们那里是怎么样的吗?黑夜小姐:是啊是啊,我也从来没有到过你们那里,也请你告诉我你们那里是怎样的好吗?)

(3)请小朋友帮助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回答他们那里是什么样子的。

(4)请小朋友互相扮演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然后互相提问和回答关于白天和黑夜的事。可交换角色扮演玩。

(1)“白天先生”已经知道了许多关于黑夜的事情,他想画一本关于黑夜的画册送给“黑夜小姐”,(出示几幅黑夜的图片)他已经画好了几幅画,可是这样几幅能做成画册吗?我们一起来帮助“白天先生”,把黑夜中美丽的景色和有趣的事情画下来好吗?

(2)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3)请几名幼儿讲讲画的内容,然后将画页装订成册,放入活动区。

点击查看更多《麦哨》教案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28796.html

热门阅读

  1. 景观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2. 七一诗歌朗诵稿
  3. 鸡年春节给领导同事的祝福语
  4. 精彩的五一劳动节祝福语推荐
  5. 雷锋精神永相传手抄报
  6. 学校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
  7. 平安夜给客户的祝福语
  8. 2016年感恩节送给同学的祝福语
  9. 《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
  10. 房地产公司销售的实习报告
  11. 大学生贺卡证书封面设计大赛的策划书范文
  12. 安慰鼓励人的经典语录
  13. 描写秋天的古诗
  14. 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优秀范文
  15. 余华作品活着读后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