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一年级美术的教学设计
领域:造型、表现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要求学生边玩边观察泡泡飞起来的情景,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
2。引导学生想象泡泡飞起来时,透过泡泡会看到各种什么样的情景,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引导学生试着用各种材料表现泡泡特征,及泡泡与人、建筑、动物等各种物体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每人带一只小瓶、一根吸管、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
2教师准备一大瓶洗洁净调成的肥皂水、色彩纸、图钉、气球等。
1。引导阶段组织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观察泡泡飞动的情景,激发表现这一情景的兴趣,教案《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要求学生边游戏边思考通过透明的泡泡可以反映哪些景物,出绘画外,还可以用哪些材料表现泡泡的特征。
2。发展阶段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表现出透过泡泡反映出各种自然美丽景色和梦想。可以运用气球、塑料袋、图钉等材料表现泡泡特征,还可以在这些物体上装饰、美化,表现各种泡泡新颖当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边欣赏边评一评谁设计的泡泡有新意,谁画的图想象力丰富。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富有新意的构思和有个性的表现形式。
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把桌面和地面上的废料收拾丢入垃圾箱内,把多余的材料收入塑料袋内,以备再次使用。3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尝试,用各种材料及表现形式,用画泡泡或做泡泡,表达自己的丰富的想象。
拓展阅读
1、三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最受尊敬的人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施教时间:10月11日——10月13日
1。启发学生感受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人物形象,进行简笔人物画的练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过平时的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等方法来表现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
教具:图片,(警察、医生、农民、工人、教师等)常用美求用具。多媒体教学资料。
学具:常用美术用具,水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工具、彩纸等。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师生问好,相互关心,调动学生情绪。
如:今天早上吃什么?谁做早饭?
如:你们身上穿向衣服谁做的?
活动二:分小组讨论哪些人是受尊敬的人。学生讨论
学生分组发言……爷爷、奶奶,父母、教师、軍人、医生、警察等……
1。学生发言说一说:受尊敬的人,为什么受尊敬?
学生发言、活动……:如:老师这职业为社会上培养人才,辛苦的工作他们受到社会上的尊敬!
学生举例说说什么人、职业受尊敬?师引导……
教师小结。
活动三:
播放多媒体图片,如:军人这职业,人物有什么特征?
启发学生说一说。师引导,如;有军装,军微,背景应设、飞机、大炮、船、舰、来体现军人的特征等。
如:医生,启发学生根据医生的职业形象说一说,学生活动回答……师:引导……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范例、图中是些什么人?做什么工作?用什么工具来绘制的?(学生分析、讨论、发言)
师:引导……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已的感受绘、制一幅受尊敬的人。(表现手法不拘))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帮助学生构图安排画面,设置背景。
启发学生使用工具、颜料。
活动四:总结、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业,对学生作业的人物特征、画面安排、及涂色讲评的同时引导学生参评、互评。
鼓励学生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社会上受尊敬的人。
札记:
关于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学生们的认识多局限于两种人:家中的老年人;社会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名人。而对于生活中默默无闻的为他人做好事,进行奉献的人,却被大家忽略了。于是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回忆:是谁早早起来为我们准备早餐,是谁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是谁为我们疏导交通,是谁每天晚上陪我们做功课,复习学习内容……经过一点一滴的启发,孩子开始感激身边为自己默默奉献的普通人,由学会感恩到运用美术手段来表现、赞美这些人,有感而发,不再是强硬的制定学生画谁,作业效果虽然不够完美,但充满了感情。
2、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导案
课前检测
1、听算
12-914-615-716-913-7
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
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自主复习
练习指导
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
(2)、练习
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
教师读算式,学生举
实践应用
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3、独立完成P25:5
先同桌互说,然后全班说(3----5人)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交流解惑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拓展延伸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学会了:
你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表现有什么想法?
3、《老人与海鸥》小学六年级导学案
【**--课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 企盼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学习重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学习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学习教程: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用心地读课文,去感动吧。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说说课文的哪些事让你感动?
2、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二、展示自我
1、你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吗?
褪色 撮起 塑料 乐谱 亲昵 啄食 歇落 滇池 应声而来 应声跃起 抑扬顿挫 啧啧称赞 驻足观看 高空盘旋 翻飞盘旋 瞻仰遗容 白翼天使 白色旋涡 相依相随 扇动翅膀
2、感知概括
读完这些词语,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提示:本文主要描写老人生前喂食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以及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表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三、走进送别段,感受“意料之外”
1、有感情朗读14-18段, 请用——划出海鸥异常举动的句子,用﹒标出关键词,体会海鸥的深情厚意。
示例: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品析:突然写出了海鸥终于见到许多天没来的老人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与平时大不一样”写出海鸥发现十多年来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与往常不一样时惊恐疑惑悲伤的情感。
2、填空明确,体会情感
当我们把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
当我们从老人照片旁退开时,海鸥 ;
过了一会儿,海鸥 ;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 。
3、动情朗读,感受深情
四、走近老人,明确“情理之中”
1、在这场特殊的葬礼上,海鸥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它们那份令人震撼的情,那么照片中的老人到底是谁,他何以能赢得如此这般深厚的情呢?
请速读1-13段,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课文是怎样描绘他和海鸥之间和谐动人的画面的?提示:
(1)朋友告诉我,这位海鸥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①二十余里多远?②步行,为什么要步行?)
(2)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3)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你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吧!)
(4)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
(5)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顿时生动起来。
(眼睛生动是怎样的?在怎样的情况之下眼睛会生动起来,比如?)
2、学生回答置疑
关于老人,你还有哪些疑问?
导航:这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名叫吴庆恒,是昆明化工厂的退休工人,曾*成“右派”,还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抓去坐牢。1985年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开始飞临昆明,一辈子孑然一身的吴庆恒好像见到了自己的儿女,从此,有红嘴鸥的日子,吴庆恒心满意足。
他每月只有308元退休金,但他总要拿出一半钱来买饼干、面粉和鸡蛋喂海鸥,而他自己只吃两个馒头一碗饭就点咸菜;穿自己缝制的粗糙布衣、抽3角钱一包的香烟;从不舍得坐5角钱一趟的公车。在他去世后,他的故事感动了所有昆明人,一个名叫杨帆的昆明女孩提议为老人塑像,得到大家一致响应。2005年年底,这尊青铜塑像完工,从此这座城市记取了他平和而卑微的笑容。
五、提升主题,迁移延伸
1、学完本文,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生前与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似乎又亲眼目睹了老人死后海鸥异常的举动……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你会怎样向老人说?(写一句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然后大家交流。)
2.如果那位老人此时会说话,他会说什么?
3、你愿意与小动物交朋友吗?说一说你打算怎样与小动物交朋友。
六、课外作业:
人类爱护动物,动物会回报以爱,但假如人类欺骗了动物,他也就得不到动物的信任了。阅读《军犬黑子》,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你的建议。
4、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课题:
十几减9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
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一、复习准备.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进行“找伙伴”游戏(具体过程参考探究活动)
二、学习新课.
师:数字娃娃们找到了自己的伙伴,便来到了果园摘苹果,一共摘了9个红苹果, 2个青苹果.它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随后教师先后出示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因为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所以用加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9+2=11.
师: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数字娃娃们吃掉了9个,还剩几个?
随后出示11个苹果图,教师一边把11个苹果画上集合圈,把9个红苹果画上虚线圈.
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因为要从 11个苹果中去掉 9个,所以用减法)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师:11-9的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样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
可能有以下讨论结果: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 9加 2得 11,所以 11减 9等于 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即:11-9=10-9+1)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许多方法.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的这些方法都是对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2)种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左图和加法算式,右图和减法算式,想一想:苹果的总数都是11个,其中一部分是9个红苹果,另一部分是2个青苹果.为什么一个用加法,另一个用减法解答呢?(左图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用加法.右图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
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又学过9+2=11,那么在计算11减9时可以怎样想呢?(想: 9加几得11,9加2得11,11减9得2)同时教师板书得数“2”.
指名复述想的过程.
读算式:9+2=11,11—9=2.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还剩几朵)怎样列式?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3得12,12减9得3)同时板书得数“3”.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共有14个圆,去掉9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4-9=
师:得多少?怎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同时板书得数“5”.
读算式:12-9=3,14-9=5.
让学生在桌上摆一摆(先摆13个五角星,用手势表示去掉9个,还剩几个?),说一说(说出算式,并说出想的过程),算一算(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3-9=4)
同样方法学习:16-9=7.
让学生看教科书,先独立在□里填数,教师行间指导,然后订正,并指定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同时板书算式: 15-9=6 17-9=8 18-9=9
5.小结.
教师指着减法算式,提问: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是什么?(十几减9)
教师板书:十几减9.
师:这些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被减数都是十几的数,减数都是9)
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在做十几减 9的减法题时,可以想 9加几得被减数,这题就得几)这种方法就是想加算减,今后学习中还要用到.
三、巩固反馈.
1.把下面各题写成一组一组的卡片,让学生看卡片说得数.
9+( )=13 9+( )=16
13-9=( ) 16-9=( )
9+( )=15 9+( )=12 9+( )=17
15-9=( ) 12-9=( ) 17-9=( )
2.进行“帮小白兔回家”的游戏(游戏过程参考探究活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42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