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虎多多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理解文学作品,对作品中小老虎多多的情绪情感变化有共鸣,能够产生移情反应。
2、大胆尝试用语言和肢体动作等形式表现不同的情感变化。
3、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及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录有故事《小老虎多多》、歌曲《小老虎多多》的录音带。
2、创设活动情境:茂密森林、茵茵草地及表演道具(小老虎、小鸟、小兔、熊、礼物等)。
3、制作幻灯课件《小老虎多多》,做礼品的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幻灯课件,欣赏、了解童话故事第一部分内容
1、演示幻灯片:森林中的一棵大树下,一只小老虎伏在草地上伤心地掉着眼泪。
2、幼儿观看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地方?谁在大树下?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二、幼儿欣赏《小老虎多多》歌曲的第一段,感知小老虎多多伤心的情感
1、倾听录音歌曲,提问:"多多为什么这样伤心?"
2、幼儿讨论:听了这首歌曲,心里有什么感受?我们想什么办法帮助多多高兴起来?
3、幼儿自由发言,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
三、继续观看幻灯课件,欣赏、理解故事的第二部分
1、幼儿一边观看幻灯片,一边欣赏故事的第二部分内容。
2、讨论:小动物是怎样帮助多多的?得到朋友的帮助。多多现在心情怎么样?小动物帮助了小老虎多多,他们自己感觉怎样?
3、欣赏录音里小老虎多多欢快的歌声(第二段),分享多多的快乐。
四、欣赏完整的童话故事(教师讲述)
五、情境表演,进一步感知、理解小老虎多多的情感变化
邀请一名幼儿扮演小老虎多多在森林情境里声情并茂地演唱第一段歌曲,其余几名幼儿分别扮演小兔、小鸟、小熊等小动物一起表演故事。
六、幼儿制作礼物,送给多多
1、出示一颗"爱心",提示幼儿:每个小朋友做一颗心,把小朋友做的心串在一起,变成一根爱心项链,戴在多多的脖子上,多多就好像看到许多朋友,他会很快乐。
2、做礼物、送礼物,说一句让多多高兴的话,集体祝福。
七、幼儿与小老虎多多在欢快的舞曲中翩翩起舞
活动延伸
建立"友好家庭小组",鼓励幼儿经常开展家庭互助活动,体验与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以童话故事为载体,以情感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了语言、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整合教育目标、嫁接艺术形式、营造审美情境,突出了"以幼儿艺术教育促情感发展"这一教育理念。
1、精心选材,情感与艺术交融。童话故事《小老虎多多》语言形象生动、情节简单明了、感情色彩浓郁。在这个童话故事里,小老虎、小鸟、小熊等小动物,甚至是无生命的风儿等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充满着浓浓的情意。同时,故事中融入动听、抒情的歌曲演唱,幼儿的情绪极易受到*。体验到轻松快乐和伤心难过两种不同的情绪变化,进而感受到与朋友在一起的愉悦和快乐。
2、整合目标,层次性与全面性并重。第一层次目标设定为:初步欣赏、理解文学作品,对作品中小老虎多多的情绪情感变化有共鸣,能够产生移情反应。这一目标侧重于幼儿的情绪感受、理解,这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第二层次为:大胆尝试用语言和肢体动作等形式表现不同的情感变化。这一目标旨在引导、鼓励幼儿自主表现自己的情绪情感。第三个层次目标为: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及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愉悦。这一目标着眼于为幼儿今后一生可持续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尽管这些目标彼此之间各有侧重,但是它们都是以幼儿为主体,以审美感动*。强调目标的层次性和全面性。
3、潜心构思,音乐与文学嫁接。活动中将童话故事《小老虎多多》与音乐融为一体,幼儿在音乐的烘托下,倾听着感人的故事,在情感上与小老虎产生强烈共鸣。在爱的感召下。幼儿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助小老虎多多。
4、情境渲染,以境激情。一方面,我运用录音、幻灯片演示等多媒体手段创设了一个可见、可听、可想的多方位教育情境。另一方面,我全身心投入,运用不同的表情动作、肢体语言,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讲述故事,以境激情。
小老虎多多是个*,没有了爸爸。唯一的妈妈在两天前也生病*,他多么希望能有一个朋友呀!
多多去找朋友,可是小动物一见到小老虎就害怕地逃走了。多多坐在一棵大树下,唱起伤心的歌:"我是一只小老虎呀,没有妈妈,没有朋友,一人唱歌,没人听呀,一人流泪,没人爱……"
风儿把多多的歌声传得很远很远,小鸟听到了。小兔子听到了,小熊也听到了,他们说:"多可怜的小老虎呀,我们去找他做朋友吧!"于是,他们顺着歌声传来的方向向前找,终于,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小老虎多多。
拓展阅读
1、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8页 信息窗3 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的含义,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用乘加、乘减这种两步计算问题的方法。 2: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3:结合问题的实际意义,体会“先乘后加(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4: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并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5: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的欲望以及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三:借助画线段图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的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正确的解答方法。 四:教学难点
2:能理解表达两步计算的思路,初步感受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五:教学准备
PPT、实物投影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
提问:同学们课下的时候玩过呼啦圈吗? 生:玩过。
那你们最多多少人一起玩过呼啦圈? 生:(1个,2个)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别的小朋友是多少人一起玩呼啦圈的。(出示课本图片课件)来到了操场看到了好多小朋友在玩呼啦圈,同学们看这3个粉红方框里有些信息,自己小声读一读。(学生自己独立读信息) 师:你能把这些信息整理整理吗?
齐回答:一年级转呼啦圈18人。二年级是一年级2倍多5人。三年级是一年级的3倍少2人。(学生边读师边板书出数据) 2:探究新知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根据现在咱们看到的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学生提问:一共有多少人?
哦!是总共有多少学生玩呼啦圈是吗?这个问题不错。
谁还愿意提一个呢?
二年级有多少转呼啦圈的小朋友?
非常棒真会学习,谁还能提出不一样的问题呢? 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小朋友?
同学们太棒了能提出这么多问题,接下来,咱们就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开始解决,首先计算二年级有多少小朋友转呼啦圈呢?
①、师: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种即简单又方便分析问题的方法,用线段图表示它们之间数量关系。
同学们,如果用10cm线段表示1年纪小朋友的数量(板书10厘米线段标明一年级),你能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二年级小朋友的数量吗?(出示课件,1年级18人,二年级比一年级的2倍多5人)。
②、小组讨论,想一想怎么画并拿出本子试着画一画。(找两名学生代表上黑板画线段图)。
师生交流:画好后让去黑板上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先画和上面相同的2段,5比18小,只能是个更短的线表示,它们合起来就是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 老师指着板书说明,今后,我们在画线段图时,要把每个线段图表示的项目写在最前面,先画已经知道的信息,然后根据数量的关系画出2份1年级学生线段那样相同长的2段,
就表示出了它的2倍,不到1倍的用更短的线表示,然后确定在线段图上表示要求的问题。
③下面老师给你们3分钟的时间,改一改你认为画的不太准确的地方。比一比谁画的最好。(学生独立修改所画的线段图,强化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既然同学们这么了不起线段图都画出来了那你能不能在线段图的下面列出算式呢?(找一位学生代表板书) 学生列式解答:一年级学生18人,二年级是一年人数的2倍+5人=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
那根据给出的数字,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是多少那? 生齐回答:18x2=36(人)
36+5=41(人),
要求说出计算的过程:先求一年级人数的2倍是多少。再求二年级有多少人。(是不是用线段的方法表示数量是不是非常直观简单)(一定记住要写单位、答) 3:自主练习
⑴:下面同学们用刚才咱们算出二年级转呼啦圈人数相同的方法算出三年级转呼啦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写出算式。出示多媒体课件:一年级18人,三年级转呼啦圈人数比一年级的3倍少2人——强调少2人)
⑵:师走下讲台指导学生完成后投影展示学生画的线段和运算过程讲解
4、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的数的问题,在这节课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①:生齐回答:画线段图很简单,也很清楚。 ②:我知道遇到问题要先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再列式,而不是看到题目就直接的列式。 5、作业设计
课后自主练习1、2、3、4题 八、板书设计
. .
18人
. .
. .
?人
九、教学反思
⑴先从已知问题入手,降低问题的难度。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清题中数量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找准数量的关
系,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明确整倍的数量关系,进而引出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问题,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巩固了旧的知识,又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了铺垫。
⑵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来解答例题。有困难可以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引出借助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学生在动手画,动口说的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自己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板演和交流,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利用线段图分析问题更简单更方便。
⑶本课学习中画线段图,理解题意这种方法学生比较陌生,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画图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直观形象地加深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在画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比几倍少”时个别学生不知是包括里面还是外面,从而找不准数量关系。
系,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明确整倍的数量关系,进而引出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问题,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巩固了旧的知识,又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了铺垫。
⑵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来解答例题。有困难可以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引出借助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学生在动手画,动口说的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自己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板演和交流,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利用线段图分析问题更简单更方便。
⑶本课学习中画线段图,理解题意这种方法学生比较陌生,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画图分析题意找等量关系,直观形象地加深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在画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比几倍少”时个别学生不知是包括里面还是外面,从而找不准数量关系。
2、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21狐假虎威教案反思作业题及答案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简单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简单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成语故事《狐假虎威》。齐读课题,板书课题。(板书:22 狐假虎威)
2.狐狸是一种狡猾多疑的小动物,而老虎凶猛高大,是百兽之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课件出示1)狐狸及老虎图片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2)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课件出3)
shí wù yǎn yé mìnɡ zhǎo shén huó 食 物 眼 爷 命 爪 神 活
?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神”,后鼻音“命”整体认读音节“食、物、爷”。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4)
寻找 扑过去 眼珠一转 扯着嗓子 违抗 一趟 纳闷 受骗 借威风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大摇大摆 ?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5)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借着 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填一填。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6)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食 物 眼 爷 命 爪 神 活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人”加“良”是“食”;“牛”加“勿”是“物”,“父” 加“卩”是“爷”,“氵”加“舌”就是“活”。
(2)换一换:“伸”减“亻”换“礻”就是“神”。“很”减“彳”换“目”就是“眼”。 (3)猜谜语:“见面都要磕个头。”是“命”,“瓜熟蒂落”就是“爪”。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眼、命、神”并讲述:(板书:眼 命 神) (课件出示7):“眼、命、神”田字格课件
“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目”,不要写成“日”。
“命”:上下结构,下部是“叩”,是“卩”不是“阝”。 “神”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礻”不是“衤”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课件出示8):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认识了狐狸和老虎两只小动物,了解了它们之间的故事。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课外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shí wù shén qì huó xiàn mìnɡ lìnɡ zhuǎ zi
( ) ( ) ( )( ) 2.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礻( )( )( ) 父( )( )( ) 3.把《狐假虎威》的故事讲个别人听。 答案:
1.食 物 神 气 活 现 命 令 爪 子 2.略。
3.礻(神)(祝)(福) 父(爷)(爸)(斧)
第二课时
3、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1和许多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精心设计的若干个生动有趣的小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其中,每个游戏中都蕴涵着针对性较强的独立知识点,与此同时,各个游戏之间仍体现着循序渐进式的连带关系。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较扎实和透彻地掌握有关1和许多的知识。
活动名称:我们去郊游 活动目标:
认识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
1、积木围成的池塘,池塘里有一条大鱼,许多条小鱼。一只青蛙,许多只小蝌蚪。 2、树模型一个,树上挂着一只大鸟,多只小鸟,多个苹果。 活动与指导:
1、谈话引出课题:“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教师与幼儿一同统计活动的人数,让幼儿明确知道只有一个老师,有许多个小朋友。)
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池塘)
3、池塘里有什么?(鸭子、小鱼、青蛙、小蝌蚪)有多少只大鸭子?(1只)有多少只小鸭子?(许多只)有几只青蛙?(1只)几只小蝌蚪?(许多只)然后继续启发幼儿进行观察,想一想池塘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一个和许多来表示。
4、小朋友围坐在大树下休息,引导幼儿观察并且说出树上有一只大鸟、许多只小鸟;一棵上有许多只鸟、许多片树叶、许多个苹果。
活动名称:小猴儿摘桃子 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活动准备:小猴头饰、桃树模型。
1、小朋友扮演小猴儿,围着桃树唱歌、跳舞。并引导他们说出“树上有许多桃子。” 2、请每只小猴子摘一个桃子,边摘边说“我摘了1只桃子。”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3、小猴子们每人举起手中的桃子,大声说出:“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活动三
活动名称:我把小熊送回家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理解——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 活动准备:
教师将多只玩具小熊散放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里、房子模型1个。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小朋友们,小熊乐园里的熊宝宝们都出来做游戏了,可是它们太贪玩、走得太远了,现在,它们找不到回小熊乐园的路了?让我们每个小朋友把1只小熊送回家好吗?(小朋友每人抱起1只小熊,然后每人说一遍:“我找到了1只小熊 --- ”)
2、请小朋友轮流把自己的小熊送到“小熊乐园”里。并请每名小朋友说一遍“我把1只小熊送回家”。
3、最后,请小朋友观察现在的“小熊乐园”,引导他们说出“1只1只小熊合起来就是许多只小熊,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4、小学五年级安全教育课教案
1、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让他们知道一些常见的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作用。
2、让学生熟知自己要遵守的有关交通法规。
3、教育学生要从小服从交警的指挥,注意交通安全。
1、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让他们知道一些常见的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作用。
2、让学生熟知自己要遵守的有关交通法规。
教育学生要从小服从交警的指挥,注意交通安全。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明确活动内容
1、同学们,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句话:“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那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
3、小结:是啊!这说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出门时,时刻不能忘了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平安、愉快。
二、交流,介绍搜集到的交通标志。
1、出门在外,为了保障人身安全,保证道路的畅通,我们除了要服从交警的指挥,还要遵从永不下岗的“交通警”的规定。
2、同学们,永不下岗的“交通警”指什么?
(各种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
3、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就是交通信号,它指示车辆什么时候可以通行,可以转弯;什么时候不可以通行,不可以转弯。
4、除了交通信号,还有100多种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你们搜集到哪些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呢?展示出来给大家看看,介绍一下它的意思。并说说它是属于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还是指路标志?
5、同学们,你们在小队活动观察时,发现哪些地方有怎样的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呢?在这些地方,为什么要用这些信号规定人们怎样做呢?不按这样的规定做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后果?
6、学生交流。
例:①在各个十字路口,有红绿灯信号。
②在各个学校门口,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和减速标志。
③在从梅园去马山的路上,有前方连续转弯的标志,提醒司机引起注意。
④在繁华的商业街上,比如中山路,人民路上,有多条人行横道线。
⑤在各个大商场、影院等的门口,会有停车标志。
7、如果人们不按这样的规定做,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后果呢?小组交流汇报。
三、讨论,小学生该遵守的交通规则。
1、交通安全是人人要注意的。我们小学生年龄小,如果上街不遵守交通规则,遇到了紧急情况更会不知所措,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中国教育总网教案频道我们一定要切记安全第一,规则第一。
2、那么,你想到了,或向交警叔叔请教到了,我们小学生主要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呢?
3、学生讨论,交流,后小结。
4、我们小学生主要要遵守以下交通规则:
①不闯红灯。
②不在马路上奔跑,打闹。
③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④不满12周岁的儿童不骑自行车上街。
⑤乘坐摩托车要戴好安全帽。
1、很多同学都编了遵守交通规则的儿歌,来朗诵给同学们听听,好吗?
2、学生朗读自己编的儿歌。老师相机板书一首典型儿歌。
3、小结:同学们都非常有水平,编的儿歌文通句顺,朗朗上口。这些交通规则,一定也牢记心中了。
小学五年级安全教育课教案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微点阅读网范文网搜索更多其他小学五年级安全教育课教案范文。
5、文具小超市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活动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55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