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旧感诗歌阅读及答案
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①~②题。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②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17.(6分)
①B、E
②体裁: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内容:
(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
(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以上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写法:(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以上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拓展阅读
1、感遇十二首其七阅读答案张九龄《感遇十二首》诗歌赏析
“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这两句是说,奸佞小人在君王周围,致使朝政日衰;自己老年去朝,忧思难消。设喻巧妙,委婉含蓄,曲折寓情。
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
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
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
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
注
①白云:喻奸佞小人。
②南山:喻朝廷。
③日暮:喻自己年老体衰。
“汉上”二句:用《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游女,在外游玩的姑娘。思:句尾助词,无实义。
“欲寄”句:是说想托飞鸟将信捎去。古人认为雁可传书。
“冥冥”二句:冥冥,天空。耿耿,不安。徒空。缄,默。这是说仰望天空,不见飞鸟,只好不安地默忆那位游女而已。
“紫兰”四句:秀,开花。蹊,小路。空蹊:犹空谷。皓露,白露。幽色,指幽谷中兰花的颜色。何极,没有穷尽。这是说紫兰逢秋,芬芳将歇,使人感叹无穷。
“白云”句:白云,比喻小人。陆贾《新语·慎微》:“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南山,比喻君王。《汉书·杨恽传》:“田彼南山。”张晏注:“山高而在阳,人君之象也。”
太息:叹气。
这篇诗的结构比较别致。它以三个互不关联的比喻组成。前六句以男性对一个游女的追求比喻自己对国家和君王的思念。中四句以兰花之被秋露摧残,即将凋谢,比喻君子被小人排斥。後两句以白云遮住了南山,比喻奸臣蒙蔽了君王;日暮比喻自己年老,难以为力。这些比喻,在古代文学中已经形成传统,所以还是能够形成一个整体,表达出此诗统一的主题来。
2、张养浩《喜春来·路逢饿殍须亲问》阅读答案及赏析古诗赏析
路逢饿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只落的白发满头新。
注:这首曲子为张养浩到灾区赈灾时所作。
1.开篇两句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2.“还自哂”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分)
参***
1.开篇两句塑造了一位凡事身体力行、鞠躬尽瘁的(或有忧国忧民思想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清官”形象。(3分)这从他在路上碰到饿死的人要亲自过问,遇到流离失所的难民一定要仔细问询可以看出。(2分)
2.“还自哂”是“自己笑自己”说明作者并未居功自傲,没有因博得一个“好官人”的名声而满足;(2分)而是为不能真正救民于水火之中日夜焦虑着。(2分)同时,这里还包含着深深的自责之意。(2分)
意思:路上碰到饿死的人要亲自过问,道上遇到流离失所的难民一定要仔细问询。满城百姓都说我是个好官。我还笑自己,只落得满头的白发新。
这首小令内容显豁,语言朴实,艺术手法也比较单纯,对它的理解和欣赏应着重于了解作者生平事迹的基础上,体会他在曲中流露出来的拳拳爱民之情。
公元1329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朝廷又一次特召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已辞官归隐的他,八年之内,朝廷曾七次征召,“皆不赴”。为解民灾患,这一次他却立即登车就道,行前“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褥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这支小令所写就是作者在陕西赈灾的情形。
张养浩的确是一个爱民如子、称得上为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而百姓视之为父母的好官。“路逢饿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乃是直书其事,并非自饰之辞。“满城都道好官人”也不是自诩而是事实。“还自哂”说明作者并未居功自傲,没有因博得一个“好官人”的名声而满足,而是为不能真正救民于水火之中日夜焦虑着。下文的“白发满头新”的涵意即在此。同时,这里还包含着深深的自责之意。
3、张可久《山坡羊·闺思》阅读答案及赏析古诗赏析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一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呸,却是你!
【注解】①小琼姬:美丽的小丫头。
1.这酋元散曲的语言很有特点,请结合最后两句简要赏析。(2分)
2.散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分)
参***
1.①末句引口语入曲,通俗而传神。( 1 分)②将主人公被惊醒那一瞬间的懊恼之情表现得极为生动。(1 分〕
2.①散曲描写了一个春日思夫,百无聊赖,沉沉睡去,在梦中梦到与丈夫团圆却被丫鬟惊醒,因此十分懊恼的思妇形象,( 2 分)②表达了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与梦醒的无亲。( 2 分)
注
⑴云:形容头蓬松如乌云。螺髻:螺旋形发髻。
⑵鸳被:绣有鸳鸯图案的被子。
⑶小琼姬:美丽的小丫头。
⑷一声:指琼姬在欢叫。祥瑞:吉祥的征兆,即所谓“瑞兆丰年”。
⑸生唤起:硬唤醒。
⑹不做美:不成合别人的好事。
《山坡羊·闺思》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的作品。此曲表现深闺少妇对离人的思念。少妇春睡正甜,小丫头唤醒了她的“团圆梦”,她含娇怒斥。全曲构思新颖别致,写真传神,声口毕肖,生动逼真。
这首散曲描写一个闺中少妇对离人的思念,构思十分巧妙。春暖花开时节,闺中少妇寂寞伤春,昏然入睡,做起了甜美的梦。屋外柳花飞舞,犹如雪花飘飞。小丫头见了,不禁高声惊叹:“雪下呈祥瑞。”不料惊醒了女主人公的美梦,她嗔怪地说:“谁,不做美?呸,却是你!”短短几个字,她含娇带怒的神情跃然纸上从她的埋怨中可看出她对情人深切的思念。
4、张养浩《普天乐·大明湖泛舟》阅读答案及赏析古诗赏析
画船开,红尘外,人从天上,载得春来。
烟水间,乾坤大,四面云山无遮碍。
影摇动城郭楼台,杯斟的金波滟滟,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皑皑。
【注】①青霄惨惨:形容碧空如洗的样子。
1.“普天乐”是这首元曲的____。(1分)
2.下列对本作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画船开”四句,以大胆的想像,凸显了大明湖美丽的湖光春色。
B.“烟水闲,乾坤大”展现出湖波浩淼的景象,表现作者志向高远。
C.“四面云山无遮碍”准确地表现出置身湖中感到的天地阔远景象。
D.“影摇动城郭楼台”动静结合,描绘出湖中倒影随波荡漾的美景。
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画线句。(4分)
参***
1.(1分)曲牌名(曲牌)
2.(3分)B
3.(4分)手法判断准确(1分)
示例一:本句运用排比与夸张,表现作者泛舟湖上饮酒吟诗的美妙感受。美酒盈杯,感觉与潋滟水波在阳光下同泛金光;慷慨吟诗,只觉得如洗碧空也为之动容;酒酣人畅,惊起白鸟声声飞鸣,表现了诗人畅游大明湖的自在闲适的欢愉之感。
示例二:善用叠词,“滟滟”突出了大明湖的波光闪烁,“惨惨”描摹出大明湖碧空如洗,“喈喈”则描写出白鸟的清脆鸣叫,绘形绘声,生动形象,强调了作者饮酒后对大明湖独特的主观感受,表现了诗人自在闲适的欢愉之感,且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
示例三:多角度描写大明湖景物,视觉上描写大明湖的波光闪烁,大明湖碧空如洗,听觉上描写白鸟的飞鸣声,绘形绘声,动静结合,俯视仰观,视角开阔,表现出诗人畅游大明湖的自在闲适的欢愉之感。
示例四:这三句运用口语化语言,描写了作者泛舟湖上饮酒吟诗的美妙感受。美酒盈杯,感觉与潋滟水波在阳光下同泛金光;慷慨吟诗,只觉得如洗碧空也为之动容;酒酣人畅,惊起白鸟声声飞鸣,表现了诗人畅游大明湖的自在闲适的欢愉之感,自然生动。
示例五:借景抒情,作者泛舟湖上饮酒吟诗,看到大明湖的波光闪烁,大明湖碧空如洗,听到白鸟欢飞鸣叫,画面开阔,表现出诗人畅游大明湖的自在闲适的欢愉之感,情景交融。
大明湖上,画船泛游,只觉离开了世俗红尘。水阔天空,云山无碍,倒影玲珑,的确是泛舟湖上的景象。同时通过抒发由景物所引起的感情,特别是通过喝酒和吟诗的夸张描写,一个潇洒出尘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这是一首写景小令,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大明湖风景画。
开头四句,点明为泛舟大明湖上。远离闹市,在碧波万顷的大明湖上泛舟,真如同走出红尘俗世。湖面宽阔,远处如同水天相连,画船远远驶来,犹如来自天上,为人间载来了无限春光。想象奇特,美妙异常。
中间四句,写泛舟湖上的三角。湖面上烟雾缭绕,碧波荡漾,没有闹市的喧嚣,显得十分闲静;水广天高,天地也显得特别开阔。四面空广辽阔,没有云山遮碍;城郭楼台倒映在湖水中,水动影摇,十分可爱。
最后三句写泛舟湖上的感受。在这样美好的时刻,少不了要饮酒吟诗。酒杯里斟满了美酒,在阳光下只觉得金波闪烁;慷慨吟诗,惊天地泣**,清霄也因之动容;这时,惊得湖上的白鸟一齐飞起,只见一片白色。
这首小曲,想象力丰富,夸张大胆,在平常用语中显神奇。
5、张可久《梧叶儿•春日》阅读答案及赏析古诗赏析
长空雁,老树鸦,离思满烟沙①。
墨淡淡王维画,柳疏疏陶令家②,春脉脉武陵花③。
何处游人驻马?
[注释]
①离思:离别的愁思。
②陶令:指晋代诗人淘潜、陶渊明。
③脉脉:含情微视的样子。武陵花: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武陵桃花,此处引用此典,用来表示春色。
1.“墨淡淡王维画,柳疏疏陶令家,春脉脉武陵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3分)
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举一例并简要分析。(3分)
参***
1、答:描绘了一幅万物披绿、柳条依依摇摆、百花盛开的春意盎然的画面。(2分)主要由柳条、桃花构成。(1分)
2、答:反衬(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写春天繁花似锦、盎然生机来反衬主人公愁思满怀(思乡之情)。用典,“陶令家”“武陵花”分别运用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及《桃花源记》的典故来描写春天美好的景色。(手法1分,分析2分)
《春日郊行》是一首对春伤怀之作。春日里,作者策马漫行,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盎然春色:墨绿淡淡如画,柳条依依摇摆,百花盛开,春风送暖,恰似少女含情,使人心荡神驰。对着这样美丽的风光,本应高兴才是,然而作者是一个离家远行的游子,此时却是愁思满怀,这诱人的春意不仅没有增加他的乐趣,反而使他觉得景与自己如此不谐调,更增忧伤之情,以至于感到天地之大,竟无自己容身之地了。此曲以美景反衬愁情,更增忧思无限。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38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