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陇头吟》高考诗歌鉴赏

发布时间: 2025-08-25 09:09:48

王维《陇头吟》高考诗歌鉴赏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注释:

①太白:即金星。古人认为他主兵象,可据以预测战事。

②典属国:汉代掌藩属国事务的官职。品位不高。

解析:

1“长安少年”、“陇上行人”、“关西老将”这三类人物,写到戍楼看星、月夜吹笛、驻马流泪这三种边塞生活场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呜咽的笛声,悲怆的将士,构成了一种寂寞悲凉的意境反映了唐代边塞生活的艰苦。

2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安慰关西老将的话,但实际上,引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恰恰说明了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功大赏小,功小赏大,朝廷不公,古来如此。深化了诗的主题,赋予了它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题目一作《边情》。

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起句很有气势。然而,底上突然笔锋一转,顺着长安少年的思绪,三、四句紧接着出现了月照陇山的远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在这里服役的“陇上行人”正在用呜咽的笛声寄托自己的愁思。如果说,长安少年头脑里装的是幻想;那么,陇上行人亲自经受的便是现实:两者的差别何等悬殊!写到这里,作者的笔锋又一转:由吹笛的陇上行人,引出了听笛的关西老将。承转也颇顿挫有力。这位关西老将“身经大小百余战”,曾建立过累累军功,这不正是长安少年所追求的目标吗?然而老将立功之后又如何呢?部下的偏裨副将,有的已成了万户侯,而他却沉沦边塞!关西老将闻笛驻马而不禁泪流,这当中包含了多少辛酸苦辣!这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写得悲怆郁愤。关西老将为什么会有如此悲剧的遭遇呢?诗中虽未明言,但最后引用了苏武的典故,是颇含深意的。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在北海边上持节牧羊十九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忠于朝廷,报效于国家,回来以后,也不过只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安慰关西老将的话,但实际上,引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恰恰说明了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功大赏小,功小赏大,朝廷不公,古来如此。这就深化了诗的主题,赋予了它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清人方东树推崇这首诗说:“起势翩然,关西句转收,浑脱沈转,有远势,有厚气,此短篇之极则。”(《昭昧詹言》)在十句诗中,作者把长安少年、陇上行人、关西老将这三种类型的人物,戍楼看星、月夜吹笛、驻马流泪这三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巧妙地集中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今日的长安少年,安知不是明日的陇上行人,后日的关西老将?而今日的关西老将,又安知不是昨日的陇上行人,前日的长安少年?诗的主旨是发人深省的。

作者写到“长安少年”、“陇上行人”、“关西老将”这三类人物,写到戍楼看星、月夜吹笛、驻马流泪这三种边塞生活场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呜咽的笛声,悲怆的将士,构成了一种寂寞悲凉的意境反映了唐代边塞生活的艰苦。

拓展阅读

1、: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一曲红绡不知数。

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本题为《琵琶行并序》,“序”里却写作“行”。“行”和“引”,都是乐府辞的一体。“序”文如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一十二”当是传刻之误。宋人戴复古在《琵琶行》里已经指出:“一写六百十六字。”

《琵琶行》和《长恨》是各有独创性的名作。早在作者生前,已经是“童子解《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此后,一直传诵国内外,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如“序”中所说,里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

宋人洪迈认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他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卷七),这是抓住了要害的。但那虚构的情节既然真实地反映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么就的客观意义说,它也抒发了“长安故倡”的“天涯沦落之恨”。看不到这一点,同样有片面性。

2、三语文

一、说教材

1.点分析

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是阅读“古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的必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古代里形象的主体应该是由是个里的“人、事、景、情、物”等具体内容构成的。其中人物形象是察的重点之一。

2.学习目标

掌握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答题的规范性。

要分析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掌握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所以确定第一个学习目标;在掌握塑造人物性的方法之后,还要明确答题的步骤,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在中要取得分数,必须落实在卷面上,所以规范答题就非常重要和必要。

课时安排:1课时

3.学习重点

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的小说作品,对人物行的塑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各种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小说的相通的,但在具体答题时,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所以将解答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步骤确定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4.学习难点

答题的规范性。许多同学对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答题时却不够规范,导致失分。学生答题不够规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了解答题步骤,二是书写不够规范。所以提答题的规范性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生

三一班学生普遍热爱语文,作为理科生,对词的兴趣非常浓厚,长久以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很容易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然而古代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一些学生在古代时有畏难情绪,因为的语言凝练,思又具有跳跃性,所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理解不到位,答题也不规范,所以应对学生做必要的指导。

三、说教法

“讲练结合 ”的方法。因为学生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所以在一节课中,讲练结合的方法既能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又能起到巩固的作用。

“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说学法

自主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总结的规律运用到实践中。

五、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语:(设计理念: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人物竞猜

(设计理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的人物形象,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面对面

1.纲诠释:(设计理念:让学生明确《纲》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2.方法指导:(设计理念: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三)典型例题:(设计理念:精选典型试题,通过讲解让学生有规律可循。)

(四)课堂练习:(设计理念:学以致用,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五)课堂小结:(设计理念:总结方法,让学生答题是有法可依。)

(1)什么形象——身份

(2)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

(结合句简析形象)

(3)形象的意义——情感

(七)板书设计

人物形象分析

什么形象——身份

形象特征——性格

形象意义——情感

六、课后反思

通过典型例题中五首的分析讲解,学生掌握了中人物的分析方法和答题步骤,上课学生反应积极,对中人物形象把握到位。但由于时间关系还需多练习方能得心应手。

3、专练之写景技巧阅读练习题

1、阅读下面这首唐,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二、三两联写山居景色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回答问题。

渡江大风 袁 枚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独行。

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

缆系地无所,鼍①呜窗有声。

金焦②知客到,出郭远相迎。

[注释]①鼍(tuó):即扬子鳄,鸣声如鼓。②金焦:金山和焦山,位于镇江江边。

人从哪些角度描绘了风中渡江的场面?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5分)

3、阅读下面这首唐,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这首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举两例简要分析。。(5分)

4、阅读下面这首,回答问题。

念奴娇?登石城① 萨都剌

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低明灭。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析。(5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回答问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①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唐代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时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②阴虫,指蟋蟀。

这首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析。(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回答问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5分)

4、三语文

一要注意题目。古的题目往往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作者。命题选取的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作,中有画,画中有的山水田园,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那是在暗示你本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一般而言,送别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咏史、怀古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边塞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思乡(如张籍的《秋思》)、闺怨及羁旅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五要注意意象。古典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六要注意细节。透过细节,可以挖掘中蕴含的情感。

七要注意情语。古中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这里所说的情语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中的点睛之笔。把握了这些词句,便可触摸到人的情感脉络。

点击查看更多王维《陇头吟》高考诗歌鉴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59294.html

热门阅读

  1. 家长会教师发言稿范例
  2. 安徒生童话夜莺读后感
  3. 关于羊的歇后语精选
  4. 国税系统先进性教育的演讲稿
  5. 席慕容《戏子》读后感
  6. 《回顾拓展八》教案设计与反思
  7. 李白诗词《朝发白帝城》诗意赏析
  8. 让分离焦虑带来的伤害远离宝宝教育心得
  9. 白居易的名句
  10. 新芽初中经典美文
  11. 文艺的毕业季句子
  12. 201年鸡年四字祝福语集锦
  13. 2018年一小班级书香计划
  14. 身边化学知识竞赛策划方案书范文
  15. 中国最唯美的现代爱情诗十首
  16. 小学教研室的工作总结范文
  17. 《花潮》教学设计范文
  18.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
  19. 人物童话故事作文1000字
  20. 大学生自荐信范文
  21. 描写父爱的诗句
  22. 201年公司给员工的元宵节祝福语
  23. 五四青年节作文: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24. 六年级语文《烧不坏的手帕》教学设计
  25. 温馨演讲稿
  26. 关于艺术教育的工作总结
  27. 201年端午节经典祝福语集锦
  28. 汪国真的诗歌
  29.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工厂打工
  30. 《沁园春雪》课文重点与难点
  31. 《孔子游春》教学设计方案
  32. 201迎接春节的诗句
  33. 关于汽车的歇后语大全
  34. 雨后 席慕蓉 原文及赏析
  35. 2016年关于国庆节短信祝福语有哪些
  36. 小学德育领导述职报告范文
  37. 读《弟子规》有感550字范文
  38. 2016年祝福句子
  39. 《我的家在月亮上》语文教案
  40. 新年贺词24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