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小故事个个醒脑说的太在理了
引导语:小故事大道理,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那些我们一笑而过的冷笑话,往往寓意深刻,学习之后恍然大悟。
1/10
妻子想让老公早回家,于是规定:晚于23点回家就锁门。第一周奏效,第二周老公又晚归,老婆按制度把门锁了,于是老公干脆不回家了。
老婆郁闷,后经高人指点,修改规定:23点前不回家,我就开着门睡觉。老公大惊,从此准时回家。
可见制度的精髓不在于强制,而在于对被执行者利益的拉动。
2/10
小鸡问母鸡:可否不用下蛋,带我出去玩啊?母鸡道:不行,我要工作!
小鸡说:可你已经下了这么多蛋了!母鸡意味深长地对小鸡说:一天一个蛋,菜刀靠边站,一月不生蛋,高压锅里见。
存在是因为你创造价值,淘汰是因为你失去价值。过去的价值不代表未来,所以每天都要努力!
张三在山间小路**,正当他悠哉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的货车司机摇下窗户大喊一声:“猪!”
张三越想越气,也摇下车窗大骂:“你才是猪!”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不要错误地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生发悔意。
4/10
毛竹用了4年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但从第5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用6周,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4年,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
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等到时机成熟,你会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
5/10
丈夫下班回到家,看见妻子揍儿子,没理他们。径直走到厨房,看见小矮桌上煮好一锅馄饨,于是盛了一碗吃。
吃完看见妻子还在那里揍儿子,看不过去了,就说:教育小孩不能老用暴力,要多讲道理嘛!妻子说:好好的一锅馄饨,他居然撒了一泡尿进去,你说气人不气人?
丈夫听后马上说:媳妇你歇会儿,让我来揍!
置身事外,谁都可以心平气和;身处其中,谁还可以从容淡定。所以请不要轻易评论任何人,因为你不在其中……
6/10
乞丐:能不能给我一百块钱?
路人:我只有八十块钱。
乞丐:那你就欠我二十块钱吧。
有些人总以为是上苍欠他的,老觉得老天爷给的不够多、不够好,贪婪之欲早已取代了感恩之心。
7/10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为什么?因为两者的肚量不一样。
不熟的麦穗直刺刺地向上挺着,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为什么?因为两者的份量不一样。
宽容别人,就是肚量;谦卑自己,就是份量;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
有一支淘金的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履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个人快乐地走着。
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
原来快乐很简单,拥有少一点就行了。
9/10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
10/10
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
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
遭遇两难困境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有路。
拓展阅读
1、《一个老人的问题》哲理故事小说 一个老人的问题
[埃及]阿里
酒店快关门的时候,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汉迈进门来。酒店伙计惊奇地望着这个陌生客人。看上去,他是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满面皱纹,步履蹒跚,走起路来甚至跌跌撞撞,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右手拄着一根看上去已伴随他20多年的拐棍。
老人一**坐在门口的凳子上,打了个手势,请酒店伙计过来,声音颤抖地问:“有人问起过我吗?”
伙计闹懵了,忙说:“没有啊!”
老人抬起右手,用手指揩了一下脸上的汗水,伤感地说:“那么,请给我倒一杯酒来,先生。”
老人叹着气,两只眼睛忧愁地望着门口,慢慢饮完了酒。随后,他用拐棍支着地,哈着腰,低着头,好像寻找坟地似地步出酒店。伙计目送着他,觉得他既可怜又古怪。
10多天过去了,顾客不断光临酒店,酒店伙计几乎忘记了那可怜的老人。但一天夜里,当酒店最后一个顾客走出门时,老人的面孔又出现在门口。他一声不吭地挪进屋内,又坐在门口的凳子上,悲伤地问:“有人问起过我吗?”
伙计不安地答道:“没有!”
老人抬起右手,用手指揩了一下脸上的汗水,像受了伤似地喃喃地说:“那么,请给我倒两杯酒来。先生。”
老人一口一口地抿着酒,两只眼睛呆呆地凝视着门口。酒杯空了,老人用拐棍拄着地,慢慢站起身,缓缓地挪动着步子,磨蹭着出了酒店大门。
几个月过去了,老人一直未再“光临”酒店。一天夜里……
“有人问起过我吗?”
几年过去了,酒店伙计的答复仍是那两个字:“没有!”
老人凄惨地说:“那么,请给我拿一瓶酒来,先生!”
伙计同情地问:“一瓶酒?”
老人点点头,抬眼看了看他,好像明白了他正在故意找话说。
酒拿来了,老人喝着,喝着,喝光了一瓶酒。伙计的眼睛始终注视着他的脸。
老人用拐棍吃力地撑起身,向酒店大门方向挪动着步子,但一个趔趄,拐棍滑出手,他,一下跌在地上。
他的两腿神经质地勾住一张桌子,颤颤巍巍地伸出右手,抓住桌子腿,挣扎着想站起来,但桌子倒了……
伙计赶忙奔过去,两眼涌着泪水,哭着说:“最近好像有人问起过您,爸爸!”
2、小狗再也不敢说谎了睡前故事
有一只小狗,它觉得自己的力气大极了,勇敢极了。
可是,小狗的朋友们——小松鼠、小野兔和小猴子,却一点儿也不佩服它。这真叫小狗伤心透了。
有一天,小狗在出去玩的路上拣到了一根黄澄澄的毛。“这是谁的毛呢?”小狗想,“这么粗,这么长,这么柔软,这么漂亮。对,这一定是老虎的。要知道,老虎是森林之王呀!只有森林之王,身上才会长出这样*又长,又柔软、又漂亮的毛来。”
小狗对小松鼠说:“你看,我打*一只大老虎呢!你们看我厉害吧!”小松鼠说:“我不信,你有没有证据啊?”小狗说:“你们不信,我手里的老虎毛可以做证,你们看,说着他骄傲的举起了那根黄澄澄的松软的老虎毛。”
小狗那么小的身躯能打死一只老虎,这是为什么呢?小松鼠、小野兔和小猴子产生了疑问。
于是,小松鼠、小野兔和小猴子决定试探一下小狗,于是他们找了一张老虎皮,小松鼠站在小野兔的头上,小野兔站在小猴子的头上,然后,他们穿上老虎皮,在小狗第二次出去玩的那一次,他们站在路边上,小狗走过来的时候,他们就跳出来吓唬小狗,小狗看见真正的老虎来了,吓的连连后退,急忙朝着回家的方向跑去,忽然听见从老虎身上传来了一阵阵笑声,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好伙伴——小松鼠、小野兔和小猴子,小狗看见自己的谎言已经被揭穿了,脸红了,低下了头。
3、《癖好》哲理故事小说 癖好
[美国]布朗
“我听到谣传,”桑斯特罗姆说道,“大意是说,你——”他转头看看四周,要*弄清确实就只他和药剂师单独在这间小药房里,“——大意是说,你有一种人全然识不破的毒药。”
药剂师点点头。他转过柜台,锁上前面的店门,而后朝柜台后面的一个门道走去。“我要歇会儿喝点咖啡,”他说,“请跟我一起来喝一杯。”
桑斯特罗姆跟着他转过柜台,穿过门道,进了一间四周从顶到底放满瓶架的后室。药剂师插上电咖啡壶的插头,找了两只杯子放在一张桌上,桌两边各放了一张椅子,他示意桑斯特罗姆在一张椅上坐下,自己坐了另一张,“告诉我吧,”他说,“你想毒死谁,又是为什么?”
“这个要紧吗?”桑斯特罗姆问,“那还不成吗,我付钱——”
药剂师举起一只手打断了他。“是的,那很要紧。得让我相信,你值得我给你那东西。要不然——”他耸了耸肩。
“好吧,”桑斯特罗姆说,“那人嘛,是我的妻子。原因嘛——”他长篇大论地说起来。他话没讲完,咖啡煮好了。药剂师稍稍打断他一会,为他俩倒了咖啡。最后,桑斯特罗姆结束了他的叙述。
小个子药剂师点点头。“不错,我偶尔配一种人识不破的毒药。我干这个免费;只要我认为事情值得,我不收钱。我帮助过许多*犯。”
“太好了,”桑斯特罗姆说,“那就请你给我那东西啊。”
药剂师朝他笑笑。“我已给过你了。在做好咖啡时,我已认定你值得给。我说过,它免费,但,解毒药可有价。”
桑斯特罗姆脸色变白了。但他事先预料到——不是这个,而被出卖的可能或某种形式的勒索。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枪。
药剂师咯咯笑起来。“你不敢用那个。你能在那几千个瓶子当中——”他朝那些架子挥挥手,“找到那解毒药吗?还是你愿意找到一种作用更快、毒性更大的毒药?或者,如果你认为我在骗你,你其实并没有中毒,那你就来吧,开枪吧。3小时之内,毒药开始生效,你就会知道答案。”
“解毒药什么价钱?”桑斯特罗姆咆哮着说。
“十分公道,1000块。毕竟,人必须生活;即使他的癖好是阻止谋杀,也没理由说不该拿这赚钱呀,是吧?”
桑斯特罗姆咆哮着,放下了手枪,但放在伸手够得着的地方,掏出钱包来。或许,他服过解毒药后,仍然要使用那手枪。他把100元的票子数了10张,把它们放在桌上。
药剂师没有立即伸手去拿。他说:“还有一件事——为了你妻子的安全和我的安全。你得写一份有关你的意图——你原先的意图的自白书。我相信你原先的意图是谋杀你的妻子。而后你要等我出去,把它寄给我一个朋友,告知他谋杀的详情。他要把它留作证据,以防你什么时候还是决定要杀死你的妻子。或者杀死我,为了那事。
“当那寄出后,回这儿来给你解毒药,我就安全了。我给你拿纸和笔。哟,还有件事——虽然我并不*一定要那么办。请你帮助散布我有一种人识不破的毒药的消息,好吗?任何人决不会知道的,桑斯特罗姆先生。要是你有什么敌人的话,你挽救的性命,可能正是你自己的性命哩。”
4、《有什么新鲜事吗》哲理故事小说 有什么新鲜事吗
[匈牙利]厄尔凯尼·依斯特万
一天下午,布达佩斯公墓第27区14号墓穴上近300公斤的墓碑轰然一声,倾倒在地。接着墓穴豁然裂开,原来是躺在里面的哈伊杜什卡·米哈伊夫人——诺贝尔·施蒂芬妮亚(1827~1848)复活了。
尽管因为风吹雨淋,墓碑上的字迹多少有些剥落,但她丈夫的名字也还是可以看得清的。可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复活。
因为天气不好,在公墓的人不多。但凡是听到声音的人都过来了。这时,这位少妇已经掸去身上的尘土,向人借了一把梳子正在梳头。
一位带黑纱的老太太问她:“你好吗?”“谢谢,很好。”哈伊杜什卡夫人说。
一位出租汽车司机问她渴不渴?
这位刚活过来的*说,现在不想喝什么。
确实,布达佩斯的水味实在无法恭维,他也不想喝,——司机发表自己的看法。
哈伊杜什卡夫人问司机,他对布达佩斯的水为什么不满意。
因为用氯消的毒。
“用氯消的毒。”花匠阿波斯托尔。巴朗尼科夫点点头。他是在公墓门口卖花的,所以他那几种高级花只好用雨水来浇。
这时有人说,现在全世界的水都用氯消毒。
说到这里,没有人接话了。
又沉默了,这时下起雨来。
“您不怕淋冷吗?”做钓鱼竿的私营手工业者德乌契·德若问这位复活者。
不要紧,她还爱下雨天呢。
老太太说,当然,也得看下什么雨。
哈伊杜什卡夫人说,她喜欢的是夏天那种凉丝丝的雨。
但是阿波期托尔·巴朗尼科夫说,他什么雨也不喜欢,因为一下雨,公墓就没人来了。
做钓竿的私营手工业者说,他非常能理解这一点。
现在谈话停顿了好长一段时间。
“您们说点什么吧。”新复活的少妇向四周看了看说。
“说些什么?”老太太说,“没什么好说的。”
“自由战争以后什么也没发生过吗?”
“要说,也可以说一两件,”手工业者挥挥手。“但就像德国人说的那样:‘比这有意思的事也不多。’”
“不错,说得对。”出租汽车司机说。好像为了招徕乘客,他回到自己的汽车那里去了。
人们沉默着。复活者看看自己刚才出来的土坑,它还没有合上。她又等了一会儿,但看来实在没有人想说话,于是就向周围的人说:“再见。”然后又回到原来的土坑里去了。
做钓竿的手工业者怕她滑倒,伸手过去扶了她一把。
“祝你一切都好。”手工业者说。
“怎么了?”出租汽车司机在大门口问大家,“她莫非又爬回去了?”
“爬回去了。”老太太摇摇头。“其实我们谈得多么投机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54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