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9-13 12:19:55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画、唱、写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体味景语皆情语,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3、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

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诵古诗,初读解题

1、和着《阳关三叠》,大屏幕出示诗文。读题导入:

运用组词,归类法教学使。

2、元二谁?他与王维的关系?教学故人。

3、元二出使至哪儿?(安西)解读安西。生找资料明确地点。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找地名,明了诗意

1、找出诗中其他表示地名的词。

(渭城、阳关。)

2、探究以上两地点具体位置:

生找资料──师补充──课件地图明确地点。

3、课件同时出示标有三地名的地图:

用上三个地名,再说说题意。

(渭城──阳关──安西。)

4、路程,体会离情:

看地图,算算元二出使安西的大致路程。

三、诗配画,领会诗旨

过渡:王维不仅是伟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画家。如果你就是王维,你若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该画上些什么?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

(小组讨论──交流──点拨。)

1、雨:

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浥)

2、客舍:

客中送客。

(王维是山西人,在陕西送别,倍感神伤。)

3、柳:

留。古人折柳赠别。

4、酒:

美酒?千杯万盏?借酒饯行。

四、明古风,体味别意

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

人生自古伤离别,配乐吟诵。

五、悉评价,赏读古诗

1、前人对此古诗的评价。后之咏别者,众有千言万语,贻不出其意之外。

2、此诗的别名:《渭城曲》、《阳关三叠》。

3、欣赏并咏唱跟据此诗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

六、写回信,拓展延伸

据说,元二来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课件出示:

王维兄:展信问安!记得去年今日

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

拓展阅读

1、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分数乘整数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引入铺垫)

1、列式计算。

(1)20的 是多少?

(2)6的 是多少?

、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探讨问题)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 ,吃了谁的 ?(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认真想一想,吃了 ,是吃了哪个数量的 ?

B.分组讨论交流:依据吃了100千克的 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呢?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4)列式计算。

A.学生完整叙述解题思路。

B.学生列式计算,师板书: (千克)

C.写出答话,师板书:答:吃了80千克。

(5)总结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讨论一下解题顺序:吃了 吃了谁的 谁是多少(已知)谁的 是多少乘法。

(6)反馈练习。(14页)1-3题,做完后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阅读课本:把书中的想的过程和线段图认真看一下,不懂提问。

三、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

1、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是甲的 ,甲是乙的 。

(2)甲是乙的 ,乙是甲的 倍。

2、练习四1、2题,完成在练习本上,然后订正。

3、操作:画出体育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 倍的线段图自己补充条件和问题并解答。

2、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分数乘整数

科书15页,例2及做一做 ,练习四8─10题。

(1)、会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分数两步连乘应用题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重点: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一)、复习引入:

1、先说说各式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 ╳

2、指出下面含有分数的句子中,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数是甲数的 。(甲数)

(2)乙数的 相当于甲数。(乙数)

(3)大鸡只数的 等于小鸡的只数。(大鸡)

(4)大鸡的只数相当于小鸡的 。(小鸡)

)、探究新知:

1、出示例2: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

(1)审题:

全体默读,再指名读,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边讨论边画出线段图。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

(根据:小华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小华储蓄的钱数)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

(又根据:小新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小新储蓄的钱数)。

小亮

小华

小新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分析:根据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求出谁的钱数?再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又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求出谁的钱数?

也可以多问题分析:要求小新储蓄多少,就要知道谁的钱数?这个数量题目中告诉我们了吗?所以要先求出谁的钱数?再求出谁的钱数?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出算式。

怎么求小华的钱数?

根据小华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求小华储蓄多少钱就是求18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板书:18╳ =15(

怎么求小华的钱数?

根据小新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求小新储蓄多少钱就是求15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板书:15╳ =10(

把上面的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板书:18╳ ╳ =10(

(4)检验写答:

答:小新储蓄了10

2、做一做。

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师**指导。

3、归纳:今天学习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据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弄清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步把谁看作单位1。

(三)、课堂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四的第8、9、10题。

板书设计:

例2: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

小亮

小华

小新

答:小新储蓄了10

3、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分数乘整数

本单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利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这些内容都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以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基础。

1.建立分数乘法的原型,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会利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三、单课时总数:9课时

这部分材是在已学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这里变成了分数。因此,材通过人跑一步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问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这一情境来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学习。通过分数加法来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约分和分数加法计算。学生可以利用分数加法导出分数乘整数时只需把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刚学习分数乘法时可能会有时想不到先约分。所以师在学时在这方面还要加以强调。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原型,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爱学习数学。

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境,初步理解分数乘法的原型

师出示例1: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审题后独立试做。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1)学生用连加法列式

(2)用乘法列式

借助于分数加法来理解理分数乘法的原型。

1、师:++和3都是求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你又都是怎样计算的呢?

全班交流,感觉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总结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让学生试做,然后师强调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师板书。

活动三:反馈练习

1、完成9页中的做一做。

师注意强调学生的书写格式以及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注意体会在什么情况下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

2、完成练习中的1、2题。

活动四:质疑总结。

4、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分数乘整数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3、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

0.4()

3.5()

1.2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探索新知

1、例题5: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 。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分米,松鼠乐乐的身体长2.4分米。

(1)提取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

①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4,

②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dm。

所求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确定单位1,根据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34可知,应把松鼠欢欢的身体长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所求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就是求2.1dm的3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134

启发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3)探讨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组织交流,得出可以把2.1化成分数,也可以把 化成小数。汇报交流计算方法,师结合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化成分数: = = (分米)

分数化成小数: =2.10.75=1.575(分米)

2、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交流汇报。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再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采用问题一中学习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师可以追问:同学们,想想分数乘整数时,我们是怎样进行约分的,小数乘分数也能这样约分吗?

当学生有所发现后,让学生进行尝试计算,最后汇报交流。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板书

小数和分母约分: (分米)

3、观察比较,回顾思考。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是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所有的小数乘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材第8页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2、材第10页练习第2题。

3、材第10页练习第3题。

点击查看更多《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62804.html

热门阅读

  1. 难忘的万圣节作文00字
  2. 在庆祝教师节茶话会上的演讲稿
  3. 年度高三班主任的工作总结
  4. 高三话题作文:难忘的除夕之夜1200字
  5. 婚礼介绍人发言稿优秀范文
  6. 2015最新的兵团四强心得体会
  7.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8. 我的粽子节小学生记事作文
  9. 《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10. 2015最新的高中军训心得体会
  11. 小学上学期的评语怎么写
  12.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13. 百家讲坛弟子规观后感
  14. 公司五一劳动节经典祝福语
  15. 大仲马名言汇编
  16. 中秋赏月高中记事作文
  17. 外聘讲师授课的协议书
  18. 市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总结范文
  19. 人与人相处的名言集锦
  20. 有关于春天的唯美诗句
  21. 描写菊花的经典诗句
  22. 情人节礼物的说说
  23. 送给亲朋好友的劳动节祝福语
  24. 小学竞化教育主题月强身健体我最棒教案
  25. 做人就像做馒头美文摘抄
  26. 爸爸对出嫁女儿的结婚贺词
  27. 201年新学期开学短信祝福语
  28. 运动性疲劳生化指标的变化与恢复的认识论文
  29. 五一劳动节短信的祝福语
  30. 无意井故事
  31. 初中平安校园行安全教育周活动总结800字
  32. 让人清醒的句子摘抄
  33. 2018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由销售孔明灯引发的感想
  34. 王安石《浪淘沙令》阅读题及答案
  35. 广告的解释和造句
  36. 《趁年轻折腾吧》读后感
  37. 三下乡青春不悔心情随笔
  38. 溪安八中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实施计划范文
  39. 散文的构思艺术
  40. 学生校园打架事件的检讨书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