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浪淘沙令》阅读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8-06 09:38:41

王安石《浪淘沙令》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伊吕①两衰翁山,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②。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①伊吕:指辅佐汤王灭了夏桀的伊尹和辅佐武王灭了殷纣的吕尚(字子牙,号太公)。②风虎云龙:《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着虎出现,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国家和社会就会昌盛繁荣起来。

1.“历遍穷通”是什么意思?“一为钓叟一耕佣”表明什么?

2.“汤武偶相逢”说的是谁与谁相逢?“兴王只在笑谈中”一句是什么意思?

3.这首词是咏史之作,但又不是单纯的咏史,为什么?请联系蕴含在词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说明。

参***

1.“历遍穷通”的意思是,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穷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一为钓叟一耕佣”表明伊尹和吕尚两人出身低微。

2.“汤武偶相逢”说的是商汤与伊尹、武王和吕尚相逢。“兴王只在笑谈中”,是说伊、吕二人才能出众,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

3.这首咏史词作,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感慨和希冀。作者对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古的功业,感慨颇深,通过回忆商汤、周武重用伊吕的史事,希望赵宋君王能知人善任,重用自己,支持变法。所以,这首词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那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

拓展阅读

1、战国策谓秦原文翻译战国策谓秦

【提要】

战国时代还没有受到君臣纲常的禁锢,所以君臣之间信息传播非常透明,大臣对君主的缺点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高层的决策非常的民主,广开言路、对最高层的言论监督可谓非常有力和有效,正因为对最高决策层的时时鞭策和针砭,才能使君主们少犯错误、立下不世之功业。

谓秦曰:“臣窃惑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臣闻,‘,兵胜而不骄,伯,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入不忿,故能从邻。今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骄忿非伯之业也。臣窃为大虑之而不取也。

“《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先之所重者,唯始与终。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瑶残范、中行,围逼晋阳,卒为三家笑;吴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子死,身布冠而拘于秦。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今破宜阳,残三川,而使天下之士不敢言;雍天下之国,徙两周之疆,而世主不敢交阳侯之塞;取黄棘,而韩、楚之兵不敢进。若能为此尾,则三不足四,五伯不足六。若不能为此尾,而有后患,则臣恐诸侯之君,河、济之士,以为吴、智之事也。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今大皆有骄色,以臣之愚观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何以知其然也?秦人援魏以拒楚,楚人援韩以拒秦,四国之兵敌,而未能复战也。齐、宋在绳墨之外以为权,故曰先得齐、宋者伐秦。秦先得齐、宋,则韩氏铄;韩氏铄,则楚孤而受兵也。楚先得齐,则魏氏铄;魏氏铄,则秦孤而受兵矣。若随此计而行之,则两国者必为天下笑矣。”

有人对秦武说:“臣私下十分疑惑大何故轻视齐、楚,而且待韩国就象对待奴仆,极不礼貌。臣听过这样的话,胜而不骄是者作为,败而不忿是霸主胸襟。胜而不骄,故能服众;败而不忿,才能与周围和睦共处。现在大很看重和魏、赵两国的关系,不惜广施恩德,可却淡薄与齐国的交往,这可是骄傲的表现;取得宜阳大捷,就疏远楚国,这是忿怒的原因。骄忿难以成就霸业,臣私下认为大应当加以深思,不该这样做。

《诗经》上说:‘做任何事情总有个开头,但是很少能做到善始善终。’因此先要特别注重善始善终。过去智伯灭掉范、中行氏,又围攻晋阳以求灭赵,结果为韩、赵、魏三家所灭;吴夫差把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又在艾陵一役中大败齐国,后来在黄池(地名)主持诸侯会盟,对宋无礼最后为勾践所擒,死在干隧这个地方;魏惠当年更是盛极一时,伐楚胜齐,使韩、赵屈服,还邀集十二家诸侯朝天子于孟津(地名),最后太子死于马陵(地名)一役,自己为形势所迫,素衣布冠为秦所囚。这三人当初都建有赫赫战功,只因不能将谨慎贯彻于始终,才招致后来的惨败。

如今秦国攻破宜阳,占领三川,使得天下策士惶恐震惧、闭口无言;隔绝诸侯之间的呼应,使东、西二周疆界因秦兵的进逼而屡屡更改,使各路诸侯不敢聚合策划图谋秦国;还夺取了黄棘这地,使韩、楚之兵不敢西进。既已取得这样的成就,大如果兢兢业业,谨慎到底,霸之业可指日而待。假如慎始而不能克终,就会后患无穷。臣担心诸侯之君,河、济一带的有识之士会认为大步夫差、智伯之后尘。

《诗经》上说:‘走一百里路,即使走了九十里还只是一半。’着重指出走最后一段道路是十分艰难的。如今大常常有骄傲的情绪,臣曾经留心观察,方今天下之事,根据诸侯的心意,不是联合对付楚国,就是并力收拾秦国。何以见得?秦人援魏抗楚,楚人援韩抗秦,只因势均力敌,正处在相恃不下的局面。而宋、齐两国置身四国之外,就显得举足轻重。因此可以断言秦、楚两国谁先争取到宋、齐,谁就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秦国如果争得两家外援,就能遏制削弱韩国;韩国受到遏制,那么楚国便孤立无援而遭到打击;假如楚国先得到齐国的援助,魏国就会衰败,魏国衰败之后,秦国就会陷入孤立,饱受战祸。如果按这条路走下去的话,那么秦、楚两国必然有一方遭受败亡之辱。”

2、折桂客窗清明的折桂客窗清明

乔吉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1. 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甚情绪灯前”中的“甚”字在曲中的作用。(2分)

2. 这首元曲开头和结尾写的都是暮春景象,但一个是悲景,一个是喜景。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这两种不同的景物气氛对表达感情的作用。(5分)

参***:

1.“甚”字,领起“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句,由景情,表达了客子(游子)的愁苦情怀。(2分)(评分:写出“领起”或“由景情”,1分;情感,1分)

2.(共5分)这首元曲开头写的是风雨梨花日渐凋零的景象,这个景象与客居游子心情相协调,正面衬托了悲的心情;(2分)末尾写的是春来柳发的良辰美景,这景象与游子心情相矛盾,反衬了悲的情感。(1分)这样一首一尾、一正一反,从两个角度烘托了游子天涯漂泊的孤独之感和失意情怀。(2分)

赏析:

这首曲写的是清明,却从“客窗”的意境表现,不消说客愁才是真正的主。诗人先从窗外的一角春景领起,转入“窄索帘栊,巧小窗纱”,实已显现出自己囿守客居一方小小天地的情状。而临窗所见的,是“风风雨雨梨花”。风雨、梨花,固然是清明时节的典型景物,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寒食花开千树雪”;但以“风风雨雨”来配合“梨花”,那就难免使人感到“可恨狂风淫雨恶,晓来一阵,晚来一阵,难道都吹落”(顾德润《青玉》)的憾恨了。这种惊心动魄的春景,暗示了作者“客窗清明”的悲愁心情。

守着窗儿,一无出户赏春的情绪,这就为以下客况的种种回忆留出了地步。诗人以一个“甚”字总领,有感慨万千之意;而“三千丈”两句的概括,则充溢着客愁茫茫、万念俱灰的怅恨。“三千丈清愁鬓发”,是从李白《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诗句脱化,这与“五十年春梦繁华”对应,显示了作者进入垂暮之年而不堪回首平生的颓然心境。白发皤然,犹漂泊于客乡,诗人的“情绪”、“客怀”、“心事”,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结末以一个“蓦”字打断客思,重将目光投向窗外,照应“清明”,而深意又不止此。原来清明节前为寒食禁烟,家家冷食,不点火做饭,直到清明的这天才重开新火,而民间又有以新火互赠亲邻的习俗。这一笔以“人家”的“分烟”,衬示自己作客的孤独,不言愁而愁意倍见,可谓神来之笔。

3、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试word文档在线与下载

专业: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所谓互换性,就是的零部件,在装配时就能装配到机器或仪器上,并满足___________的特性。

2)按互换的程度不同,互换分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齿轮、螺栓的互换属_______,滚动轴承内、外圈与滚动体的互换属_____________。

3)极限偏差是___________减___________所得的代数差,其中最大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的差值为。最小极限尺寸与基本尺寸的差值为________。4)配合是指之间的关系,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为配合; 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迭合;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为________配合。

5)孔的最大实体尺寸即孔的______极限尺寸,轴的最大实体尺寸为轴的_____极限尺寸,当孔、轴以最大实尺寸相配时,配合最_____。

6)公差带的位置由决定。

7)标准对孔和轴各设置了个基本偏差,对于轴a--h的基本偏差为偏差,与基准孔构成_____配合,k--zc的基本偏差为_____偏差,与基准孔构成_____配合。

8)给出形状或位置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_____要素,用于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位置的要素称_______要素。

9)若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框格箭头指引线应与该要瑑的尺寸线______,若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框格箭头指引线应与该要瑑的尺寸线。10)评定形位误差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__。

11)测量表面粗糙度时,规定取样长度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和减弱________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х每1分,共10分)1、实际尺寸就是真实的尺寸,简称真值。()

2、量块按等使用时,量块的工件尺寸既包含制造误差,也包含检定量块的测量误差。()

3、同一公差等级的孔和轴的标准公差数值一定相等。()

4、φ10f6、φ10f7和φ10f8的上偏差是相等的,只是它们的下偏差各不相同。

()

5、偏差可为正、负或零值,而公差只能为正值。()6、最大实体尺寸是孔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的总称()7、在零件尺寸链中应选最重要的尺寸作封闭环()

8、在尺寸链计算中,封闭环的上偏差等于所有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下偏差之和。()

9、实际尺寸相等的两个零件的作用尺寸也相等。()10、当通规和止规都能通过被测零件,该零件即是合格品。()三、选择(每1.5分,共15分)1、*误差与真值之比叫C。

A、*误差B、极限误差C、相对误差2、精度是表示测量结果中A、系统误差大小B、随机误差大小C、粗大误差大小3、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精度决定了A。

A、配合精度的高B、配合的松紧程C、配合的性质

4、基孔制是基本偏差为一定孔的公差带,与不同A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

A、基本偏差的B、基本尺寸的C、实际偏差的

5、平键联结中宽度尺寸b的不同配合是依靠改变A公差带的位置来获得。

A、轴槽和轮毂槽宽度B、键宽C、轴槽宽度D、轮毂槽宽度

6、配合公差带位于配合公差带图的零线下方时为C配合。

A、间隙B、过渡C、过盈

尺寸作为封闭环。

A、最重要的B、最不重要的C、不太重要的

8、在装配尺寸链中,封闭环的公差往往体现了机器或部件的精度,因此在设计中应使形成此封闭环的尺寸链的环数C。

A、越多越好B、多少无宜C、越小越好9、评定参数更能充分反应被测表面的实际情况。

A、轮廓的最大高度B、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C、轮廓算术平均偏差D、轮廓的支承长度率10、滚动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比光滑孔与轴的同名配合要A。A、紧B、松C、一样松紧

4、《书谢御史》翻译文言文

【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道光癸巳之岁,河南裕州知州谢兴峣,以卓异荐入都。裕州,御史之子,由翰林改官也。引见时,唱陈名贯毕,皇上问曰:“汝湖南人,作京语何也?”兴峣对言:“臣父谢振定,历官翰林御史,臣生长京师。”上悟曰:“尔乃烧和珅车谢御史之子耶?”因褒奖兴峣家世,勉以职事。明日,上语阁臣:“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昨见其子来,甚喜。”未几,命擢兴峣叙州府知府。方裕州入见时吾乡人士在京师者盛传天语以为谢氏父子之至荣也又幸芗泉先生之生于其乡而以相夸耀也。敏树得知其本末如此云。

敏树又记在都时,有郎官当推御史者,语次,因举芗泉先生之事。郎官谓曰:“芗泉负学问文章,又彼时清议尚重,故去官而名益高,身且便。今我等人材既弗如,而时所重者,独官禄耳,御史言事,轻则友人笑,重则恐触罪,一朝跌足,谁肯相顾盼耶?且家口数十,所赖耶?”余无以进之。嗟呼!昔之士风人情,犹之今也。以裕州今日家世之荣,孰不欣羡而愿其有是?孰知当芗泉先生罢官时,同朝行辈中,必有相侮笑者,讥毁者,畏罪累而不敢附和者。其家人居室,必不如在官之乐者。且使先生官不罢,其进取抑未可量,一遭斥逐,终以不振,独气节重江湖间耳。然则先生之烧车之时,亦可谓计虑之不详尽者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 名:闻名

B.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 壮:雄壮

C.语次,因举芗泉先生之事 次:中间

D.昔之士风人情,犹之今也 之:到

6.下列加点字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 先生为御史 公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 故去官而名益高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在哉?

C 喜山水,乃遍游江浙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 昨见其子来 汝其勿悲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谢御史“气节重江湖间”的一组是(3分)( )

①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②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③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④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

⑤以裕州今日家世之荣,孰不欣羡而愿其有是? ⑥使先生官不罢,其进取抑未可量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谢御史名振定,号芗泉先生,因鞭打飞扬跋扈的和珅宠奴、焚烧和珅车辆而遭和珅报复,被削职为民。

B.谢御史之子谢兴峣因为父亲的名望和官声受到皇帝喜爱,在裕州知州任上被召入京城,提拔为叙州府知府。

C.作者向那位“郎官当推御史者”谈起谢御史,意在用谢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事迹勉励他做一个刚正不阿的好官。

D.“郎官当推御史者”的*言行和谢御史形成强烈的反差,作者对这种只重*、只重身家利益的庸俗之辈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9.用斜线(/)给第三大文言文材料中划波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10分)

12345

相关信息:

点击查看更多王安石《浪淘沙令》阅读题及答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49306.html

热门阅读

  1. 创业励志微电影剧本《渐知》
  2. 铺位租房合同范本
  3. 表达缅怀亲人的句子
  4. 形容夏末初秋的诗句古诗
  5. 李商隐《赠刘司户蕡》原文及赏析
  6. 2015端午节祝福语录
  7. 201年世界环境日微信朋友圈祝福语
  8. 小学声母学习《d t n l》教案设计
  9. 天气冷成绩自我评价
  10. 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故事
  11. 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口号
  12. 企业领导任职表态发言稿
  13. 遇见了你我遇见了自己抒情散文
  14. 诗歌朗诵稿《祖国颂》
  15. 法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启示论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