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散文精选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蘑,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顽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朋友》
我在乡下的时候,有过许多朋友,至今二十年过去,来往的还有一二,八九皆已记不起姓名,却时常怀念一位已经死去的朋友。我个子低,打蓝球时他肯传球给我,我们就成了朋友,数年间身影不离。后来分手,是为着从树上摘下一堆桑椹,说好一人吃一半的,我去洗手时他吃了他的一半,又吃了我的一半的一半。那时人穷,吃是第一重要的。现在是过城里人的日子,人与人见面再不问吃过了吗的话。在名与利的奋斗中,我又有了相当多的朋友,但也在奋斗名与利的过程,我的朋友交换如四季。走的走,来的来,你面前总有几张板凳,板凳总没空过。我作过大概的统计,有危难时护伤过我的朋友,有贫困时周济过我的朋友,有帮我处理过鸡零狗碎事的朋友,有利用过我又反过来端我一脚的朋友,有诬陷过我的朋友,有加盐加醋传播过我不该传播的隐私而给我制造了巨大的麻烦的朋友。成我事的是我的朋友,坏我事的也是我的朋友。有的人认为我没有用了不再前来,有些人我看着恶心了主动与他断交,但难处理的是那些帮我忙越帮越乱的人,是那些对我有过思却又没完没了地向我讨人情的人。
地球上人类最多,但你一生的交往最多的却不外乎方圆几里或十几里,朋友的圈子其实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你的为名为利的奋斗历程就是朋友的好与恶的历史。有人说,我是最能交朋友的,殊不知我的相当多的时间却是被铁朋友占有,常常感觉里我是一条端上饭桌的鱼,你来捣一筷子,他来挖一勺子,我被他们吃剩下一副骨架。当我一个人坐在厕所的马桶上独自享受清静的时候,我想象坐监狱是美好的,当然是坐单人号子。但有一次我独自化名去住了医院,只和戴了口罩的大夫护士见面,病床的号码就是我的一切,我却再也熬不下一个月,第二十七天里翻院墙回家给所有的朋友打电话。也就有人说啦:你最大的不幸就是不会交友。这我便不同意了,我的朋友中是有相当一些人令我吃尽了苦头,但更多的朋友是让我欣慰和自豪的。过去的一个故事讲,有人得了病去看医生,正好两个医生一条街住着,他看见一家医生门前鬼特别多,认为这医生必是医术不高,把那么多人医*,就去门前只有两个鬼的另一位医生家看病,结果病没有治好。旁边人推荐他去鬼多的那家医生看病,他说那家门口鬼多这家门口鬼少,旁边人说,那家医生看过万人病,死鬼五十个,这家医生在你之前就只看过两个病人呀!我想,我恐怕是门前鬼多的那个医生。根据我的性情。
职业、地位和环境,我的朋友可以归两大类:一类是生活关照型。人家给我办过事,比如买了煤,把煤一块一块搬上楼,家人病了找车去医院,介绍孩子人托。我当然也给人家办过事,写一幅字让他去巴结他的领导,画一张画让他去银行打通*的关节,出席他岳父的寿宴。或许人家帮我的多,或许我帮人家的多,但只要相互诚实,谁吃亏谁占便宜就无所谓,我们就是长朋友,久朋友。一类是精神交流型。具体事都干不来,只有一张八哥嘴,或是我慕他才,或是他慕我才,在一块谈文道艺,吃茶聊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把我的朋友看得非常重要,为此冷落了我的亲戚,甚至我的父母和妻子儿女,可我渐渐发现,一个人活着其实仅仅是一个人的事,生活关照型的朋友可能了解我身上的每一个痣,不一定了解我的心,精神交流型的朋友可能了解我的心,却又常常拂我的意。快乐来了,最快乐的是自己,苦难来了,最苦难的也是自己。
然而我还是交朋友,朋友多多益善,孤独的灵魂在空荡的天空中游戈,但人之所以是人,有灵魂同时有身躯的皮囊,要生活就不能没有朋友,因为出了门,门外的路泥泞,树丛和墙根又有狗吠。
西班牙有个毕加索,一生才大名大,朋友是很多的,有许多朋友似乎天生就是来扶助他的,但他经常换女人也换朋友。这样的人我们效法不来,而他说过一句话:朋友是走了的好。我对于曾经是我朋友后断交或疏远的那些人,时常想起来寒心,也时常想到他们的好处。如今倒坦然多了,因为当时寒心,是把朋友看成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殊不知朋友毕竟是朋友,朋友是春天的花,冬天就都没有了,朋友不一定是知己,知己不一定是朋友,知己也不一定总是人,他既然吃我,耗我,毁我,那又算得了什么呢,皇帝能养一国之众,我能给几个人好处呢?这么想想,就想到他们的好处了。
今天上午,我又结识了一个新朋友,他向我诉苦说他的老婆工作在城郊外县,家人十多年不能团聚,让我写几幅字,他去贡献给人事部门的掌权人。我立即写了,他留下一罐清茶一条特级烟。待他一走,我就拨电话邀三四位旧的朋友来有福同享。这时候,我的朋友正骑了车子向我这儿赶来,我等待着他们,却小小私心勃动,先自己沏一杯喝起,燃一支吸起,便忽然体会了真朋友是无言的牺牲,如这茶这烟,于是站在门口迎接喧哗到来的朋友而仰天嗬嗬大笑了
《关于女人》
如果作理性的分析,一个女人,既然是仅属于女性的人,其形象的美与丑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实际的情况是,每一个男人,包括最理性者,见到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漂亮的女人,没有不产生异样感觉的。
成语词典里,美女被比作花,比作月;贾宝玉感慨女人是清水做的,我们或许嘲笑这是情种们的言论,但沈从文说过,女人是天使和魔鬼合作的产物,甚至胡适先生谈佛的戒色,主张见到美女就立即想她老了的形象,想她死后的一副骷髅,这岂不暴露了美女仍对他们有着强大的诱惑,只是无可奈何地逃避罢了。真正有点不注重了女人美丑的是那些偏僻乡间的贫困的老大不小的光棍汉,尾巴一揭是个女的。他们认为,只要能娶来在他的土坑上就行了。他们对于美的女人有不属于自己的潜层意识。如同我们身为*科员,平日眼盯着科长、处长的位子,而从来没有要当国家**的念头,即使去了一趟中南海,也不至于流连忘返,夜不成寐。可这些身子很饥渴的光棍汉毕竟还要说:什么美的丑的,灯一拉还不都一样吗?他们在婚后也就至死不点了灯行房事,可见对女人之美的愉悦是男人共有的,对美女的追求只阻于穷,穷不择妻。
可以说,社会发展到今天,妇女解放的口号呐喊了几个世纪,但世界还根子里是男人的。任何男人,不管说与不说,还是以外表的感觉首先对一个初识女人采取态度,恋爱中的一见钟情,被歌颂得十分美妙,一见钟情的当然是外貌。每个男人都希望自己的老婆长得漂亮,诚然漂亮的标准异人异样,且人人都是那么择着,最后没有剩下的,如挑到底卖到完的桃子。而女人呢,也习惯了拿自己的漂亮去取悦男人,为知己者容,瞧,说得似乎高尚,其实一把辛酸。
一个不引起男人注意的、不被男人围绕着殷勤的女人,这女人要么*,要么永不出户,要么发誓与命运抗争,刻苦磨练一种技艺而活着。哪个女人不企图提高街头上的回头率呢,即使遇上了太馋的目光,场面难堪,骂一句流氓!那骂声里也含几分得意。
现在社会上的商店,几乎全是为女人开设,出售着大量的衣服和化妆品,百分之八十的杂志封面刊登的是女人的头像,好像这个世界是女人的,其实这正是男人世界的反映。男人们的观念里,女人到世上来就是贡献美的,这观念女人常常不说,女人却是这么做的。这个观念发展到极致,就是男人对于女人的美的享受出现异化,具体到一对夫妇,是男人尽力为女人服务,于是,一些蠢笨的男人就误认为现在是阴盛阳衰了。
三十年代有个很有名的军人叫冯玉祥的,他在婚娶时问他的女人为什么嫁他,女人说:是*派我来管理你的。这话让许多人赞叹。但想一想,这话的背后又隐含了什么呢?说穿了,说的明白些,就是男人是征服世界而存在的,女人是征服男人而存在的,而征服男人的是女人的美,美是男人对女人的作用的限定而甘愿受征服的因素。懂得这层意思的,就是伟大的男人,若是武人就要演英雄难过美人关的故事,若是文人就有身死花架下,做鬼也风流的诗句。而不懂这层意思,便有了流氓,有了挨枪子的罪犯。
明白了这个世界仍是男人的,女人也明白了自己的美的作用,又不被美而被动了自己的人格,又使美能长长久久为自己产生效力,女人该怎样地去活呢?*创造万物原本公正平衡,古有杞人忧天,天是永远不会塌下来的,即使地球爆炸了,仍有供人生存的星球。
过去我们以木取火,眼看着山上的树木被砍了回家烧饭,树砍光了,连树根也刨了,就害怕某一日用什么来烧饭呢,但后来就有了能燃烧的叫煤的石头,煤的石头挖尽了,又有了电,或许将来没有了电,烧饭的燃料就会出现别的。男女既为人类的两半,从来没有男为多半,女为少半,两半同中有异,异而相吸,谁也离不得谁。相吸的是以性为磁的,性是人类同吃同喝一样重要的一种欲,性欲的刺激是以人之外貌美好为点,而欲是创造世界的原动力,这也正是*造人之所以分为男女的秘诀所在。对于性这种欲的冲动,人类在有了文明后带有两种说法,一是被称为爱情,给以无以复加的歌颂,作为所有艺术的永恒专题;一是斥为色情,给以严厉的诋毁和鞭鞑。
可是,谁能说清爱情是什么呢,色情又是什么呢?它们都是精神的活动,由精神又转化为身体的行动,都一样有个情字,能说是爱情是色情的过滤,或者说,不及的性就是爱情,性的过之就是色情吗?不管怎么说,它们原是没区别的。女人大约有分为几个型的,如贤妻良母型和轻佻**型等等,又有以别的角度分为两大类的,即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这种种类型,实质是男人的目光所见。好多男人喜欢的是轻佻的女人,希望招之,女人就会来之,在一起说,笑,打情骂俏,但他们常常不愿这样的女人成为他们的妻子,对于妻子,却要求永远忠于他们,视丈夫以外的男人为石头木头,女人们到底将要全部作为妇人的。
如果都对自己的妻子严格限制,天下哪儿又有供自己风流的女人呢?这就是男人最矛盾的地方,所以男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最自私和丑恶的动物。女人之所以要做真正的女人,首先要懂得男人的秉性:男人是朝三暮四的,是喜新厌旧的,是吃了碗里看在锅里的,不胡思乱想的男人不是男人,所谓的在性上的高尚与卑下的男人之分是克制的力量强弱,是环境的允许与限制,是文化重负下的犹豫和果断。
孔子说女人和小人难养,远之不行,近之不行,男人更是这样,常常有男人以占有过众多女人为荣耀,以至到最后,乐道的只是数字而无法记忆起某个女人的名姓和形象;也有男人家有美妻仍立于街头感慨美女如云,觉得每一个都胜过家中的那位,若他真的又娶了街头最美的一个,不久又会觉得此不如彼。
爱是得不到的,为爱可望不可及,女人如果是一条总在手指间滑脱而去的泥鳅,男人就有了苍蝇一样的勇敢。于是,聪明的女人要使自己永远被男人看重,做了妻子永远要获得丈夫的宠爱,她应追求的不是让男人占有,也不占有男人,和让男人占有,也占有男人,转换这种关系的是一种平等,一种自我的独立。以自我而活,活有个性,活有热情,这就常活常新,正是这种常活常新,恰好符合了男人的那份易于疲倦的贱的秉性,使他们有了新鲜感,有了被吸引力。这结局虽然同讨好男人要企图达到的目的一样,但质发生了变异。
可惜在这个男人的世界里,许多的女人不知道了怎样做女人,长得美固然是一份资本,但形象之美能从小保持到老吗?以美色之貌满足男人,美色之祸男人必然厌恶,且世上美貌有各式各样的美貌型,以其之一怎能囊括全部而统治男人的吃了五味想六味呢?以轻佻**取悦,轻看了自己,什么样的男人都要轻看你。太爱听赞美的话,就易使男人阴谋得逞,顺竿而爬。太善良,对男人太好,又易使男人产生错觉,膨胀一份贼胆。
可以说现在有相当多的女人不满男人的世界,却错误的一心要做女强人。常常听到有做母亲的在培养女儿做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之所以被称为铁女人,那是指*而言,她们的理解,女人就要风风火火,就要慷慨激昂,好争好斗,如猛虎狮子。
男人在主导着这个世界,这已经是人类的不幸,如若某一日女人也主导了这个世界,那同样是人类的不幸。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男人与女人两极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男人和女人,才是*造人的原意,男者不男,女者不女,反倒使阳阴世界看似合一,实则不平衡了。
独立做女人的人格,热情地对待生活,对待自己,为自己而活首,活得美好,女人越会对男人产生*的吸引,这就是平等,与男人平等是真正地活出了女人味。有了这种与男人平等地生存于世上,平等地做夫妻的女人味,或许长得漂亮,或许长得不漂亮,但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你的态。态是古时用语,态无法言说,类似当今人所谈的气质和风度。女人的漂亮不会永驻,女人的态却长伴终生。李渔讲女人有态,三分漂亮可增加到七分,女人无态,七分漂亮可降落到三分,它如火之有焰,如灯之有光,如金银之宝气。态当然有天生具有的,但更多是后来可培养。古时候,有态的女人是声名显赫的*,*在那时是以男人而活着的附属物,但往往成为了棋琴书画俱佳的高等艺妓,却成了活得与男人平等活着的最自为的人,所以最有了态。现在当然没必要只有牺牲自己,度过血五泪的深渊而出于污泥成劳荷,已经是有气质和风度的女人越来越多,这是社会的进步,女人们这么活下去,活着的才真正是女人。
拓展阅读
1、写叶子的优美散文精选
初夏,除了还抑郁的心外,一切都鲜活了起来,满眼的绿,还有零落的曾经粉白的杏花瓣儿散于树下,早已变了颜色,欲成泥反哺,胎上奇丑无比的小杏子坐在枝桠上享受恩赐,虽小,本性却刺地瞧它的人的液腺神经。躲开的眼神落在初展仍很嫩*杏叶上。这情景让早欲温情的我似乎找到了提取记忆的借口。十年前叶子隽美的身影浮于脑际,而且渐渐清晰起来。
陌生的整洁幽雅的校园圆了我们的求学梦,我们如闯进陌生环境的小孩子一样,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经验,仰赖于本也文质的女教师,出出进进,走走停停,压制兴奋的动作何其拙劣。开学第一天的晚自习,我们聚在教室,由教师主持做自我介绍,不一样的面孔,但激动的心情却是一样的。你刚唱罢我登场。一阵笑声后,在我不远处的女生欲立先笑了,笑声里有娇羞,有自信,还有打招呼的意味掺合于其中。我们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在她身上,得到女教师的含笑认可,她慢慢离座,微微转身扶一下本也整齐的坐垫,立直了身子,整整上衣的下摆,并不转身环视,而是面向黑板,轻声慢语地开始介绍自己,我叫叶子……一字一句连珠而出,抑住许多人的神经,只有几个由于羡慕而嫉妒的女生私下里嘀咕,小室里立刻充斥了一种厌恶的空气。
叶子是我们的同学,我们得以和她有更多的机会在一起。漂亮的马尾随身姿左右摇摆,灰白的发结与乌发形成反称,凸显头发的光亮与纤直,流行但不鲜艳的衣着。我曾一度猜想,可能任何衣饰都适合她,“金无足赤”的叶子同任何事物一样缺少的恰恰是多姿的面孔,开朗但不大气的性格。如此她很快就被大部分同学的小圈子拒之门外了,校园里的学生虽都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但仍有自己的空间,尤其是感情空间。男生间很快熟起来,甚至到了按出生排行称兄道弟的程度。这个漫长的冬天总是不停的下雪,但每个人心中都烘着一把火,因为每个人都在日记及语言表达中把这个冬天渲染的蕴满无限的生机。太阳落山的放学后,男生开始出没在校园周边的小酒馆里,酒后高昂的情绪让人不断回忆过去,借此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当然时间也开始缓释所有同学间传统的无形的雾,因为需要是每个人的首选。
真正与叶子接触是元旦庆祝会上,开始时班级里一团糟,每个人都各自准备要出的小节目,叶子端坐在钢琴前熟悉她要演奏的曲子,专注中的叶子更美,我见到叶子更优秀的一面。叶子应该具有“小资”女性的绝大部分气质,传统中国女性的性格,一般人所不具备的能力。不出所料,在庆祝会上她以优美的歌舞和悠扬的琴韵赢得同学们的高度赞扬。此时的叶子沉浸在幸福中,羞涩的笑脸别样的妩媚。元旦的午夜饭摆上三楼教室,二十几人的小宴,气氛却是空前的。同学间互致新年祝贺,酒酣意浓时音乐响起,酒席撤下舞会开始,人们纷纷*,寻找舞伴,翩翩起舞。因为不会跳舞,我独坐边缘,但心中早已激情澎湃,仿佛一个新的生命在生成。跳了几曲的叶子悄然向我走来,落落大方的向我作出邀请态,近处的同学跟着起哄,我尴尬至极,邀舞的本应是男生,再加上我根本不会,这是要讨别人笑的,但叶子的眼神分明告诉我这是她的决定,我笨拙地跟着叶子旋转,紧张的把叶子的上衣揪得老长。一曲终了,我逃回宿舍。宿舍里几个好友正在畅谈,我仰面躺在床上,敷衍着他们的问话,不停翻动刚才的一幕。在我和叶子最近距离里仿佛一切真空,以虚假为套子的我又好像有若干但却不能表达的东西,我预感到和叶子会成为要好的朋友,然而以我的性格看我们也只能是在人生路上留下空洞洞的一段时间后擦肩而过。
每天的上课下课,永不变更的吃饭睡觉,男生和男生,女生和女生,女生和男生间或发生或维系着微妙的关系,时间把我们从怯生生变成校园主人,同学间感情慢慢培养起来,我们也坚守着不知谁设立的无形但却坚不可摧的道德底线,每人都极大程度地限制自己将要张扬的情感漩涡。教室在楼道尽头,三面都是窗子,我们有的是机会看远处层出的山峦,我的座位临窗对门,我常常无意间见到叶子在长长的楼道中进出,生活中真的如此,其实本来都很平常的事情,就看你在意的是什么。我和叶子总在相视中一笑算作打了招呼,久了也是一种默契,从此我得以有机会见到叶子自信的,灿烂的表情。无言中我们反倒似乎了解得更多。在好长的日子里,我沉浸在少有的幸福里。叶子在校的表现得到大家的认可后进了学生会。工作、权利、虚荣改变了叶子,也改变了我与她之间真诚的无言默契,我一下子无所适从,但一向自恋的我把隐隐的不便言传的东西悄悄内花掉,我不再等待叶子出现在长长的楼道里,也不再见叶子的表情是否自信,灿烂。我见不得权利诱使下人的蜕变,也难以理解眼前的虚空怎么能让更多的人抛弃本来最珍贵的东西。与此同时在叶子这件事上我也时时用自责践踏我的卑琐,又时时用反思来辱骂我的污浊,然而我终不能原谅本没有什么过错的叶子,怨恨追名逐利的叶子本不应该走进我的生活,破灭本就可有可无情感世界。一次两次,一日两日,平静后的叶子变得犹豫起来,他时时与好友临窗时无由的感慨:人生无聊!我知道她心中的幽怨,但我终于不再用热情去接纳曾背离我对良善评价后爱慕虚荣的叶子。好久的抑制改变了我也改变了叶子。
春风吹融了冬天留下来的所有冰雪,小城里的人似乎也卸下一冬的疲惫,荒弃古城的草地上,孩子们奔跑着把风筝扯上天空,蔚蓝天空中的风筝载着孩子们的欢愉一路飘转。我和同桌散步于溪流旁,沐浴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不知哪里奔出了叶子,远远地笑着叫我同桌的名字,微风中穿着连衣裙的叶子是即将起飞的风筝,是音符亦是诗……我直直的望着她,然而她的热情却全在我的同桌那里,我明白我在遭受叶子的报复,我们又一次正面相见却没有一句话,但我知道在诺大的校园里叶子曾经*我切留在我的记忆里。一天又一天,我感觉到叶子每一天的存在,也能感受到她的喜怒哀乐,但终于没有说一句相关的话。
校园生活既如此,初时感到苦熬无边,毕业回首时却又感到那美好的时光又转瞬即逝了。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同学间或汇聚感情或修复彼此间的裂痕,唏嘘时光的短暂,感叹岁月的无情。我和几个要好同学整天搅在一起难得见以外的天空和物是人非。一天中午临界的学生跑来宿舍找我,说有人找我,就在楼下。我以为是家人或朋友,飞奔下楼。楼下幽园里站着叶子,见到我她流下泪来,我慌且窘。
什么事!
要毕业了,我送你点什么?
“不需要什么,同学间总要见面的!”,我缓和语气说。
……
说话时我没有看一次叶子的脸。随后告知叶子我在忙,转身回楼去了。身后的叶子是否也转身离去我不知,什么表情我不知,什么心情我亦不知。我自认:我用行动捍卫了道德底线;用自认的冷酷寻回了自尊。我感到无比的高尚与伟岸。
十几年里我时时回过头检索自己的过去,静心批判每一次自以为是的行为。其实每个人都能在痛苦中挣出,那么我为叶子制造的无缘的痛,她又是如何挣脱的呢……
生命不是无尽的,美好也不一定永存。青涩也许会成为诱人的果实。初夏无限的生机里,隽美的叶子,你好吗!
2、精选《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
我心中,《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内交融了太多智慧与勇气,残忍与坚强,高贵和卑微,它将种种的感情和殷红的鲜血,涂抹在我们对于那个时代的记忆上。
那一个个精彩的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作者将心理动作语言都传神地用语言演绎了出来,作为读者,我仿佛可以潜进书中,和人物对话,揣测人物的心理。那种奇妙的感觉让我仿佛脱离了现实,进入到那个动乱的年代,感受着朝中的勾心斗角,欣赏着欧陆都市的繁华绚丽,为贵族考究奢华的生活而惊讶,为命运多舛的人物而叹息。热血与华贵穿引在这个安逸又动乱的时代,引领着我的心上下起伏着。
书中繁多的人物各有特色,或高尚,或卑鄙,或智慧,或愚蠢。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的各面,无论是光明或是阴暗,总有一个难忘的故事将它们印在我的心中。正是那一个个鲜明的角色,让这艺术的殿堂更加璀璨辉煌,儒雅的安德烈公爵有情有义,在他的心中却不失坚决,他爱家人更爱国家,在生死徘徊后,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归宿,他的家族更多了一份悲剧色彩,但正气长存,那一份傲骨从没消失,厌恶趋炎附势的清高却导致了家族的颓败。美德不能长存,这又何尝不是这个时代的悲剧呢。皮埃尔伯爵家族却又像另一出的悲剧,他作为私生子,却在嫉妒与争斗声中,继承了并不在意的巨额遗产,却同时被推向了上流社会,身不由己地与爱上他钱财的女人结婚,却过不上幸福的生活。在灯红酒绿的都市,疲于奔命地来往于舞会,酒馆,那种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他抗争了,参军了,他没有因此死亡,而是得到了崭新的人生,在波澜起伏的`情节中,好像凤凰就此涅槃,是那份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支撑着伯爵走出噩梦的吧。
在书中,我心中产生了一种**的感觉,在这里,壮丽地死亡却像是一种新生,那些在精神上苟延残喘的贵人,却更像*一般地堕落。在争斗之中,天真单纯仿佛就成为了愚蠢,在*之上,虚伪狡诈却摇身变成了高尚与忠诚,成为虚伪者攀上名利高峰的通行证。错乱的世界却显得那么自然,也许这就是生活,在这里,是为了生存而生存吗,还是为了坚守自己的信念,像尼古拉老公爵那样,有很高的名望却默默地死去。在这些主人公的背后,还有许许多多为了国家愿意献出生命的高尚的士兵,他们是平凡的,却又是伟大的,那份对皇帝对国家的热诚,在国家风雨飘摇之时,留下了希望的火种,他们是小人物,却散发着比达官贵人们更夺目的光辉。在这个时代,他们是明星是主宰。他们身上的是一个时代应有的美德,可惜那些美德就像他们一样被淹没在了尘土之中。也许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点,站在那个背景下来看,对错并不会那样的分明。
读这本书,读到的是智慧,是热血,是悲情,是感动。我想,这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却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
3、精选《战争与和平》读后感范文
无论是《战争与和平》,还是《安娜.卡列宁娜》,托尔斯泰一贯秉承他的风格—把笔墨放在生活富有却内心空洞黑暗的贵族和受尽压迫的奴隶身上,这应该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出身贵族的他早已看透所谓上流社会并且能深切体会到下层社会的疾苦,可以说他本人对贵族生活深恶痛绝,所以才写出了那样深刻的文字。
《安娜.卡列宁娜》中男主人公伊万诺维奇青年时善良正直,却在欲望驱使下占有了卡秋莎,并最终抛弃了其母子。后来的日子他从不曾想起这些年少时的事情,也不曾忏悔,无忧无虑地流连于酒宴舞会,偷情、酗酒、追求贵族小姐,纸醉金迷,堕落不堪。直到有一天他作为陪审团审判了自己沦落在风尘之中的初恋情人卡秋莎。然而,由于他的漫不经心,致使这个无辜的女子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他也正是在流放之前去探望她而慢慢厌恶了现有的生活,开始怀疑一切的一切所具有的真正价值。最终,卡秋莎流放,他变卖家产相随。
西伯利亚的风,寒冷万分,夹着雪花、走在冰上。远东的冬天,眼泪也许在流出眼眶前就已经结成了冰。他开始想象自己那从未谋面的孩子,也开始每天如仆人般照顾着妻子,希望博取她的原谅。我想,他在内心深处是爱她的,可是她还是一直拒绝他的求婚,她不希望他的生活因此受到影响,他的名誉土崩瓦解,她只能把爱藏起来,让初恋的爱人永远在心中的某个角落静静绽放,纯真美好。
一路上,他经历了很多。贵族的心*,作为平常人的心灵又复活了,灵魂也跟着复活了,人生亦得到救赎。最终的结局亦喜亦悲,卡秋莎找到归宿,伊万也开始了新的生活。其实人生就是这样,永远没有十全十美,就像一句西方谚语:“你不是*!”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黑暗与沉沦,只有洗净这些不见光的污垢才能改变一切。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59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