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那抹绿初三学生作文
十点,阳光正好,我与朋友再次坐上小米轨,去与那抹绿,重逢。
坐在缓慢行驶的车厢里,我还是像上次一样,环顾四周,并时不时地与朋友聊着天。“你说,它还在不在?”我轻轻地问。朋友没有回答。
我记得那也是一个早晨,适合出行,适合拍照,适合我们,意外地相遇——那是一条巷子,它不是雨巷,更不是胡同,大概只是一个被世人遗忘了的角落吧。可是本该荒芜的巷子,却不知所以地充满了生机。一片一片的浓密的爬山虎盖在墙上,微风一吹过来,就像是一双双小手在像你摆动,并发出讯号——我们在这儿!脚下的绿草生长得更为肆意,墙根下,砖缝里,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大概真是年年岁岁的积累与磨砺吧。朋友说,它们大概在等待,等待才是最坚韧而长久的生命力。可是,绿色的巷子,你在等什么?
我理所当然没有得到巷子的回应,却不知不觉地把这抹充满着生命力的绿装进了心中。
这次再乘米轨前去,一路上欣赏着车厢内的老昆明照片,照片上热闹的集市、清澈的河水与淳朴的笑容让我觉得似曾相识,熟悉却又不敢靠近。当我站在一张照片面前,我愣住了:这不就是那条狭窄而幽长的绿色的巷子吗?如今青草丛生的地方当初也是那样热闹:小贩、小孩子、老人与猫猫狗狗,屋檐上的瓦仍是整整齐齐。原来这是它过去的模样,车水马龙,寸草不生。
当我与朋友再次来到巷口,看着这些执着的绿色,这些闯入我心扉的绿色,我才明白,原来老巷是在用它的固执在等待逝去的那些人,那些笑声,那些时光。真正的生机不是绿色,而是绿色背后,当年老昆明的文化与活力。
我在高楼鳞次栉比的都市里,站在一条巷子面前,闭上眼睛,拒绝尘埃。当阳光重新渗过我的心间,我看到了一扇绿色的门,当我把它推开,我就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个船运马驮的年代。
这条绿巷的等待,是消逝文化的等待,它们静默着,等待有心人,与它们相遇,把它们拾起。
拓展阅读
1、心中的那抹浓绿作文1000字散文初三作文
不经意间已过了清明,春的色彩浓了。城里、乡间,涌动的是天地间造化的绿,闪现在眼前,沉淀在心中,飘渺在梦里。
走在路上,城里的路上。
春天,最不能有的是失落,因为失落是黑的色彩;也不能有的是萧条,萧条是*色调。路上的树满满的,一排排密密麻麻,遮住了天,抖落着霏霏细雨的天。
春天不是伤情的季节,只有崔护见桃花而不见伊人之面的忧伤,而我,走在这路上,总觉的心中满满的被什么充斥着。有种情绪起伏在胸中,何故?——不觉间,雨零了,滑落在脸颊——是满眼的绿?过往行车的铃声惊醒了略有所思的我,才真正发现,视野所及,皆是春天的色彩——绿——洋溢在街衢的绿,流淌在巷道的绿。
而行走的我(本是无意间漫步),正是这逐绿的人,寻春的客。走在春天里,走在这人来人往的巷中,大家仿佛谁都忘却了雨的存在。为生计奔波的苦恼,仿佛消融在这浓浓的绿意中。连汽车的轰鸣,车铃的吵杂声,都显得那么的悦耳动听。
没有尘埃,在这填满绿的街道。没有忧伤,在这充满盎然春意的季节。面对这满眼的绿,我加快了脚步,我愿拥其入怀,我愿与其一体,让她装饰我的精神,沉淀于我的心灵。于是心在平静与激越中徘徊。
平静的是这天,这霏雨朦胧的天与翠色铺张的地相结合的境界。激越的是感动,感动着在城里见到的奔淌在街道上的春。
此时,我的心灵在升腾、在翱翔,一欲在空中俯瞰,观望这流淌的波涛,贴近这浓浓的绿海。更想轻涉,慢趟,缓步于其间,徜徉于其畔。假若堪行,那是多么美的事啊?
更喜爱乡野的绿,虽然红是如此的惹眼,但只能是绿的陪衬。
于是乎想到故乡的春天,想到曾经的溪畔,溪畔的漫步。晨曦微现,春莺婉转。踏过河间的小桥,便走进西河的小岛,那儿有茂密的丛林,青草茸茸,春花零星,还有河南一望无垠的麦野。
走近那的时候,好似举杯畅饮,走进其中的时候,仿佛醉意正酣。抬头是一天的绿,浓浓的把天的蓝色渲染、改变,仿佛胜于蓝的不是青,而是绿了。
风儿吹过,柳梢在飘摇,在涂抹,那蓝天就成了一幅任凭涂抹的纸卷了。柳丝轻拂发丝,衣角,借着晨光,依稀滴落的是树的颜色,那抹浓浓的绿。我疑惑着,感慨着,款款行步。
于是乎,脚也湿了,湿在这绿意中,润在这春天里。还有那一河的水,是满树绿的汇聚?是春天的浓缩?还是我醉眼朦胧的错觉?绿得可人,绿得温润,绿得耐人寻味,绿得引人入胜。
此时我真的想泛舟,让那片绿叶做我的船吧,让摇曳的柳丝做我的桨,让翔鸟为我拂琴,让春风为我吟哦,我快乐着,在绿装饰的世界,在春导演的日子。但此时,我仿佛感到了一丝孤独,犹如崔护,我更想起了范成大的词句“曾同泛,一篙春绿”。
望望远山,不是菊花开的日子,一溪的水总爱绕着千顷的麦田潺湲,饱含诗意;看看树影,没到暗香浮月的时光,总觉得“清光常供,水清山绿”,尽得风流……
冬犹如人,彰显着强势;春亦如人,凸现着热烈。我曾在桃园中感知她红的艳丽,我曾在汉中赏阅她*惊人,而在心中,我更爱她怡人的色彩——绿!
2、那微笑给了我生活的真谛作文550字散文初三作文
深灰色的墙皮脱落了大半,阴暗的屋子里点着15w的灯。老师正用指尖捏着粉笔头,在粗糙劣质的黑板上写题。孩子们明亮的眼睛,正专注地盯着黑板上的题。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这只是甘肃省会宁县杨集乡邢坪村石岔社柳岔小学的一节普通的晚自习。
在这里,生活是那么的艰苦,孩子们却还有着希望。他们与大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没有被巨大的压力负担打败。他们改变命运的希望就是寄托于教育上。所以这样艰苦的生活,孩子们的脸上仍是灿烂的。他们仍是那样坚强。脸上还时不时的挂着一丝甜美的微笑。每一丝都是那么天真;每一丝都是那么纯洁;每一丝都是那么可爱。那微笑,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
窝头,炒土豆丝,玉米糊糊,清汤寡水,这样的菜竟是孩子们争抢保卫的美食。孩子们热切专注的目光,着实让人心疼。
和他们相比,我的生活是那么的幸福。放学回到家,奶奶就端着盘子,笑眯眯的叫我吃饭;晚上,爸爸送来一杯热奶,叮嘱我早点休息;周末,妈妈买来公园的门票,让我放松放松。而我,缺乏理想和信念,受挫承受力差,吃苦精神不够,生活自理能力欠缺。想想真是汗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诚然,微笑不仅是脸上一个上扬的弧度,更是乐观生活的象征。生命总是美丽的,不是苦恼太多,只是我们不懂生活;不是幸福太少,只是我们不懂把握。面对生活,不论是失意,还是挫折;不论是阴云密布,还是困难重重,我要选择微笑。只要我们笑着面对,就能战胜一切。让微笑伴随我们一生,让爱撒向世界!
3、心中那块点心作文1200字以上散文初三作文
岁月匆匆,一去不返。从记事起已经不知道吃过多少块点心了,但那块让我心痛的点心,无法使我忘记。
那是1989年的一个夏日,我正在中学初三上学。夏日的阳光火辣辣的照耀着大地,扬树、柳树、玉米、洋芋等植物的叶子都打起了卷。狗爬在地上吐处长长的红舌头。一切都要烤焦一般。只有勤劳的蜜蜂箭一般来回忙碌着。一群群多嘴的麻雀站在小河边喝水,田野里热得象火炉一般。
上午放学了,我拖着疲惫的脚步走回家。心想:妈妈肯定把饭已经做好了,在等我。一进家门,家里的人真多,我的心里一惊。莫不是卧病在床的奶奶有什么不测吧,我在想。突然,远在平凉的大伯从上房里出来。我一下子明白了,肯定是奶奶不行了。昨天,父亲到集上打的电话。想到这,我的心理好象打翻的五味瓶,眼泪忍不住流了出来。从我记事起,我和奶奶一直生活在一起。
奶奶是从民国时期过来得人。听奶奶讲:她从小没了母亲,跟随父亲到处漂流。父亲是个烟鬼,也是个游医。她在六岁那年就被我老太爷用一碗烟土换给我爷爷当童养媳。我的爷爷为人老实厚道,年龄比奶奶大十多岁。老太太又是爷爷的后娘,爷爷在这个家里,跟长工没有什么两样。爷爷睡在牛棚里,奶奶就睡在厨房里装柴的大背篼里。奶奶每天早早起来为十来个长工做饭,还要喂猪。
后来,**来了,爷爷、奶奶总算跳出苦海。奶奶被人民*选派到兰州学习针灸,奶奶由于从小练就的吃苦耐劳的习惯。在兰州的一年时间里,奶奶学到了很多的针灸知识。回乡后她给乡亲们看病。日里夜里,寒来暑往。谁家的孩子*她总是不顾劳累,为他人之所急,为病人之所急。一双“三寸金连”有时候跑几十里路,脚掌上磨起了泡,她从来不抱怨一声。全家人的埋怨只有她知道。后来,爷爷走了。
一家九口人的担子全落在她一个人的身上。她总是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支撑着这个家。天有不测风云,五叔不知什么原因*了,这对奶奶来说真是割去了一块心头肉。从那时起奶奶的一头头发全白了。奶奶一直生活在痛苦中。唉!奶奶真是一个苦命人。
想到这,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我的记忆中,奶奶的针灸确实厉害。那年,一个回族的孩子不知得的是什么病,孩子的两个眼珠子红的象两个红灯龙,孩子什么也看不见,是由他的父亲牵着来的。当时我的母亲很担心地说:“妈,让人家上医院看去,你老了不行。”奶奶一声不吭,拿出自己的*器械来。一团团艾象一个个小山头在那个孩子的背上,脸上燃了起来。然后用针扎。当时,我不知到为什么要那样,只是觉得有点害怕。
现在才明白,是在穴位上进行*。几周过后,那个回族的孩子自己找上门来,我非常吃惊。我觉着有着这样好的奶奶感到自豪和骄傲。经过几次*,孩子好了。后来,这个回族孩子就把我的奶奶拜了个奶奶。
唉!孩子放学了,大伯在问我。这时我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大伯您来了,我的声音低的好似连我自己也没听见。我急忙跨进上房。屋里人很多,姑叔全在们个个神色黯然。再看一眼炕上得了胃癌的奶奶,他老人家好似一干剥光了皮的树干,样子怪吓人的。
父亲问我下午上学去不?奶奶听到我放学回来了。微微睁开紧闭的双眼,示意姑姑她要爬起来,姑姑掺扶她老人家爬了起来。奶奶慢慢的伸起她那瘦弱的胳膊。二叔明白,拿过大伯从平凉带回来的点心。奶奶用竹子节似的手指抓起一块点心,用微颤的声音唤着我的奶名,我知道奶奶在叫我,我急忙放下书包凑到炕前。奶奶用颤抖的手抓住我的手,把那块点心塞在我的手里。“孩子^孩子吃吧!吃了好好念书,一定要考上大学,奶奶等你给我买点心吃。”
我的眼眶湿润了,奶奶您吃吧。奶奶被岁月和病魔折磨的变了形的脸微微的笑了一下。这是奶奶卧床期间唯一一次留给我的笑。奶奶用那双深陷眼眶无光的眼睛示意我吃点心,我心里明白。便拿起点心咬了一口,奶奶又一次笑了,当我咬第二口的时候,奶奶用双手抵住她的胃部栽倒在炕上了。我的眼泪和声音同时喷涌而出“奶奶……”。全家人都哭了起来。当我抹干眼泪再看我可亲可敬的奶奶时,奶奶已经停住了呼吸,离我远去了。我的奶奶就这样没等我吃完这块点心匆匆而去了。
后来的日子里,我时刻没有忘记奶奶临终时留给我的话。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拿到通知书那天我爬在奶奶的坟上哭了好半天。虽然考的只是一个中等师范学校,但总可以给自己的奶奶有一个交代了。以后我继续学习,通过努力自学现已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捧着它我心里自惭的感觉稍微少了点。
尔后,工作生活中当我遇到困难时,奶奶总是鼓舞着,陪伴着我。尤其,当我每次走过糕点店时我总要买点点心,拿回家去。带到奶奶的坟上告慰我的奶奶。
事隔多年,心中的那块点心永远篆刻在我的心碑,好似一个标杆始终丈量着我,丈量着我的人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60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