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植树节手抄报资料
3月12日植树节是每年三月的一大主题,在植树节来临之际,小编分享一些植树节手抄报内容 关于植树节的资料,希望对需要准备植树节手抄报内容 关于植树节的资料的朋友能有所帮助。
我国古代就有清明植树的传统,但并未形成节日,直到近代1915年经孙中山倡议,北洋*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新中国成立后,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
1984年2月,全国绿化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国植树节标志,以提高中国植树节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方便民众有组织地参与绿化活动。
1. 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2. “中国植树节”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
3. 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伸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植树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为了激发人们植树造林的热情,让民众的造林运动更有系统性、针对性,自2009年起,每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均为当年的中国植树节制定一个节日主题。
2009年: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2010年:与大树在一起
2011年: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2012年: 植绿护绿共创省示范文明城市
2013年:深入开展造林绿化,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但是植树节的意义不是在于每个人都要在植树节这天去种一棵树,而是通过植树节的又一次来临,使我们大家更加的关注绿化、环保的问题。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其实这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日。确定这一天为植树节,一是从植树的季节考虑;二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喜爱植树,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长着一棵已满百岁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年仅只有18岁的孙中山,千里迢迢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幼苗亲手栽种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终于成材。
孙中山也是我国近代最早极力提倡植树造林的人。他亲自起草的*文献《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辛亥**以后,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植树造林的计划。1924年,他在广州一次演讲中强调:我们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断植树造林,而且要造大规模的森林。此外,他还在许多著作和演讲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体力行,亲自植树。
在孙中山先生的倡议下,我国曾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规定,每年清明为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决定将孙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纪念他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日本:
每年春季开展植树节和绿化周等活动。绿化周包括街道绿化日、宅旁绿化日、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学校绿化日、绿化树木保护日等。
朝鲜:
从1971年开始,每年4月6日为植树节,4月和10月为植树月。
印度:
每年7月第一周开展全国植树节活动。
斯里兰卡:
从1977年开始,每年的9月17日为植树节。
泰国:每年12月4日为植树节。
菲律宾:
每年9月第2个星期六为植树节。
约旦:1月15日是植树节。
巴勒斯坦:1月6日是植树节。
埃及:
每年9月至11月为植树节。
美国:
各洲都有植树节,但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全国无统一日期。
墨西哥:
每年6至9月的雨季里开展植树节活动。
哥伦比亚:
每年10月12日为植树节。
萨尔瓦多:
植树节和教师节合在一起,在每年的6月21日举行。
法国:
每年3月为法定的绿化月,3月31日为植树日。
英国:
每年11月6日至12日为全国植树周。
瑞典:
每年3月举行森林周活动。
拓展阅读
1、数学节节徽手抄报 关于五一节节的手抄报
1. 有总是从无开始的;是靠两只手和一个聪明的脑袋变出来的。——松苏内吉
2.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
3. 正如树枝和树干连接在一起那样,脱离树干的树枝很快就会枯死。——奥涅格
4. 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的伟大的消毒剂。——马克思
5. 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苏霍姆林斯基
6. 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奥斯特洛夫斯基
7.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8.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马卡连柯
9.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
10. “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鲁迅
11. 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麽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乌申斯基
12. 要工作,要勤劳: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拉·封丹
13. 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不一不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朱自清
14. 劳动却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拉·乔乃尼奥里
15.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16. 懒惰——它是一种对待劳动态度的特殊作风。它以难以卷入工作而易于离开工作为其特点。——杰普莉茨卡娅
17. 我知道什麽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高尔基
18. 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米尔
19. 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20. 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叶圣陶
21. 有总是从无开始的;是靠两只手和一个聪明的脑袋变出来的。——松苏内吉
22. 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高尔基
23. 做事,不止是人家要我做才做,而是人家没要我做也争着去做。这样,才做得有趣味,也就会有收获。——谢觉哉
24. 任何一种不为集体利益打算的行为,都是*的行为,它对社会有害。——马卡连柯
25.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26. 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象劳动,既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高尔基
2、小学一年级关于春节的手抄报 小学一年级关于春节的手抄报素材
古书里记载,传说很久以前,有名叫神荼、郁垒的两个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老虎。于是黄帝就在门户上画神荼、郁垒的像用以防鬼。这个神话就是后来“门神”画产生的缘由。据说唐代皇帝曾命吴道子画钟馗像,并摹刻出来分赏给大臣贴挂以辟鬼。关于“门神画”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唐太宗时,泾河龙王违反天规,玉帝降旨斩首,执刑人乃人间宰相魏征。
泾河龙王得袁守诚指点,去太宗梦*求,请他在执刑斩首时拖住魏征,太宗应允。斩首日,太宗邀魏征下棋,魏征入寐,神游出外,梦斩龙王。龙王魂魄恼怒,找太宗索命,太宗惊吓过度,夜不能寐。后,命秦叔宝、尉迟敬德守卫在寝宫门口,龙王魂魄畏惧二将军的威相,不敢**扰。
日久,二将军日夜不息,逐渐支持不住,不能守夜,太宗让人画了他们的像,贴在门上,恐吓龙王魂魄。后来这个形式就流传到民间。
3、小学一年级关于春节的手抄报 小学一年级关于春节的手抄报素材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年末的祭灶(廿三或廿四)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结束。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伦理,它是人们增深感情的重要节日,是个欢乐祥和、亲朋好友欢聚的传统佳节。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小学一年级关于春节的手抄报 小学一年级关于春节的手抄报素材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58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