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开学典礼朗诵的诗歌
《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
人民大道小学.
美丽的校园里,风光旖旎.
看,眼睛湖里荡起层层涟漪.
小鱼儿在里边快乐的嬉戏,
有我们的爱护,它们的生活也幸福无比
石榴树上,银杏枝头,
都写满了丰收
看,一个个大石榴,一颗颗小银杏,
在裂开嘴儿向我们微笑点头
有我们的呵护,
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着勃勃生机
我们的老师啊,是那么了不起,
他们爱校胜过家庭,事业重于生命,一切为了学生.
每当跨进美丽的校园,
我们总能看到老师的笑脸,
那真挚的微笑,
让我们的心中充满无限的温暖.
亲爱的老师啊,
您说:我喜欢当老师,那是因为有你
每当听到这句话,我们的心中总是涌起阵阵暖意
您用智慧,
用对教育事业的爱,
为我们的人生奠基!
亲爱的老师啊
我们要说:成为最佳的自己,不辜负您的情意
漫步在美丽的校园,
又一次重温胡爷爷的题词:
多读书,读好书,
立志做有知识的人,
做对人民有用的人!
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
我们的学校,
我们的天堂.
在这美丽的地方,
我们要快乐的读书,
在这美丽的地方
我们能幸福的成长!
开篇词:
(男)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女)揣着希望,怀着兴奋。(合)我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男)此时此刻,在我们的身边又增添了许多新鲜灿烂的笑脸。还记得两年前的今天,我们和各位七年级学弟学妹们一样,带着无限憧憬,怀着一份忐忑,来到了全新的校园。(女)一转眼,我们就成为了长江中学里最大的孩子。在此,我们代表所有九年级同学对七年级学弟学妹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男)两年的光阴,转瞬即逝。还有一年,我们就将离开这里,离开我们亲爱的长江中学。值此新学期开学大典之际,我们要唱出我们心中真挚的恋歌!
【学生1】每当我踏着晨光走进美丽的长江中学,心中便涌起无限的激情与畅想,作为一名学生,我深爱着我的学校,我的班级。
【学生2】那一根根充满灵性的粉笔,搭起了一层层华美的阶梯,引导着我们一步步走向知识的殿堂。
【学生3】教室里,书声朗朗,琴房中,歌声飞扬,一只只鼓满风帆的小船正在这里积蓄力量,准备扬帆远航。
【学生4】每当我踏着晨光走进令人心驰神往的课堂,一种无以言状的激情在我全身荡漾。作为一名学生,我深爱着我的老师,我的同学。
【学生6】我喜欢每一个方块字,每一个英语单词,每一个方程式,让我们品味着创造的乐趣,我们和太阳一起出发,我们要创造人生的辉煌。
【学生7】每当我踏着星光回到宿舍,回头凝望,办公楼那不夜的灯火,竟和天上的星星一同闪亮。
【学生8】每当我踏着星光离开教室,回头凝望,每张课桌上都留下我们奋斗的诗行。
【女学生合】老师,为了我们,岁月已使您两鬓染霜。您默默无闻,您辛劳有加,您两袖清风,您从不后悔!
拓展阅读
1、适合朗诵的诗歌范文最新
【关键词】 诗歌 教育 中职 素质
语文是职业教育中的基础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语文教学中文学的熏陶*更能使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从而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的改变。诗是文学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形式,这种文学样式的特殊性使它具有了特殊的影响力。本文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践,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对诗歌教学在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的影响及实践应用作简要探讨。
一、古代诗歌教育
中国诗歌教育的历史与中国诗歌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诗歌教育,从最初的启蒙教育到最后的选拔人才,诗歌写作水平的高低往往直接关系到文人一生功名的成败。比如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主张把教读诗歌作为蒙学中道德教化的主要手段,他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文中指出:"古之教者,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以泄其跳号呼啸于泳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
不仅如此,古代一些著名诗人也十分重视诗歌教育的作用,力图通过诗歌来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实现*教化和道德教化的目的,如韩愈、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等。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就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因此,诗歌教育受到从帝王到百姓的普遍重视,学会读诗作诗成为学子受教育的主要内容。即使到今天,诗歌仍然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唐诗宋词,李白杜甫,可说是家喻户晓,从小学到中学,学校教育中从未缺少过诗歌的身影。
二、中职教育学生特点
中职生由于生源限制和入学层次的差别,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在学习上,他们大都对文化基础课不感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大部分在入学前成绩比较差,一直被当作"差生"看待,自身思想上也默认了这个现实,不再积极进取,因此,对纪律、学习、卫生等都不重视。也有些学生在初中时成绩也不错,怀有美好的理想,能够考上高中考上大学,一圆象牙塔之梦。但是中考的失败使他们理想破灭,造成终身遗憾,心理消极自卑,对学习也信心不足,从而阻碍了自身学习积极性的发展。
在生活上,他们大多寄宿在学校,远离父母,许多生活琐事都要自己料理。有些学生初次离家生活处理能力很低,带来强烈的不适应感,以至于学习精力分散、不集中。再加上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后,在学习方面的竞争不如高中生激烈,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在行为方式上,他们大多自我约束力不强,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些都是中职学校学生的不利因素,给中职教育带来了困难。要改变学生这种状况决非一日一时之功,而要长期耐心的教育、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熏陶*,使之思想转变,养成良好的习惯。诗歌教育不能说不是一种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因为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中学教育,没有各种考试升学的压力,课余时间又比较宽裕,这为开展诗歌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学阶段的诗歌教学,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中职教育因为没有功利的影响,反而容易让学生轻松地感受诗歌,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诗歌教育实践设想
对于中职学生来讲,加强诗歌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启发思维,陶冶情操,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消极的心态受到感化,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诗歌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使学生认识美、体验美,进而规范自身的言行,使自身的素养得到提高。这种实践需要学生朗诵大量的诗歌才能完成。因此,朗诵是关键。诗歌特别是古诗都富有音乐性,非常适合诵读。格律诗讲究韵律和谐、平仄相对,具有音乐美、节奏美,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品味出诗歌艺术之美。在学习诗歌方面,古人尤其强调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古人十分推崇的读书方法。
诵读作为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与诗歌教育相伴而生,历史悠久。诵读正是"诗"的特征之一。《诗经》就是因为被人们"讽诵",因此能"遭秦而全"。中职学校的课余时间一般比较宽裕,这就为开展诗歌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比如早晨,可以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朗诵诗歌。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就发现有许多同学非常喜欢在早晨朗诵比较有韵律感的诗文。
为避免朗诵时的单调,朗诵的形式也不必拘泥于一种,可以自由朗诵也可以集体朗诵,也可以由学生领读。语文老师可以培养一些文学素养较好的同学协助辅导,比如班级中的文学爱好者,或者文学社的成员等。除了早读时间,课外活动时间、自习课时间也都可以活动的形式做些诗歌训练,让学生感到乐趣,主动参与,快乐地去朗诵。著名学者、教育家吕坤对诗歌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每日遇童子倦怠懒散之时,歌诗一章。择古今极浅、极切、极痛快、极感发、极关系者集为一书,令之歌咏,与之讲说,责之体认"。
四、实践难度
我们在这样设想的同时,也不能不考虑到其中的难度,在实践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选择什么样的诗歌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诗虽然好,但不一定首首都能受到学生的喜爱。有些诗,学生从未体验过,难以实现情感共鸣。比如《诗经•生民》,这首长篇史诗现在读起来韵律感不强,其中描写的情节也很难符合学生的情趣,对于中职学生就未必合适。因此,诗歌的选择要注意中职学生本身的情感和诗歌的情感是否相融相洽,学生是否真正感兴趣。
诗歌的解读不能靠纯粹的说教,要形象生动,最重要的还是要学生自身能够深入其中理解。语文老师主要起指导作用,而不是给学生填鸭式的内容详解,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等一大堆,不厌其烦,学生早没有了兴趣。总之,使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才是根本。此外,*不能把它当成一件任务完成了事,因为我们是用诗歌在教育,而不是为了考试要求记住多少内容。
3.实践方法。
在具体实践中最忌也最易陷入的误区是强调死背。诗歌需要朗诵,但不是死背。学生一接触到诗,就是背,教师检查起来,也是背,这样使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完全失去了诗歌教育的初衷。"三分诗,七分吟",让学生抛开背的任务,轻轻松松地吟诵,体味那些意境幽深的诗句,入其境,得其趣,才能实现真正潜移默化影响。
总之,诗歌教育在中职学校中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诗歌教育能为中职教育学生素养的提升带来光明的前景。我们仅就此提出设想,其教育效果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检验,其中探索切实可行的方法是诗歌教育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伊夫•博纳富瓦 吴康茹.论诗歌的作用(上)[J].诗探索,1994,(04).
[2] 伊夫•博纳富瓦 吴康茹.论诗歌的作用(上)[J].诗探索,1994,(04).
[3] 张继红.中国古代诗歌教育简史[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4]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附蒙学书目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2、适合朗诵的诗歌范文最新
关键词:文学素养 活动阶段 节奏 换位想象 创新
中华经典诗歌蕴藏着我国特有的文化精髓,对于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润化心灵方面,都有建筑专业课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可以让学生从中国的诗歌与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为语文教学*中的拓展研究提供资源,为语文课与专业课接轨提供桥梁。为此,我校于2014年6月将诗歌诵读作为语文课拓展的一项活动,至此一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活动过程及诵读经验总结如下:
一。诗歌拓展活动研究的目标:
希望开展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和改善教学风貌的一种语文活动形式。以诵读诗歌为突破口,寻求语文课改中的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底蕴。
二。诗歌拓展活动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活动研究队伍:此次活动由校基础部康淑玲主任、李胜青副主任全面负责与其它部门协商等相关事宜,并以语文教研室及2014级各班班主任为主体的活动组。
(二)活动阶段:
本次活动分为3个阶段:
准备阶段:2014年6月―2014年9月
主要任务:在学校课改的形势下,转变教学思路,以基础部为单位,向14级新生发起此次活动倡议,初步构建、草拟《诗歌的力量》的方案,并制定诵读诗歌的方向。
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2月
主要任务:(1)启动语文原有诗歌诵读模块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能力等因素灵活机动地为自己选定诗歌。(2)组织学生利用手机、电脑或到图书馆搜集诗歌素材、下载优秀诗歌朗诵视频、查找诗歌背景音乐等工作,并对学生诵读进行指导。(3)筛选出最好的15支班级代表队伍参加校诗歌诵读成果验收。(4)由校领导、各科室主任及各班学生代表对此次诗歌诵读活动进行成果验收。
总结阶段:2015年6月
主要工作:(1)总结此次活动成果。(2)撰写活动经验总结并进行成果交流。
三。诗歌诵读的经验总结
(1).朗诵前的准备
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诵材料。要求朗诵者通过体验诗人的情感,用自己的语音特点朗读出诗歌的艺术美感,让听众受到感情上的*和陶冶,所以朗诵者不要着急确定朗读哪一首诗,首先进行自身嗓音、气质定位,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诗歌作品。比如:嗓音高亢有力的男生选择材料时,可以选择一些积极向上为主题的诗歌,如战争诗、爱国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其次选取的诗歌内容必须是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的,我们的邓二为老师就紧跟时代潮流为学生创作诗歌,如《我不满》:“我却认为不满之中有反思,不满之中催盼着*啊,不满之中孕育着创新的力量,一往无前!”“我们的不满*一上台就打老虎,撂倒了贪官污吏一大片”,这些脍炙人口的语句在成果展示时赢得了阵阵掌声,并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这些能反映我们思想、顺应时代*的新的诗歌作品更容易获得听众的喜欢和青睐。再次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在准确把握诗人写作背景、作品内在含义基础上,揣摩作者心理,将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赋予在这首诗上,一首诗就不仅仅是字与字的罗列,而是情感的叠加。如岳飞的《满江红》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体现,所以确定了整首诗低沉但却雄壮的基调后,再确定自己的性格、嗓音特点是否适合朗读此诗歌作品。
(二)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情感的表达来判断语音节奏、轻重和语速,并加入丰富的换位想象使诗歌诵读完美化。
1.节奏:需要朗诵者先要将诗句内涵理解清楚,再将整首诗划分节奏,从字、句、段中把握整首诗,如食指《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许多同学都会把“手指”、“手掌”划分到一起,可是却总是读得不顺口,可是在细细品读和分析之后,问题的关键最终应落实到对意象的理解。 “排浪”一道一道向天边涌去,浪线看起来更像“手指”;“大海”具有面积感与体积感,所以“手掌”更加形象。
2.轻重音:能够利用轻重音的变化来体现诗歌的情感变化。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虽然只有简单的四句,但也要注意轻重音,或许有学生会问这么短的诗,只有这几个字重读,那读出来会好听吗?其实只需要我们在朗读时把语速放慢,声音拉长,语音稍重即可,否则朗读效果会适得其反。
3.语速:在一首诗歌中,语速的快慢会根据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有所变化,听众也才能听出你的情感变化。如:裴多菲《我的歌》、《民族之歌》诗歌内容较为欢快、 激昂,语速要快;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歌内容较为悲伤、低缓的,速度要适当放慢一些。
4.换位想象:朗读者要揣摩作者的情感,换位想象,尝试将自己和作者融合在一起,我就是作者,我要大声地将作者心中的快乐、忧愁、苦闷、希望等情绪诵读出来。如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就可以想象自己就是狱中的戴望舒,正在饱受敌人的摧残和折磨,心中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对解放区的向往,所以朗读者的态度要坚定,语气要恳切。只要朗读者能设身处地地考虑到诗人的处境和心理,加上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就能让听众感动。
(三)朗诵时使用恰当的体态语
朗诵要求朗读者除运用自己的声音吸引听众外,还可以借助眼神、手势等辅的体态语来深化对作品的感情,引起听众共鸣。在整体的体态语中,以眼神最为重要。眼能传神,眼神中的情感已经在朗诵者上台的那一刻起就透露给观众,所以眼神要集中,不要东张西望。有的朗诵者可以为营造朗诵诗歌气氛,轻闭双眼,但由于紧张、害怕等心理不敢睁开眼睛,不愿和听众有眼神的交流就会让诗朗诵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朗诵时的体态语要自然,随着诗中情境来触发朗诵者的内在情绪,必须适合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否则让观众看来就会感觉矫揉造作,也会扭曲作品内容和主题。如装饰14-1班的诗朗诵《献给祖国的歌》时,朗诵者上台后通过敬礼给观众鞠躬表达敬意,在朗诵的结尾处“祖国,??我们定将令您?,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时,朗诵者又将左手一致挥向国旗,这些动作加深了观众的印象,让观众也是感觉耳目一新。
(四)勇于创新
诗歌朗诵形式需要不断更新、创造和改变。在这次诗歌诵读比赛中,也有一些有创意的作品,如《献给祖国的歌》的朗诵者在上台后先是唱了一节《五星红旗》渲染气氛;还有《满江红》诗朗诵结束后朗诵者以庄严宣誓进行结尾;《致橡树》的朗诵中,加入了缠绵悱恻的爱情舞蹈表演,这些都很有新意,所以在诗歌诵读中我们不必只是拘泥于呆板的朗诵形式,也需要融进更新的思想,让我们每一个人更喜爱诵读诗歌。这需要我们这些教师和学生集思广益,去创作出更新、更好的诗歌朗诵样式。
通过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我们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更有朝气,更加积极向上;我们这些教师也收获了喜悦,看到了希望,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把诗歌诵读这样的活动搞下去,虽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我们相信在中华诗歌力量的感召之下,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生都会为它的博大精深、文化精髓所折服,相信我们的中国经典诗歌诵读活动将会越办越好,越来越深受大家的喜爱。
参考文献:
1.姚为洲。中华经典诗歌鉴赏与诵读[M].上海:上海教育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 第1版
2.俞晓红。 大学语文经典诵读(大学生必读的中华经典诗歌100首)[M].芜湖:安徽师大出版社,2011年-01-01
3、适合朗诵的诗歌范文最新
根据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的年龄特点,我通过配对游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情境及图谱操作为幼儿提供理解与表达的支持,直观感受诗歌结构,为创编打下基础。同时,图谱将幼儿的内在思维与外在口语表达联系起来,为幼儿学习合作仿编提供必要的支撑。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中一一对应的配对关系,学习对话句式。
2.尝试根据诗歌中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萌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图卡若干,大图谱;幼儿仿编记录表每组一份。线描笔人手一支;实物锁、钥匙各一。
2.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找朋友”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做“找朋友”游戏
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找朋友”游戏入场。
二、找找锁的好朋友
1.(出示锁引题)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生活中的物品也是这样。瞧,这是什么?它的好朋友是谁?为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钥匙打开锁验证。
3.小结:因为钥匙可以把锁打开,它们谁也离不开谁,所以钥匙和锁是一对好朋友。教师将锁和钥匙的图卡贴于表格中,并朗诵诗句。(钥匙对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锁说:“对!”)
三、寻找物体的一一配对关系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物品总是会在一起,也像锁和钥匙一样是一对好朋友。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卡,请你们找出能成为一对好朋友的物品。
2.教师请幼儿将图卡进行配对,讨论它们为什么可以成为好朋友。
3.师:好朋友找对了吗?我们来听听它们是怎么说的。
教师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直接将诗歌内容朗诵出来。
4.小结:桌子和椅子、雨伞和雨鞋、茶壶和水杯这些物品,它们分别是好朋友。
5.(出示鸟笼和小鸟)师:它们是不是好朋友,为什么?
讨论小鸟为什么不喜欢和鸟笼做朋友,小鸟喜欢和谁交朋友。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图谱上逐一贴上相应图卡,并引导幼儿用诗歌的句子小结。
6.移情教育:鸟笼限制了小鸟的自由,伤害了小鸟,所以它们不能成为好朋友。如何才能做一个爱鸟的孩子?
四、结合图谱完整欣赏诗歌
五、师幼跟随图谱学念诗歌
学习诗歌的对话句式,并重点学习诗歌的最后一句。
六、师幼一起仿编诗歌
1.师: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都有自己驹好朋友,小朋友动动脑筋来想一想。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图谱表示。
3.引导幼儿朗诵仿编的诗歌。
师:现在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把编的诗句连起来朗诵,让它变成我们大三班小朋友的诗歌。
重点指导句式:
××对××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说:“对!”
××对××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说:“不对!我的好朋友是××,还有,××也是我的好朋友。”
七、同伴合作仿编诗歌
1.提出仿编要求:(1)观察表格,介绍任务。(2)大家一起动脑筋找出生活中更多的好朋友,可以轮流记录或请一个小朋友记录。(3)用好听的声音把编好的诗歌念出来。
2.幼儿仿编,教师指导:(1)鼓励幼儿积极开动脑筋,支持幼儿的创意。(2)观察幼儿合作创编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与指导。
八、分享与交流
将记录表展示在黑板上,请每组幼儿一起上台朗诵,教师给予评价。
九、活动延伸
寻找幼儿园里的“好朋友”。
教师:幼儿园美丽的花园、小竹林、小山坡中也藏着许多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把它们编到诗歌里。
附诗歌:好朋友
茶壶对水杯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水杯说:“对!”
桌子对椅于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椅子说:“对!”
钥匙对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锁说:“对!”
雨伞对雨鞋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雨鞋说:“对!”
鸟笼对小鸟说:“我们是一时好朋友。”
4、适合朗诵的诗歌
林徽音的《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据说徐志摩就是因为爱慕这位才女才开始写诗的,不过,林徽音最后却选择了梁思成,后来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这个典故。我想,一个能写出这样作品的名字是不需要借助典故来记忆的。
废名的《星》:
满天的星,
颗颗说是永远的春花。
东墙上海棠花影,
簇簇说是永远的秋月。
清晨醒来是冬夜梦中的事了。
昨夜夜半的星,
清洁真如明丽的网,
疏而不失,
春花秋月也都是的,
子非鱼安知鱼。
冯文柄把他酷爱的老庄融入诗中,作品中到处流淌着思想。那些所谓的哲理诗和他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42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