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孔融分梨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暖不忘寒
公元前654年前后,有人诬告晋献公的儿子重耳死刑,重耳为了逃命,连夜带着亲信家臣逃出晋国逃亡到了卫国。但是刚到卫国,晋兵又马上赶来,重耳只能逃到齐国。可是在慌乱之中,管家又带着所有财物逃走了。他们身上没有半文钱财,大家只好忍着饥饿,那时候,连剩稀粥都成了救命宝贝。就这样他们忍饥挨饿,终于到达了齐国。
后来,重耳又流亡到了秦国,做了秦穆公的女婿。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打算送重耳回国。重耳在收拾行李时,打算把那些以前用过的破烂全部扔掉,看此情景,壶叔连忙劝说,可重耳不听。这一切,全被孤雁听到了,他捧着一块白玉,要重耳把自己这样的老臣当成那些破烂扔掉,与重耳告别。重耳很是吃惊,思索一番后,便命令兵士把破烂都捡回来,一再表达悔改之意。回国后,重耳做了一国之君,他没有忘记孤雁和壶叔的教诲。因为这样,他很快把晋国变成了一个强国,使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重耳成为一国之君还听从教诲,不忘以前患难与共的朋友,不忘记曾经的苦楚。愿大家都向重耳学习,勤俭节约,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金孝拾银
金孝以卖油为生,家中只有个老母。一天金孝偶然捡到一包银子,约莫有三十两。他高兴得回家告诉老母。但金母却以“裴度还带”的故事教育金孝,让把银子还给失主。
于是金孝回到事发地,恰好遇到一个外地客人正在寻找。金孝告诉失主是他捡到的银子,并带着失主回家去银子。不料失主却说银子原来有五十两,诬陷金孝*了他的银子。二人相持不下,告到官府。那县令是个清官,问明案情后,说:若是金孝赖了银子,为什么不全拿了?却止藏了一半,又自己寻找失主?若是金孝不招认,别人又怎么知道?可见金孝没有赖银之情。接着县令判道:外地客人丢失的银子是五十两,金孝拾的是三十两,这银子不是客人的,这银两判给金孝,奉养母亲;客人的五十两,自去寻找。”金孝得了银子,干恩万谢地跟老娘回去了。大家无不称快。
拓展阅读
1、中华文化传统美德作文素材 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演讲精选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2、中华文化传统美德作文素材 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演讲精选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的历史,留 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在这历史的长河中,中华美德熠熠生 辉。
中华美德体现了矢志爱国,体现了善待自然,体现了宽以待人, 体现了尊师重道……。
爱国是高于一切的美德,正是如此,我们中华民族涌现了许许多 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他们的英雄事迹成为中华美德的最高 音。邱少云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他埋伏在茅草堆的时候,敌人使 用了燃烧弹,火苗随着风由茅草烧到了邱少云的身上。这个时 候,只要他从火里跳出来,在地上打几个滚,就可以把火扑灭, 可是他却没有这么做,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国家的安危,他 却任火在他身上乱蹿。
是什么使他做如此举动?是爱国的美德,是一种深切的情感,是 一种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善待自然同矢志爱国一样,一直被人们所推崇,也是中华美德的 重要体现。我们青少年要从我做起,改进个人的环境观念和环境 行为,齐心协力,使我们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永远有清洁的河 流,茂密的树林,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和悦耳的鸟鸣所环 绕。
宽以待人也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在我国,有不少 诗人,学者用富有哲理的名言佳句来赞美宽以待人这一美德。
“见人之过如已有过”、“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 人所不知”,由此可见,宽以待人是人与人相处时的重要问 题。
宽以待人是我们民族美德的精华之一,而尊师重道义何尝不是 呢?
***就是尊师重道的典范。他在百忙之中还想着给自己的 老师徐特立祝寿,这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深深敬意和不忘师恩的深 厚情愫。
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 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矢志爱国、善 待自然、宽以待人、尊师重道的事迹如中国的瑰宝,数不胜数, 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的闪光点——美德!
3、关于勤俭的作文:勤俭节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可丢
节约——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读了《俭以养德》这篇文章让我了解了许多:直到1976年9月9日,毛**在家里还是经常穿补丁的衣服。是他家中贫穷吗?不是,他是国家领导人;是他不爱新衣服吗?不是,谁不爱美丽。如果,一个人过惯了节俭和艰苦的生活,那么就不会有迈不过去的坎,度不过的难关。据有关人员统计:毛**的一双布鞋补了22次,一套军装补丁有76块,睡衣则有67块。毛**能有补丁一身的光耀形象,是因为他补丁之多,实数罕见哪。毛**的内衣**上更是五彩斑斓,有赤色、橙色、黄色、红色、青色、蓝色、紫色……与标准的老百姓一样“笑破不笑补”,只要不露肉,不透风就行。
这位伟人,有着一生用不完的美筵,正是因为他的节俭。冯玉祥将军教育儿子冯洪国也是如此:“儿啊,你要**军装、皮鞋到牛栅里去熏一下,闻一闻牛屎味,才会知道五谷香。古人说:奢能灭志,俭以养德。你虽然还不曾管事,谈不上奢华,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险的!”这蕴含着深刻道理的话“一板子”把冯洪国打醒了。他**了军装、皮鞋,换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事情是这样的,冯洪国日本留学回国后,看望多年不见的老父亲,当父亲看到儿子身着西装脚蹬皮鞋,浑身散发着浓浓的香水味,便这样地教育自己的儿子。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补丁、牛棚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看到的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一到夜晚,万盏灯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厦顿时披上了宝石镶嵌的衣衫;一条条街道犹如星光闪耀的银河;再加上射灯如探照灯似的来回晃动,而在这闪耀着的美丽背后,又有谁看到了浪费的影子。的确,许多人都会这样认为: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有这样的享受。于是,节约也随之被人们抛在了脑后。
这天中午,我经过学校的小店,里面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啊!同学们进来时迫不及待,出来时满载而归,我尝点你的薯条,你吃点我的鸡腿,真是不亦乐乎。我在班级里简单地做了一个调查:平均每天到小店去4次以上的有6人;去3次的有10人;去2次的有30人;去一次的有7人;一次都不去的没有(因为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去了,虽然我去小店的次数不算多,但我也在去的行列中)。去小店为了买学习用品的占四分之一;肚子饿买吃的占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二的是为了解谗,看到别人在吃自己也要吃,更有同学是拿零食当午饭,中午菜不合胃口就一倒了之。前几天班级里还掀起了一股名牌风,看谁穿得最有品味,今天你穿李宁,明天我就要换上安踏,有人还嘲笑同学穿假名牌。哎,我真想告诉大家,勤俭才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不是攀比与浪费啊!
在班会课上,我和老师商量把《俭以养德》这篇文章推荐给同学们,老师同意了,听完了我对文章的介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是啊!艰苦的生活虽然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我们仍应牢记:平日里节衣缩食,困难时才容易度过难关;富足时豪华奢侈,穷困时将难以生存。勤俭节约这一美德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4、中华文化传统美德作文素材 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演讲精选
阳春三月,春风和煦,万木吐绿,百花盛开,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个季节的我们,也特别的活泼好动。然而,我们在活泼好动之余,有没有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言谈举止,文明了吗?礼貌了吗?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文明礼貌也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像阵阵微风,吹进人们的心田。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文明之花常开放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但是在我们的校园中还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现象。
譬如,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与我们美丽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总能听到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总能目睹到同学之间不该发生的指责与大骂的“唇枪舌战”。有的同学甚至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给我们生活的空间埋下一颗颗地雷,有的同学甚至不注意爱护公共财物,在白色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在崭新的课桌上刻字留念,殊不知留下的却是臭名和唾骂,还有的还对“请爱护花草”的警告语视若无睹,为了少走几步路,随意践踏草坪,竟深深踩出一条路来,正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为一名中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使命。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打招呼,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事事讲文明,时时讲礼貌,那我们便能生活在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中,别人也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作为一名中学生,爱护校园,美化环境,同时也是我们的另一个使命。当你扔出手中的垃圾时,请你多走几步,把它放入垃圾箱;当你看到地上飘着纸片时,请你弯下腰,把它捡起来;当你随地吐痰时,请你为他人想想,别人会因为我而生病的。如果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这样做,这样想,那么,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更加美好。
原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能与文明同行,与礼貌同在,让文明礼貌永远伴随着我们。文明礼貌之月并不只是三月,我们应该事事讲文明,时时讲礼貌。从自己做起,从眼下做起,把文明礼貌当作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从此刻出发,做一个文明好少年。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文明礼貌之花开遍我们美丽的校园,也让文明礼貌之花盛开在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中!
5、小学生传承中华美德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小学生要做到诚信,一方面需要个人严格自律;另一方面也依靠社会的完善规范。
孔子说过:“人无信不立。”曾有过这样一幕报道:一个国外留学青年,在校学习成绩很好,也很精明能干。毕业后,他满以为凭着自己的学识和才华,一定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可是,他跑了几家公司都被拒聘了。当他询问拒聘原因时,得到的答复是:“因为你有三次逃票的记录,我们是不会录用一个不诚实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丢掉了诚信。丢失诚信的同时也丢失了自己的人生啊!
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一天,我在学校的操场上玩耍,突然发现前面有个盒子,我跑过去,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支钢笔,这支钢笔金光闪闪,打开笔盖一看,哇!好精致的笔尖呀!我一看便爱不释手,心想交给老师可真舍不得,我慢慢地有了占为己有的想法,我看了看四周没人,便快速地塞进口袋里,悄悄的拿回了教室。
放学后,我回到家,马上把那支钢笔拿了出来,打好了墨水,哇!非常好用,笔尖很光滑,我便用它开始写作业,当我快写完作业时,妈妈给我端来了水果,他一看我的钢笔,便问:“这支钢笔哪来的?是不是拿的别人的,快告诉我。”我撒了个谎,吞吞吐吐地说:“是外婆给我买的。”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孩子,偷一根针多小呀,可是胆子越来越大,长大以后,就敢偷金子,这种做法取不得,做人一定要诚实。”我听了后便忍不住把真相说了出来。妈妈听后,对我说:“这件事你自己来解决吧!”我想了想,决定把这支笔留下来。
直到现在,这支笔还被我摆在书桌最显眼的地方,它激励着我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在生活中不撒谎,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诚实做人。在学习上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是啊,诚实一直伴我健康成长!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61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