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
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赠别诗、悼亡诗、爱情诗等。
叙事诗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如《石壕吏》《卖碳翁》《陌上桑》《木兰诗》,有的还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环境,如《孔雀东南飞》。
抒情诗主要是借景抒情,即事抒怀(即咏怀诗,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和托物言志(即咏物诗,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以石灰自喻,表达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即歌咏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喻理诗特点:通俗自然,善用比喻说理,耐人寻味,富于理趣。主要写法:
①寓理于形象之中(在景或物的描绘中说理)形象、生动、有趣
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朱熹《观书有感》(问君哪得清如许)、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②议论说理议论与形象描写相结合,多用比喻等修辞法。
如: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注意】
1.读诗时要想诗。诗中的道理,如盐溶于水体匿味存,现相无相,要细细品味。
2.诗中之理趣①本身固有 ②引申而来,其理趣要用辩证观点分析诗句,思而得之。
3.一般诗歌也常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有的诗还把议论与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如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拓展阅读
1、历史高考文综必背知识点总结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级的。
2、历史高考文综必背知识点总结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教育。
11、秦汉出现的*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集权的*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3、历史高考文综必背知识点总结
西周时期的*制度西周的建立: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维护*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执**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制度的特点神权和**的结合尚未形成*集权
秦*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韩赵魏楚燕齐
(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5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