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金色的草地》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课前准备
1.蒲公英盛开时的录像片
2.本课的挂图和投影片
3.生字词的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出示填空:( )的草地
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进行口头填空。
2.自然过渡:这道题有很多种填法,同学们看了课文就知道了。
自读讨论
1.各自轻声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空答案,如:(金色/可爱)的草地
3.设疑: 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呢?我们继续学课文。
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预习时画出的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合作,交流,力争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
3.反馈: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说说自己认识哪些词语,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
4.朗读展示: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站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你对它的喜爱!
再读解疑
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自读第一自然段体会。
a、观看录象,给以直观的感受。
b、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嫩的绒毛。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指名交流。
2.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a、思考图中这两个孩子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轻声朗读课文后说一说。
b、你觉得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各自试读,指名交流。
c、大家喜欢这草地、蒲公英吗?请你对它们说一句话。
3.其实这草地并不是总是金色的,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小!
a、自读课文说说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
b小博士讲座:有关蒲公英色变的规律和原因。
学生上台讲述
c、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作者是怎么形容这变化的?(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4.现在说说对这片草地几句贴心话。
第二课时
汇报成果
1.分小组总结汇报你的学习成果,你每小组可以任选一项进行汇报。题目如下:
a、多么有趣的蒲公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围绕有趣展开),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这么有趣的蒲公英,所以这草地多么___________。
b、课题汇报:蒲公英的色变规律和原因分析。
c、画出你心目中的金色的草地,带上你的画向同学们介绍你喜欢的草地。
2.学生汇报成果,教师相机总结指正。
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例:而下加女,耍耍耍
扰添一撇,拢拢拢
衣服长肥,装装装
取字会走真有趣
3.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生字的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
拓展活动
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踏青,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所得。
拓展阅读
1、小学二年级语文《雾在哪里》原文及教案优秀
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有一天,雾飞到海上。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雾来到岸边。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雾把海岸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城市藏了起来。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说道:“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看来,再也没有可藏的了。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雾呢?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
2、小学二年级语文《雾在哪里》原文及教案优秀
1、能运用读图、换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雾”“淘气”“岸”“躲”“消失”等词的意思。
2、借助课题,利用文中表示地点的词句有序表达雾的行踪,体会雾的活泼与淘气。
3、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细读语段,照样子说清事情,进一步感受雾神奇可爱的淘气形象。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课题,能利用文中表示地点的词句有序表达雾的行踪;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细读语段,照样子说话,进一步感受雾的淘气和神奇。
【设计理念】
童话之美,在于语言和形象,由文本传出,驻足心间。本课教学基于童话故事的文体特点,以“淘气”为线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展开学习过程,与小雾孩共同历经的心里路程,品语词之美,悟形象之趣。
【预设过程】
(一)、板块一:识“淘气”,感知“雾”的样子
1、看图识雾:
(2)看图激趣:这是山里的云雾,这是城市里的大雾。在我们眼里雾是白白的,浓浓的,但是有一位作家他说雾是什么呢?
2、初知形象。
引出故事: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
指名读,这位作家说雾是什么?
理解“淘气”:怎样的孩子是淘气的孩子?
3、揭题。
(二)、板块二:知“淘气”,练说“雾”的行踪
这个淘气的雾孩子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先来看看读书要求。
1、自由读文,提出要求:
2、读一读:借助拼音,朗读课文。
3、想一想:雾在哪里?用“——”画出句子。
4、反馈导学:雾在哪里?(出示句子)
(1)雾先来到哪里呢?(板画大海)
(2)再来到哪里?
识“岸”:看看图,找找岸边在哪里?跟着放大镜一起去看看,你找对了吗?岸,就是靠近水边的高地,所以上面有个山字头。海边的高地是——(板画海岸)
拓展:河边的高地——湖边的高地——
(3)接着雾又来到哪里?(板画城市)这是海岸边的城市。
①识“躲”:你能给躲换个词吗?(藏)还可以换什么词?
②比较:如果把他换成(飘)读读看,你觉得哪个字更可爱更淘气?指名读。
(4)最后雾去哪里了?联系上下文理解“消失”。
(6)完成练习一:填一填。
(三)、板块三:读“淘气”,品味“雾”的活泼
1、自由读第3段,思考:
他把什么藏起来?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大海、船只、海水和蓝色的远方)
(1)理解“蓝色的远方”以及与大海的关系。
如果只能用这里一个词来回答雾把什么藏起来,你觉得哪个词最正确呢?
(2)句式练说:雾还会把大海里的什么藏起来呢?
(出示图+句式)
2、反馈导学:
(1)重点指导:读好雾说的话。
(2)读出淘气的语气。
(3)齐读语段。
3、小结:活泼淘气的雾孩子竟然把大海都藏起来,他还把什么藏起来呢?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板块四:说“淘气”,体会“雾”的神奇
1、读4-9段,要求:
学习要求:想一想,选择一处地方和同桌说一说。
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是( ),还是( ),都( )。
2、反馈导学
3、写一写完成练习二:选择一处地方写。
4、小结: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白茫茫的什么都看不见了。瞧,这就是大雾笼罩下的世界;最后雾孩子藏来藏去,把自己也藏起来。这时,世界上的一切又都出现了。多么神奇淘气的雾孩子啊!
结课:孩子们,在今天的童话故事里,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朋友,那就是——雾孩子,在作家的眼里,他是淘气的孩子,那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出课堂。
3、小学二年级语文《雾在哪里》原文及教案优秀
1、认识本课7个生字。积累词语8个。
2、正确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知道有雾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景,并展开想象说一说。
4、能模仿雾说话,并正确写下来。
1、认识本课7个生字。积累词语8个。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模仿雾说话,并正确写下来。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猜谜,揭示课题。
1、猜谜: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
2、板书课题:23雾(学生跟着书空。)
3、齐读课题。
4、你见过雾吗?说给大家听听。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
1、提出听的要求:从前有一片雾,特别淘气,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边听边去看看,淘气的雾把什么藏起来了?
2、根据提示,交流。
出示:从前有一片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___________________藏起来了。
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把课文读正确。
(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要做到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分节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同时指导朗读中出现的难读的句子。
2、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指名朗读2——7节。找找,淘气的雾说了哪些话?
(2)出示雾的话: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岸边藏起来。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3)指导读好这几句话,读出雾的淘气,第四句要读出问自己、在思考的语气。
(4)过渡:淘气的雾是怎样把大海、天空、太阳、岸边、和自己藏起来的?
3、引渡第二节:有一天,雾飞到海上,说道——————。于是,————————。无论——————,还是——————,都————————。
4、想象读。
(1)男生读,女生闭眼想象。
(2)女生读,男生闭眼想象。
5、指名朗读第3小节,其他同学闭眼想象。
(1)学习第3节中出现的生字:周。
(2)读生字连成的词:四周。
(3)全班交流识记的方法。
(4)同桌互读,边读边想象。
6、出示句子: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甚至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也看不见。
师点拨:房屋、街道、树木、桥梁是大的事物,行人小一些,小黑猫就更小了。所以作者用上了两个甚至。
(1)挑战赛读这句句子。
(2)学习第四小节中出现的生字:城、桥、梁。
(3)出示词语:城市,桥梁。
(4)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老师可以提示城、桥都是形声字。
7、想象练说:出示:淘气的雾把————-藏了起来,于是,————————。(师提示: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呢?想一想,说一说。)
(1)小组合作读5——7节。可以给学生提供几种参考的形式:一半读,一半闭眼想象画面,然后交换;份小节读;一部分人读雾说的话,一部分人读其余内容。
(2)小组赛读。
(3)学习生字:躲、及。
出示词语:以及——读准词语——交流识字方法——给“躲”找朋友。
四、读一读,写一写。
1、读一读词语。
(1)出示词语:淘气、四周、城市、桥梁、一切、以及、欢快、消失
(2)开火车读、同桌互读。
2、指导书写。
3、听写句子。
雾是一个淘气的孩子,它把一切都藏了起来。
4、小学二年级语文《雾在哪里》原文及教案优秀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偏旁记字、借助图片等方法,正确认读“雾、淘”等12个生字,理解“甚至、无论”等词语的意思;会写“岸、屋、散”等8个生字。
2、在语言、图片情境中展开想象,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感受雾的淘气。
3、整合教材资源,能够仿照课文用“无论……还……都……”说话,交流雾给景物带来的神奇变化,了解雾的自然特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一、承旧知,建立情感,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在诗人的文字中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这使我们感受到想象像一个小精灵一样,为我们插上翅膀,在语文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现在,我们就和这个小精灵朋友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吧。(板书:想象)
二、做游戏,积累词语,导入新课
1、看偏旁,学生字。
同学们,你们看,精灵朋友给我们送来了一个偏旁:我们来玩“偏旁交友”游戏吧。
看到你能想到哪些生字朋友? (雨、露、雪、雷、霧……)
2、比字义,有发现。
看这些带雨字头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带雨字头的字一般与天气有关)
3、多拓展,多积累。
雨:你能用“雨”字说几个词语吗?(阵雨、下雨、雨水……)
露:你在哪里见过露珠?
雾:想象一下我们生活中见到的自然现象,说说这个词语:一( )雾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一片雾有关系,我们一齐读读课文的题目。(出示课题)这一片雾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入课伊始,抓住“雾”这个生字,由偏旁部首到字,由字到词,由词到词组推进性训练,并自然过渡到课文第1自然段内容的学习。)
三、初读文,借自学单,初识雾孩子
1、自学提示: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小声读读课文,标上自然段。请你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把不认识的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比较长的句子请多读几遍,和同桌一起完成自学单。
(设计意图:把课堂整块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和学习伙伴交流,促进学习的主动性。)
2、交流自学单,关注学生觉得有意思的句子,相机出示、学习生字词。
淘气 于是 变暗 岸边
躲 街道 桥梁 甚至
一切 消失
(1)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
课文中的一片雾是什么样子?(板书:淘气。将“淘”字标红。)难怪作者亲切地叫他“雾孩子”,请你和他打个招呼吧。(板贴图片)
(2)于是,他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
他把天空连同太阳怎么样了?(回答问题,读好长句子。)
辨析形近字:区分“于”和“干”的字形,识记生字“于”。
(3)他躲到城市的上空,说道:“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字理识字:“躲”(形声字。“身”表义,表示把身体隐藏起来;“朵”表声,朵的古文字形体像花朵下垂的样子,表示要隐藏起来就得低垂下身子,本义是躲藏身体。)
(4)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指名说,你怎样识记“暗”和“岸”?怎么区分?(出示字典中的解释并辨析)
师贴图片:变暗的天空和海岸。学生送两个字卡宝宝“暗”和“岸”回家,贴到黑板画面中正确的位置。
3、游戏复现生字:同学们,我们今天又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朋友,它们在哪里呢?一起看屏幕,它们呀,就躲在雾孩子的身后和我们捉迷藏呢!快来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在自学和同伴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全班交流。通过交流有意思的句子,初步感知雾孩子的淘气可爱,同时运用图片、语境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
四、再读文,想象画面,走近雾孩子
1、寻找雾孩子,发现雾的踪迹。
(1) 雾藏藏躲躲,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同学们,请你们快看看课文和插图,找一找雾来到了哪里。(出示词条:海上、岸边、城市的上空)
(2)哪位同学能把这些词条按顺序贴到黑板上?你们发现什么了?
(3)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雾孩子的行动轨迹。现在,就请你想象着雾孩子的样子,快来读读这四个句子吧。
有一天,雾飞到海上。
雾来到岸边。
他躲到城市的上空,说道:“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雾呢?消失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设计意图:通过按顺序贴词条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梳理出文章的主要脉络,感受雾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到处跑着玩儿,也说明雾是从海上向岸上弥漫的科学常识。)
2、认识雾孩子,感受雾的淘气。
(1)同桌互动,标注雾的淘气。
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声读课文,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雾孩子的淘气?把相关的语句用“ ”标注出来。
②和同桌交流你们的自学成果,谈一谈你的感受,可以互相补充。
(2)师**,适时指导。(要点:标注句子,可以抓住关键词语。)
(3)全班交流,想象画面,体会淘气。
雾飞到海上 (出示第3、4自然段)
①对比关联,想象画面,读好雾的语气。
比较这两段课文,你发现了什么?(这两段很像,都是先写雾孩子说了什么,再写做了什么,最后写结果是什么。)
谈谈雾孩子的淘气任性。
预设1:得意中带着小任性,就是孩子的特点。
预设2:一个“藏”字,把雾孩子的淘气写得淋漓尽致。
想象雾孩子的样子,他会是什么表情?什么动作?谁能带着表演,选择一段读,读出雾孩子说话的语气?
②品读“暗”字,想象情境,感受雾的神奇。
角度1:体会“变暗”——暗:日字旁,与太阳有关。他把太阳都藏起来,使四周变暗,体会雾的力量。
角度2:体会“快”——联系上下文感受,“霎时”变暗了,广袤的天空、耀目的太阳都被雾极快地藏了起来,体会雾的速度。
你能想象当雾把这些景物都藏起来的场景是什么样子吗?
带着想象,师生接读: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雾孩子把最广阔的天空和最明亮的太阳都迅速藏起来了,这时候,无论是——(生:天空。)还是——(生:天空中的太陽。)都——(生:看不见了。)这是多么神奇啊!
(4)回读片段,读好雾的淘气。
我们一起读读第2~4自然段,再感受一下。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既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感受雾孩子的任性和淘气,也有对文字的想象,感受雾的力量和速度的神奇。落实单元要素,学生通过展开想象,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
雾来到岸边
①雾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②想象画面,词卡识字。
雾把海岸和城市藏起来了,一边读,一边圈,雾把哪些景物藏起来了?
做游戏:给词卡排排队。(词卡内容:房屋、树木、小黑猫、海岸、行人、街道)同桌合作按课文中的顺序摆景物词卡,借助词卡认读词语。
课件演示,反馈活动结果,复现词语。
③随文识字,体会雾的淘气、神奇。
ɑ。调换词语顺序,对比句子,感受“甚至”表示的程度之深,不仅有大的静止的建筑物,还有小的动态的人和动物。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 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行人和小黑猫,甚至房屋、街道、树木、桥梁 ,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你能试着用“甚至”说一句话吗?
b.展开想象,理解“一切”,感受“一切”表示的范围之广。
展开想象,练习表达:同学们,雾不仅把高大的房屋、桥梁,静止的街道、树木藏起来了,甚至路上走动的行人、墙角游戏的小黑猫都藏起来了,甚至还有 ________,还有________……雾把你们说的都藏起来了,用一个词就是——“一切”。
④回读课文: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多么淘气多么神奇啊!让我们再来读读第6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融入到你的朗读中。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辨析、拓展的方式在具体的语境中充分理解“甚至”的意思,进而理解“一切”的意思。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突破词语理解的难点,使学生深刻感受到雾孩子的淘气。)
雾躲到城市上空
①想象补白,读好雾孩子的话。
雾孩子把一切都藏起来了,再也没有可藏的了。想象一下,他说这句话时是什么样的,会怎样说呢?
雾( )说:“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②我们来感受一下雾把自己藏起来以后景物的变化吧。(指名读第7~9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比插图,上勾下连,感受到雾孩子藏起自己后景物的惊喜变化。学生在感受雾孩子心情的同时,进一步发展语言,揣摩文体,体会童话故事的巧妙有趣,感受雾孩子的淘气可爱。)
3、揭秘雾孩子,揭示雾的秘密。
(1)指名回读全文。
(2)同学们,课文学习到这里,你知道“雾在哪里”了吗?(课文中提及的三个地点)
(3)出示资料,揭示科学常识。
秋冬季节,白天温度比较高的时候,空气中会飘浮着许多水汽,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使离地面比较近的空气中的水汽在凌晨时凝结成小水珠,这就形成了雾。雾消散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由于太阳公公出来了,温度上升使得雾滴蒸发;二是风速增大也会把雾吹散。
(4)课文最后雾孩子消失不见了,他把自己藏在哪里了?(指名说一说)
(设计意图:回读全文,追寻雾在哪里,借助补充资料,揭示有关雾的科学道理。)
4、放飞雾孩子,合理想象雾的神奇。
(1)对比不同段落,发现特点,合理想象。
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他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指名对读句子,发现“无论……还是……都”这个相同句式。
联系生活,发现“大海”与“海水、船只”、“天空”与“太阳”之间的关系,强调想象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句子中景物元素之间的关联,明确地提出想象应具有合理性。)
(2)链接新旧知识,想象情节,训练表达。
①雾还会来到哪里?把什么藏起来呢?请你和小组同学一起展开想象,试着说一说。
链接一:《**山奇石》《日月潭》和本单元的《敕勒歌》《夜宿山寺》等课文,展开想象補白情节,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链接二:本单元《语文园地七》的“识字加油站”板块提供的地理位置和动植物。
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是( ),还是( ),都看不见了。
②全班交流,分享想象内容。
黑板上这些**色的词条的后面有很多景物,你翻开哪一张,就用这个句子说一说吧。(景物词卡:沙漠、悬崖、日月潭、**山)
③全班展示,要求:认真倾听,生生互评。教师评价,适时指导。
④你还可以说其他的地方和景物吗?
(设计意图:借助翻词卡游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链接已学的课文,整合教材资源,适时提供支架。在运用语言的同时把教材其他内容融于其中,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如此,学生既可以打开思路,又可以有依据地想象,发展想象的合理性。)
五、整体回顾,情境写字,写好雾孩子
1、出示课后写字表,请你给今天要书写的汉字分分类,再说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情境写字,注意书写要点,全班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重点,结合语境写字,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达成了本课写字的要求。)
1、把《雾在哪里》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课文里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在你的眼里,雾又是什么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