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二首 杜牧

发布时间: 2025-08-20 10:45:35

赠别二首 杜牧

《赠别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组诗作品,诗歌语言精粹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荡然肺腑。一起来鉴赏这组《赠别二首》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唐代文学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ē)房宫赋》亦颇有名。

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鉴赏

第一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是将花比女子。“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而杜牧写到这里,似乎还是一个开始,他的才情尚未发挥尽致。

当时诗人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所以第三句写到“扬州路”。唐代的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春风”句意兴酣畅,渲染出大都会富丽豪华气派,使人如睹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这里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珠帘”是歌楼房栊设置,“卷上珠帘”则看得见“高楼红袖”。而扬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所有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帘总不如”。不如谁,谁不如,诗中都未明说,含吐不露。这里“卷上珠帘”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总不如”的结论更形象,更有说服力;而且将扬州珠光宝气的繁华气象一并传出。诗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一人之美,有众星拱月的效果。《升庵诗话》云:“书生作文,务强此而弱彼,谓之‘尊题’。”杜牧此处的修辞就是“尊题格”。但由于前两句美妙的比喻,这里“强此弱彼”的写法显得自然入妙。

杜牧此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轻利之至。别情人不用一个“你(君、卿)”字;赞美人不用一个“女”字;甚至没有一个“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语言空灵清妙,贵有个性。

第二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际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此诗亦可见此意。

拓展阅读

1、扬州的诗句

扬州,从当年隋炀帝为观2113赏琼花而修了那条大运5261河开始,就成了4102“烟花繁盛地,温柔富贵乡”的纸1653醉金迷场,就成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锦绣繁盛地。**人墨客为扬州写就了无数的名诗佳赋。如果把扬州和诗词联系在一起,那就不能不说

在扬州,33岁的结识了13岁的如花美眷。这是一个一如扬州美景的女孩儿,洗尽铅华,清丽自然,不施粉黛便可倾城倾国。

》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我们无从知道女孩的姓名及结局,但她是一个幸运的人,在她如花的季节里,在她平凡的人生中,旷古奇才曾为她倾倒,为她流泪。

》其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替人垂泪到天明。

走了,离开扬州。纵然依依不舍,蜡烛都为之流泪一夜,他还是走了。他是,不是柳永。他不能“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不能“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他有济世救国之志。

但是没有忘记扬州,没有忘记那个多情的扬州春夜,没有忘记那个多情的扬州女孩。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读了这《寄扬州韩绰判官》:仿佛就是在草木葱茏、月光如水的扬州秋夜,一位手持碧玉香箫的女孩儿,正在情深意切地吟唱着“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扬州的景,扬州的人,已经刻在了他的心上。

宋代词人姜夔爱极了这诗,在他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这样偷意:“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写得清雅空灵,但是相较于,“终落第手”,王国维的评价精准到位。

匆匆时年,转瞬即逝,宦海沉浮,几多寥落。

再回扬州,没有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乔”的狂放,也没有了“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豪情,有的只是伤感和落寞。

早已历尽沧桑,归来不再少年。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虽然依旧潇洒,到底落魄了。一个“赢得”隐含着几多心酸,几多无奈。耗尽毕生所追求的,终没有实现。纵然他有子建的才华,贾谊的雄辩,先祖预的英气·。

人生的寂寞也只有诉诸于扬州的舞榭歌台,风花雪月了。

写扬州不乏有“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和“天下三分明月夜,分无赖是扬州”的警句。但是,能把扬州写得如此婉转致、幻化出尘的,千百年来,唯有,这其中也包括写下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仙太白。

2、扬州的诗句

【年代】:唐

【作品】:寄扬州韩绰判官

【内容】: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年代】:唐

【作品】:遣怀

【内容】: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年代】:唐

【作品】:题扬州禅智寺

【内容】: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年代】:唐

【作品】:

【内容】: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替人垂泪到天明。

【年代】:南宋

【作者】:姜夔

【作品】:扬州慢

【内容】: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扬州的诗句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

〔唐〕

商胡离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唐]徐凝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分无赖在扬州。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邗 沟

[宋]秦观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清]龚自珍

春灯如雪浸阑舟,不载江南半点愁。谁信寻春此狂客,一茶一偈到扬州。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唐]刘禹锡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平山堂观雨

[宋] 释道潜

午枕藜床梦忽惊,柳边雷送雨如倾。蜀冈西望芜城路,银竹森森十里横。

与梦得同登栖灵寺塔

[唐]白居易

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犹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

纵游淮南

[唐] 张祜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州。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替人垂泪到天明。

遣 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还自广陵

[唐]秦观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

[唐]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亱橘灯火连星汉,水郭帆墙近斗牛。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过广陵驿

[元] 萨都拉

秋风江上芙蓉老,阶下数株*鲜;落叶正飞扬子波,行人又上广陵船。

寒砧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霜满天;自笑栖迟淮海客,十年心事一灯前。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唐]姚谷

广陵寒食天,无雾又无烟。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莫唤游人住,游人闲未眠。

点击查看更多赠别二首 杜牧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57311.html

热门阅读

  1. 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教案
  2. 有关我国建设网络强国优秀论文
  3. 我和父亲有个约定的父爱故事
  4. 关于描写花的诗句
  5. 幻城幽默诗歌
  6. 国庆节微信祝福语短信
  7. 新农村征文:谁不说咱家乡好
  8. 八一建军节感人的经典祝福短信
  9. 适合开学典礼朗诵的诗歌
  10. 《开学第一课》小学生观后感300字
  11. 大学生推销实践报告精选
  12. 最新大寒问候祝福语短信分享
  13.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精选赏析
  14. 与思念有关的说说
  15. 2016年温暖的冬天祝福语
  16. 小学《荷花》教案
  17. 2016年送朋友的炎炎夏日祝福语短信
  18. 法人的委托书
  19. 大专自我鉴定总结
  20. 201年母亲节短信祝福语
  21. 采访周博士手记教案
  22.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及建议范文
  23. 孝道心得体会201
  24. 四新活动英语培训心得
  25. 小学班主任期末工作总结
  26. 关于家里的年夜饭的作文
  27. 《鸟的天堂》优质课教案设计
  28. 宣传部双拥的工作计划
  29. 财务经理任务总结范文
  30. 感恩与励志的句子
  31. 事业不顺心的心情说说
  32. 读弟子规有感作文400字
  33. 《庄子》二则知识点归纳之原文赏析
  34.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及建议论文
  35. 公司开业致贺词
  36. 用反之造句
  37. 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
  38. 小学生动物寓言故事400字
  39. 诸葛亮的故事20字
  40. 班《弟子规》分享学生发言稿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