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诗词鉴赏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注释】:人民诅咒徭役。他们辛劳在荒野,筑起百堵高墙,却没有安身之所。
肃肃:羽声。
之子:是子。
爰:语词。
矜人:可怜人;受苦人。
堵:墙壁。一丈为板,五板为堵。
究:穷也。
宅:居。
哲人:智者,聪明人。
宣:示也。
骄:矫也。宣骄,显示逞强之意。
《鸿雁》揭露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诗以鸿雁飞鸣,象征出行服役的人的流浪悲惨,尽管辛苦劳累,自己却无所安居,还丢下家中孤寡。通达事理的还知道服役的辛苦,不明事理的还要责怪。诗写得很沉痛,虽有哀怨,但不怒,用哲人与愚人对比,就表现了诗人的倾向。
拓展阅读
1、红楼梦诗词鉴赏之四
女娲石上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诗词鉴赏】《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
贾雨村对月寓怀口号一绝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诗词鉴赏】此诗出现在第一回中。中秋夜,甄士隐把贾雨村从葫芦庙请到家里饮酒,“当时街坊上家家策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
宁国府上房内联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诗词鉴赏】第五回写荣宁二府女眷赏梅,并举行家宴。宝玉席间困倦,想睡中觉,被秦可卿领到上房,见房内挂着一幅《燃藜图》,旁边挂着这副对联。宝玉看后,厌恶得不得了,赶紧走出。
恨 无 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 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 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诗词鉴赏】这首曲唱的是元春。《恨无常》表示了一种痛苦深沉的遗憾。
世 难 客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天生成孤癖人 皆罕。你道是唆肉食――腥膻,视绮罗――俗 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 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 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薛宝钗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姻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2、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有哪些 风雨诗词赏析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赏析: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赏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
3、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赏析:写山中溪流:荆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浅,因溪水冲刷而泛白的石头星星点点地露出水面。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
赏析: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赏析: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赏析: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
7、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赏析: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飏到天尽头了。
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赏析: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
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赏析:乌云开始从皤溪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下去。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10、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惠洪:《青玉案·丝槐烟柳长亭路》)
赏析:词家有主张“词不宜和韵”的,因为词句参差,音律很严,难以使抒写的情思与限定的声韵吻合无间。但乐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韵者,虽和犹如自作”,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颇为著名。
3、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有哪些 风雨诗词赏析
1、《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2、《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3、《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4、《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5、《虞美人·听雨》
宋代: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4、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有哪些 风雨诗词赏析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2、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
3、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春日》
4、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听雨》
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关于雨的古诗句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7、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楼送辛渐》
8、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9、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
10、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11、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苏秀道中》
1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
1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王维.《山居秋暝》
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15、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北斋雨后》
1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17、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春日游湖上》
18、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秋宿湘江》
19、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诗句
2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21、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唐.王维.《山中》
2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
24、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2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
26、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秋思》
27、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
2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30、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3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3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
3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35、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春寒》
36、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
5、描写雨的诗句和赏析有哪些 风雨诗词赏析
唐代:李世民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译文:远处的山峦笼罩着一片乌云,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柳丝在雨气中一片迷濛(或说迷濛的雨气使柳丝密密麻麻的分不出个来了),连绵的大雨如帘,风吹雨丝在空中织起了一片片罗幕。
扩展资料:
唐太宗写的这首诗,每一句就如一段动画,而整首诗又构成了一幅远近景色结合的动态的“山雨飘洒图”。这首诗还有一个写作特点是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动词的片语,这些片语是 罩云、喷雨、低飞、斜足、泫从、起溜、濛柳、含吹。
这八个词把雨写活了,就好像是施雨龙王、推云童子、布风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样。万事万物在唐太宗的笔下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的。
中国古代的皇**特别看重农业。新旧《唐书》及《贞观政要》中均记载了唐太宗非常关心农业的事迹。此诗前六句均写景物,用词生动且令人感觉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栩栩如生。
尾联为抒发个人的情感。此诗还有一个艺术特点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但却通篇不用一个“喜”字。
这两诗除了尾联外,其余的联句都采用对仗的方式来写,不仅对仗工整,且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描写景物方面,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句体现出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57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