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2 21:56:51

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本设计着眼于在语言环境中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通过精读、质疑、讨论、感悟……达成目标。做到以读为主、读中有思,思中有悟,思的悬念从读中生,悟的结果从思中来。使学生经受语言的历练和环保意识的熏陶。

复习前两个自然段。学习课文3——9自然段并总结本课的教学。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一)复习检查

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面两个自然段,知道了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而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作者是用哪些说明方法介绍这些知识的呢?(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

2、谈话:相信同学们以后在介绍事物的时候,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将事物介绍清楚。

(二)引入新课

1、过渡: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向我们描绘了宇航员遨游太空时所见到的地球,同学们在欣赏这段文字时,发出了不少感叹。当时是怎么感叹的?

(指名说。如:地球真是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地球真是可亲可爱。地球在宇宙中就像一颗灿烂的明珠……)

2、设疑:宇航员也有感叹,后面几个自然段中写到了,能把下文中写宇航员感叹的语句找出来,读给老师听听吗?

(指名读第八自然段:“我们这个地球真是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指导朗读: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请读呢?(讨论后,注上“自豪而又担忧”。)

质疑: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看上去美丽壮观吗?(不仅在“美丽壮观于”)宇航员的担忧是多余的吗?(不是多余的)你怎么知道的?(指名交流:预习中,读了第三、四自然段就知道了)。

3、过渡:同学们,要真正理解宇航员的感叹,理解他的自豪和担忧,就要认真学习下文。

二、学习第二段(3——4自然段)。

(一)进一步感悟地球的“可爱”并为之“自豪”。

1、初读了解(让学生自主报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细读感悟

(1)出示问题:

课文第二段(3——4自然段)写地球用哪些资源养育了人类?又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

(2)各自轻声本段,思考以上问题并划注。用横线画出写“资源”的语句,用浪线画出写人类“破坏”的语句?

3、讨论交流自然资源的有限

(1)提问:地球拿哪些资源养育了人类?(讨论交流后板书:自然资源——矿产、水、生物、大气……)

(2)提问:自然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吗?(板书:有限)能举例说明吗?(指名交流。如:矿产资源的生成、土地资源的有限……)

归纳:这类资源来得不容易,我们把它叫做“不可再生资源”。这种资源真是“来之不易”。

(3)师:地球还用水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养育了人类,多么无私啊!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地球真是太可爱了。)

正是由于它这么可爱,作者给了他一个怎样的最有感情的称呼?(称她为“人类的母亲”。)

地球的确具有母亲的情怀,你说地球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生口头填空,如“可爱的母亲”“无私的母亲”“伟大的母亲”“乐于奉献的母亲”……)

(二)讨论交流人类对地球的破坏,领悟“忧虑”之情。

1、提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根据各自所画的内容回答。

2、设疑: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地球的破坏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遗憾的是课文中没有写具体,谁能来说具体些?(指名交流环境问题和由此而造成的灾难)

(三)观看录象,加深理解。

过渡: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来看一段录象吧。

1、展示:录象片段(内容为人类破坏环境的做法及其后果)

2、交流感受(人类的这些行为真让人“忧虑”。引导学生用成语来说——这样做其实是“自食其果”或“自作自受”……)

三、学习第三段(5——9)自然段。

弄懂人类破坏了地球,别无去处。

1、巧设曲问,引导自学:学习了第二段,看了录象,听了讨论,老师觉得同学们都和宇航员一样为人类的命运而担忧。可是,老师并不担忧,老师觉得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老师的眼光看得很远很远(反语设“曲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争论)。你知道老师在想什么吗?(生:老师在想地球被破坏后移居别的星球)

2、提问;老师这样想行不行?谁能说服我?(自学6—9自然段,准备说服老师)。

3、学生根据自学所掌握的知识或已有知识说服老师(引导学生引用课文中的内容来“说服”老师,但是不要照着书读答)。。

4、适时归纳:由此看来,宇航员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板书:精心保护)这是因为这美丽可爱,为人类无私奉献的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有一个”(理解题目的含义:这句话是告诫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我们再一起朗读一下课题。

6、理解课题:课题中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其实课文的第九自然段都写出来了,朗读第九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深化认识

1、讨论交流人类保护地球的做法或设想。

2、介绍家乡环保的情况或本班、本人的实际行动。

五、布置作业

完成一项调查报告:调查周边存在的环保问题,想想如何解决,写篇短文,邮寄给有关部门或领导。

拓展阅读

1、下册《广玉兰》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感情朗读文,背诵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理清文思路,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培养协作精神,初步会探究性习方法。

2、能通过对文中描写广玉兰的优美句子的朗读及广玉兰图片的欣赏,培养生的审美情趣,激励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1、感情朗读文,练习背诵三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的赏读,体会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生弄清本节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广玉兰的,理解作者为什么喜欢广玉兰,并起感受广玉兰的美。

1、亲自去观察广玉兰。

2、搜集关具坚韧不拔品质的植物的诗句。

3、文中的图片和文字投影。

材分析】

《广玉兰》是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本节主要体会广玉兰花开的各种形态以及叶片的独特,深刻感受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尤其对广玉兰花、叶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 四、方法及思路

以“美”为主线,通过让生欣赏广玉兰的图片,然后对照文的语言文字,在生自主感悟语言的基础中,受到美的熏陶,并力争把文读美。(即欣赏美图——品读美文——拓展练习)

《广玉兰》是根据新标的精神,以生为主体,师为主导,使语文与媒体运用相结合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资源,创情景;运用材,感知文;整合程资源,深入研究习;拓展练习,处理、内化信息等促使生自主、合作、探究性习,致力于生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五、过程 、导入新

1、这样种树,它高大挺拔、花朵高雅、叶子常青。它就是-----广玉兰[板书] 真美啊!齐读题。

2、昨天,我们已经习了《广玉兰》的'。广玉兰的气味幽香,花瓣纯洁。在陈荒煤先生的细腻描绘下广玉兰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用书中词语说说广玉兰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精读感悟

1、我们通过习认识了幽香、纯洁的广玉兰。但比起它的幽香、纯洁。作者更爱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师:让我们三自然段,来仔细欣赏广玉兰开花的不同形态。 2、出示自提示:

默读文,边读边想:你看到了哪些形态的广玉兰花?你最喜欢哪种形态的广玉兰花呢?把你最喜欢的这种形态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自读,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指导朗读。[出示四幅图]

(1) 含羞待放

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词看出来?[含羞待放]

你仿佛看到什么?这就写出了广玉兰像害羞的小姑娘似的。你能读出害羞的语气吗?(指名读、男女生读) (2) 刚刚绽放

句子也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从哪词看出来?[迫不及待] 这词写出了小蜜蜂什么心情?

为什么小蜜蜂那样迫不及待钻进花苞?猜猜看?[花香、花美] (别读、齐读) (3)婴儿的笑脸

这句话把盛开的广玉兰比作什么?为什么? (因为他们都是纯洁甜美的。) (别读)

(美吗?听到甜声,可没看到同们的甜美的笑脸,谁能再读读?) (4) 谁喜欢凋谢的广玉兰?(别读)

为什么喜欢凋谢的广玉兰?你从凋谢了的广玉兰感受到什么?

对呀,这颗粒就是新生命的种子。这虽然没其余几种形态花美丽。其实里面蕴含着种美。生命之美、希望之美、力量之美。

(5)“数世同堂”是什么意思?周围数世同堂的家庭是怎样的? 放在这段话里怎么讲?

出示:这就叫数世同堂。的话凋谢了,旁边又盛开着。这朵刚开,那朵含羞待放。不断花谢,不断也花开着。这就叫——生生不息。 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生命力]齐读。

5、师:同们仿佛看到了美丽洁白、生命力旺盛的广玉兰花。下面请同们看着图,引用文中的关语句,向同桌介绍你喜欢的种形态的花。

6、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们怎么不把它留在心间呢。选择最喜欢的试背。(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指名背诵。

7、小结:听了同们的朗读,我敢说这不仅仅是株美丽的树,更是株充满生机的树。

作者为什么把广玉兰写得如此富神韵,在表达方法上什么特点?

生交流,总结归纳:总分总结构、结尾呼应、并列关系、运用比喻拟人等。 的确,作者深受广玉兰,所以用心观赏,用心感悟。抓住特点,运用多种表达方法。才把广玉兰写得生动具体。生活中处处都美。要你双发现美得眼睛;文章谁都能写美,要你颗善于表达的心。让我们今后写作,也要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使我们写作水平更上层楼。

过渡:红花岁红,还需绿叶配。广玉兰也不例外,在其身后,也任默默无闻的英雄。这位英雄不大引人注意。却别番情趣。 默读。(出示四自然段及叶片图片) 8、师:看广玉兰叶子什么特点?你能用文中的词句向大家介绍吗?(看、摸、闻)

(大屏幕出示)

春天,万物复苏 广玉兰的叶片早已----; 夏天,树木葱盛 广玉兰的叶片还是-----; 秋天,落叶纷飞 广玉兰的叶片依旧------; 冬天,树木凋零 广玉兰的叶片仍然------。

[任选句话填空后交流]

生齐读,你们体会到什么? 总结:让我们起记住这片充满旺盛生命力的绿叶吧!你能读好吗?(齐读) 三、总结、拓展、延伸

1、广玉兰淡淡的幽香,纯洁的花瓣,生生不息的花朵,终不败的绿叶,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你们喜欢广玉兰吗?饱含激情朗读最后自然段。

2、广玉兰的生命力是顽强的.自然界中还要许多具这样顽强生命力的植物。你们知道哪些描写这些植物的古诗? (生交流)

出示关具坚韧不拔品质的植物的诗句: 松: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梅: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不要人夸颜色好,留清气满乾坤。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暗香来。 (生诵读)

3、是啊,这些植物之所以受到诗人喜爱,就是因为它们都能经受住那些恶劣环境的考验。具顽强的生命力。同们,你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呢?(交流)

小练笔

看来,同们已深深爱上广玉兰。就让我们把对它的赞美倾注于笔端,拿起手中的笔写几句小诗,将赞美的语言吐为快吧!(生练笔) 生朗读自己写的小诗。(师生评价)

布置作业

模仿三自然段描写其他植物开花的形态。 板书

广玉兰 洁净、 高雅 生生不息 终不败

,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 广玉兰花的形态美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需要通过朗读来感受。因此,我根据内容了多种朗读方式,浏览、默读、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等。除了朗读形式多样,我还让生带着不同的要求去读,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发现美、表达美。通过朗读让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的同,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让生充盈的心泉在画面下诗意荡漾,逐步深入而训练生对文本的解读。

其次是注重品味语言,培养生的能力。在指导生品味作者生动的语言上,我主要采取了抓重点词的方式,通过多种方法来品读关键词句,让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并适运用件展示图片等方式提升生的语文素养。对生恰到好处的评价和引导,使得生对广玉兰花和叶的理解就加深了,使生的朗读便水到渠成达到了声情并茂的境界,真正引导生走进了文本。

2、下《“黑板”跑了》

1习默读文,并能条理的讲述这故事。

2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习安培专心研究科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文,会讲述“黑板”跑了这故事。

会默读文(动嘴,不动声)。

题上,黑板两字,为什么要加引号,黑板指什么;

通过读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生字卡、关安培的资料。

导入新

生齐读

2黑板没脚,怎么会自己跑了呢?请同们自己来读文。

初读文,初步读懂

1自读

要求:准字音,通句子,给文标上自然段。

2检查

安培 物理家 搞科研究 聚精会神

思考 算 演算 竖着 粉笔

移动 掏出 开始 结果 车厢

热闹 准备 继续 车辆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生默读

做到:动眼(拼音和字目双行)、动脑、不动声。(师检查)

4分段指名读全

5齐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6讨论交流

习生字:数搞考始

1齐读生字,分析字形。

2师范写。

四讨论理解

文用句话来介绍安培。请找出来读读。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怎样读好这句话?

(4)相机圈出:法国着名物理家搞科研究非常专心

文就举了件事,来说明安培搞科研究非常专心。什么事?

讨论;

对,安培把马车车厢的后壁误认为是黑板。所以,题黑板跑了,其实是------------跑了。所以题上加了引号。用来表示不是真的黑板,而是马车车厢的后壁。可想而知,安培搞科研究非常专心。

文的哪些句子能说明安培搞科研究的的确确非常专心。

2--五段

分小组讨论,找出句子读读。(在文的--五段中)

全班交流讨论,并随机指导朗读。

安培这样专心,用文中的成语来说,叫---------聚精会神

陆老师还送给大家成语:全神贯注

五总结

1感情齐读

2习了文,你想说些什么?

3、下《“黑板”跑了》

1.理解“心算、算、演算”。

2.围绕“安培搞科研究非常专心”这中心文,指导生朗读。

3.习安培专心研究科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重、难点:

1.题上黑板两字,为什么要加引号,黑板指什么,怎么跑。

2. 习安培专心研究科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习(指题齐读:“黑板”跑了)

2.复习字词,出示:

开始 思考 移动 粉笔

后来 算 准备 黑板

3.开火车读,齐读。

4.通过上节习,你们知道文讲了谁的故事啊?

5.你能为大家介绍下安培吗?

6.齐读自然段。

7.过渡:安培搞科研究非常专心,从什么方可以看出?自由读至五自然段。

1. 自由读至五自然段,思考问题。

2. 从什么方可以看出安培搞科研究非常专心?

(1) 指名答,读自然段。

(2) 安培边散步,边思考道数题。书中具体怎样写的?知名答。

(3) 出示: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顾低着头朝前走。

(4) 再指名读。

(5) 出示:街上的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很热闹。可是安培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顾低着头朝前走。

(6) 读读,比比,看看这两句子什么不同?

(7) 句子里的“好像”能不能少?为什么?

(8) 齐读体会。

3. 你还从什么方可以看出安培搞科研究非常专心?

(1)指名答,读三自然段。

(2)再指名读。

(3)真高兴啊!你为什么这样读?

(4)你们能像他那样读吗?想读的起立。

(5)这段中词意思相近,它们分别是(出示词卡):心算、算、演算,你能区分它们,把他们填在恰当的位置吗?

(6)出示:1.开始他在(),用手指头在自己衣襟上划呀划的。

2.他觉得需要找方来()以下。

3.他在“黑板”上()起来。

(7)先自己读读题目思考。

(8)指名填。

(9)不同意见吗?

(10)这三词体现了安培由思考到算的过程,让我们起度,体会。

4. 你还从什么方可以看出安培搞科研究非常专心?

(1) 指名答,读四自然段。

(2) 出示:安培忙说:“别动,别动,再等会儿就得出结果了!”

(3) 再指名读。

(4) 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自己先练练。

(5) 指名读,齐读。

(6) 引读“可是黑板(还在向前移动),安培(不由自主跟着‘黑板’走),继续(聚精会神演算着)。后来,那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自己快追不上了。这才发现,那不是块(黑板),而是(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7) 读到这儿,上节人提的问题:黑板为什么要加双引号,黑板怎么会跑?找到答案?

(8) 指名答。

(9) 我们在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善于提问题,还要在读书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10) 安培把马车车厢的后壁误认为黑板,可见他搞科研究(非常专心)。你能用文中的成语来说吗?

(11) 能换词吗?

(12)齐读文,再次体会安培的专心。

三、堂作业

《练习与测试》50页三项。

后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是我这节最大的感受。体现在“心算、算、演算”的意义区分上,生带入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区分。体现在“黑板为什么要加双引号,黑板怎么会跑”问题的解答上,生在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善于提出问题,还要善于通过读书解决问题。三体现在表现专心意思的`成语选择上,生对自己不理解的成语要勤查工具书,或请家长、老师和同

点击查看更多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9309.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