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与教学反思
导语:《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品味语言揣摩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3.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 了解“铭”这种文体及作者简介。
1、“铭”,本来是古代刻在金属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短小精悍,押韵,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如:座右铭、墓志铭
2、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当年刘禹锡被贬官到安徽和州当通判,受到和州知县的百般刁难,让他在半年时间,搬了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刘禹锡因此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用来明志。
二、自主学习,反复诵读,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
2.解释加点字词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惟: 吾: 馨: ........
(3)谈笑有鸿儒 ..
(4)可以调素琴 .
(5)无丝竹之乱耳 ..
(6)无案牍之劳形 ..
3.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
之
何陋之.有 ( )
4.古今异义 古义古义
形丝竹今义今义
5、词类活用
(1)有龙则灵.
(2)无丝竹之乱.耳
(3)无案牍之劳.形
6、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
何陋之有?
7、指出下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
(6)孔子云:何陋之有? ( )(
8、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 ) ))
【合作探究】
1、快速从文中找出能总领全文的句子(主旨句)。
2、文章开头写山、水,这与陋室有什么关系呢?
3、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德馨”的?
4、文章题目为“陋室铭”,结尾却又说“何陋之有”,这样矛盾吗?
5、结尾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何作用?
6、(归纳主题)作者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7、文章借陋室以言志,通过形容陋室不陋,表现作者不贪恋荣华富贵,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这种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
第三课时
【巩固提升】
课题:《短文两篇—陋室铭》
姓名: 班级: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2011.9 主备人:李成华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品味语言揣摩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3.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拓展阅读
1、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准备: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
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那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工厂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
四、比较糖和盐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小结: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2、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自接教了科学课以来,我就暗下决心要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科学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引导同学真刀实枪地做科学,逐步培养同学的兴趣,激发同学的探究欲望,锻炼同学的实验与操作的能力,增强同学的情感体验,使同学享受合作学习与胜利的乐趣,从而培养同学的科学素养。
而这些我以前做得确实不够,现在我要脚踏实地的做足做好,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所以,课前我安排同学准备好实验用品(从同学准备的实验用品来看,同学对科学实验的兴致很高),自身也从实验室借来了天平、量筒等实验器材,尽管实验室的器材不够,同学没有条件做分组实验,但足够可以让我作演示试验了。
当我带着这些实验器材踏入教室的那一刻,同学不谋而合的发出了一声惊呼,个个都瞪大了眼睛。我明显的感觉到了同学对实验仪器的强烈好奇和对探求科学知识的迫切欲望,同时也为自身以前没有认真为同学上科学课而感到深深的自责。
一堂课下来,我感到课堂纪律比以前明显地好转了,同学举手回答问题也比以前积极了,有秩序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乱叫乱嚷,一盘散沙了。尽管没有完成预计的教学任务,但我觉得同学学习科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尤其是一些后进生也鼓足勇气参与探究,这让我感到欣慰。
同时我也感到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缺乏之处,比方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合作意识不强烈;有的同学不善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有的同学汇报声音太小,表达的意思不明确;实验结束时有的同学还沉溺其中,没有倾听他人的汇报……其实这些都说明同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而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长期的不懈努力。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同学的习惯培养。我希望这节课成为新课改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要坚持不懈地搞下去,为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同学,为锻炼自身能力和提高业务水平而努力奋斗。
3、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最近在一段时间科学课进行完了,进入了复习阶段。今年我对于科学的复习,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复习,老师作为复习方法指导者。在学生进行复习的时候,我将复习方法教授给学生,然后学生就按照复习方法进行复习。当然学生还是可以用自己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复习。
首先我将每个单元的复习提纲和每个单元的检测题,总结和印出来分发给学生进行复习。这样学生根据复习提纲和检测题,结合着课本,然后利用回放电影的方式进行复习。
现在复习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复习存在以下的几个问题。
1.复习结合课本的问题。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没有结合课本按照提纲进行复习。
2.还是有学生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复习。
3.少数的学生不认真。
我想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1.强调课本的重要性,一定结合课本进行复习。
2.继续对于个别同学进行复习方法进行指导。
3.对于个别的不认真的学生,进行教育。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54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