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为他们想想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7 10:44:47

多为他们想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残障人士生活的艰辛,激发对弱势人群的同情心和爱心。

2、了解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群体的关怀。

3、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弱势人群着想,尊重并帮助生活中的弱势人群。

二、学情分析

对于弱势群体,孩子们有一定的认识,去设身处地为弱势人群着想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同在蓝天下,还有无数生活在痛苦之中的弱势人群缺乏更全面的认识,对于如何帮助他们、如何与他们沟通也等待探讨,对于以同情、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弱势人群,并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还要进一步提高。

三、重点难点:

1、了解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群体的关怀。

2、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弱势人群着想,尊重并帮助生活中的弱势人群。

四、教学过程

(一)体验

1、出示课题,全班读课题

2、全体学生玩双手戴红领巾和单手戴红领巾的游戏,教师采访前后两次的感受。

师(总结):是啊,少了一只手臂,生活很不方便,真不幸哪,我们要多为他们想想。

3、对比体验,体验难处

玩《贴鼻子》游戏。请三名同学,越过障碍物,将小熊的鼻子贴好;再增加难度,请两名同学将眼睛蒙上,越过障碍物,将小熊的鼻子贴好,然后说一说体会。

【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不便,了解残疾人的内心感受。】

(二)激*感、揭示课题

1、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不幸的人?

2、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3、让学生观看图片,了解残疾人、孤寡老人、生活贫困者等的生活现状,说出心中最想说的话。引出课题:多为他们想想。

【通过“演、看、说”活动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心,树立关爱弱势群体的思想。】

4、行为辨析,加深理解

(1)、作为小学生,我们能给他们提供什么帮助呢?说出经历及感受。

(2)、观察图中同学们的做法对吗?同桌讨论:不幸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3)、结合教材,说说国家和社会为保护弱势群体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学生交流汇报。

【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遭遇不幸的群体和我们一样,他们也有生命的权利和尊严,要发自内心的去尊重和爱护他们。】

(三)面对这些人,国家、社会是怎样做的呢?

师:结合教材,说说国家和社会为保护弱势群体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学生交流汇报。

师打开课件:同学们,我们来总结一下国家、社会是怎样做的。

(四)爱心大行动

1、师:孩子们,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了,让我们也行动起来吧!下边进入爱心大行动。每组一个题板,小组成员群策群力,看谁最会帮助他们,将你们的办法写在题板上。

①你的同学小明爸爸下岗,妈妈长期卧病在床,生活特别困难,学校组织春游,小明没有报名。你怎么办?

②你家附近有位陈爷爷,是孤寡老人,年纪很大,没人陪伴,总是闷闷不乐。你怎么办?

③陈小芳脚部残疾,看到同学在跳皮筋,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发呆。你怎么办?

2、分小组交流,然后各组C号学生汇报

3、师打开课件:让我们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五)爱在延伸

师:孩子们,我以你们为傲!刚才,你们的一句句话、一个个动作都饱含着理解、尊重、帮助、关心。不过,同学们想过没有:对于聋哑人,我们怎么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对,学习常用的一些手语,

师打开课件:我们来学习常用的一些手语,

五、课堂检测

打开课件

六、布置作业

1、帮助身边的不幸的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2、学唱歌曲《 爱的奉献》。教师打开音乐“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拓展阅读

1、小语文第九册《高尔基和的儿子》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3、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重难点

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课时数

共 两 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

课题

共需要 2 课时

第 1 课时

内容

初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高尔基和儿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

重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了解高尔基和儿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

媒体课件

二 次 备 课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同,今天请大家跟我一起去认识一个人,去感受一对父子之间的情谊。请打开语文课本第14课,齐读课题。(板书:14、高尔基和的儿子)

2、看到这个题目,同有什么问题?(①.高尔基是谁?②.高尔基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本,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及结构

1、带着这些问题,请同自读课本,在不会读的字上边标上记号,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问题的答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①.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②.“栽花赏花”以及“写**子”两件生活小事。)

2、读生字,组词、造句。

3、请同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主要叙写了高尔基和的儿子之间的两件生活小事。)

5、找出这两件事情分别是什么事。(同时解决了质疑课题时提出的问题)

6、既然说到了“写信”,我在四年级也过了信的格式,现在请同自读课文,找出这篇课文中信的内容是哪些自然段。(7—9自然段)

7、请同根据发生在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两件事情将课文分成三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点明高尔基的身份及很爱儿子。

第二段(2—5):叙写儿子探望父亲时栽花,父亲欣赏儿子所栽之花。

第三段(6—9):叙写儿子收到父亲的来信,感受父亲的诲。

(三)细读信的内容,体会高尔基的用意

1、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的

二 次 备 课

主要目的是什么?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回答。

2、引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

3、齐读这句话。

4、引导感悟“给”,永远比“拿”愉快。

⑴本文中,谁“给”了谁什么?(高尔基的儿子“给”了高尔基鲜花)

⑵鲜花代表——美好的东西。

⑶美好的东西还可以指什么?(真诚的关心、热情的帮助、美好的环境……)

⑷“给”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示?(给予、奉献、付出)

⑸“拿”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高尔基欣赏儿子栽种的鲜花)

⑹“拿”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示?(享受、接受、索取、得到、收下……)

⑺高尔基并不满足于儿子只孝顺一个人,也不只是希望儿子只是栽种鲜花,希望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别人的都是美好的东西”,让“所有的人都需要”。

⑻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①奉献比索取好。②有所奉献,就容易得到快乐。)

5、至此,你觉得高尔基是一位怎样的人?(课文第一自然段)

6、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课题

共需要 2 课时

第 2 课时

内容

精读课文

1、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2、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重难点

1、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媒体课件

二 次 备 课

一、复习检查。

1、这篇课文写了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哪两件事?(1、栽花赏花2、写**子)

二、讲读课文。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你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让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指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儿子种花草的句子。

3、交流这些句子。

4、练说: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妈妈,回苏联去了,望着

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心里--------------------------------------------。

5、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齐读第四自然段。

6、出示春天美景图。练说:看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会怎么做,怎么呢?

7、出示高尔基坐在花园中的情景。体会高尔基当时的感受、心情。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二 次 备 课

过渡:欣赏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的心里非常兴奋、激动,同时又感慨万分,欣然提笔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二)、讲读课文第三段。

1、出示高尔基的信,指名朗读。

2、自由读一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小小组组织讨论。

3、交流讨论。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第七自然段中的“美好的东西”

(2)第八自然段中的“美好的东西”

(3)第九自然段中的“‘给’永远比‘拿’愉快”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三、小练笔。

1、假如你就是高尔基的儿子,收到父亲的来信,你会怎么,怎么做呢?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写一封回信。

2、交流信的内容。

栽花赏花子爱父

写**子父爱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四第五自然段。

2、小高年级像作文指导

福建谢

--------------------------------------------------------------------------------

活动目的

牐牱⒄寡生像力,锻炼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生的创新素质。

牐牷疃准备

牐牰嗝课件、话筒、旅游帽、王冠、金杖、笑脸卡、加油卡、抽题箱、答题卡、投稿箱、“幻大王”头衔、作文材料。

牐牷疃过程

牐犚弧自我介绍,激发兴趣

牐(音乐声起。师手持话筒、头戴旅行帽上。)

牐犌装的同,早上好!欢迎光临“像王国”。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像王国”城的导游,主要任务是带领游客参观。一路上,我要过关斩将,如果连闯三关的话,将有幸得到国王的亲自接见,传授写像作文的秘诀,并给最富像力的人颁奖。

牐牰、过第一关——考查像力

牐牐ǘ嗝逑允荆撼敲磐猓(生分成四小组,由代表抽题。)

牐1薄癘”像什么?说一句语句通顺的话。

牐2庇蒙稀捌车、牛、我”说一段语句通顺的话。

牐3碧音乐《国歌》,说说自己的感

牐犎、过第二关——谈

牐牐ǘ嗝逑允荆撼悄冢

牐1蹦阌忻挥惺裁聪∑婀殴值南敕ǎ一古脑儿地说出来吧!因,这是“像王国城”,欢迎异天开。

牐2惫睦生积极思考,大胆像。师主要指导生的语言表达,酌情发给“笑脸卡”和“加油卡”。

牐3惫槟伞

牐犓摹⒐第三关——点评文章

牐牐ǘ嗝逑允荆汗殿外)

牐1薄跋胂裢豕”广播站每天都收到成千上万的稿件,其中大部分文章被采用,当然也有不合格的。看,我手上就有一篇被淘汰的文章。

牐2毖生自读后评议。

牐3笔归纳。

牐牫鍪尽凹炎鳌

牐1蓖队耙浅鍪静牧希骸渡衿娴乃果树》。

牐2敝该朗读。

牐3彼伎迹赫馄作品好在哪里?引导生评议。

牐4笔归纳。

牐犖濉⒐王召见,评选“像大王”

牐牐ǘ嗝逑允荆夯使内)

牐1惫王:亲爱的同,刚才导游已经把你勇闯三关的事告诉了我。你的确是一群像力丰富的孩子。其实,写像作文的秘诀你已经在闯关的过程中掌握了,那就是:(投影仪出示)

牐牏傧胂褚美好,有明确的中心。

牐牏诓牧弦具体,有说服力。

牐2备最富像力的同颁发“像大王”头衔。

牐犃、激发写作欲望

牐1背鍪就陡逑洹9睦生动手编写题纲,成文后认真修改再投稿。

牐2保ㄍ队耙浅鍪荆

牐犔饽浚

中心:

牐牪牧希

附材料:神奇的水果树

牐牼过年潜心研究,我开发出果树新品种——四季水果树。

牐犓募舅果树最大的特点是:春夏秋冬,树上能结出不同品种的水果——苹果、梨、香蕉、桂圆、荔枝、芒果、橘子、榴莲……

牐犗衷谡是夏天。瞧,绿叶葱茏的树上,石榴红似火。葡萄紫得发亮,香蕉一串串,毛茸茸的红毛丹惹人喜爱,圆滚滚的西瓜吊在枝头,椰子露出淡灰色的脸,加上未凋谢的苹果花、山竹花,形成了这边姹紫嫣红,那边果实累累的奇异景象。一阵风吹过,风里满是各种果香、花香,闻一闻,让人心旷神怡。

牐犓募舅果树还有不少优点:它的生命力强,无论雪山沙漠还是沼泽盐碱地都可以顽强地生长;它的生长期短,不分季节,春天种植,夏天收获,夏天种植,秋天收获;它的水果产量高、质量优……

牐犝庵稚衿娴墓树迅速得到大力的栽植推广。它美化了人的环境,让人生活得更美好!

3、小语文第九册《高尔基和的儿子》

1、 认识7个生字,能积累由生字所组成的词语,通过图片理解词语“姹紫嫣红”。

2、 描摹5个生字,重点指导描摹“妻、霞”两个生字,在认真书写过程中有意识记忆这些字。

3、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高尔基和儿子间深深的父子情,重点读好第四、第五小节。

4、 能熟读课文了解内容,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课文最后一句话,感受“奉献”比“获取”愉快的道理。

1、 在体会父子情深的基础上,熟读课文第四、第五小节,并能背诵。

2、 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感受“给予”的快乐。

1、 通过种认字方法,识记本课7个生字和其所组成的词语,正确描摹5个生字。

2、 联系课文内容读懂课文最后一句话。

媒体课件、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与课文相关的名言。

一、复习巩固,揭示课题:

1、 练习:连连看

师:上期我习了好关于名人的课文,通过课文中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加深了我的了解。你还记得吗?

安培 伟大的**家 不懂就问

杨时 法国物理家 专注科

孙中山 宋朝著名者 刻苦练琴

芬 伟大的音乐家 尊敬老师

训练句型: 是 (职业) , (怎么样) 。

2、 师:今天,我再来认识一位名人,就是著名作家____高尔基。(媒体出示高尔基照片,简单介绍)。

师:认识吗?那就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媒体出示关于高尔基的文字介绍)。

3、 师:我这篇课文正和有关。

二、初读课文,习生字:

(1)(媒体出示课文第三小节)自由朗读第三小节。

找找哪些词语说明儿子对父亲感情很深。(媒体突出显示)高尔基的儿子一到身边后,就忙着栽花。(板书:栽花)

从哪几个词语看出儿子很爱父亲?

(媒体突出显示)顾不上、一直。

(2)这么一个懂事、可爱的孩子有大呢?(指名回答)师强调突出“只有”。

“只有”一词说明了什么?说明儿子年龄很小。那么小却父亲栽花,间接说明很爱的父亲。

(3)齐读课文第三小节,再体会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爱。

2、习课文第四、第五小节。

(1)(媒体出示课文第四小节)师范读。

(2)习生字。

① (媒体突出显示“姹紫嫣红”),师用图片帮助生理解词语“姹紫嫣红”。

② 晃:编编顺口溜:日加光,晃晃晃。

③ 阵:用合一合的方法:左耳旁与车合起来就是“阵”。

(3)这么美的景色,我一起试着来背一背吧。(师引背)

(4)区分“欣赏”和“看”。(“欣赏”是带着愉悦的心情去看,文中就表示高尔基边看边念儿子。)

(5)高尔基满心欢喜地说不上话来了,你能替说一说吗?(填空)

高尔基坐在院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______________。

三、深入习,感情升华:

1、过渡:师读课文第6小节。(板书:写信)

2、(媒体出示信的内容)请你把自己当成是高尔基的儿子,自己读读这封信的内容,再把你读信后的感受告诉你的同桌。(板书:收信)(指名交流)

3、补充信的内容:(媒体出示)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文中“给”和“拿”分别指什么?(给:儿子栽花给爸爸欣赏。拿:爸爸赏花思念儿子。)

4、 复习巩固,描摹生字。

(媒体出示)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全班齐读,师及时正音。

师指导描摹生字:妻、霞。(生在书后田字格里写一写)

5、 师:在这封信里,高尔基两次提到了“美好的东西”,第一次这指的是鲜花。第二次指的是什么呢?(指名回答)

师:是啊,对别人小小的关心,对别人的称赞和鼓励,哪怕是一声轻轻的问候,甜甜的微笑,这些都是美好的东西。当你把这些美好的东西给予别人的时候,你就会感到特别的快乐。

6、 说一说你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的事情。(配乐:《让世界充满爱》)指名交流。

7、 师总结:这对父子就是这样在载花和赏花,写信和收信中流露出了对彼此深深的爱,这爱就是浓浓的父子情。(板书:爱)

四、再读课文、积累名言。

1、如此深刻的爱,让我再一起读一读课文,再来细细品味一番。

2、读了这篇课文,我了解到:(填空)

3、 师总结:赠人玫瑰,手留*。让我在现代诗人汪国真的名言中结束今天的课:

4、小语文第九册《高尔基和的儿子》

习题一

一、1、《童年》是 以自身经历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两部《__ ___》、《_____》。

2、《童年》讲述的是______(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______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______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______,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______,正直的老工人______,献身于科的知识分子“______”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4、______(人物名)被列宁称“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__________》、《__________》。

5、《童年》刻画了许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_____,善良乐观的__________,自私残暴的________,贪婪恶毒的_______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6、《童年》中塑造了________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7、《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_______________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二、1.阿廖沙在几岁时外出谋生?()

A.10 B.12 C.11 2.阿廖沙的童年经历了哪些痛苦?()

A.常被周围人表扬B.常遭外祖父毒打 C.被外祖母丢弃

3、《童年》的作者是()

A.高尔基 B.法布尔 C.托尔斯泰 D.罗贯中

4、主人翁在_岁丧父。()

A.3 B.6 C.4 D.1

5、“小茨冈”是_。()

A.萨沙B.伊万C.格里戈利 D.米哈依尔

6、阿廖沙第一次看到两个舅舅吵架,是关于_。()A.分家的事 B.谁抚养侄子 C.谁继承父业D.谁的儿子最好

7、___在大火扑灭后*?()

A.阿廖沙B.外祖父C.娜塔丽娅舅妈D.阿廖沙的母亲

8、大火后,外祖父搬到了______。()A.小酒馆上面B.澡堂上面C.没有邻居的楼

9、阿廖沙的外祖父把第一次搬家的那栋房子卖给了_。()A.一个商人B.雅科夫舅舅C.酒馆老板 D.米哈依尔舅舅

10、阿廖沙第一次搬家因_。()

A.家里太穷 B.“小茨冈”* C.家里着火了了 D.憎恨这个家

11、通读全书,知道阿廖沙的外祖母是一个_的人()

A.诚实,讨厌说谎 B.喜欢撒善意的谎言 C.爱用神灵骗人 D.假装诚实 12、2个舅舅什么在对方面前都互相诋毁“小茨冈”?()

A.很恨 B.因弄到手 C.因很傻 D.因外祖父喜欢

13、阿廖沙和的那些“伙伴”时常____挣钱。()A.抢来的东西卖掉B.把书本卖掉C.给人当童工D.捡破烂

三、1、《童年》中的正面人物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2、请用几句话概《童年》主要内容。

3、童年反映了什么?

习题二:

1、《童年》中人物阿廖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能给你什么启发或*?

2、《童年》刻画了许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___,善良乐观的___,自私残暴的___,贪婪恶毒的___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3、《童年》中塑造了___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走向___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4、《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______。____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5.简要地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

6、《童年》是____以自身经历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两部《 》、《 》。

7、《童年》讲述的是 _______(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_______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8、童年刻画了众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_____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______,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____,正直的老工人_____,献身于科的知识分子______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习题三:

1.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包括哪几部?

2.谁鼓励高尔基把童年的经历写出来的?

3.高尔基在《童年》中记叙了哪些内容?

4.《童年》中的优秀优秀人物对阿廖沙的成长有哪些良好影响?

5.阿廖沙什么会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6.“小茨冈”在外祖父家是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什么事而死去?

7.阿廖沙的两个舅舅总因什么而吵架?

8.外祖父在阿瘳沙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9.外祖父的染坊失火了,据外祖父推测是谁放的火?救火之后是谁死去?

10.外祖父了“我”什么?给“我”讲了什么?

11.祖母给我讲了什么?

12.默默工作的戈里格里最后结果如何?

13.外祖父的房客“好事情”在我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4.外祖父的另一位房彼得伯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5.举例说说作者眼中“野蛮的俄罗斯生活中这些铅一样沉重的丑事”?

16.举例说说“我”童年认识的祖国无数优秀人物中的一个。

习题四:

1、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不少痛苦,请选3件你最难忘的事加以简要叙述。2.主人公同样感受道人间的温暖,从文中“我”出了6件这样的事情加以简要描述。3.这部小说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什么? 参***: 习题一

一、1、高尔基;《在人间》;《我的大

2、阿廖沙;俄罗斯

3、吝啬、贪婪、专横、残暴;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小茨冈;格里戈里;好事情

4、高尔基、《在人间》、《我的大

5、“我”(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舅舅

6、阿廖沙

7、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

二、CBAAB ACACC BBD

三、1、答: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忍让,有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小茨冈——乐观淳朴。格里戈里——正直。“好事情”——献身于科的知识分子。

2、本书是阿廖沙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着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反映了高尔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生活底层与大众人民的直接接触,深入社会,接受社会,接受进步思的影响和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吸取知识养料使真正成长起来。习题二

1、阿廖沙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从小心地善良、是非分明、能爱能恨。勤于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锻炼成长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有作不畏艰难险阻,即使在穷途末路中也要笑着面对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激励着我,让我会了笑对人生,笑对困难。

2、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舅舅

3、阿廖沙 新生活

4、阿廖沙的成长 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

5、开放性题目,能简要写出一个情节,写出与情节有关的体验和感悟,并言之成理。示例:情节:阿廖沙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体验和感悟:外祖父的残酷、自私让我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小市民阶层肮脏、*不良的品性。

6、略

7、阿廖沙 俄罗斯

8、吝啬、贪婪、专横、残暴;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小茨冈、格里戈里、好事情 习题三 1.《童年》,《在人间》,《我的大》2.列宁

3.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

4.使高尔基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5.阿廖沙三岁在阿斯特拉罕患霍乱,父亲马克西姆看护,不幸染病身亡。阿廖沙只好随母亲回到外祖父家。

6.小茨冈是外祖母的养子,在家里是主要劳动力,替阿廖沙*。因替舅舅米哈伊尔背石十字架而被压死。是一个快乐、积极向上、懂事的孩子,处处替外祖母着。7.瓜分外祖父的财产,母亲的陪嫁。

8.外祖母在阿廖沙眼中,高大慈祥,能干甚至是天使。9.是舅舅米哈伊尔,舅母纳塔利亚因难产而死去。10.我识字,给我讲俄法战争的故事。11.外祖母给我讲*的故事,朗读诗歌。

12.流落街头,沦落乞丐。13.祖国无数优秀人物之一。14.抢劫堂15.后父欧打母亲。16.外祖父的房客“好事情”。习题四 1、1)一天,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2)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继父的虐待和流言,使阿廖沙在校抬不起头来。

3)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小小年纪年纪就享受不到父爱和母爱,只能寄居在外祖父家里,遭千般折磨 2、1)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

2)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

3)外祖母知道很优美的民间故事,经常给阿廖沙讲故事

4)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5)外祖父破*,阿廖沙和同一起去捡破烂,也在校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6)当阿廖沙被*时,外祖母总会救。3、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因她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事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在这冰冷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这阿廖沙,给予无限的温情和钟爱

5、小语文第九册《高尔基和的儿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父子情深。

3.让生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

理念:1.全面依靠生。2.高度尊重生。

主要方法:1.小组合作。2.小组互动。

前置性作业:

第一次:

1.读熟读好课文。

2.借助工具书理解“姹紫嫣红”的意思。

3.查找高尔基的资料。

4.课文主要写了高尔基和的儿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第二次:

1.查找有关“爱”和“奉献”的资料。

2.小组在习网上或qq群里交流读书收获,并制作小组展示所用的ppt课件。

(1.读懂了什么?2.是从哪里读懂的?3.是怎么读懂的?4.到了什么?)

第一课时(简要)

一、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先小组里检查,后全班检查)

二、汇报高尔基的资料。(先在小组里交流,后全班汇报)

三、课文写了高尔基和儿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先在小组里交流,后全班检查)

四、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欣赏《海燕之歌》。

二、导入。

师:同,这节课我继续习14课《高尔基和的儿子》,谁来板书课题?

师:好,王智慧同。(其书空)

师:同,她写得怎么样?

生:好。

师:掌声表扬。(掌声响起来)请同齐读课题。

师:上一节课我已经初步习了这篇课文,同再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高尔基在意大利休养,的儿子前来探望,在的院子里栽下了花草,春天,花开了,高尔基在院子里赏花,心里非常高兴,就给的儿子写了一封信,育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师:好,孩子,请你把你刚才说的提炼成几个字写在黑板上,好吗?

生:好。(板书:栽花、赏花、写**子)

师:写得怎么样?

生:好,掌声表扬。

师:这节课就让我再次走进文中去,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小组交流。

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在习网-开放式网络育平台上或qq群上以小组单位进行了交流,并且做好了汇报用的课件,下面请同把昨天交流的成果在小组里回顾,做好展示的准备。(小组交流、讨论)

四、小组展示

师:同,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请一个小组到前台来展示,孟磊小组。

生:我小组读懂了高尔基的儿子很爱的爸爸。

生:我小组是从这儿读出来的:高尔基的儿子只有十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告别爸爸,跟妈妈一起回家去了。

生:我小组是从“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读懂的,你高尔基的儿子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意大利,一定很累,可是顾不上休息,而是忙着种花,爸爸留下美好的东西,可见很爱的爸爸。

生:我小组还联到有关奉献的名言:

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泰戈尔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陶铸

送人玫瑰,手留*。

生:我小组汇报完毕,哪个同对我小组的汇报有评价,有补充或者有疑问?

生:我还能从“各种各样”读出高尔基的儿子很细心。

师:你也是个细心的好孩子,掌声。

生:我还能从上一个自然中的“探望”这个词读出来儿子很爱的爸爸。

师:说得好。

生:我给你小组提个建议,你小组在汇报名言应该这样汇报:泰戈尔曾经说过: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日去领受谢词。

生:谢谢你的提醒。

师:同,儿子的这种行用文中的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生:爱。

师:说得好,还可以用哪个字?

生:拿。

师:对,那么同,“爱”和“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说不出)。

师:同,可不可以这说,“爱”就是“拿”。

生:可以。

师:好的,这个小组表现如何?

生:好。

师:掌声,接着小组展示,益文琪小组。

生:我小组读出了高尔基很爱的儿子。

生:我小组是从这儿读出来的: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生:我小组是从“盛开的花朵”“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读出来的。

生:我小组还联到一首写父母之爱的小诗:

母亲的爱

是一杯浓浓的茶

需要我细细的品味才能明白

其中的甘美

父亲的爱

似一片浩瀚的大海

给予我一个温馨的港湾

生:我小组汇报完毕,哪个同对我小组汇报有评价、有补充或者有疑问?

生:我还能从“欣赏”这个词读出高尔基很爱的儿子。

师:体会得真好,掌声。

扈家祯:我还能从这儿读出来高尔基很爱的儿子……

师:孩子,让老师把话说完,等一等你再说好吗?

生:好。

师:同,这个自然段写道:那些盛开的花朵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可不可以说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像像盛开的花朵?

生:可以。

师:同,我通常把什么比做花?

生:一个人美好的心灵。

师:对,说得好。还把什么比做花?

生:(说不出)

师:我记得咱班的刘子豪同在一次作文的时候把一个女人比做花。

生:夏老师。

师:对,说夏老师貌美如花。我问问刘子豪同,你真的觉得夏老师貌美如花吗?

豪:是的。

师:夏老师觉得我的容貌没有花美,你觉得还因什么?

豪:(说不出)。

师:找个同帮帮你。

生:因夏老师心灵美。

师:还因什么?

生:(说不出)。

师:是因爱!同,夏老师也要告诉你,告诉所有的同,夏老师也爱你,看到你的脸庞,夏老师也能起那美丽的花。好的,扈家祯来汇报,你小组要补充是吗?是一个同补充,还是整个组补充?(观察后)你小组来吧!

扈:我小组也读懂了高尔基很爱的儿子。

生:我小组是从这儿读出来的: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生:我小组是从“么愉快”“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读出来的。

生:我小组还联到高尔基的名言: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爱孩子,这是母亲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当你感到一切人需要你的时候,这种感情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

生:我小组汇报完毕,哪个同对我小组的汇报有评价,有补充或者有疑问?

生:我还能从你小组找到的这两个自然段读出:高尔基的儿子。

师:的儿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做一个所有人都需要的人。

师:对,爱是什么?

生:爱是关心、呵护。

师:说得好,发言真精彩。

生:掌声响起来。

师:掌声响起来,

生:发言更精彩。

师:爱还是什么?

生:老师我写到黑板上。

师:好啊,孩子,来吧。去写,我继续交流。

生:我能读出来崇高之爱。

师: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生:高尔其希望的儿子做一个奉献的人。

师:好,掌声。你来说。

生:我能从这两段读出来,人间的亲情的崇高的爱。

师:夏老师觉得你是动了脑筋的,掌声响起来。

生:我问你小组“美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生:答不出。

师:请其回答。

生:美好的东西指的是关心、付出、给予。

师:说得好,掌声送给她。噢,黑板上的这位同写完了,我一起看写的什么?请你来读一读。

生:高尔基很爱的儿子,所以写**子,育儿子,爱就是奉献。

师:写得好,说得也好。孩子,我从你的话语中读出了爱就是育,掌声表扬

五、总结提升。

师:同,刚才龙开心同由高尔基的信读出了高尔基对儿子的崇高之爱,让我再次走进高尔基的信中,细细体会这种崇高的爱。好,找个同来读一下课文。好,吴梦齐,你来读。

师:夏老师在认真地听,我能听得出你读得非常用心。孩子,让我静静地,细细地品,你有没有新的思考或发现?

生:(沉默)。

师:请同把目光集中在“岛上”“人”“所有人”,静静地,细细地品,能不能有新的思考和发现,先在二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谁有发现?

生:我能读出高尔基对儿子的那种崇高的爱。

师:孩子,怎么读出来的?

生:高尔基育儿子奉献,所有人奉献,整个社会奉献。

师:说得真好,热烈的掌声响起来。同,高尔基很爱的儿子,的爱更的表现在对儿子的育,育儿子,一起读(屏幕出示):

“给“,永远比“拿”愉快!

师:同,读了高尔基的信,你一定有很的感受,请你拿起手中的笔,给高尔基写封信,好吗?

生:好,开始写信。

师:请同抓紧时间。(过了一会儿)哪位同写完了?

生:我写完了。

师:好,你来读一读你写的信。

生:高尔基先生,看到您的信,我知道您很爱您的儿子,并且注意对儿子的育,告诉:“给”,永远比“拿”愉快!我从你的信中受到育,今后也要整个社会奉献。

师:孩子,你写得真好,如果高尔基看到你写的信,出会由衷地高兴,因你是如此地理解对儿子的爱,也明白了对儿子说,也对我所有人说的这句话,让我一起来读(屏幕出示):

“给”,永远比“拿”愉快!

生:老师再见。

点击查看更多多为他们想想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30289.html

热门阅读

  1. 神奇的花布的睡前故事
  2. 小学运动会校长发言稿
  3. 中国寓言故事:晏婴两度使楚
  4. 鬼火进城了童话故事
  5. 小学数学《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
  6. 毕业季很感动的句子
  7. 三年级语文《雪儿》的教学设计
  8. 六一少先队员发言稿范本
  9. 关于幼儿园小班的音乐教案
  10. 2016年结婚纪念日短信祝福语
  11. 汽车拆装实习报告范文
  12. 形容新年的诗句汇集
  13. 关于文具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14. 武侯传杂文随笔
  15.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汇集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