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雪儿》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2 21:56:51

三年级语文《雪儿》的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安排以下环节落实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和生词做上记号,借助生字表和字典以及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自主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保存疑问,事后提出来。

2、和同位或者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朗读课文,简单交流一下情况。

3、安排指名朗读课文,安排其他学生听和说,要求主要设定在字音正确与否和通顺与否上。

4、给还有愿望朗读课文的同学以机会。

5、安排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设计说明:通过以上几个教学环节的安排,花上十几分钟,每个学生基本上可以把课文朗读5遍以上,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一部分,有几个传统做法有待商榷。一是老师的示范朗读或者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二是审题提问,三是学习之前的激发兴趣,这些做法都还可以用,只是要慎重,要符合课文的特点,要有实在的效果。而实效最大的,就是放手让学生读书。值得推荐的做法是,安排小组读书和给有读书愿望的学生以机会,前者宣扬的是学习的合作,后者保护的是学习的热情。

(二)安排学生汇报初读课文后的收获,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为精读课文确定方向。学生汇报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内容的,形式的,思想的,凡是课文里有的,都可以汇报。不光可以汇报弄懂了的,不懂的也可以汇报。老师要对学生的汇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利于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老师还要组织好汇报,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取别人的汇报,并且准许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在学生汇报充分的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疏通已知的,整理未知的。结合本课内容,以下话题学生应该会涉及到:

1、关于那只信鸽的内容:雪儿是一只鸽子的名字,因为羽毛洁白,所以我给它取了这个名字。它是一只被爸爸捡回来的受伤的信鸽,在我和爸爸的照顾下,伤愈飞走了。临走之前,雪儿望着我,似乎向我祝福。

2、关于“我”的内容:我的腿跌伤了,不能出门,只能一个人呆在家里,我很无聊,也很苦恼。爸爸捡回一只受伤的鸽子,我和爸爸一起帮它洗澡,敷药,我还给它取名叫“雪儿”。我安慰雪儿安心养伤,还天天带它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当我知道雪儿是一只信鸽的时候,我更盼望雪儿的伤快点好起来。雪儿的伤好了以后,我很高兴,把它放飞了。[

3、关于我的爸爸的内容:爸爸捡回一只受伤的信鸽,和我一起帮它洗澡,敷药,还向我介绍信鸽的品质。

这些内容里面,明显地隐藏着一些值得探讨的有趣的话题:

1、与那只信鸽有关的内容:信鸽似乎向我祝福什么?

2、与我有关的内容:我面临着伤痛和孤独,为什么我对救助一只信鸽那么热心?

3、与我的爸爸有关的内容:爸爸为什么捡回一只受伤的信鸽?为什么要向我夸奖信鸽不怕艰难险阻和忠实的品质?

除此之外,这三个人物形象之间,还存在某种象征(巧合或者暗合):我和信鸽都是伤病员,我帮信鸽*伤痛,爸爸帮我*心病,信鸽伤愈飞走了,那么,我的伤病呢?课文没有写。

能否从这些有趣的话题里面挑选一个或者几个,交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呢?

初读课文之后,安排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是自主学习的体现,它比老师提问让学生回答要好得多。后者是“挤牙膏”,无论怎么挤,总嫌不够;前者是“竹筒里倒豆子”,轻轻松松,爽爽利利!这是从学习方式的角度谈这样设计的意义。从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利用叙事性作品的复述,练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来看,这个环节的设计意义尤为重大,因为学生汇报的学习结果,整理一下,往往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只是这样的设计,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难以把握。但是,对于以追求教学相长为最高目标的老师来说,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从学生汇报的初读结果中选择和提炼话题,供学生精读时使用,切实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提供研究课题供学生选择。

A、课文里有三个人物形象:爸爸、我、信鸽,说说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B、“信鸽望望我,似乎在向我祝福”,信鸽为什么要祝福我?它祝福我什么?你认为,信鸽的祝福会实现吗?

C、你认为文中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这样的爸爸吗?

2、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3、安排全班交流,实现教师、文本和学生三者的对话。

设计说明:切实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这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都要深入学习,切实改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确,这样做有点难,对我们教师是一种考验。

(四)安排感情朗读,完成读美的要求,教师相机指导背诵。[

(五)安排识字写字

拓展阅读

1、四下册《中彩那天》7

前谈话:

?? 老师昨天跟同们说,老师是干什么的?大家一起大声说(生:交朋友)

?? 师生问好,朋友见面,大家都带了礼物,老师从遥远的北方也给大家带了见面礼,(出示汽车模型)大家喜欢吗?收到礼物你们心情会怎样?

?? 生:我收到礼物一定会送一份见面礼给老师。 ?? 生:我收到一定会很快乐。

?? 师:这节,我要用最特殊的方式把这辆小汽车送给最会习的孩子,是不是每一个中彩的人都会这样惊喜呢?今天我们习《中彩那天》。注意写好每个字,(师板书题)注意“中”字的读音,中彩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生自由读。

?? 师:师看大家师让大家在预习中摘录的生字和词,谁愿意给大家展示(出示一位同,让这位同领读词) ?? (随机表扬:真了不起,多音字读准了)

?? 师:你们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了词,这些词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 谁说说“拮据”的意思。 ?? 生:经济情况不好,困窘。

?? 师:他把字典上的意思念出了,看还是不懂。我们看看中是出

现的?

?? (出示句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生活很拮据) ?? 生:生活很困难。

?? 生:困难到靠父亲工作维持六人的生活。

?? 师:把字典中查的意思放到中理解,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词。 ?? 师:什么又是“梦寐以求”? ?? 生:很想要。

?? 生:做梦的时候都想要。

?? 师:什么时候都想要,吃饭、走路都想要,修汽车,连做梦都想要,那才叫“梦寐以求”。有些词要联系生活实践理解更准确。题目是《中彩那天》,那么从哪到哪是写中彩那天发生的事? ?? 生:第3段到第8段。

?? 师:今天我们重点习第3——8段。 ?? (出示汽车模型)

?? 师:老师把汽车放在谁的面前,这辆车就是谁的了。这辆车是你的了,你的心情怎么样?(师走到一位同面前)谁能找出中中彩时心情最激动的句子读一读。待一会,谁读得最激动,这辆车就属于谁的了。

?? (生自由读句子) ?? (指名读句子)

?? 师:如果你突然得到一辆汽车,你心里高兴的表现、表情会怎

么样呢?自己找伙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伙伴吧!(生走位读句子) ?? (再指名读句子)

?? 师:请你接着往下读一读,你觉得最奇怪的是什么? ?? 生:我奇怪爸爸中彩了,得到一辆汽车,却不高兴,我觉得很奇怪。

?? 师板书:不高兴?

?? 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再读读。 ?? 生:因为爸爸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问题。

?? 师:同们边读书边想就解决了问题了,那你又有什么问题? ?? 板书?)

?? 生:爸爸面临着的是一个怎么样的道德问题? ?? 生:为什么会面临这样一个道德难题?

?? 师:大家再读读,第7,第8段,注意默读是边读边想的好办法。 ?? 生读。

?? 师:到底遇到一个什么道德难题?

?? 出示句子:母亲让我仔细辨别——淡淡的字。

?? 好长的一个句子,怎么读那么长的句子呢?老师告诉大家,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书要一句一句地读(一生读句子,读得不顺,另一生帮助,师生一起读句子)

?? 师:读这两句话你明白了什么呢? ?? 生:我看出了中彩的*上有淡淡的字。

2、S版小上册电子案 全册

桃源县凌津滩镇小电子

任课师:___ _

桃源县凌津滩镇小电子

1 1、大海的歌 上课 课型 新授 时间 第 周星期 课时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1.理解课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目标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 难点 理解课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有感情地朗读课,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准备 师 活 动 生活动 过 程 一、课件导入,激*趣。 (一)师导:同们,见过大海吗?说一说你感觉到大海怎样? 言训练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习一组描写大海的诗歌。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一).自由读课,认识生字词:在认读的基础上,出示课件,检查带着问题读课 生字、词的读音。 用最适合自己的方(二)指名读课,纠正字音。 法认识中的生()课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觉?你最喜欢哪字,把课读熟 首诗中的海? 1.自由读你最喜欢的那首诗,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1)这首诗让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自由读,思考 (2)你最喜欢哪些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试试相像,谈感受 怎样读出你的感受?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自愿组合,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小组讨论与交流 3.小组汇报、感悟: 桃源县凌津滩镇小电子

(1)感悟一:大海色的神奇: A天水相连,蔚蓝一片的情景。 引导生感受天在海中,海中有天,一切都被海水染蓝的景象,感受作者置身海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仿佛是大海的蓝,那么神奇。 B引导生朗读,品味:玉镜、翻滚奔腾、来往穿梭等词,想象其描绘的情景,从而读出感情。 (2)感悟二:大海风的神奇: A出示填空: 海上的风是( )、是( )、是( )、是( ) 他一来,就( )…… 就( )…… 就( )…… 就( )…… B思考:为什么用省略号?还会怎样?[引发想象] c仿照这首诗的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3)感悟大海静的神奇: (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倒映平静的海面上)帮助生理解风平浪静的景象和“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意思。 B指名朗读、评议: 四、朗读课,选背诗句。 1.自愿结合小组,合作朗读课。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 《良师案》P2(1、2、3) 朗读,品味 思考,填空 想一想,说一说 合作朗读,背诵 收集 作业 1.大海的歌 色的神奇: 板书风的神奇: 静的神奇: 海上的风是( )、是( )、是( )、是( ) 他一来,就( )…… 就( )…… 就( )…… 就( )…… 后记

桃源县凌津滩镇小电子

2 1、大海的歌 上课 课型 新授 时间 第 周星期 课时 共 2 课时 第2 课时 1.理解课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目标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 难点 理解课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发展想象力。引导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有感情地朗读课,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准备 师 活 动 过 程 生活动 认读,找出相关词读一读 2.习会写字。 (1)自主习12个生字。(读准音、想办法记住字自主习 形。) 合作讨论 (2)小组合作讨论。(音、形、义、写。) 1.复习会认字。 桃源县凌津滩镇小电子

(3)小组汇报,师点拨:“”与“纹”、“朝”与“潮”、 “镜”与“境”的对比、区分。 (4)生选出最难写的字,师生探究。 师板书:滚(注意右边的间架结构) (5)生练写,小组交流、评改。 [虽然是生了,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是在习生字过程中,师仍然要重视写字的指导。引导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的习。在观察、讨论、评议过程中培养生的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及评价他人的能力。] 3.检查背诵情况。 《良师案》P3(1、2) 小组汇报 练习写字 交流,评改 背诵 作业 1.大海的歌 色的神奇:雾、云、波纹、潮声、天、鸟 板书风的神奇: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 静的神奇:不闹、不笑、抱着、背着、鼾声 后记

3、部编版九上册第单元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滕子京是很有才的人,在岳阳楼落成之时,他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60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岳阳楼记》共368字,情并茂,感人肺腑。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今天我们就来习这篇《岳阳楼记》。

二、自我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常识 (1)作者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家、家。他出身贫寒,幼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岁进士及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死后谥号“正”,世称“范正公”。

( 2 )背景链接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

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2.生难字词 (1)字音

谪守(zhé) 滕子京(téng) 衔远山(x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朝晖夕阴(huī) 潇湘(xiāo xiāng) 迁客**人(sāo) 淫雨(yín) 霏霏(fēi) 怒号(háo)

樯倾楫摧(qiáng)(jí) 山岳潜形(qián)

薄暮冥冥(bó)(míng) 波澜不惊(lán) X|k |B | 1 . c |o |m 沙鸥翔集(ōu) 宠辱偕忘(xié) (2)词义

【谪守】贬官。守,指做州郡的太守。 【越明】到了第二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制,规模。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际涯,边际。 【朝晖夕阴】早晚阴晴多变。晖,日光。

【迁客**人】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因此后来也称诗人为“**人”。

【连月不开】开,指天气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芒。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樯倾楫摧】桅杆拿倒下,船桨断折。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冥冥,昏暗。 【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忧谗畏讥】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本 1.朗读指导

(1)听读课,感受言的美。 (2)朗读全,做到基本成诵。

(3)生朗读课,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意,了解课大意,培养生自的能力。

2.熟读课,归纳章层次结构 明确:全共5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全的主体)

第一层(第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第3~4段):写“迁客**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部分(第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抱负。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的核心)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 精读课 深入理解

1.提问:写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达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明确: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明确:(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明确:写“迁客**人”的“览物之情”。

5.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明确: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6.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明确: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步骤四 深层探究 探究写法 (一)深层探究

1.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的主旨。

2.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明确: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明确:“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

4.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明确: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明确: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育的意义。

( 二)探究写法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富有生命力。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美好的感受。w W w .x K b 1. c o M

2.拓展延伸

言上有什么特色?

引导要点:句式整齐,如有很多四字句,有一些对偶、排比、错综手法,使章既有气势又富于变化。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练习。

(2)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本,我认为“读”可以说是的生命。诵读的方式很多,针对本课的特点,引导生去体会章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习过程中,师应指导生多积累字、词、句以及重点句、难句的理解等;还要收集与课有关的材料,以便更好地理解章的思想情感等。

11 醉翁亭记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秋高气爽的季节,正是外出旅游赏景的好时机。在前面我们游赏了清幽寂静的小石潭,观赏了雄伟壮丽的岳阳楼,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去游览一番。

二、自我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常识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北宋著名家、史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运动的领袖,宋代散家之首席。

(2)背景链接

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1046),他当时只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

2.生难字词 (1)字音

滁(chú) 壑(hè) 琅(láng) 琊(yá) 潺(chán) 酿(niàng) 辄(zhé) 蔌(sù) 酣(hān) 弈(yì) 霏(fēi) 暝(míng) 晦(huì) 伛(yǔ) 偻(lǚ) 洌

(liè)

(yáo)

(gōng)

(chóu)

(y

ì)

(2)词义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又深幽秀丽的。蔚然,茂盛的样子。 【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 【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

【伛偻提携】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 【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本 1.朗读指导

w W w .x K b 1. c o M

(1)师范读,生听读。 要求生听懂读音,听清句读,体会情感。 (2)师为生字标注读音,并要求生齐读次。

(3)生放声自读课,读到四次。 生轮读一次,齐读两次。 2.熟读课,归纳章层次结构 明确:全共四段。

第1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2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3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第4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 精读课 深入理解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原回答。 明确:饮少辄醉,而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第2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明确: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什么?

明确: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请写出描写傍晚山林全景的句子。

明确: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6.本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明确:(1)写醉翁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7.“太守自谓也”在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制造悬念,引出下

8.第3段为什么写滁人之游?这个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

明确:这段写太守见到滁人游山赏景,来来往往,欢歌笑,眼前是一幅百**悦和乐的图景,而此乃太守之乐的另一因。

9.第3段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明确: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10.请写出贯穿全主线的句子。 明确: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中哪个字贯穿全

明确:“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步骤四 深层探究 领悟主旨

1.体现全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什么?

4、人版音乐一上册《快乐的一天》

第二课

课 题 其多列 目的 能够整齐地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其 重 难 点 节奏谱

一、听《口哨与小狗》进入室,拍手踏步。 二、师生互相问好。

、点名。

四、复习歌曲。

1、问进室时听的乐曲叫什么?(《口哨与小狗》) 2、请生看图形谱用手指着“金勾勾,银勾勾”齐唱。

3、不熟之处唱1-2遍后,老师弹琴生唱歌曲。(弹一乐句,唱一乐

句)

4、生随琴齐唱遍。

5、请2-4名生上台单独唱歌或小组唱,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 6、复习《你的名字叫什么》,会唱的请起立与师一起唱。 7、生齐唱遍。(李晓明、刘芳、王洪)

8、师生对唱。(李晓明、刘芳、王洪) 9、生生对唱。

10、请2-3名生上台单独唱歌或小组唱,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一起问,轮流答)

五、唱《其多列》。

1、问生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有没有听说过哈尼族,知道

哈尼族小朋友他们平时做些什么吗?由此引出课题《其多列》。 2、生听老师范唱歌曲,感觉其情绪。

3、放录音听歌曲,翻开书P11,边听边看上面的歌词,说说哈

尼族小朋友他们平时做些什么?(这首歌是孩子们结伴上山砍柴、拣竹叶的路上唱的)

4、生读歌词,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容。

5、唱歌曲。(提示生用轻松而欢快的声音演唱,注意要清

6、 六、下图以小人图形谱代替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及其时值:

1、请生翻书11页,讲解“走、跑跑”的形状,意思。

2、师指导生把四行节奏依次读准确,然后分两小组同时读,再交换。

还可以让生重新排列读。

信息反馈

第二课 乐 的 一 天(2课时)

课 题 快乐的一天 目的 能注意力集中地聆听《快乐的一天》,初步知道怎样聆听音乐,

习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重 难 点 创编节奏短句

一、听《其多列》进入室,拍手踏步。

二、师生互相问好。

、点名。

四、复习歌曲。

1、问进室时听的乐曲叫什么?(《其多列》) 2、老师

唱《其多列》,会唱的请起立与师一起唱。 3、歌词读。(李晓明、刘芳、王洪)

4、生齐唱段。

5、男女生各唱一段,第段齐唱。

6、请2-3名生上台单独唱歌或小组唱,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 五、复习节奏谱。

1、请生分辨小人“走、跑跑”的形状,回忆其含义。

2、生依次读四行节奏,可请生起来边拍边读。

3、分两小组同时读,再交换。还可以让生重新排列读。

4、请生看着课本上《其多列》的小人图形谱示意节奏,老师讲解:山坡

示意旋律的起伏的呈现方式,这不仅给大家直观的感受,而且有一定的趣味性。每一棵竹子代表一个小节线。

5、老师边唱边用手势的高低使生意识到旋律的起伏。生边唱边模仿。

1、请生翻书8页,数一数有几个画面?(5个)我们一起来给每幅画面安个名字,大家先想想,你会给它取什么名,任选一幅图。(\早早起\、\上去\、\来习\、\做游戏\、\静静睡\)这是一个小朋友在\快乐的一天\中的习和生活。

2、我们每个同的一天是不是也由这几个部分组成呢?我们来完整地初听音乐,要注意倾听,看看同们能否分辨哪首小曲是哪幅图,它让你想到了什么,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初步感受、听辨表现欢快、活泼和温柔、宁静等不同情绪的乐曲)

3、复听时,让生自由想像,创编动作表现每段音乐的内容,鼓励生创编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4、翻书10页,以“快乐的一天”为题,说一句话:“你去做什么?”生随意创编一句话,节奏自行掌握,时值准确即可。

七、复习《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

信息反馈

5、八生物 第五单元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能力目标:

、培养生探究性习能力,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收集资料;

2、培养生观察、表达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生自主习的兴趣;

2、通过介绍祖国“缫丝养蚕”业,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

、说出常见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和不完全变态 难点:家蚕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材分析:让生通过对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观察、分析、思考、理解家蚕完全变态以育的真正含义;同时通过对蝗虫生殖和以育过程的图片观察,让生了解不完全变态发育。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 准备 、相关图片、

2、收集有关家蚕、昆虫、蝗虫等资料 过程 导入:

师:同们,我们首先一起来看几幅图片(蝴蝶蜜峰蜻蜓)

生:看图

师:这种动物都属于同一类——昆虫 师:昆虫纲简述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而且与人类关系密切:蚕吐丝、蜂酿蜜、蝶传粉、蝗虫危害农作物、蚊蝇传播疾病等。

师: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和一个口器,有的可将许多小图像拼成详细图像。有的聚光能力较强,得到图像较明亮。

师:今天我们就要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家蚕的生殖与发育

师:就说我们刚刚提到的蝴蝶,你知道它小时候的模样吗?

是小蝴蝶、蛾子、还是毛毛虫呢? 生:思考回答

师:原来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发育而来,生命世界真是奇妙!

问:大家来想想还有哪些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蝴蝶相似呢? 生:家蚕、蜜蜂、蚊子、苍蝇、蟑

师:家蚕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动物,很多同都养过蚕,我国也曾以“缫丝养蚕”著称于世。

师: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化交流,我们就一起先来习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生:结合材讨论交流

师:小结大家刚刚讲的内容,受精卵在一定的条下可以发育为家蚕的幼虫,我们通常把它叫做蚕。 问:蚕吃什么?

生:桑叶

师:蚕吃桑叶逐渐长大,在它长大的过程当中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 生:蜕皮

问:要蜕皮几次? 生:四次

问:在蜕皮过程中,蚕有什么变化? 生:不吃也不动 问:这叫做什么? 生:叫做眠

师:蚕的幼虫期要经历四眠,刚刚孵化的幼虫称为一龄幼虫,每蜕皮一次增加一龄,分别被称为二龄幼虫,龄幼虫,四龄幼虫和五龄幼虫。

师:当其经过了四眠之后,就要发生一个很多的变化,是什么呢? 生:吐丝结茧

师:在茧中化蛹,经过十多天,蚕蛹逐渐羽化,变为蚕蛾。

蚕蛾是家蚕的成虫,蚕蛾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呢? 生;头部小胸部两对翅早腹部肥大 问:蚕蛾吃食吗? 生:不吃

师:蚕蛾均不取食,它们依靠幼期在体内积累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生存。

师:接下来蚕蛾就要进行交尾,使蚕蛾的卵受精。 师:蚕蛾的卵受精。

师:蚕蛾在交配后死亡,而蚕蛾还有一个重要的使用——产卵,它用尽全身最后的能量,产卵后也很快死亡。 现在我们来观看,了解一下昆虫产卵的过程

师:在了解了家蚕生殖与发育的全过程后,我们一起来完成一张表格,比较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特点及生活习性填表

变态发育: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时期家蚕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幼虫期和成虫期。

师:像家蚕这种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的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师:而如果昆虫如家蚕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话,我们就将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师:蚊子也是一种进行变态发育的昆虫 思考练习

蝗虫的生殖与发育问:在自然界有些昆虫,比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它们的以良过程和家蚕一样吗?

讨论:现在就请大家以四人为一小组,对照本上的图14-11,阅读16页的字读者讨论一下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讨论交流

(1)蝗虫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个时期 (2)幼虫期经历五次蜕皮

(3)这种发育方式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比较述:请大家将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加以比较,完成表格思考填表

(实际上就是区别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可先看动画再做比较]

问:现在请大家根据所填的表格完成自我评价题! 外拓展

蝗虫:植食性、危害禾本科植物,我国历史上严重成灾的大害虫 、赤眼蜂

2、螳螂的生殖(幻灯片) 板书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一、家蚕的生殖与以育

受精卵——幼虫(四次蜕皮)——结茧化蛹——成虫 完全变态发育

受精卵——幼虫(五次蜕皮)——成虫 不完全变态发育 后记

、对于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介绍要全面(发育的几个阶段;幼体、成体比较)

2、解释蝗虫的幼虫为什么叫“跳蝻”(翅的差异) 3、何时为灭蝗最佳时机应帮助生分析。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语文《雪儿》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9294.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