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传杂文随笔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三气周瑜、骂死王朗,其实到底有无此事,有待考证。
武侯一生,谦虚、谨慎,遇事冷静格外低调。人们常说他愚忠,若是他坐上皇位,蜀国可以更加强大。
历史如烟如云,武侯用自己的一生告诫人们,阿斗扶不起,这个论点经武侯本人实证,确实如此。
当了黄牛一辈子,鞠躬尽瘁,追谥忠武侯。与司马懿大战川蜀时,阿斗正不知在哪搂着老婆**。
形势好,扯武侯后腿,形势坏,躲在武侯后面。当皇帝就了不起了?我要是武侯,准罚阿斗去厕所啃屎。
古时候有个皇帝,非常不正经,大夫很忠诚,把皇帝关了几年,后来皇帝醒悟了,出来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武侯是一位很优秀的军事家、治理国家的圣人,但不是优秀的教育家。*都是打出来的!
所以阿斗不是光摔就能把脑袋治好的,得去厕所吃了屎,农场喝尿,拿粪洗澡。
武侯去了,死而后已。阿斗去了,乐不思蜀。
人人都夸,阿斗聪明,武侯愚忠。
拓展阅读
1、夜里的声音另一重世界之杂文随笔
不知是否是因为我耳朵极好的缘故;或是我睡觉较轻的缘故;亦或是夜里总是那么寂静,仿佛总能听到抛却白日喧嚣的内心的呼唤,反正,我总是可以在寂静的夜晚,听到楼上传来的阵阵声响。在那并不遥远的几米之外,有另一种生活,另一家人的喜怒哀乐,包含着对琐碎平凡生活的不耐或小小憧憬。它们隐藏于一日又一日的重复生活中,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二)
高二那年冬天,夜里,我爬上梯子,在床上躺下。
彼时的我,带着刚刚写完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参赛文章的喜悦,挂着笑容阖上了眼,想敲响另一扇世界的大门。
也就在那一晚,开启了折磨我数月的失眠生涯。
是的,那一晚我第一次失眠。
白日里学习的压力并未压迫我早早入睡,反而如同一根绷紧的弦,被楼上高三学姐的吵闹声轻易抻断。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翻身,听着舍友轻微的呼吸声,听着楼上一阵阵的闹声。
**如此。
自然而然的,我开始在脑海中慢慢推测她们在干什么,她们又在吵些什么。
楼上的椅子“嗒嗒”碰撞地面的声音隔一段时间出现一次,我想这大概是哪位学姐坐在椅子上前前后后来回晃悠吧。俄而,又传来水声洒落地面的“哗哗”声,噢,定时哪位学姐在浴室洗澡吧。不一会儿,又有“噔噔”声连续送来,是哪位学姐一路小跑到床前,再极速爬上梯子的声响吧。
她们的笑声时不时传来,又戛然而止,像是在大笑时突然看见宿舍老师就站在门外瞪着她们。
夜里的寂静衬托出她们的喧闹,在我通过声音构想她们此情此景时,心理失眠的无助感又在向我招手。
我就那样缩在被子里,躲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她们上演一幕幕生动精彩的情景剧,而我挤在空无一人的观众席一角,被迫又无奈地欣赏了一场又一场,看得到他人的世界,却在自己的世界里迷失了方向。
就那样挨过了期末考试,就那样撑到了一段回家的时光,就那样与曾经美好的宿舍及舍友画了别离的句号。
在高二的第二学期,我不再住宿,开启了在校外租房住的生活。
(三)
租房的生活是另一种平静而祥和的日子。
房子南面是一条人工河,粼粼河水反射着日光,散发点点银光,淙淙流向远方。
租房的地方是个老小区,老楼里聚居着许多老人。
然而,不知是何时,我又在宁静的夜晚听到了声音。
原本以为是楼上传来的动静的我,几番查实,终于曲折地找到了声音的源头——楼下的楼下。
夜里,每当蝉声交错在外,那电视里传来的声音便有规律地等待着我。
我住在六楼,那声音穿透几重阻隔,毫无保留地穿入我的耳膜,敲打我的心弦。
我常想,那*是悬疑剧里传出的,它有那种激烈地对抗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诡谲迷雾。一时的沉寂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积蓄,下一刻的爆发是大厦将倾般的炸裂。
后来的我才知道,那家主人是位耳背的老人。之后,我便常常想,他播放电视剧到凌晨两三点的原因,是否是因为他在看电视的途中睡着了,躺在沙发上,打着震天响的呼噜,却怎么也感受不到来自电视剧编导急切地呼唤。
他在楼下一集集地放着电视剧,我在楼上默默地用我的方式看着它此时的镜头。
(四)
报送考试结束后,我搬回到我家。
熟悉而陌生的感觉扑面而来。看着离别已久的家,我不禁想起了三年前迷茫的我不久前从这里走出去,带着对高中的期待与紧张,带着对梦想的仰望;现如今,未满三年的时光在一场场硝烟弥漫中停止终结我伸手,仿佛还能感觉到那场硝烟弥留的味道——苦涩却又微甘,像本草散发出的自然的气味,带着无数岁月浇灌而来的成长的味道。
晚上,房间里传来楼上收音机的评书声,抑扬顿挫,叙述着另一位人物的故事。浑厚而低沉的声音响起,腔调正当时,节奏正当时,气氛正当时,一位英雄的精彩一生就在他的嘴中徐徐拉开帷幕,上演着一场场剧目。这声音伴着楼上老爷爷和老奶奶时不时的交谈声,显得岁月静好。
那是另外一家人的生活,静谧而甘甜。相互依伴的感情,经历岁月长河的冲刷并未褪色,反而历久弥坚,像海浪拍击在石头上,越侵蚀越深刻。
(五)
夜里一点点声音都是由一滴滴不同的生活筑成的。
记得有一次,一位信佛的朋友对我说:“佛教里相信人生轮回。据说,这辈子耳朵好的人,是上辈子心善经常帮助别人的人。”
但到底是否如此呢?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其实晚上睡不着是很痛苦的,尤其是不停地有声音吵你的时候。但习惯就好了。
2、人应胸怀一种大气杂文随笔
一直以来,喜欢老庄思想胜过孔子言教,继而对《道德经》的青睐远超过《论语》,赞赏道家也便抵过儒家。老庄追求与憧憬的是灵魂的自由洒脱,孔子主张与推广的是礼数的严明周详。相比之下,老庄思想更适合个体的丰盈和发展,因此我尤爱老庄哲学。而深入品读发现,喜欢它的根本所在是其内涵里蕴藏着一种大气。而这种大气,正是人所应该滋养和拥有的。
大气,是浩然之气,是正义之气,是宽宏之气,是胸怀若谷之气。大气,更是有别于小我情怀的大我境界。大气于一个人,可以折射出一种面貌、一种风骨、一种精神、一种格局。
诗仙李白有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样的大气,成就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惬意潇洒,成就了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自在逍遥;陶渊明因受益于儒道释三家的熏染和影响,以及庄子思想的大气之融合,才有了唐代诸多诗人对其创作风格的效仿,更有了宋代欧阳修那句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的赞誉。而绕过古人驻足当下,胸怀大气同样是可贵的品质和修养,并愈加富有人格魅力。
大气之人,其身上必定散发着光芒。这种光芒是言语的坦诚与智慧,是行为的果敢与磊落,是气度的非凡与优雅,是品格的纯朴与高尚,是涵养的丰富与完善,是为人的真挚与宽厚。
大气之人,其思想必定具有高度。这种高度是不局限于物质世界的从容大方,是不沉浸于金钱领域的愉悦舒畅,是不唯利是图的坦然心安,是不偏执于狭隘认知的怡然气爽。
大气之人,其胸怀必定格外宽广。这种宽广是源于内心的清澈明亮,是关乎情致的完美呈现,是超越世俗的勇于担当,是融入精神的有力磁场。
大气之人,其修为必定特别高深。这种高深是历经岁月洗礼而沉淀的内涵,是穿越时光变迁而积攒的厚重,是路过阴晴冷暖而培植的雅量,是走过喜怒哀乐而凝聚的光环。
大气之人,也定然心揣一片碧海,目极一片蓝天,脚踏一方沃土,身行一方绿野,在岁月的长河之中挥洒无数热情,在四季的流转之间留下不尽风景。常常是身未动而意先行,果未现而过程映,将一种心情、心态和心境高度融合为一种超凡脱俗的行径。
大气之人,有骨子里与生俱来的遗传基因,也有后天修得的品性。生命萌生于胚胎,授之父母的秉承,这种大气会根深蒂固并渗入血液,无论何时都会散发出耀目的色彩;人生行走于山水之间,受之学识能力的造就,这种大气也会潜移默化地植入胸襟,不论何地都会彰显出豁达的风度。
大气折射出内在的涵养,大气呈现出外在的形象,大气映衬出心灵的容颜,大气刻画出身影的模样。大气,可以感动人,熏染人,陶冶人,引领人。大气,会在无声无息中塑造出大我的面庞。
红尘喧嚣,世事纷扰,行走在浩渺天地之间,人,真的应该胸怀一种大气,受益他人,也升华自己。胸怀一种大气,必定拥有一番大气象,云蒸霞蔚,山高水绮,一切,都是最好的绽放……
3、我只想静静杂文随笔
很多人都有被人邀请加入某某群的经历,我也有过多次。最初,我怀着凑热闹的心情加入了,可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退出来了。也有一次是被一个同学莫名其妙地拉进群了,弄得我一进群就一脸懵逼。瞅着群里一帮半生不熟的人,我感觉很不适应,决定退出,于是向同学解释一番后就退了。我也曾建过自己的群,最初也是豪气冲天,一心想当好人人信服的群主,可一个月后,随着群里人员减少,越来越冷清,修行不够深的我最终食言了,没有继续陪那几个文友同行,而是自个儿先掉头跑了。几天前,又有好友发消息给我,邀请我加入某文学群。我没有点击同意,反而是诚恳地给好友发消息,表示我不想加入,对他的好意,我心领了。我不知好友会作何感想,但我确实没心思进任何群了。如今的我很想静静!
曾经的我随大流加入了几个文学群,也曾有过想在群里刷存在感的虚荣心,于是也曾积极发言过,但后来还是因为某些原因,变得不再轻易发声了,最后干脆退了。
如今,我的微信里只有我姐弟八人组成的亲人群和一个家族群。群消息少了,生活变得清净了许多,而我终于不必再频频看消息,回消息了,不必好奇别人说了啥,也不必因为自己没回复而不安了。更主要的是,一颗浮躁不安的心,像是被注射了镇定剂一样,终于可以静下来了。
退出了群,让我也有了更多时间好好思索一些问题。或许,我不得不承认一些事实,我是肤浅的,骨子里也是有趋闹的劣根性的。不然我怎么会随大流要进这个群那个群的?如果说,我能耐得住寂寞,就不会往人堆里挤,而是习惯孤独,在安静的角落一个人陪自己玩。至于怎么个玩法呢?我可以看看书,写写文,唱唱歌,这就是在和自己对话,也是愉悦自己。可我终究是爱慕虚荣的,也是沉不住气的,喜欢往人堆里挤的原因,无非是自己想看热闹,然后也想让别人看我显摆三脚猫的功夫,然后想听别人一声吆喝:好,再来一个!
往人堆里扎,或许是可以看到一点热闹,可以看到别人优秀的的作品,然后是一些或真心赞美,或假意奉承的'话语。可我到底是肤浅的,肚里的墨水太少,对别人的大作不敢评头论足,我只能选择当做没看见,这是关于看到文友文章后的态度,我只能老实承认我不做声,与漠视无关,而是与自己浅薄有很大关系。如果要我用几个竖大拇指的表情敷衍一下,也只能偶尔为之,不可当成习惯,不然会让人家看出我的不实诚啊。可真有谁要说我不实诚,那打死我都不承认啊。自己不是有真才实学的文人,只是一个喜爱捣鼓文字的粗人,进人才济济的文学群,就我这般浅薄,还是免了吧。
至于聊天,我修行不够,不懂说话技巧。如果怕说错而选择潜水,那根本不需要进某个群当哑巴,如果为了刷存在感想说话,那我得说得出有水平,有独到见解的话。如果我嘴巴没把关乱说一通,说了对人大不敬的话,那我又会遭人扔砖,或者见了我退避三舍。如果我因为话失水准,也会让人生厌,生烦。进群有风险,就在于怕自己脑子*后乱说话,然后让自己在别人心里原本美好的形象顷刻间碎成一地玻璃。
进群如果选择长期潜水,那没必要进去滥竽充数,进去后就得说话,说好听的话。可我目前修行不够,容易犯浑,怕自己乱说,然后害得自己收拾残局,故不进群为妙。
进群只要说话,就可能要交到朋友。交友是很严肃的事,不能视同儿戏,首先,交友需要自己投入百分之百的真诚,才能产生和人家心心相印的可能,但那样也会很累。而我也在经历一些事后,看淡一些事,不再认为朋友越多越好。就我目前拥有的朋友,我也可以知足了。人与人之间,想要友情不过期,那可不是容易的事,可对于容易过期的友情,我却不愿意再去追逐了。贪心的人只能交到泛泛之交,因为只图朋友多,而忽略了本该重视的人,结果弄得人家寒心,以致自己到头来依旧没个知心人陪自己同行。我不想有那样的结果。
感觉自己年纪老大不小,却还是庸俗依旧,我也想多花点时间给自己充充电,那就得看看书,多做思考,这需要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沉寂下来。基于这些原因,我不愿再加入任何群,只想静静。
4、想变成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女人杂文随笔
有时候,很像变成一个老女人,饱经风霜那种、不卑不亢那种。深深的话我们浅浅的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的走。
如今的我,仰慕着一切超脱与风度,因为何曾企及啊!哪怕是一点点如涓涓细流的轻肆、甚是万马奔腾的放纵。我置身于小匣子里,里面整齐地安置着我的人生信条和循规日常,置身于人情世外,忽而风般的飘零,便是我当下认知的洒脱,忽而火般的膨胀,便是我窥缝寻觅的快活,忽而冰一样的温度,便是我对自己的警示:你无法纵情欲海、享愿霓裳,那么就回归凝重、独自尊崇,一个孤独中的自愈世界。
这样的世界只适合一人回甘,不懂两人酣畅,因为它清冷无趣,不宜对饮畅谈。那些许的快活也尽是火般的膨胀了,袅袅火焰炊炊烟迹,如此稍纵即逝,那如何涅槃,又如何重生?我问自己,久久不得答案,看了看身边的他,想他也是无奈,纵然火热,也无法燃烧尽我的冰冷,还是自己释怀罢!不禁想到伴我成长的挚友们,她们活泼善良,温暖着我的每个阶段,如今换成一人承担,且长路漫漫,难免为难。待我长成‘老女人’,是否容易些?
古老的传说说,这茫茫宇宙中有一颗九芒星,能散发出五彩云霞,神奇的是,它能让世人永远健康快乐。但它被上神封了锁,钥匙又被藏在一个神秘的地方,找到钥匙,人类就能够通向天堂,得到*的祝福和庇佑。但是人类寻遍大海之涯、群山之巅也不能找到,因为这些地方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很容易被探测到,这是上神预料到的了。当人类苦苦寻觅,踏遍世界角落后,低头深思,才发现原来这个通向快乐的钥匙就长在自己的心上。
解铃还须系铃人。快乐的源泉永远都要靠自己去发现和消化,饮鸩止渴总不是办法。所以我想象着自己释怀一切的模样,憨态自若、不拘不谨,有着洞察细微的眼眸,积极美好的心灵,永不止步的双脚,不骄不馁的灵魂。如旭日东升的阳光,滋养着自己和所爱的一切,爱人、事业、家庭,文字、笔、花猫……
那时的我爱口红但非不可或缺,底牌远比口红珍贵的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28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