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之《一剪梅》
引导语:《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②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诗词中多只泛用作舟的美称。
③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④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翻译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拓展阅读
1、一代才女李清照我眼中的历史名人作文1200字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点绛唇》,只是短短几句,一个娇羞活泼的少女形象就跃然纸上。李清照的闺阁词也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股青春的气息而自成一派、流传千古。
熟悉李清照的人都知道,她的作品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风格清丽活泼,以闺阁词为主。后期作品风格凄凉冷清,主要是感怀伤时之作。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王士镇《花草蒙拾》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从这些诗词大家的评论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在这一方面应该说是卓有成就了。
作为一个女词人,李清照不仅有许多的感怀愁苦之作,更有许多的闺阁婉约之作。像开始的那首《点绛唇》就是她的闺阁作品之一。她的这些作品特点主要有:一是情意真挚。真情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没有真情就算有再多华丽的辞藻修饰,仍然不能算是好的作品。在李清照之前写闺阁婉约词的多是男词人,写的也大多是艳情幽怀。而李清照是以一个女子的角度去写自己所经历的爱情悲欢,写自己所感受的深闺情怀,自然是独树一帜,也因此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她写的恋情词像《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萧》、《减字木兰花》等等,都是满篇痴情,真挚率性,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女性的婉转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词作家所无法比拟的。
二是语言自然率真。李清照在她的闺阁词中的遣词造语,自成一体,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如《浣溪纱》中的“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仿佛毫不经意,脱口而出,但是细细体味却另有一番精致的滋味。这样的口语化、家常化不是将词平淡化,而是从平常中寻求不同,匠心独具,意蕴绵长。所以落笔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等等,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是擅长白描。李清照善于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意境,她的白描不是富艳典重,也不是细密工巧,而是以境界动人心,以常言述奇情。如《醉花阴》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以常言道出离情凝重。传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与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看后闭门三天,填了五十首叙别离情意的词,混在一起给朋友陆德夫看,他看了许久,对赵明诚说“唯‘莫道不销魂’三句最工”。而她在《减字木兰花》当中写到的“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活脱脱的道出了一个初出闺阁的少女好强和对情人的猜疑。
李清照的词作以柔美见胜。清思细腻执著,意象轻灵疏淡,意境密丽婉曲,风致委婉清雅,构成了她的闺阁词所特有的阴柔美。李清照以女性本位,运用精于抒情的词体,表现少女之天真、少妇之缠绵。她的词作带有独特的柔婉美,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李清照可以说是词作者中的“柔婉之宗”,她的闺阁词独步天下,在艺术风格上阴柔美至于极致,而阳刚气一脉贯通。在这么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还能从她留下的字字句句中依稀看到当年那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隐约的倩影。
2、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
阳春五月,春光旖旎。
午后的阳光慵懒而热烈,她吸收着日之精华,调皮地笼罩在身边,很久很久。
我捧着一本书,坐在树影下,眼眸微眯,春花馥馥的香气混合着五月特有的暖风在我的周围荡漾,真是惬意无比!
翻开书,一阵书墨之气顿时向我袭来,我贪婪的闻着这味儿,看着这书,原本平静的心中这时却不再平静。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易安啊易安,这,就是你的愁么?一个深闺女子,一身素衣微寒,敛着蛾眉,一脸愁怅。我多么想过去为你把眉头拭平,但终不能得愿。
你的一生坎坷不平,国破家亡,你深有体会。也许也就是这些,才让你有了这么多难以言明的苦思与惆怅吧。我多么想帮你分担一些,哪怕一点点也好,但我们终是陌路人。
我至今难忘第一次读你的《点绛唇》中“倚门回首,却把春梅嗅”一句,我努力想像着你娇羞的模样:倚着门儿,柳眉桃腮,回头螓首望去,手里却掂着一枝青梅,“装模作样”的嗅一下,脸中却是怎么也遮掩不住的喜悦和紧张。
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让你从一个青涩的少女成为一个愁苦的妇人。你苦苦寻求着自己的幸福,总是不得愿。你的凄惨是战乱造成的,它同样也铸就了你——文学上的奇女子!
这样的你,又有谁能不为之动容?
这样的你,又有谁能不为之怜惜?
这样的你,又有谁能不为之欣赏?
这样的你,又有谁能不为之喜爱?
这样的你,这样唯一的你——李清照!
3、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
我眼中的李清照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如果说李白、杜甫、苏轼等是出类拔萃的男诗词作家的话,那么李清照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震烁古今的女诗词作家。
李清照,自易安居士,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工于词章,母善属文,家中藏书甚多。她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也饱受苦难。十八岁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结婚,夫妇俩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舒心适意。靖康之变,身遭战祸,又逢丧父之痛,所藏文物尽失,后贫困悲苦,东飘西泊,客死江南。
李清照是*社会的叛逆者。在*社会里,她冲破了一般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心在家学女红的束缚,常常是走出闺房,走向自然,去感受自然的和谐与美丽,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兴尽欲同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就写出了李清照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
荷花凋零,香味散去,竹席冰凉的触感,由身下泛至全身。你孤身一人,泛一叶兰舟。偶然听到一声清脆的鸟鸣,下意识地仰头看天,望着远方飘来的洁白的云,心中涌上一股酸涩。唉,这相思之苦,离别之痛,才从微皱的眉宇之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这时的你,已不似从前,没有从前的`那份天真。这时的你,已陷入那忧愁的黑洞,不能自拔。这时的你,已然没有那么幸福。这时的你,被离愁之苦折磨得烦恼攻心。当丈夫赵明诚病重过世,所有的不幸如潮涌似的向你涌来,把你卷入那寂寞的深渊。你哭了,如此无奈。你问,世间谁懂吾心,却无人回应。百年后,有人在感叹,李清照的悲剧人生只因生逢乱世。百年后,有人在感慨,李清照的流芳百世只因才情无双。百年后,有人在感怀,李清照一生的成就只因世事无常。
她是才女,但她毕竟是个女子。她是个有抱负的人,但她仍是女子。她追逐梦,但她不免女子的命运。我眼中的李清照。少年幸福,晚年疾苦。因为她终究是个女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56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