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范文以及习题答案解析
郭文斌
东走走西走走,东瞅瞅西瞅瞅,总是拿不定主意买谁家的纸。六月有些着急,说随便买上些算了。五月回头看了六月一眼,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五月的“不可不诚”还没有出口,六月抢先说,“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把旁边一个卖纸的给惹笑了,说,这么好听的句子,谁教你的?六月说,没人教,自己会的。哈,好一个自己会的,再背两句听听。
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嫁女择佳婿,勿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厚奁……厚奁……六月接不上来了。五月补道: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五月背到这里,好多人围了上来,看戏的一样。五月有些紧张了,鼻梁上渗出汗来。六月见状,捏了五月的手,放大了音量: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接下来,姐弟二人就不知该干什么了。六月看五月,五月的脸蛋红扑扑的,熟透的柿子一样。五月看六月,六月的脸蛋也红扑扑的,也像熟透的柿子一样。
这是谁家的一对儿?一个女人问。
下次跟集时还来吗?
六月不知如何回答,看着五月。五月说不知道。
还来好吗?还到我们这个摊儿,我把我儿子带上,你背一下给他听,让他见识一下你们的学问,可以吗?
六月说,那要看我爹让不让来。
女人说,你爹一定让来呢。说着,转身刷刷刷地卷了一卷纸给六月,这卷纸送给你。
六月说不要钱?
女人说不要钱。
六月就接过了。
五月却说不行,爹说白拿人家的东西就是偷。
六月说,爹还说如果是人家允许的就不是偷。
五月想了想,也对,就默许了。
我赞助一把蜡烛。
谢谢大妈。
不用谢,下次我也把我儿子带上,让他长长见识。
你们这不是逼人舍散嘛,看来我也得赞助一把香。口气不好听,表情却十分的亲热。
谢谢叔叔。
还有两双手在往五月六月的口袋里装糖果。一边装一边说,人家祖先肯定烧过长香的。
二人抱着满满当当的两包东西,乐颠颠地回家。五月和六月没有想到,一出《朱子家训》会换来这么多东西。六月想,回去一定要再背几出来,爹让他背《弟子规》,他嫌太长了,看来得下决心背下来。总不能一直背《朱子家训》吧,五月说。六月就把五月想说的一句话给说出来了,六月说,咱们回去就背《弟子规》吧。五月说,你说爹让我们再来吗?六月说肯定让来,一次挣这么多东西,爹为啥不让来。五月说,你才说错了,得意不可再往,爹肯定又是这句话。五月说,不过没关系,就算爹不让我们下次到集上来,五月五马上就到,五月五爹总要让我们来买香料买花绳儿吧。六月说,谁能等到五月五,把人牙都等长了。五月说看把你急的。六月说如果一月有一个节就好了。五月说那你给咱们创造个节啊。六月说好吧,你说四月该设个啥节呢?五月说你说呢?六月说就设个“听背”节吧。六月说,就像正月唱大戏一样,一戏场的人都听咱们背经。可是,那该背多少经才能够啊。五月有些负担了。六月说,没关系啊,我们可以教地生、忙生、白云一起背啊,就像唱大戏,一人一出轮流上。五月就把目光开成一束花,送给六月。
上到山顶,二人坐下来歇息。六月望着远方说,你说姐夫是不是佳婿?五月问你什么意思?六月说,爹说,姐出嫁时,他啥礼都没要,那姐夫一定是佳婿了。五月就笑了。六月说,你出嫁时,是要“重聘”呢,还是要“佳婿”呢?五月就在六月的额头上点了一下,说,那你是要“淑女”呢,还是“厚奁”呢?六月说,我两个都要。惹得五月笑翻了天。
突然,六月说,我们今天只顾接着“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背了,把前面半截给忘了。语气里透着遗憾。五月说,是啊。六月说,下次一定要补给人家。五月说,是啊,爹说省下不该省的劲儿,也是偷。六月说,爹还说,该做的事不做,也是偷。五月说,对,做该做的,拿该拿的,就是“吉祥”——爹是怎么讲“如意”来着?六月说,爹说只有吉祥才能如意。五月说,爹好像还有个说法。六月说,好像是“就像天意”,只有合乎天意,才能如意。五月说,对对对,就是这么说的。六月说,但天意人怎么能够知道呢?五月说,爹说,经上说的,都合乎天意。六月说,那《朱子家训》是天意?五月说,当然啊,按爹的说法当然啊。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二人情不自禁地又把全文背了一遍,和以前的感觉大不一样了。
因为它是天意。
(选自《清明》,有删改)
19.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父亲形象的特点。(4分)
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
(1)你们这不是逼人舍散嘛,看来我也得赞助一把香。
(2)六月说,谁能等到五月五,把人牙都等长了。
21.请简要分析第5自然段在小说中的作用。(4分)
22.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19.(1)信守经典、教子有方。(2)不贪财物,重人才。(3)不骄不躁、平和淡泊、节制谦让。(4)笃守诚信、敬天知命、顺应自然。(每条1分,共4分;如果考生答卷中作了分析,扣1分;表述意思对即可)
20.(4分)(1)明贬暗(实)褒。用与众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两个孩子的喜爱之情。(2)夸张手法。写出了六月急于再次到集上来给大家背书的心思。注:答对一条得2分,两条4分;要点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21.(1)小说第5自然段刻画了五月、六月背完《朱子家训》后的动作和神态,凸显了两个孩子单纯朴实的品性和惹人喜爱的样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2)承接上文背诵完《朱子家训》的情节,引出下文大家的问话。注: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4分;意思对即可。
22.(1)没有强烈的冲突和波澜起伏的情节,而是以传统节日“清明”为背景,呈现出富有魅力的乡村风俗与人文风情,展示了一个别样的乡土文化世界,寄寓了深厚的人文理想,富有韵味。
(2)小说从儿童的视角切入。以五月、六月的日常活动与心理感受贯穿始终,童年视角下纯真美好的童年情感、和谐融洽的人伦人际关系以及朴实无华的情感表达使其作品深具艺术魅力。
(3)独特的对话表达方式。以儿童与成人的发问与对话、儿童与儿童的对话以及儿童自我审问来展开。
(4)大量穿插《朱子家训》中的内容,在展开情节的同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
(5)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场景转换,展开情节。注:答对一点得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如答文化的古老和少年的崭新形成有意味的对比也可。
拓展阅读
1、2018长沙二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天鹅湖
导读:在作答时,选用何种句式,应仔细斟酌。答题应注意与题目相关联。所谓"相关联",是"问"与"答"具有联系性,如何问就如何答,一可体现答案的完整性,二可激发灵感,确定选用何种句式作答,避免误答。所以,读懂文章中描绘的事情、人物和中心是做题的基础;审清题目是做题的关键;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找答案是做题的窍门。长沙新东方少儿频道为广大二年级学生家长整理带来小学语文二年级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天鹅湖》供各位学生练习、参考!
我的家乡有一个美丽的湖,名叫天鹅(é)湖。据(jù)说许多年以前,有一群天鹅在这里生活,因此而得名。
湖呈(chéng)圆形,湖水清可见底,绿得发亮。湖水的四周有茂(mào)密(mì)的树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垂(chuí)柳,在微(wēi)风的吹拂(fú)下,柳条迎风起舞,看得出柳姑娘的身影(yǐng)十分秀美。树下是一片嫩(nèn)绿的草地,草地上开着*、蓝(1án)的小花。湖上有一座美丽的小桥,把天鹅湖打扮(bàn)得更加美丽。
哦,天鹅湖,故乡的湖,我爱你!
1.短文有 个自然段,第二段有 句话。(2分)
2.第二自然段先写了天鹅湖的湖水 , ,再写湖的四周有 ,树下有 ,开着 色和 色的小花,最后写湖上有 。(7分)
3.短文的主要意思是( )。(2分)
A.讲了天鹅湖的美丽景色
B.讲了家乡的天鹅湖里什么都没有
2、《钱被风刮跑以后》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一月十日,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勿匆)忙往前紧蹬。临近和平路口,撞上了边走路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他手中的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急)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
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去的地方跑去,有的还高喊着:“钱跑了,快捡呀!”顿时,路口喧腾起来了。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继而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钱要没了!这可怎么办呀!”我本想向老人赔不是,可是,说什么好呢?
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地□的人从四面八方向老人走来□把钱一一(缴交)到他手里□
人们聚集在老人周围,关心地要老人把钱数一数。老人有点情面难却,便用颤抖的双手数了起来。数完,老人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老人抬头用疑问的目光看着围在四周的人们,自言自语:“不对……”话音刚落,一个戴红领巾的小男孩喊开了:“谁还没把钱送来?”老人连忙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了呢?是您记错了吧?”人们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是三十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对视着。那个小男子又喊开了:“是谁多送了?”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买东西,刚才只顾帮大爷抢钱了,忘了自己手里拿着的钱,一块交给了大爷。”说完,人群中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北风仍然刮得很猛,然而,我心中热乎乎的,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1.在第四自然段的方框中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根据短文的意思,把括号中不恰当的一个字划去。
3.“情面难却”的“却”查( )部,再查( )画;“难却”的意思是( )。
4.文中有两处用了省略号,请说说是什么意思?
5.给文章分成四段,用“||”在文中标示出来。
6.根据上面的划分,请写出第二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
7.“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在为吃惊……”这里指的“突如其来的情况”是指什么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老人看到人们一边喊一边去捡钱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9.“数完,老人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老人为什么迟疑了一下?
10.钱怎么会多出的?
11.读最后一小节,联系文章的内容回答,是什么原因使“我”深深地感动了?
1.,,,。
2.勿,急,缴
3.卩,5,不能推却
4.都表示语意未尽
5.第一段(1),第二段(2-3),第三段(4-5),第四段(6)
6.过往的行人一边喊着一边争着去捡钱,老人又惊又急。
7.人们把捡来的钱交给老人时发现钱多了,原来一位妇女把自己手中的钱也一起给了老人。
8.指行人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地方跑去,有的还高喊着:“钱跑了,快捡呀!”顿时路口喧腾起来。
9.先是大为吃惊,继而又非常着急。
10.老人数钱发现多了钱。
11.钱是一位中年妇女手里拿着准备买东西的,刚才只顾帮老人捡钱,忘了自己手中的钱,结果一块儿给了老人。
12.被路人这种拾金不昧、热心助人的精神深深感动。
3、《李氏之鸠》及译文 阅读题答案阅读理解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①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鸿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鸠乃食。
【注】①绐:哄骗。
6.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为人言 为:说
B.晋人贾于吴者 贾: 做买卖
C.公必欲市我他所 市:卖
D.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 楹:门框的上边和左右两边
7.下列各句中加线句的以与文中画线句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必以分人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8.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氏有一只鸠鸟非常聪明,每当它看到僮仆婢女中有私自拿东西或采摘花朵的情况,就一定报告它的主人。
B.当这只鸠鸟察觉有个晋国商人想用十金换它时,它用我将不吃东西来表达不忍离开主人的坚决态度。
C.主人哄骗鸠鸟说:我有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了以后我马上就带你回家。
D.由于鸠鸟始终不吃东西,那个晋国人同情怜悯它对主人忠贞不二的气节,于是捐助了十分之二的黄金,并把鸠鸟还给了李氏。回到李氏家后,鸡鸟才吃东西。
9.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李氏之鸠》)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参***: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6.D 7.D 8.D
9. 翻译。(6分,每小题3分)
(1)译文:你一定想要把我卖给别人,我就绝食。
(2)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分内的事情。
(译出所以、职分、判断句式2分,句意通畅1分)
【附】文言文翻译
姓李的家有一只鸠,能够说人话,比鹦鹉还强,十分聪明,养了好几年了。白天就在门框、走廊、窗帘、幕布间飞来飞去,不会飞到远的地方去,晚上在笼子里睡觉,用来躲避狸猫老鼠。看见僮婢有偷东西和摘花的,一定会告诉它的主人。
一个在吴国做生意的晋国人,看见了鸠,想要用十金买它。鸠觉察到他的意思,告诉主人说:我在着居住了很久了,不忍心离去。你一定想要把我卖给别人,我就绝食。主人骗他说:我有一个想要观赏你的朋友,(看完)就带你回家。到了商人家里,就舍下它走了。鸠就绝食,哀号着告诉(商人)要回家。商人怜悯鸠的志向,并且恐怕鸠*而十金没法补偿,于是就送给姓李的人二金(取回八金),把鸠归还给了姓李的人家,鸠才吃饭。
4、龙应台《目送》阅读答案解析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1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2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3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4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5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6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7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8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www.91zhongkao.com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9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0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11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2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13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14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1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16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作者:龙应台 选自《中学生阅读》
1.文章写了几次“目送”的场面,请你简要概括。(6分)
目送儿子:儿子上小学第一天,目送他背着书包走入校园。
儿子十六岁时,机场目送他进入海关。
儿子二十一岁时,目送他自己乘坐*上学。
目送父亲:我到大学任教,目送父亲开着小货车的背影。
父亲生病住院,我要回学校工作,目送父亲坐在轮椅上被推入病房的背影。
父亲去世,火葬之前,我目送父亲进入炉门。(答出一点给1分)
2.任选一次目送场面,分析人物当时的感受。(3分)
儿子上小学的目送,表现出儿子对母亲的依www.91zhongkao.com恋,母亲对儿子的担心。
儿子作为交换生,机场目送,表现出儿子的独立,母亲的不舍、伤感。
儿子上大学,目送他自己乘坐*,表达了儿子的独立与自我,母亲在儿子离开后的孤独。
我到大学任教,目送父亲开着小货车的背影。父亲因条件不好满怀愧疚,身为女儿内心的感动。
父亲生病住院,我要回学校工作,目送父亲坐在轮椅上被推入病房的背影。对父亲年老多病心痛。
父亲去世,火葬之前,我目送父亲进入炉门。表达对父亲深切的怀念。(答出一点给3分)
3.5段中说与你同龄的儿子“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请你替儿子说几句话。(3分)
妈妈,我知道你爱我、关心我、担心我,我不能总是在您的羽翼下成长,你不要再把我当作小孩子,我长大了,能自己做很多事情了,会照顾好自己的。
4.10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过渡,引起下文。(答出一点给1分)
5.文章的9段是否多余,请你谈谈看法。(3分)
不多余。9段与16段不仅仅成为目送儿子、目送www.91zhongkao.com父亲的总结,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使得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且也形成间隔反复,有力地点明了中心。(答出一点给1分)
6.“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句话有什么含义?(3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成长、独立、年老、去世,这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在能陪伴他的时候珍惜,尽心尽力,在他离开你的时候祝福,这就是人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46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