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09 23:00:56

关于《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一、教师导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

拓展阅读

1、读后感600字

我今天了《》这一课,感受颇深。

课文主要讲了1910年,魏格纳住进了医院。他在这里非常无聊,就站起来用食指画大陆的海岸线。可这一画没白画,魏格纳球上所有大陆块的海岸线都可以较为吻合的在一起。第二天,魏格纳把自己这个想法告诉了大科家柯彭授,可是授却让他打消这个念头。可魏格纳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又做了很多考察。终在1912年,在法兰克福召开的会上,魏格纳做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起了的震动。

我叹服魏格纳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小生中。没有多少人具有这种精神,而我就在暑假中得到了一次锤炼。一次妈妈为我冻了一号电池大的冰块,我用手抓了15分钟,虽然手冻的没了知觉,但我坚持下来了。从这件事情我体会到,只要坚持不懈,没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如果我们每天坚持早读,那我们读课文一定又优美又生动。如果我们每天坚持写钢笔字,那我们的字一定又大又美。如果我们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一定会非常健壮。

我叹服他勤观察的精神,在科上,我们就应该富有这种精神。通过仔细观察,你会奇妙的细*。在校园中仔细观察,你会校园是多么美好、可爱。如果缺乏这种观察,你就会变成一个粗枝大叶的人。

我叹服他的仔细思考的精神,如果他不仔细思考,就不会在远古时代,球上所有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不断漂移,才会成了今天的各个大陆。

魏格纳的重大就靠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他就是我习榜样中的一个,我也要成为一个像他那样的人。

2、读后感600字

今天,我读了第八课《》。里面主要讲了魏格纳因生病在医院里住着。他觉得医院里没意思,用自己的手指在上画。突然他上每一块陆都能吻合。在法兰克福召开的质会上演讲了《大陆与海洋的起源》,提大陆飘移的假说,起了轰动。

一次,我订了一个航模,自己一开始不按说明书和纸做的,很马虎,拼好以后,觉得很乱,拼得很糟糕,不是很漂亮,该贴的方没贴,不该贴的方贴了,飞起来也不行,飞不远,方向不稳。后来,我又重新装了一遍,而且是照着纸认认真真拼的,一边拼还一边思考:这什么要这样装……新组装的飞机飞起来像一只翱翔在蓝天的雄鹰。

有一句古话:处处留心皆问。我想所有的人都是天生的科家,只要勤动脑、处处留心、善动脑,做任何事都会成功。

我觉得魏格纳很有耐心,如果没有耐心,他怎么知道每一块陆都能吻合。他一个一个得对着,一点也不觉得很烦,所以我觉得魏格纳有耐心。因为魏格纳观察仔细,所以他了别人没有奥秘。

是第八课的魏格纳给了我很多启,我以后一定要向他习,习他的耐心和仔细观察的优点,对身边的事物、人物进行观察,为写作文打基础。

3、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使生理解斜面的作用以及知道一些应用斜面的实例。

2、培养生的实验和分析能力。

3、培养、爱科、认真细致的科实验态度。

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如何把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具准备:

斜面实物、电脑课件、分组实验材料。

一、创情景,提研究问题。

1、片一(建在树上的房子),思考:如何到树上的房子里?(同时思考楼梯)

2、片二(把东西送到车上),思考:如何把东西送到车上?

:我们生活中有些省力的备,这些备都有一个特点(倾斜)。

3、斜面的介绍(多媒体):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二、探究斜面是否更省力。

1、思考,使用和斜面和不用斜面,有什么不同?斜面能省力吗?

2、我们怎样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测试力度(测力

提升物体(螺帽、大塑料模具、小塑料模具)、

斜面提升(搭建)

直接提升

3、生分组实验,下班指导。

4、分析数据,得结论:在斜面上推(或拖)一重物,使它沿着斜面向上移动时,比使垂直提升重物要省力。

三、探究斜面坡度与省力的系。

1、思考:如何让斜面更省力?

2、我们怎样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测试力度(测力

提升物体(螺帽、大塑料模具、小塑料模具)

不同坡度的斜面(由大到小共4种,自己搭建)

3、生分组实验,下班指导。

4、分析数据,得结论:斜面与水平之间的夹角越小,沿斜面提升重物就越省力。

四、巩固与拓展

1、说说工人为什么利用斜面把东西推到车上(比直接提升更省力)

2、说说生活中有那些方运用到斜面的(为了省力的备)?

3、片(山峰),想想能否在这里利用木板做一个斜面让我们**上去?人类又想到了什么办法?(下节课内容)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实验,愿意与同进行合作交流。

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如何把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实验划表。

一、结合影视导入新课

播放生喜爱的《头文字D》动画片的赛车过盘山公路的录象。

提问:虽然动画片很精彩,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山上的公路和平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

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表。)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 提一个简单任务:老师要把这个大木桶搬到讲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

生拓展思维:滑轮组吊、杠杆撬……)

今天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示范用木板把木桶滚上讲台)

2、 斜面概念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3、 跟据老师提的情境得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我们能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吗?

4、 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实验要求:

1) 指导如何用测力测斜面上的拉力。(拉动中,当测力匀速运动时,读其读数)

2)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反馈交流实验方案。

3) 分工提升不同的物体(每人一次,每次操作3遍)

4) 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

斜面的状况 提升不同的物体 我们的

A B C D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5、 对研究结果作分析,其中的规律。(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问: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了什么?(每个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

那么坡度不同对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实验来证明一下?

2、分组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

1)制定实验划表(师准备)

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预测 坡度越大,用力越( )

坡度越小,用力越( )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2)交流划中的要点,并进行相互修改。

3)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提醒:每个坡度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表中P17)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我们的

1 2 3 4

4)观察数据表格,讨论数据规律,进行总结。

四、巩固与拓展

1、在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方运用到了斜面工具?(螺丝、大桥……)

用纸片演示螺丝的斜面。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kc.cn/articles/292.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