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爱情诗词

发布时间: 2025-07-30 09:52:52

精选爱情诗词

1.《遣悲怀·其一》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2.《新添声杨柳枝词二首·其二》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3.《江陵愁望有寄》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4.《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5.《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拓展阅读

1、《张泌·浣溪沙》赏析

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

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

闻道 “太狂生” !

这首小,描写了一出小小的喜剧,鲁迅曾戏称为“唐朝(按:当为五代)的钉梢”(《二心集·唐朝的钉梢》)。从其思想格调来看,无足多言;而从其艺术表现来看,却又写得:“活灵活现”,不无风致。所以有人尝评曰:“笔下无难达之,无不尽之境,信手描写,状如生……活画出一个狂少年举动来。”(《栩庄漫记》)

唐宋中写到男女恋时,明明作者大多是男性,又明明是写男性对于女性的思慕,却常常用“女想男”的“闺怨”、“思妇”等方式来“反其道”而表达之。这或许也是一种“反常”的文学现象。不过此倒算是“例外”。它用直率的笔调,正面写出了一个“狂少年”对于女性的“钉梢”举动和慕之

时间是在一个春风吹拂的傍晚,地点是在京都(“凤城”)的郊外,这时候,一辆辆仕女所乘坐的“香车”正在陆续返城。一个多而轻狂的青年人,却尾随着其中的一辆,紧赶不舍。剧便由此开始。但是,由于*时代“男女之大防”甚严,因而车中那位女子的“芳容”被绣帘所遮盖,故而无法睹见。这对那位翩翩少年来讲,无疑是极大的遗憾! 可是,就在此际,天公却有“助人”之“美德”,忽地刮起了一阵旋风,竟把那不做美的帘子掀开,终于使他看到了车内那一双美丽的“娇眼”——而且,就在这四目相视的一霎间,他又看到她那笑盈盈的大眼睛中,正向着他“暗送秋波”呢(这说明她实际上早就得知有人在后“钉梢”,且并不“讨厌”于他)! 这就是上片三句所写的景,可谓是这出喜剧的“上半本”。

接着,“下半本”又开始。但看来地点似已转到城内。原来,风过之后,“斜揭”的绣帘又重新落下,因此他仍无法与她“暗通消息”;无奈之下,又生一计:“便须佯醉且随行”,只得装着酒醉(这样可遮“世人之眼”)紧随于后。如此,在读者面前,就出现了一个“男追女”的一前一后的喜剧性“镜头”。不过,“佯醉”或许能瞒过路人的眼目,却逃不过车中人的“慧眼”;果然,从车子中终又抛出了一句娇滴滴的嗔怪声:“这小子也太轻狂了”(“太狂生”之“生”为语助,无意义。意谓:太轻狂了)! 细味之下(这可联系上文的“慢回娇眼笑盈盈”来体味),这位女性,其实对他也是“有”的,故而此句“太狂生”的嗔怪语中,却又“三分嗔怪七分”地包含着复杂感在内。笔到此,戛然中止;然而意和,却并不因此而“告终”——他听到此话之后的“感涟漪”肯定还在继续翻腾,而他与她今后的“好戏”或者也还会继续发展……

不讲“雕琢”,纯用“白描”,活画出了一个“狂少年”追逐女性的一系列“场面”,并“暗示”了那女性对于他的又欢喜又羞恼的“复合”感世界,真达到了“信手描写,状如生”的艺术境地。从思想格调而言,未免有些“儇薄”、“轻狂”之感,不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晚唐五代比较“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下,人们对于的“大胆”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还可以一读且一笑之。

2、《刘效祖·挂枝儿》赏析

我教你叫我一声儿你只是不应,其实你不等我说就叫我才是真。背地里只有你共我还推甚么佯羞佯怯?你口儿里不肯叫,想是心儿里未必疼。你若是有我的在心里也,为什么开口难得紧?

刘效祖在*上失意,后来退居乡里。他以曲寄托怀,其中尤以散曲最为有名。

这是明代曲作家刘效祖用《挂枝儿》这一当时流行的曲牌写的一首小令。写的是一个女子在初次幽会时,对于羞怯的连叫对方一声儿的勇气都没有的男子的指责嗔怪,表现了这位女主人公对于大胆炽烈地追求,泼辣、坦诚的性格。

一对恋人初会于花间月下,总是男方向女方主动表示钟。而曲中的这个男子却恰恰相反,当女方主动暗示甚至明言“教他”“叫我一声儿”,他都“只是不应”。这怎能不引起女方的着急和气恼呢? 于是,一连串的嗔责象连珠炮似地*出来。首先是指责这个男子在“只有你共我”的“背地里”,还“佯羞佯怯”地忸怩作态。并且点破了其“真”——“其实不等我说就叫我”,那样迫不及待。写这男子的表现“佯羞佯怯”四字,既是女主人公坦诚性格的表现,又是作者对假道学的讽刺。最后两句是通过反问那男子是否心口如一,将嗔怪升级,口里不肯叫,就是心里不疼;如果心里有我,那么为什么“叫我一声儿”就那样难于开口呢?

这首小令用第一人称独白的手法,以女主人公嗔责对方的口吻,紧紧抓住那个男子的不肯开口“叫我一声儿”,又接连写出“只是不应”、“佯羞佯怯”、“不肯叫”、“开口难得紧”,既形象地描绘了那男子在幽会时的憨态和笃实内向的性格,也反衬出女主人公对恋人的炽烈真切的和爽朗泼辣的性格。这一写法具有“一箭双雕”之妙。

3、《刘禹锡·淮阴行五首》赏析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

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水送船,船乘水,一叶小舟渐离河岸,驶入水天相连的暮色之中,一位送行女子佇立河边。忽见一只春燕绕舟而飞,那么自由自在,这时,女子的似水柔倾泻而出,此时此刻,别无所羡,惟独羡慕燕子的轻盈的双翅,她多么希望身化春燕,衔泥筑巢于郎的船尾樯竿,朝朝暮暮与君相伴。燕子呵,既然我无法随人而行,只能托负于你,早晚为我的郎叠被铺床,烧火做饭……

这首托燕起兴,曲尽人意表达了女子对远行郎的一片痴。在古人的歌中,燕子往往与相连,早在《经·邶风·燕燕》中就有“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的句,以双飞的燕子来比喻远嫁的新人。在以后的作品中,颇负盛名的有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落花、微雨之中,双燕能自由穿飞于空中,而人却茕茕孑立,此时画面虽无声,可一种欲诉而休的隐隐春恨却洋溢于画面之外,其何堪! 与之相类的有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李白的《双燕离》“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等等。综观上述,似乎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均以“双飞之燕”映衬“孤立之人”,“燕双飞”几乎成了一种传统的“模式”,这首却另辟蹊径,歌写燕,也写,但出现的仅仅是一只单燕。

也许,这是由于此系学习南朝民歌而作的缘故。所以摆脱了文人作品的传统写法,给人以清新、别致之感。这种民歌体的特色还表现在其他几个方面。的前两句采用民歌常用的对歌形式以设问句入,一问一答似出人意外,又尽入妙。全语言朴实自然,明白如话,内容上反映的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宿食”,显得质朴纯真。这些特点与歌描写对象的身分十分吻合,因而从内容到形式,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4、《严蕊·卜算子》赏析

不是风尘,似被前身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这首的写作,起因于一段公案,需要作一点说明。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金华人唐仲友(字与正)为台州(治所在今浙江临海县)知州,有一次在酒席上命官妓严蕊赋红白桃花,她当即作成《如梦令》,唐仲友赏赐她双缣(细绢)。七夕,郡斋开宴,座上客谢元卿,请严蕊以自己的姓为韵赋《鹊桥仙》,酒方行而已成,谢“为之心醉,留其家半载”。淳熙八年(1181)道学家朱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次年以使节行部至台州,朱与唐学术主张不同,而这时正巧又有人诬告唐仲友,朱熹于是搜罗罪状向朝廷告发唐,并逮捕严蕊,指称唐“尝与蕊为滥”。而严蕊下狱一月余,虽严刑拷打,却“无一语及唐”。后解往绍兴,她对狱吏说:“身为贱奴,纵是与太守有滥,科亦不至死罪,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 虽死不可污也。”两月之中,一再受刑,几至于死,她的声价却因此而更高了。不久,朱熹改官,岳霖为提点刑狱,岳因“贺朔之际,怜其病瘁,命之作自陈。蕊略不构思,即口占《卜算子》。”(以上引文俱见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这就是朱熹“给无告的官妓吃板子”(鲁迅语)的故事。在这一事件中,严蕊无辜地充当了牺牲品,但也表现出了她的为人和品格。

长官让“自陈”,她所自陈的是要求脱离风尘,获得人身自由。劈头一个“不是风尘”,直截地说出了她的心愿和处境的矛盾。沧落风尘(做*)乃是身不由主,绝不是“”做风尘中人。“似被前身误”,所以堕入风尘,像是被前世拖累。这是无可奈何的解嘲,也表现了强烈的怨艾绪。花落”二句,表面上说,司春之神东君掌管花的开落,实际是以花喻自己,以东君喻岳霖,意思是让岳霖替她做主。“总赖”二字下得很有分量,说得很得体,意谓自己是任人摆布的弱女子,是去是留,权柄完全掌握在岳霖手里。

下片承上片开头二句,继续讲自己的处境和心愿。“去也终须去”,是从正面说,“须”表明去意坚定;“住也如何住”,是从反面说,表示无法继续留住,也不能再留住下去了。“若得”句表示对于获得释放和脱离风尘的热烈憧憬。“山花插满头”,这个想象,既表明她多么厌倦陪歌侑酒的青楼生涯,也生动地描绘出挣脱牢笼、获得自由以后狂放喜悦的心。“莫问”句,是说自己定要远走高飞,充分享受获得自由的欢乐,官府再也不要干预自己的行动了。

岳霖读了这首,“即日判令从良。继而宗室近属纳为小妇,以终身焉。”(《齐东野语》)她是否得到了她所理想的那种自由和,我们无法知道,不过她对坎坷命运的慨叹,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她的聪敏才,却永远留在这首小中了。

5、《傅玄·秋兰》赏析

秋兰映玉池,池水清且芳。芙蓉随风发,中有双鸳鸯。

双鱼自踊跃,两鸟时廻翔。君其历九秋,与妾同衣裳。

这首的作者傅玄,是西晋初期的著名人。他的作中,有关妇女问题及、婚姻题材最多,也写得最好。其形式多为五言乐府,其内容一是颂扬妇女的优秀品质和她们对的渴望与忠贞,二是描写妇女的痛苦和不幸,表达人的同,两者又往往相辅相成。《秋兰篇》是前一类题材的代表作之一。

“秋兰”题意出自《楚辞》。《九歌》有“秋兰兮糜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之句。兰花一向被认为是高洁的香草,古代人多用以比喻君子、美人。郭茂倩《乐府集》于《秋兰篇》题下注云:“其旨言妇女之托君子,犹秋兰之荫玉池,与《楚辞》同意。”

首句既是比,也是兴。这位妇女可能是引物自况,也可能是触景生。“玉池”,即白石砌成的水池。“映”,《玉台新咏》、《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均作“荫”,意旨大致相近。次句紧承前句,唯其是玉池,不是泥塘,故其水清;唯其以香草为荫,故其水芳。中间四句以比为主。芙蓉,即荷花,香远益清,茎直不曲,任凭风吹雨打,犹自亭亭玉立。鸳鸯,古称匹鸟,据说雌雄偶居不分离,古人常用以比喻夫妻恩。“两鸟”,即指鸳鸯。“双鱼”,亦暗寓夫妻。“廻翔”,《初学记》、《太平御览》作“徊翔”。这位妇女临池而观,看到鸟儿鱼儿都成双成对,很自然联想到自己和丈夫的恩,于是油然转入尾联。其丈夫可能远行在外,而且久久未归,这位妇女非常思念,但并不忧怨,而是充满着对的坚定信念。“九秋”,秋季共九十天,故称九秋,此处言时间之长,袭用古乐府“有历九秋,妾薄相行”意。“同衣裳”,语出《经·秦风·无衣》:“与子同裳”。这两句是说,不论经历多少时光,你与我都同甘共苦,永不分离。最后这两句轻轻点题,集中表达了古代妇女对忠贞不二的美好意愿。

《秋兰篇》采用的是乐府旧题,所写景物也多系常见,但仍能给人一种清新之感。其特点主要在于作者用白描直叙的手法表现出一种积极开朗的意境,因而大别于同类题材中普遍存在的伤感怨艾绪和缠绵凄切风格。清沈德潜说傅玄“长于乐府”(《古源》),明张溥称赞他“所为篇,新温婉丽,善言儿女”(《傅鹑觚集题辞》),可见他是拟古而不泥古,颇能有所创新的。汉乐府中的多为女子自咏,魏晋时期发展为文人代拟。这首小即是由人揣摩妇女心曲,而抒其愫。其语言保持了汉乐府民歌的特征,朴素质直,不加雕饰,不用奇字奥,取比起兴皆为眼前景物,随手拈来,自然成趣。抒坦诚真挚,柔和温丽,无激切矫揉之弊。客体之景与主体之如水乳相融,心境物境浑然一体。元陈绎曾说傅玄“思切清古”(《谱》),清陈祚明说他“古质健劲”(《采菽堂古》),清牟愿相称赞其“小颇有风流媚趣”(《小澥草堂杂论》)。这些评论基本上都可以适用于《秋兰篇》。还应该指出的是,傅玄同时又是音乐家,史称其“解钟律”,曾参与“创定雅歌”。这首音节和顺流畅,轻爽明快,象是一首小夜曲,在当时想必是可以入乐歌唱的。

点击查看更多精选爱情诗词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45799.html

热门阅读

  1. 过生日二年级作文
  2. 2016年最新企业新春贺词
  3. 第二册人造卫星宇宙速度物理教案范文
  4. 关于小学一年级美术的教学设计
  5. 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范文
  6. 最有个性的除夕祝福语
  7. 关于春雨的古诗
  8. 欢乐的国庆节初中作文00字
  9. 《季氏将伐颛臾》高中文言文翻译赏析
  10. 三八妇女节祝福语15句
  11. 201年38妇女节祝福语
  12. 闻一多诗歌创作的特色论文
  13. 中心小学新校落成庆典领导发言稿
  14. 母亲的家教演讲稿
  15. 描写百合花诗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