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王安石

发布时间: 2025-08-19 09:04:20

伤仲永 王安石

朝代:宋代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创作背景】

天圣三年(1025年),方仲永无师自通,提笔写诗,震动乡里。明道二年(1033年),与方仲永同龄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回金溪探亲,在舅舅家遇见了方仲永。他请方仲永作了几首诗,但他有些失望,因为“神童作家”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聪明。康定元年(1040年),王安石再次到金溪探亲。此时方仲永已做回了农民。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王安石从扬州回到临川,想起方仲永的遭遇,写下《伤仲永》一文。

【文言字词】

虚词用法

(1)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

(2)不受之人——兼词,之于。

(3)卒之为众人——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忽啼求之——代词,代书具

(5)借旁近与之——代词,代仲永

(6)余闻之久也——代词,代这件事

(1)环谒于邑人——介词,到。

(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

(3)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

(4)受于人者不至——介词,从,引出动作的对象。

(1)还自扬州——从。

(2)并自为其名——自己。

(1)泯然众人矣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2)父利其然也 —— 代词,这样

通假字

(1)扳——通“攀”,牵,引。

(2)材——通“才”,才能。

古今异义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自是”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2)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稍稍宾客其父(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5)泯然众人矣(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6)从先人还家(先人:古义:王安石死去的父亲;今义:自己的前辈。)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惊奇、诧异”的 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2)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认为……有利可图”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3)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4)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一词多义

(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1)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

(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作为)

(2)卒之为众人(动词,成为)

(1)贤于材人远矣:(胜过) (名词作动词)

(2)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有才能)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省略句

省略宾语 “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

省略主语 “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

省略介词 “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

(3)倒装句

“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拓展阅读

1、读后感精选

有人认为成功来自于先天的资质,也有大部分人认为成功来自于后天的学习与积累。

大家一定都知道方吧,他是一个具有先天资质的奇材,五岁就会作诗。但他的父亲只认为他有先天的资质就够了,不需要后天的学习与积累,所以不让他上学。后来,乡里人全都知道了方是一个天才,于是就请方的父亲吃饭或给钱买方的诗。方的'父亲认为他可以靠方的本事赚钱。于是他就带着方到各家各户做客,为他人写诗赚钱。后来方长大了,但他的知识并没有增长,所以他渐渐地变得和常人一样,后来又渐渐地不如常人了。

由此看来,只有先天的资质是无法成材的,必须要有后天的学习与积累才行。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现在才发觉,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一个天资聪颖的人,若不把握机会,勤奋、努力地学习、读书,结局也就会像本文的一样吧。更何况我们“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在世界上,靠先天的资质成材的一个都没有,但是靠后天的学习与积累成材的却数不胜数: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华罗庚……因此,有了先天的资质不能骄傲,要在后天的学习和积累上跟出色才行。

2、教学设计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结合上下文完成字词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理解文章大意。

2、了解“之”“与”的用法及“扳”“称”“宾客”等文言实词的词义和用法。

3、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激励青少年要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争取早日成才。

了解“之”“与”的用法及“扳”“称”“宾客”等文言实词的词义和用法。

抓住文章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方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理解作者的观点“后天教育非常重要”。

学生查工具书,认字记词,疏通课文大意。查阅“天才与勤奋”的名言。

一:课文导入:

成长,是一个远也说不尽的话题。说到成长时,我们就会联想到人才、天才。人人都希望自己是人才,甚至希望自己是天才。什么是天才?怎样才能成为天才?人们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你知道吗?那些名人又是怎么说的?谁能来用名人名言来回答这个问题呢?(爱迪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梅兰芳: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格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遗憾的是,很多人即使知道这一道理,自恃聪明,仍不能勤奋努力,结果沦为蠢才,庸才,方就是这样一个人。

二、作者简介: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听过这首诗吗?知道作者是谁吗?谁来介绍一下作者呢?

:字介甫,号半山,谥号“文”,世称文公。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家、文学家、*家。曾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被罢相。“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三、熟读课文,注意停顿。

学生以自己的理解读《》,老师纠正和补充个别字词的读音,以及个别语句的停顿。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隶(lì)邑(yì)扳(pn)谒(yè)称(chèn)泯(mn)

2、朗读时要注意语句的停顿。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利其然也,日扳/环谒与邑人。

余闻之也/久。

3、“”的意思是什么?

替方感到惋惜。

四、翻译课文,解决重点。

1、让“小老师”代替我,完成课文的翻译。

2、老师纠正和补充重点字词的解释,个别句子的翻译。

之: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父“不使学”、“环谒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文闻:的,助词

于:

环谒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哀,感,形容词作动词。

五、分析课文,领会主旨

1、思考:方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三个阶段:

童年时期: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五岁时“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少年时期: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方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学”,把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从“子曰”到“不至世”,揭示才能泯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4、齐读并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六、以“方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谈感受。

要求:

声音洪亮,用普通话发言。

中心鲜明,讲话的层次清楚。

七: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3、元日译文及赏析

爆竹声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

总新桃换旧符

注词释义

元:农历月初即春节

爆竹:古烧竹发爆裂声用驱鬼避邪演变放鞭炮

岁除:已尽

除: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初全家合饮种用屠苏草浸泡酒驱邪避瘟疫求寿

曈曈:光亮温暖

桃:桃符古代种风俗农历月初用桃木板写神荼、郁垒两位神灵名字悬挂门旁用压邪作春联

千门万户 :形容房屋广或住户极

古诗意思

鞭炮响转眼间已

屠苏酒暖房春风吹拂

旭升千门万户明亮

用新桃符换旧桃符

噼啪啦爆竹声送走旧迎新迎着煦春风怀畅饮酒家家户户都太阳光辉照耀着每家每户都新候取旧春联换新春联

诗意

首诗描写新元热闹、欢乐万象更新景象抒发作者革新*思想情

首句爆竹声岁除阵阵鞭炮声送走旧岁迎新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气氛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迎着煦春风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写旭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光辉灿烂景象象征限光明美前景结句总新桃换旧符既写民间习俗寓含除旧布新意思桃符种绘神像、挂门避邪桃木板每元旦取旧桃符换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表现万象更新景象

千门万户曈曈总新桃换旧符

首诗描写宋代春节场面:春风送暖旭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门旧桃符换贴门神新桃符作者择取些典型喜庆场景展现幅富浓厚气息民间风俗画卷宋特别喜欢通诗歌表达自*抱负、哲观点身宰相刀阔斧进行*所首诗字行间都洋溢着革除弊、推行新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风意踌躇满志情 能体现执政态度

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景象片爆竹声送走旧饮着醇美屠苏酒受春气息初升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桃符都换新

元阴历月初首写古代迎接新即景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摄取百姓《www.**》春节典型素材抓住代表性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表现节欢乐气氛富浓厚气息

爆竹声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遇节燃放爆竹种习俗古已直延续今屠苏指古代春节喝用屠苏草或几种*泡酒古代风俗每月初全家喝屠苏酒用红布渣滓包起挂门框用驱邪躲避瘟疫两句说:爆竹响声旧喝着节屠苏酒暖洋洋春已经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承接前面诗意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初春朝阳光照曈曈指由暗转明朝阳结尾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神荼、郁垒两神像或写两神像名字桃木板月初清晨挂门求避邪古代民间种习俗总新桃换旧符压缩省略句式新桃省略符字旧符省略桃字交替运用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缘故意思:都用新桃符替换旧桃符桃符更换揭示除旧布新主题

其实首诗表现意境现实自比喻象征意义除旧迎新比喻歌颂新胜利推行首诗赞美新事物诞同春风送暖充满机其含深刻哲理指新事物总要取代没落事物规律

歌颂春节诗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苏酒、新桃换旧符三件传统习俗渲染春节祥欢乐气氛写精炼、典型、概括力强诗流露欢快气氛与作者始推行新、实行*、希望获功情相致现贴桃符少数桃符换春联放鞭炮、喝酒习俗民间广流传达室侧面说明我华民族文化传统非悠久首诗具传统美品格现城市太空气清洁防火等面考虑并提倡鞭炮 。

4、元日译文及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不仅是*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5、读后感精选

读了这篇文章后,感慨万千。不只怎么,心里总有点责怪的父亲,有一个这么天资聪颖的儿子,却被他的贪财心给毁了。五岁时别人未对他提起过文房四宝,他自己却在那时哭着向父亲要,更厉害的是能自己作诗,而且写得也很好,要知道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何等奇才!父亲不让他学习真是一大损失啊!于是,泯然众人。

可不是吗,再聪明的人,没受到教育,自己又不努力学习,怎可能成功。现在,我们中国一些落后地区。那里的孩子生活困苦,想必大家也有所了解。吃不饱,穿不暖,何况上学呢?渴望上学的他们,不得不因家境而退学;渴望走出大山的他们,又不得不因学识浅薄而耕田种地。庸庸碌碌过一辈子,谁愿意?生活幸福的我们,天资过人吗?也许不是。但,我们也应努力,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对于学习来说更应该努力。正所谓”过则改之,无则加勉“嘛!虽说我没什么好的经验可言,但古今中外,有哪些名人天资聪颖,不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天才在哪里?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

让我们努力吧!不要像一样虽天资聪颖,但又因未受教育,未努力而成为常人!

点击查看更多伤仲永 王安石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56797.html

热门阅读

  1. 课文《葡萄沟》教案范文
  2. 会计助理实习工作报告
  3. 护士节赞美诗歌
  4. 坚持到底的励志诗句
  5. 2018元宵节的祝福短信
  6. 豪放派经典诗词
  7. 暗恋有个性的签名
  8. 恋爱励志说说短语心情
  9. 圣诞节英文祝福语优秀
  10. 《美丽的手帕》优秀活动教案
  11. 白酒整合营销策划书范文
  12. 母亲过生日祝福语深情
  13. 高中音乐剧剧本《第一节课》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
  15. 八月十五中秋节短信祝福语
  16. 201中秋节的短信祝福语
  17. 少先队中队的总结范文
  18. 班级口号高中励志
  19. 说说达尔文小时候的故事
  20. 胭脂红的故事
  21. 肩膀上的幸福情感美文
  22. 有关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总结
  23. 平安夜提前祝福短信集锦
  24. 小学生送给教师节祝福语汇总
  25. 买卖车辆不过户协议书
  26. 难题的解释及造句
  27. 201年鸡年元旦简短祝福语
  28. 新农副产品购销合同
  29. 迎新年文艺汇演大会上的演讲稿
  30. 选修的解释及造句
  31. 201年除夕夜跨年经典祝福语
  32. 六一儿童节对孩子的祝福语大全
  33. 2015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34. 201年最新春节给客户的祝福语短信
  35. 2015年小学三年级感恩母亲作文
  36. 201年公司年会部门祝福语
  37. 小学语文《古诗二首——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优秀教案
  38. 开学典礼优秀学生发言稿
  39. 房产建筑公司董事长会议的发言稿
  40. 你的季节终会来故事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