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8-11 09:55:54

李白《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1个生字

2.了解每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和诗人思想感情,激发对祖国山河喜爱之情。

3.背诵第一首诗《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诗中重点词语“断、开、流、回”

2. 体会诗中描绘的雄奇景象、

3. 背诵

一、指导预习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学过了许多古诗,谁能背诵一首你已学过的。

2.读一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准字音

3.想一想哪些词语和诗句读懂了,哪些还不懂,把不懂的划下来。 (二)学生按要求自读

(三)检查预习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

(四)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如果较容易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同学回答,较难的重点的可以留在讲读时再解决)

二、简介作者,理解诗题

1. 知诗人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诗,他的诗歌色彩瑰丽,大胆想象,被称为“诗仙”。

2.解诗题

望:看,往远处看。

天门山: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

三、朗读《望天门山》,理解诗句大意,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1.先理解字、词意思,再讲诗句的意思,(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第1,2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指点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2)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3)指名说句意

(4)教师小结句意:

天门山从中间割断,是因为奔腾的长江水从这里通过,清清的江水奔腾东流,在这里被峭壁阻隔而回旋激荡。

(5)学习第3、4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风帆,这里代指船。

(6)学生根据注释讨论句意 雄奇秀丽的天门以夹江对峙,拔地而起,在铺满红光的江面上,帆船轻捷而来。

2. 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1)根据诗意,给合图画,想象当时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给人以历历如在眼前的感觉。

(2)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

“断、开”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流、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

(3)把理解的诗句画出来。画好后,可到台前说一说。重点说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

(4)在讲画、评画的同时加深对诗的理解,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长江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体现出诗人借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5)在熟读基础上背诵

提示“断、开、流、回”四个字帮助背诵。

四、加强感知,看图片或录像

附:板书设计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拓展阅读

1、》优质课

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生热爱读诗的兴趣,激发对祖国河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方法:情境法 朗读感悟法

过程

配乐,课前欣赏祖国河美景。

一、问题导入,释题。

1. 孩子们,你们喜欢游玩水吗?都去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祖国处处都有迷人的风光,三清令人神往,长江风光无限旖旎,庐瀑布气势磅礴,黄云海云雾缭绕……祖国大好河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也游历了许多名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他就是——。(板书)

4. 今,我们就要习他写的一首水名诗——(师板题,)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欣赏水美景。(师板书:)

5.释题:“”就是远远地看,那么在这儿到了哪些美景呢?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合作探究

1.请同们看清要求,自由读读古诗两遍。(课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正音。

3.初步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4.根据手势,标画节奏。

5.师生合作叠读诗歌,体会诗歌一唱三叹之美。

三、展示交流

1.感受诗歌的景美。

这诗中有歌,诗中还有画呢。《》这首诗一句一景,就像一幅水墨画。下面我们静静地默读一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笔圈画下来。(课件出示要求:生默读诗,边读遍圈。)(指名汇报)

2.巍巍,滔滔楚江水,还有孤帆红日,这么美的景物,谁来读一读诗文?

3.习第一、二句。课件出示: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句诗中哪个字最让你感受到的气势?(抓住断字感受江水的气势)当看到浩荡的楚江水劈而去,不禁发出这样的吟诵(生读,读出气势)

4.这样汹涌的江水,这样的气势,谁来读。(指名读,再读,男生读,全班读。)

5.一边想象画面再读。并让生用优美的语言说出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6.红日、 帆、碧水、青的心和水已相融在一起。诗人扬帆而下,此美景,不禁吟诵……孩子们,读到这里,你能不能体会到当时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样心情?大诗人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师总结:(一千多年过去了,还是那样的险峻雄伟,长江水还是那样碧绿多情,如果你有机会到那里旅游,你也会像一样,深情吟诵……同们,今也让这些字,这首诗,这支歌,这座留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再一次诵读……(生配乐读诗。)

四.巩固拓展

1.总结法。师:孩子们,善于总结与反思的人才能得更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刚才习《》这首古诗的习方法,然后在其他古诗的时候运用它,那么你就做到了举一反三。生总结,师根据生的汇报出示课件的法。1.初读。(读准字音)2.再读。(读出节奏)3.想象。(想象画面)4.悟情。(体会表达情感)我们刚才说过,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他游览过祖国的许多名大川,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五十岁左右,隐居庐时也写过一首水诗。现在,请用你们刚才总结的法自瀑布》。

2.生总结方法,自瀑布》《终南余雪》。

3.小组展示自成果。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背诵《

2.孔子曾说过:不读诗,无以言。诗歌是一幅意境悠远的画,诗歌是一首动听优美的歌,诗歌是灵动的文字与涌动的情愫美妙结合,在诗人的笔下,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在课外也去搜集一些,运用在这堂课里你所到读诗方法,让诗歌浸润你们充满童真的心灵吧!

2、》优质课

一、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和默写《》。

难点:体会诗句含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四、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同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河壮丽。请同们欣赏一幅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的。两隔江相对,形同户,所以又被叫做,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很多年前,诗人也去了,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今,我们就来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指名读,全班齐读。

◎出示作者介绍。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明确:中断,从中间割断;出:耸出来;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

明确: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师范读,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的雄伟、有气势;青青的水、绿绿的水;两岸的青相对而,一只小船在水中荡荡悠悠。

◎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

明确:

(1)“中断楚江开”——“中断”一词写出了的气势,令人向往。

(2)“碧水东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写了水的清秀。

(3)“两岸青相对出”——“青”写出了的秀美与雄伟。

(4)“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话写出了上景色的清幽。

◎画一画的景色。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你看到这样壮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呢?

(五)小结作业

生谈收获,师总结。

作业:◎背诵诗歌◎读一读的《瀑布》

五、板书

六、反思

》是唐代诗人赴江东途中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歌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的情景,既写出了的雄奇壮观,又写出了两岸青夹缝中过去的远景。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在中虽然引导生想象画面,理解景色的壮阔,但是生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于的景色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师拓展资料,激发生的想象。

3、渴案例优质范文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培养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生对音乐、对春、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生初步了解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

4、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古诗和歌曲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1、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渴的心情。

2、认识变音记号,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欣赏《春在哪里》,播放一些以春为主题的欢快的音乐作品,创情景,帮助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课前创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在《春在哪里》音乐声中进入室)

师:刚才播放的这段音乐大家应该非常的`熟悉,能告诉我它的歌名吗?

生:《春在哪里》。

师: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啊?春的歌。现在春的脚步也慢慢走近我们的身边,我想请同们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诗、歌还有词来描述一下春

师:同们表现的非常的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说出了这么多关于春的诗和歌,说明同们对美丽的春是多么的热爱。

师:首先我请同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完之后请你们谈谈你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运用开的方法,直接让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体会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生: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万物复苏等。

师:刚才个别同谈了自己感受,那么我想那些没有举手的同一定还在回味当中。你们能不能给这首歌来添一个歌名呢?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就是由莫扎特创作。

师: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在课前我请同们去查找了一些关于莫扎特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他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师:同们找了非常多的资料,现在我们也初步的了解了一些有关莫扎特的东西。让我们走进他的歌曲中,去领略一番。

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歌曲的演唱形式:1、男声合唱;2、童声合唱;3、女声合唱。

b、歌曲的情绪:1、热烈激动;2、明朗愉快;3、低沉忧郁。

c、歌曲的拍号:1、3/4;2、6/8;3、3/8。

(六拍子是由两个三拍子组成的)

d、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第一遍带着问题听音乐,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第二遍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最后一题同桌互答。)

师:同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不同的画面,那么不知道用歌声描绘出的画面是不是也一样的美呢?先听老师把这首歌演唱一遍。听完这后我想你们一定也很想来唱这首歌。

(1)师边弹奏歌谱,生轻声唱,找出自己认为最难唱的一句。讲解升号,装饰音、休止符、不完全小节、连音线。

师:在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的休止符,必须要注意休止。

(2)生随琴轻声的用“啦”来模唱。

(3)唱歌词并且能有感情的演唱。

师: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呢?那我们唱的又是怎么样呢?跟磁带中唱的情绪是一样的吗?(增强了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

师: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给歌曲进行创编。

师:你看今春光明媚,空气清新,现在真是个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的季节,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感受一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吧!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望天门山》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51805.html

热门阅读

  1. 留下的是情谊随笔
  2. 精选光棍节恶搞祝福语
  3. 201年春分节气短信祝福语
  4. 没有人看得出他曾被孤立过美文
  5. 旅游合同书模板
  6. 元旦佳节的祝福语大全
  7. 腊八节著名的古诗句
  8. 《16 囫囵吞枣 》教学设计
  9. 母亲节感言初中日记400字
  10. 神奇的花布的睡前故事
  11. 小学运动会校长发言稿
  12. 中国寓言故事:晏婴两度使楚
  13. 幼儿园元旦贺卡祝福语
  14. 鬼火进城了童话故事
  15. 小学数学《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设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