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梁园吟》的诗意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10 12:07:18

李白诗词《梁园吟》的诗意赏析

《梁园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大致可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前半偏重叙事,后半偏重抒情。前半追述了诗人离开国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向东来到宋州梁园(今河南商丘)做客,和朋友在梁园饮酒抒怀的过程;后半主要是面对荒凉颓圮的梁园,抒发了今昔变迁的沧桑感,间接抒发出诗人对唐王朝衰落的隐忧。全诗感情奔放,波澜起伏,诗境多变,构思奇巧。

【年代】:唐

【内容】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沈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这首诗一名《梁苑醉酒歌》,写于天宝三载(744)诗人游大梁(今河南开封一带)和宋州(州治在今河南商丘)的时候。梁园,一句梁苑,汉代梁孝王所建;平台,春秋时宋平公所建。这两个遗迹,分别在唐时的大梁和宋州。李白是离长安后来到这一带的。三年前,他得到唐玄宗的征召,满怀理想,奔向长安。结果不仅抱负落空,立脚也很艰难,终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新唐书》本传)。由希望转成失望,这在一个感情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心中所引起的波涛,是可以想见的。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就是把这一转折中产生的激越而复杂的感情,真切而又生动形象地抒发出来。我们好象被带入天宝年代,亲耳聆听诗人的倾诉。

从开头到“路远”句为第一段,抒发作者离开长安后抑郁悲苦的情怀。离开长安,意味着*理想的挫折,不能不使李白感到极度的苦闷和茫然。然而这种低沉迷惘的情绪,诗人不是直接叙述出来,而是融情于景,巧妙地结合登程景物的描绘,自然地流露出来。“挂席欲进波连山”,滔滔巨浪如群峰绵亘起伏,多么使人厌憎的艰难行程,然而这不也正是作者脚下坎坷不平的人生途程么!“天长水阔厌远涉”,万里长河直伸向缥缈无际的天边,多么遥远的前路,然而诗人的希望和追求不也正象这前路一样遥远和渺茫么!在这里,情即是景,景即是情,情景相生,传达出来的情绪含蓄而又强烈,一股失意厌倦的情绪扑人,我们几乎可以感觉到诗人沉重、疲惫的步履。这样的笔墨,使本属平铺直叙的开头,不仅不显得平淡,而且造成一种浓郁的气氛,笼罩全诗,奠定了基调,可谓起得有势。

接着诗笔层折而下。诗人访古以遣愁绪,而访古徒增忧思;作歌以抒积郁,心头却又浮现阮籍的哀吟:“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渌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羁旅无俦匹,俯仰怀哀伤。”(《咏怀诗》)今人古人,后先相望,遭遇何其相似!这更加触动诗人的心事,不禁由阮诗的蓬池洪波又转向浩荡的黄河,由浩荡的黄河又引向迷茫不可见的长安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一声慨叹含着对理想破灭的无限惋惜,道出了忧思纠结的根源。短短六句诗,感情回环往复,百结千缠,表现出深沉的忧怀,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从“人生”句到“分曹”句为第二段。由感情方面说,诗人更加激昂,苦闷之极转而为狂放。由诗的径路方面说,改从排解忧怀角度着笔,由低徊掩抑一变而为旷放豪纵,境界一新,是大开大阖的章法。诗人以“达命”者自居,对不合理的人生遭遇采取藐视态度,登高楼,饮美酒,遣愁放怀,高视一切。奴子摇扇,暑热成秋,环境宜人;玉盘鲜梅,吴盐似雪,饮馔精美。对此自可开怀,而不必象伯夷、叔齐那样苦苦拘执于“高洁”。夷齐以薇代粮,不食周粟,持志高洁,士大夫们常引以为同调。这里“莫学”两字,正可看出诗人理想破灭后极度悲愤的心情,他痛苦地否定了以往的追求,这就为下文火山爆发一般的愤激之情拉开了序幕。

“昔人”以下进入了情感上剧烈的矛盾冲突中。李白痛苦的主观根源来自对功业的执着追求,这里的诗意便象汹涌的波涛一般激愤地向功业思想冲刷过去。诗人即目抒怀,就梁园史事落墨。看一看吧,豪贵一时的魏国公子无忌,今日已经丘墓不保;一代名王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也已早作古人,不见踪影。一切都不耐时间的冲刷,烟消云散,功业又何足系恋!“荒城”二句极善造境,冷月荒城,高云古木,构成一种凄清冷寂的色调,为遗迹荒凉做了很好的烘托。“舞影”二句以蓬池、汴水较为永恒的事物,同舞影歌声人世易于消歇的事物对举,将人世飘忽之意点染得十分浓足。如果说开始还只是开怀畅饮,那么,随着感情的激越,到这里便已近于纵酒颠狂。呼五纵六,分曹赌酒,简单几笔便勾画出酣饮豪博的形象。“酣驰晖”三字写出一似在同时间赛跑,更使汲汲如不及的狂饮情态跃然纸上。

否定了人生积极的事物,自不免消极颓唐。但这显然是有激而然。狂放由苦闷而生,否定由执着而来,狂放和否定都是变态,而非本志。因此,愈写出狂放,愈显出痛苦之深;愈表现否定,愈见出系恋之挚。刘熙载说得好:“太白诗言侠、言仙、言女、言酒,特借用乐府形体耳。读者或认作真身,岂非皮相。”(《艺概》卷二)正因为如此,诗人感情的旋律并没有就此终结,而是继续旋转升腾,导出末段四句的**:总有一天会象高卧东山的谢安一样,被请出山实现济世的宏愿。多么强烈的期望,多么坚定的信心!李白的诗常夹杂一些消极成分,但总体上并不使人消沉,就在于他心中永远燃烧着一团火,始终没有丢弃追求和信心,这是十分可贵的。

拓展阅读

1、横江其五古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我国的旧中,虽则也间有相互问答之,如经的“女曰:鸡鸣。士曰:昧旦。”(《经·齐风·鸡鸣》)以及《孔雀东南飞》中兰芝与使君的对,但数量少得很,一般都是作者一人在作独。尤其在一首绝句中,限于字数,要包括双方的问答,的确是不简单的。

这一首,不但有主客双方的对,而且除了人地以外,还辅以说话时的手势,奕奕如生,有声有色。第一句“横江馆前津吏迎”,写出与津吏(管渡口的小吏)在横江浦(今安徽和县东南)的驿馆前相逢。一个“迎”字点出津吏的社会地位与悬殊。第二句“向余东指海云生”形象写得极其活跃,几乎使人在纸上看到这一年老善良的津吏拉着少年的袖子,一手指向遥远的天空,在警告说:云生海上,暴风雨即将来临。津吏为什么这样说呢?当然为了先提出要渡江,否则决不会有对方尚未开口,来未明之前,就先凑上去的。第三句中的“郎今欲渡”四字,就证实了津吏未举手东指以前,就先已提出了“欲渡”,这一手法就将所说的话,包括在津吏的话中,不必再加明写,而自然知道是对,因此笔墨上就非常凝炼,非常精约。

第三句以下纯是津吏的话。“郎今欲渡缘何事?”句中称为郎(郎在唐代除了女性称其爱人以外,一般也用来称呼少年),可见那时年龄还不大,而津吏则已是老人。津吏问缘何事而渡江,言外之,有可省即省之,反映出当时急于渡江的那种神情,这个问题还没有等答复,接下来就从上句的“海云生”,下出了结论,说:“如此风波不可行”。“如此风波”四字好象风波已成为事实,其实海云初生,那有江风江浪立即接天而来之理?这里,这样说法,一则可见津吏对于观察天象积有经验,颇具自信,二则显示老人的善良心情,如老长辈一般的用命令式来肯定他的“不可行”。

虽则有如上所说那些特点,可是在表现形式上,却又那么地爽朗明快,简直是一气呵成。

2、贺《马》的思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①《马》本有二十三首,这是其中一首。

②金络脑:用金子做成的马笼头,说明马的主人身份高贵。

北方大漠上的沙像冬天的雪一样,燕山顶上的月亮像一个银钩露出寒光。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飞快地奔驰呢?

【踏秋之美】

贺共写了二十三首马,都是通过咏马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理想抱负或者对有志之士的同情理解。这一首中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两句,是描写边塞风景中的经典。平沙在月光的照耀下,就像大雪一样洁,月亮不仅状如银钩,它们的寒光和肃杀之气也相似。想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匹骏马佩戴金络脑,纵一情奔驰;秋风乍起,马蹄溅起点点尘土,这是何等豪气!

鬼”贺善于写哪一些豪气冲天的句,就算在这首感慨自己时运不济的中,依然有他的“鬼才”痕迹。大漠之美,在于壮阔、清冷,所以不管怎样来写大漠景色,都不能丢一了壮阔与清冷的气韵,否则就不是大漠而成了一江一南了。贺选择的是用沙和月来代表大漠的景色,沙如雪,是一种无边无际、清冷孤寂的气质;月似钩,则是一种寒光一逼一人的形象。我们打比方的时候,也要兼顾两者的神韵,神形兼备,才是好的比喻。

【启示】

古代文人的命运常与君王的器重与否有关。贺没有得到君王的特别器重,因此感叹自己时运不济,这真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中能够出现贵人相助,的确有一些人是在特别的机遇下成功了,但是感叹伯乐不常有时,也要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称得上千里马。

3、觉非居士东菴甚奇观玉蟾曾游其间醉一古玉蟾的

一瓯之闽古无诸,山奇水透真画图。

霍童山在闽之隅,天下第一*都。

*渺茫不可见,桑田沧海几迁变。

三山崒嵂青至今,堪嗟山下人如燕。

螺女江头十万家,西湖十里碧莲花。

满城和气浓於酒,一天雨露饶桑麻。

东有鼓山榴花谷,南有方山小王屋。

王霸炼药怡山西,老任跨鹤升山北。

距城以东七里余,丹崖翠壁凌太虚。

天閟地藏一蓬壶,神刓鬼划画不如。

种橘仙人来瑞世,况是籛翁其后裔。

苍松筋骨鹤精神,谓之觉非老居士。

居士少时观此山,便拟归隐乎其间。

及其赋罢归去来,此山尚锁青烟寒。

平生使节半天下,秋霜夏日大声价。

咄哉富贵非吾愿,何似归来一茅舍。

百丁持钁薙荆榛,寒岩怪石翠峥嵘。

奇花异草不知名,地灵夜泣猿鸟惊。

天然一石大如廪,裂开发露五云锦。

满地璀璨黄金沙,地下掘出玄玉枕。

度其广袤筑屠苏,鳷鹊峭耸鸳鸯铺。

人来山下抬头看,直疑上有*居。

夜静星辰挂朱桷,万丈华表立双鹤。

山童指向游山人,高处更有兼山阁。

阁边数石罗翠屏,倚崖建一介隐亭。

一登云外忽舒啸,醉归小山风月清。

双石削成闢紫户,犹胜武夷石门坞。

一石挽仰状如龟,一石跨蹲露如虎。

岩头千尺炼丹台,银泥丹砂朱草堆。

台上凿开四小涔,不见炉鼎空寒灰。

石眼有泉迸山腹,可成一池足鸦浴。

千山万山翠打围,稻田万顷如棋局。

於中突出五石岩,紫云苍雾缠松杉。

吾疑闽中四五辈,向者曾此话同参。

粉墙围住万竿竹,凤飞来枝外宿。

山前山后多麋鹿,疎栽兰蕙密栽菊。

何年种此千树梅,满山雪色皑皑。

晚来山风扫落英,五色虹霓明绿苔。

隔林髣髴闻机杼,人家知在云深处。

何处招提最近傍,早暮送钟斋送鼓。

凫汀鹤渚苹洲,小溪流水横断桥。

画出一派潇湘秋,万家秋色人渔樵。

长江浩浩数千里,浪花喷薄蛟龙起。

叶叶扁舟古渡头,目力所至海门止。

仆家本住青城边,去此迢迢路八千。

对面窣堵高插天,恍惊天柱落樽前。

觉非居士高且洁,时把黄庭玩岁月。

丹山碧水我楼观,苍椿翠桧我幢节。

客来到此蛰仙菴,披蒙茸兮登巉岩。

龙盘虎踞甚形胜,大江以东斗以南。

酒空核尽人亦醉,眼花浑不醒天地。

壁间醉墨正淋漓,夕阳已挂青山外。

【注释】:

4、《早发帝城》的思及

朝辞帝彩云间,千里一江一陵②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③,轻舟已过万重山。

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帝山上。

②一江一陵:今湖北一江一陵县。从帝城到一江一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③住:停息。

早晨辞别了云蒸霞蔚的帝城,一天的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一江一陵。只听的两岸山间的猿猴啼叫一声连续不停。不知不觉中,轻快的船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一江一面驶过了。

【飘逸之美】

《唐宋醇》中评价这首“顺风扬帆,瞬息千里……笔墨间亦有神助。”这首七绝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随一心一所一欲,自然天成。一是时间上的快,一日往返,让人有时光流逝的感觉;一是沿途景色的秀丽,两岸猿声以万重青山,让人对三峡的奇景心驰神往。光从字面上来看,就能体会到中所传达出来的三峡顺水行舟的快一感。不难想象,此时人的心中也是同样的飘逸畅快的。

向来不拘泥于传统,也不愿因袭前人的模一式,而是随发挥。当我们缺少灵感的时候,看一看前人的类似作品,会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整体的框架;当我们有灵感的时候,尽情书写自己的想法,不要受到前人作品的约束。

【启示】

乾元二年(759年),被流放到西南的夜 郎。途经帝城时,突然传来赦命,于是回舟抵一江一陵,写下了这首是怀着愉快的心情去观一江一山壮丽的,他还 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的名句,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得。传统的思想总是要求人们约束自己的情感,多体谅别人的感受,但像一样,做一个洒脱一性一情的人,也未尝不是一件乐事。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诗词《梁园吟》的诗意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51308.html

热门阅读

  1. 擦鞋的启示随笔
  2. 读书名言英文版
  3. 《雪孩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4. 春节书法对联大全
  5. 三年级秋雨作文
  6. 猪年春节祝福语精选
  7. 乡村的年味儿优秀初二作文
  8. 2016圣诞节平安夜给客户的祝福语
  9. 有关梅花的诗句
  10. 高三家长会代表发言稿
  11. 2016年七夕祝福语汇总
  12. 鹭鸶教学设计
  13. 2015年孝道心得体会
  14. 医院演讲比赛领导总结发言稿
  15. 201年元旦qq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