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钱塘湖春行》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品读诗歌音律之美
品析诗歌的语言之美
品味诗歌的情感之美,并能当堂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品析诗歌的情感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 大家一定很好奇今天老师会带给大家一段怎样的语文之旅呢?那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插上想像的翅膀随着老师的声音一起开始我们的这短短四十五分钟的旅程吧!
教师朗读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师: 请问同学们能猜得出这是写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物吗?
生:西湖的春季
师:中国历史上,在杭州当刺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宋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西湖美景的诗文。所以又有人称他们为“风流太守”。其中苏东坡写过的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名诗,大家小学时学过的,能回忆一下吗?
生:《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那白居易笔下的西湖究竟是浓妆还是淡抹的呢?现在请大家拿出笔来,再跟着老师的声音,把我们听到的文字投影在纸上。老师读一句你写一句。你认为这个字怎么写就怎么写。提个小小的要求大家千万不要翻书。
(学生随时老师的朗读开始默写活动)
师:现在请大家迅速把书本打开到68页,看看自己写的完全和原诗吻合吗?请问全对的同学举个手。那么接下来请大家大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一下,为你什么你会将此字写成彼字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白居易不用你想的这个字呢?读完之后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二、作者简介
师:那我现在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师:请问你了解白居易吗?在哪得知的?
生: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是唐代大诗人,代表作有《白氏长庆集》。
师:那请问你是从哪了解到这些信息的呢?
生:语文书68页下文注解1那里有介绍。
师:说得很好,老师还告诉大家对一个作家的了解我们往往可以从以下五个字入手:名、时、地、作、评。现在请看屏幕我们一起将白居易的相关简介一起朗读一下。
(学生齐读)
三、重点品析语言
师:那请一位同学说说刚才的默写你写错了字吗?是哪个?为什么?
师:还有哪位同学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类似刚才那位同学的误会?
(师下堂**,关注学生易错字。)
师:我刚才看了一下,大家主要错了这几个字上,“脚”、“渐”、“没”、“浅”字。我们有同学把“脚”,写成了“角”,为什么呢?
生:是因为它不理解“云脚”的含义。下文注解有说到“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师:是的,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的雨丝的下部叫“雨”
师:那还有“渐”字有同学把它写成了“溅”。你们能分析下为什么不能用“溅”字来替换?
生:因为“溅”往往是用来描述水花的,而这里说的是乱花。所以不能用。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准确。我们看到“乱花”这个词,眼前会浮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我们又想到了之前学过的一篇文章中的哪段文字呢?
生(齐背):朱自清的《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师:那大家再想想看诗人游西湖是用什么方式呢?步行、乘船、还是……?#
生:是骑马,因为后面说的“没马蹄”。
师: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点了。我们可以想像诗人在西湖边上信马由缰,眼前的乱花景象让诗人渐渐地眼花缭乱了。所以这个“渐”字无法用别的词语取代。
师:那还有同学把“浅草”的“浅”字写错的,大家说“浅草”一词
又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同样之前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又有相关的描写,是哪一段呀?
生(齐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师:除了这一段之外,老师还给大家补充一首诗,那是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师范读全诗)。请大家说说哪句话是写出了浅草的特点的?
生:草色遥看近却无
师:还有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把“绿杨”的“杨”写成了“阳”,那为什么诗人要写成这个“杨”呢?
生:因为这里写的是绿绿的杨柳。
师:我们来看看这一句里的“绿”和“白”字的妙处。白居易是一个把弄色彩的高手,用我们现在的话就是擅长混搭。其实我们小学时就学过他的一首诗,在里面他大胆的运用表现色彩的词去描摹了一幅春色图。同学们还记得吗?
引导学生背诵《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四、品读出作品的情感美
师:诗歌之美按闻一多先生的说法叫做“戴着镣铐跳舞”。因为中国的诗歌讲究平仄,讲格律,而正因为这样诗吟诵之时才会有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音律美。那怎样才能读出那种音律美呢?老师教大家在读格律诗中的七言诗句的一个小技巧。首先七言诗句的节拍通常是“二二二一”或是“二二一二”。我们要根据诗意加以判断。其次在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就会有抑扬顿挫的美感了。
师:那下面咱们同学能不能试着用老师教的方法大声地自由朗读呢。
师:请个同学给我们示范一下吧。
共请了三位同学
师:大家评价一下他们读得好不好?为什么?
生:我觉得还可以。主要是没有读出情感。
师:那你觉得应该读出了什么情感呢?
生:是对春天的赞美和喜悦之情。
师:为什么你们会认为应该是喜悦之情呢?你是从诗句中的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
生:“最爱湖东行不足”中的“最爱”
师:确实一个“最”字看得出白居易对春天到来的喜悦。那这首诗能不能做这样的处理呢?(教师读)“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生:摇头说“不好”
师:那大家说不好,我认为挺好的呀,简洁明了。也交待了行踪。不是也点出了“最爱”了吗?那你们说说为什么不好?
生:那这样就缺少了对春天美景的具体描绘了。
拓展阅读
1、《浪淘沙》《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两首诗中所描写的不同意境。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即用描写景物或事物,来表达自身想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故事,背诵古诗,理解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实物来表达自身想要说明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在你的印象当中大海是什么样子的?(生畅所欲言)出示大海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辽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浪淘沙》,看看大诗人笔下的大海是怎样一种景致。板书课题: 浪淘沙
学习古诗
同学们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抽学生朗读古诗,学生相互评议,读准字音。
再次的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思,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
交流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播,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意境。
师:首句“白浪茫茫与海连”,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浩大雄浑的意境当中: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惊涛骇浪,白色的浪花一朵连着一朵,翻滚着澎湃着,举目望去,海的近处是天,天的近处是海,海天连成一片,令人心境开阔。仅仅七个字就刻画出如此广博壮美的画面。
生反复朗读体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平沙浩浩四无边”这句诗是说水中间的田地十分辽阔,也是看不到尽头。此句与首句呼应,令人心中更觉宽阔。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海水每天从朝霞升起至夜幕降落都不停的推涌着大地,就致使浩瀚无际的东海变成令人赞叹的桑田。
学生自由学习古诗,朗读古诗,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身的学习体会,也可以把这首诗和以前学过的有关水的古诗相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感受《浪淘沙》所表达的惊涛骇浪、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致。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到诗句文字的美感,诗文的前两句意境雄浑,对仗工整,读起来气势澎湃,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浪淘沙》,生动地再现了惊涛骇浪、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致,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来表达自身要说明的道理的这种写作方法。
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新体验作文》课堂实录
一、亦真亦假的自我介绍
师: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接下来我说五六句话,这些话都是介绍我自己的,有一些话是真的,有一些话可能是假的,需要我们的同学用大脑去思考,去判断。准备好了吗?
生(齐):准备好了。
师:好,我要开始介绍了。大家可以看屏幕。(屏幕依次出示五个句子。师述)第一句话—
──“我叫张祖庆,来自浙江杭州,今年48岁,和语文打了整整40年的交道。”
──“我教了二十年数学,后来校长不让我教了,于是改教了语文。”第二句话。
──“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他们喜欢叫我‘麻辣老师’。
──“这学期我担任学校副校长,兼任班主任,教一个班级的语文。”
──“我喜欢读书,写书。读过一千本书,写过一本书。”
师:你们说,你觉得哪些信息可能是真的,哪些可能是假的?大胆地猜测。
生1:我觉得第一句话可能是假的。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您今年48岁……
师(打断):我们的声音只有更响亮,台下的老师才会更安静,你说对吗?来,我们响亮地说。
生1(响亮):因为您今年48岁,却和语文打了40年交道。您不可能8岁就开始教语文吧。
师:哦,“不可能8岁就教语文”,你认为这是错的。请坐。
生2:我认为第一句话应该是对的。因为你有可能是8岁的时候就开始学语文。我倒觉得第二句话可能是错的。
师:你的意思打交道不一定就是教语文,学语文也是打交道,是吗?精彩!但是第一句话有可能也是错的。接着说。
生2:我认为第二句话是错的。因为如果您教数学的话,就是有点那个……
师:就是看起来就不像教数学的样子,是吗?好,请坐。还有哪些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大胆地说。你说。
生3:我也认为第二句话是不对的,因为您今年48岁,和语文打了40年的交道,又教了20年的数学,那加起来就是60岁了。
师:再怎么着,我也看起来不像60岁的样子,是吧?好,这是你的判断。还有谁?你是怎么判断的?你说。
生4:我也认为第二句话是错误的。因为我认为数学它是一种理科,语文它是文科,这两种概念是完全不相同的。
师:怎么可以又教数学,又教语文呢?是不是?不可能两个项目都教得好。
生5:我也认为第二句话是错的。因为整整教了20年数学,那一定是个好老师了,可是为什么校长还是不让教呢?
师:要不是我有问题,那就是校长有问题。教了20年之后才改行,是吧?好。咱不说第二句,其他的,你有没有发现有可能是错误的信息?
生6:我认为第三句可能是真的。因为我从您刚才和我们的互动中我发现,你十分和蔼可亲,对我们来说也,让我们有亲切感,所以我认为,那些孩子们叫你“麻辣老师”,可能是对您的一种亲切的称呼,所以我认为第三句可能是真的。
师:嗳哟,真会说话。真会说话。还有没有其他信息有可能是真的,或者是假的?最后那位女孩子,你说。
生7:我认为第四句话应该是假的。因为又担任学校副校长,还担任班主任,还教一个班的语文,做的事情太多了。
师(和该生握手):谢谢你,谢谢你的理解。你说这是几乎不可能的,是吗?
生8:我与刚才那位同学的意见相反。我认为倒数第二句话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一个老师足够能干,足够亲和的话,他完全可以有能力去担任这几项任务。
师:谢谢你的勉励。真好。
生9:我觉得最后一句话应该是假的。因为上面写了你喜欢读书写书,既然读了一千本书,可是你喜欢写书,为什么只写过一本书呢?
师(笑):你对我的鞭策我一定会记在心间。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还只写了一本书。好,我告诉大家,为大家解密。我很遗憾,第一句话当中有一个很大的错误,你们没有发现。“今年48岁”,我看上去像48岁吗?像不像?有的同学说“像”。你点点头了,你说。你说像不像?
生10:不像。
师:那你觉得我有可能几岁?
生10:38。
师:这还差不多。告诉大家,今年40岁还不到。所以和语文打了40年的交道是不可能的。难道我在娘胎里的时候就和语文打交道了?这句话错误的。第二句话也是错误的。第三句话是对的。第四句话是对的。谢谢两位同学的勉励。最后一句话有点不对的。写过一本书是真的,刚好读过一千本书那是假的。谁也不知道我到底读了多少书,不可能刚好一千本。是不是?所以同学们,听别人讲话,判断一个人的信息,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判断。这才有自己的判断,不会被人误导。好。上课。
二、云里雾里的真实体验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种动物。(屏幕出示一种动物的漫画图片)你觉得它有可能是什么?
生1:它有可能是鹿。
师:还有可能是什么?你大声地说。
生2:有可能是麋鹿。
师:麋鹿。你呢?
生3:我也觉得应该是麋鹿。
生4:我也觉得是麋鹿。
师:都觉得是麋鹿。老师告诉大家,这种动物,它叫“巨角猥”(屏幕出示“巨角猥”)。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这种动物的知识,请同学认真地听,听完之后我们马上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考一考大家的记忆力、思考力、判断力。
师(读资料):它叫巨角猥,生活在三百万至一万二千年前的荷兰地区。经常活动于沼泽地。这种巨角猥的角大得惊人,角面的宽度通常有2.5米,所以叫它巨角猥。它喜欢吃水中的其他生物,鱼虾是它的主要食物,一餐就能吃30公斤。至今人类还没有见过它真正的样子,科学家一直没有发现过它的化石。
师:要不要再来一遍?
生:要。
师:好,再来一遍。这一回我加快速度。认真听。(再读资料)它叫巨角猥,生活在三百万至一万二千年前的荷兰地区。经常活动于沼泽地。这种巨角猥的角大得惊人,角面的宽度通常有2.5米,所以叫它巨角猥。它喜欢吃水中的其他生物,鱼虾是它的主要食物,一餐就能吃30公斤。至今人类还没有见过它真正的样子,科学家一直没有发现过它的化石。
3、《卡罗纳课堂实录》听后感
让爱在心中徜徉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题记
听了王老师的课,确实让我感动很多,感触很深,感怀很美,整个课堂洋溢着爱,充满着爱,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卡罗纳爱,爱在每个人的心中徜徉。
王老师的这节课从开始的揭示目标到一步步的落实学习目标到回顾学习目标到拓展学习目标,超越了对文本内容的学习,也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只有锁定目标学习才是有效率、有效能、有效应的学习,同时王老师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板块式大跨度的结构。几个试学的环节,王老师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先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与汇报学习成果的过程当中,老师的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展现了高超而流畅的教学智慧。老师的引导适当,有障碍的地方做出适当的疏导,这样的板块教学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卡罗纳》选自《爱的教育》这本书。在卡罗纳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在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就这样在王老师和他们的孩子间传递着。
试学一: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用笔画出相关的语句。
这个话题设计有开放性,有明确的指向性,学生看了很明确,知道所学习的任务,而不是盲目的再画。在这静静的默读中,爱在孩子们笔下开始传递。
试学二:练习按下列提示汇报
卡罗纳-----,(谁)------、从中我感受到------ 。
小手纷纷举起,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说出对卡罗纳的爱,老师的话语如轻盈流水,孩子们的回答清晰入耳,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卡罗纳爱,此时的孩子们已经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在他们的感受中传递着爱的故事,我也融入了这个爱的教育故事当中,我的心也在感受着所有人的爱王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1)下课了,卡罗纳一个人趴在桌子上不出去活动,我-------------。(2)吃中午饭的时候,卡罗纳面对着饭菜流泪,我-------------------。(3)做着作业,卡罗纳有轻声的哭泣起来,我-------------。就在这样的汇报交流中孩子们将这关爱传递出去,就在这样的语言场景下孩子们的心在爱中徜徉。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
4、春天举行音乐会课堂反思总结
首先我请生为歌曲拍出它的强弱,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准确的拍出强弱弱的规律。为了让他们更好的掌握强弱拍,我引导他们用多种形式去拍弱拍,如:拍腿、拍肩、拍肚子等。学生掌握的非常好,兴致也很高。但在这里我忽略了一点,没有恰到好处的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带上表情去拍手。
其次,在读歌词的环节,带入强弱朗读歌词,带入难点:“那就是我的法国号”。提出来单独的读出来请生听我将哪2个字读的长些。通过听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我”、“法”字拖的长些。当他们找出来后我再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读,让孩子们重视到这个地方的节奏应该是怎样的。这样他们很快就将这个难点攻破了。
在学唱歌曲的时候我用了多种演唱形式,男生唱,女生唱,合唱。本课的另一个难点是唱出歌曲断和连的感觉,在这里我用了示范、对比等方法请生听、看。感受歌曲断和连的感觉,再请生单独起来唱,然后再请全班同学一起来唱这句,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孩子们很快就将这首歌曲唱好了。
在学会歌曲后我又让孩子们根据这首歌进行歌表演,和加进打击乐为歌曲伴奏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歌曲。
为了学会这首歌曲我将歌曲的速度放慢了很多,但本身音乐节奏的速度很快,我引导生在学会唱会后就加快速度。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非常重要,也不是一日之功。对学生的培养是长期的。只有平时做好了一点一滴才能将它在公开课上很好的展现。
5、晏殊《蝶恋花》课堂实录
教学思路:词眼离别苦,时空颠倒,无理极妙。
师:宋朝是读书人的天堂,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由黄金屋,
生:书中自有颜如玉,
师:猜一猜,这是谁写的诗句?
生:不知道
师:这是宋真宗赵恒御笔亲作,叫《励学篇》,传布天下,这首短短的篇章,迷醉天下多少读书人。十年寒窗人不知,一朝高中天下闻。讲述晏殊的传奇经历,14岁中进士,一路攀升,官至丞相。人称富贵宰相,门生有范仲淹、欧阳修等大佬。
师:“太平宰相”晏殊,他和所有人一样,也有着这样无奈的人生困惑。写过一名句叫无可奈何花落去,
生:似曾相识燕归来。
师:花落,归燕很自然的景物,加了 “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词,惋惜与欣慰交织一起,蕴涵着一种生活哲理: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它消逝,但消逝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重现,生活不会因为一种美好事物的消逝变得一片虚无。写得真好。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首代表作,《蝶恋花》,这首词蕴含着怎样的故事和情感呢?
(师生共同朗读《蝶恋花》)
师:读了这首词后,我们似乎看到词的背后站着一个人,一个怎样的人?
生:一个很美丽的女子,想自己的丈夫。
生:是个女子,想的不一定是丈夫,可能是情人。
师:反正有一点达成共识,词中的主人公是女的。她在想人,为何不是男的?
生:整首词基调比较感伤,哭哭啼啼的,情绪很忧伤,是男的不太适合。
师:在古代的乱世,有从军征伐,在所谓的盛世,有徭役摊派,每当自己的丈夫被迫离开家乡,远离自己时,对于很多的家庭妇女来说就成了很大的打击。她们的愁苦是显而易见的,而这就为思妇诗词最初产生提供了素材和依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48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