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村的变化》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8-03 12:43:54

《小渔村的变化》优秀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地区在不时扩大,由东部沿海地区向沿边、沿江和内陆扩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2.让同学深切地感受*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繁荣和美好。

3.培养同学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和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搜集经济特区的相关资料。

2.查找关于***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各种粮票:大家见过这些粮票吗?

2.教师:票证,作为一个时代的特征,曾经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凡是40岁以上的人都或多或少接触或使用过粮票、油票、肉票、布票、工业品票等购物票。但使用最多、最早、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就是粮票了。那时我国经济很不发达,*各种东西都要用票。而现在经济生活飞速变化,商品十分丰富,各种票证就退出了历史舞台,粮票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那么大家知道是什么会议使我国的建设进入了新时期吗?

3.过渡:在*的十一届三*以后,在*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的经济*进入历史性新阶段。为了推进*,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建立了5.个经济特区。我们先来看一看深圳经济特区。

二、七嘴八舌话深圳

1.教师:同学们,你们了解深圳这座城市吗,把你知道的说说看。

2.同学结合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资料说说自身所了解的深圳。

3.教师:没错!深圳在20多年前,还只是个总面积不到3平方千米,人口缺乏3万,

十分偏僻、荒凉的小渔村。

教师引导同学阅读教科书第30页的文字资料。

4.同学阅读后自由谈感想,或谈收获,或提出问题,老师根据同学的问题提示他们阅读教科书中的插图,进一步开展讨论。

5.小结:深圳之所以有今天,都是因为赶上了*开放的这趟开往春天的列车。

三、我向邓爷爷献队礼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出*。

2.小结:***的“南巡”讲话使*开放浪涌潮叠,全国人民都是*开放的受益者。

四、我为您来当“导游”

1.教师:特区的迅速崛起,离不开国家的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像深圳这样的经济特区,我国在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建立了5个。你说说它们的名字吧。

(深圳、珠海、海南、汕头、厦门)

2.组织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组成“旅行社”,把自身预先查找的有关这5个经济特区的知识整理成导游词。

3.开展“我来为您当‘导游’的活动”:每组派1~2名“导游”对一个经济特区进行介绍。同时,“游客们”也可随时补充。

4.评选优秀“旅行社”和优秀“小导游”。

五、方寸之间大学问

1.引导同学阅读教科书第32页的地图。

2.教师:观察这幅地图,你有什么发现?

(除经济特区外,我国还有另外一些对外开放的形式: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边境开放城镇、沿长江开放港口城市;越是开放的城市经济越发达,发展速度越快)

3.小结: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与发展,对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六、你一言,我一语

讨论:我国的*开放政策,给家乡带来了什么变化。

拓展阅读

1、《秋思》与评析

这首古诗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本,在习方式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在情感的达成上,力求通过读、思、议,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思乡氛围,使者、者、作者融为一体。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训练生的理解能力,促使生吸纳、积淀丰富的文素养。

1、会正确读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秋思》,默写《秋思》。

3、通过应用课后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背诵积累。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师准备:制作课件,反复朗读并背诵古诗,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2、生准备:初读古诗,搜集诸如作者等方面的资料。

一、创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你能听出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吗?

(思乡之情是古代诗人常常会抒写的一种真挚的情感。)

今天我们习一首新的古诗《秋思》,它抒发的也是诗人的思乡之情。〔从歌曲导入,唤起生的思乡之情,有利于在接下来的习过程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二、走进“秋思”

1、谁能描述一下秋天的景色?

生描述的基础上,师概述:

春天去了,夏天走了,代表生命的绿色也没有了。秋风萧萧,落叶纷纷,使人平添了无数惆怅。身在异乡的游子常常会生出思乡的情思。

2、谁能告诉大家:“秋思”是什么意思?作者思什么?

三、初读《秋思》

1、出示课件,进行配乐情景范读,根据范读的情况画出诗的节奏和着重号。

〔宋〕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生试着读一读。(试读2~3遍,也可以互相读,互相听)

3、指名读,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来。

〔诗要读规范,只有在规范的基础上才能再谈个性,“唱”读、“拖”读不利于生对古诗情感的感悟。〕

四、精读《秋思》

1、熟读成诵。

可采用互读和范围齐读的方式,丰富阅读的形式,提高阅读的效率。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秋思》。

(1)生独自边读、边批、边查、边悟,试说每句诗的意思。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独自理解上的收获或疑惑。

(3)全班*流。

3、师对生交流中的难点、疑点进行点拨。

(1)抓住重点词句导读:

体会“见”、“意万重”、“恐”、“又开封”等词的含义。

(2)交流诗意。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秋天来了,身处洛阳城,只见秋风乍起,倍感孤独寂寞,决定提笔给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将自己的千愁万绪告诉家乡的亲人。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书信写好了,但又担心由于匆忙该说的话没有说完,就在送信人即将出发的时候,又打开了已封好的家书。

(3)引导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和蕴含的故事,体味诗中的情感:

诗人这样做是因为什么?从他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情感。

围绕诗中所表达出的强烈的思念之情进行读、议,丰富生的想象,深层次地体会诗的内在情感,努力使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1)你是怎样理解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2)读完此诗,你被什么感动了?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词句?

老师充分肯定生的感受,并适度进行精辟的概括。

5、有感情朗读。

〔自主习体会、合作习感悟是非常必要的,老师要想方法启发生进入诗的意境中,同时老师的适度点拨也是不可少的,这样不仅有利于将生零碎的东西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生也能从老师的表述中到一些表达的方法。〕

五、拓展“秋思”

1、把这首诗背给自己的父母听,顺便把你的理解、感悟与父母进行交流。

2、试着独自到秋天里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在你眼里、心里秋天是什么样的?

2、《秋思》与评析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3、感受古诗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自主积累思乡的诗词。

一、见秋生情,读题定调。

1、读“秋”想画面

板书“秋”字生读;读着“秋”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想到了什么?

2、古人眼中的秋天

在我们眼中,秋天带给我们的丰收的喜悦,但是在有一些古代文人的眼中,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现在让我们透过古诗去看看古代文人眼中的秋天吧!

出示诗句,生读。

问:这些诗人眼中的秋天是怎样一幅景象?(生答)

萧瑟的秋风,枯败的草木,飘飞的落叶……构成了一幅多么荒凉肃杀的景象。这萧条肃杀的秋景勾起一多少游子的思乡情怀啊!今天,我们来习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走进张籍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一个游子那颗思家念亲的心。

3、补充课题,引导读题,读出浓浓的、悠长的味道。

二、读通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们自由地把古诗读3遍,前两遍争取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把字音读准。第三遍争取读出诗的节奏感,韵律感。

2、展示读

指名读古诗,评价是否读出了节奏和韵律。

3、师生合作读。

4、古诗的语言具有有度的概括性,和我们现在说的白话有所不同,请同们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把这首古诗翻译成白话?(指名说说意思)

5、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品味秋韵,感秋愁

是什么让张籍产生了思乡的情怀?(见秋风)

秋风是见得着的吗?

那么诗人见到了什么?(漫天飞舞的落叶、瑟瑟摇摆的枯木、风吹落叶遍地翻滚……)

洛阳城里,落叶在秋风中漫天飞舞,打着旋儿,零落遍地;路边的败草在风中瑟瑟摇摆;天上大雁南归而去。张籍呀张籍,站在凉意渐浓的秋风中,你的心中涌起的是怎样的思绪呀?(指名说说)

这是怎样的一种愁绪呀!让我们走进另一位诗人马致远的秋思,去品味那一份别样的愁绪。

出示马致远的《秋思》,师读生想画面。

听着听着,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你的内心有种怎样的感受?为什么?马致远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萧条的秋景,瘦弱的老马,浪迹天涯孤独的游子,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请你用朗读把这一份别样的忧愁表达出来吧!(自由读,指名读,)

离愁渐远渐无穷,逢秋向晚肠寸断,寸寸都是游子愁。你看(生齐读)

2、读写结合,悟深意

你若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做什么?

张籍面对此情此景又做了什么呢?我来问问诗人。

看着生,问:秋风乍起,你——生答:欲作家书意万重。(2—3人)

你想要家书中说些什么呢?快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在家书中尽情倾述吧!

情境导读:

这悠悠的思乡愁,切切的游子情全靠这家书一封来传递,难怪诗人会——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那悠悠和思乡愁,切切的游子情,怎是一封家书所能道尽的呀!难怪诗人会——

这说不尽的是什么?轻轻一开开出的又是什么?

这首诗,抓住写信寄信这么一件事却表达出一个游子浓浓的思乡念亲之情,在表达方法上可谓高明。王安石曾这样评价张籍的诗。

出示诗句

四、想像画面,拓展升华

1、《秋思》寥寥数字,却字字饱含一个游子对家乡对亲人浓浓的思念,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品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像画面,去体味那份游子情怀。

师生合作读,然后说画面。

2、读着古诗你心中产生的什么疑问?

出示古诗,生读积累。

3、《秋思》与评析

一、目标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2、通过朗诵、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激发习古诗词的兴趣。

3、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思乡之情。

二、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容。

难点:感悟诗歌中所蕴涵的思乡之情。

三、方法

情景置法、朗读法、问答法、组讨论法。

四、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们,上节课我们习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体会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哪位同知道其他关于思乡的诗歌呢?(生自由回答)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过的《静夜思》吗?那我们一起有感情地齐背这首诗。那么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再习一首同类型的诗歌——《秋思》(生齐读题目,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通过课前预习,哪位同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张籍呢?生举手回答后,师出示ppt中张籍的文常识。

2、生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生字词,然后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作适当的点拨。

3、师范读,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分组比赛朗读、男女生赛读。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生举手朗读。举手说一说:这首诗歌名为《秋思》,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在秋天时的所见所思。

2、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3、全班齐读前两句,生思考回答:

①“洛阳城里见秋风”,仅仅是要说秋天到了吗?

明确:

秋天大雁南归,秋风萧瑟,更能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增添悲凉的气氛。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更能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②“意万重”是什么意思?能看出什么?

明确:要表达的东西很多。作者离开家乡和亲人很久了。

③如果是你离开家那么久,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生自由回答,表达思乡意思即可。

4、生齐读三、四句,分成组讨论:

①作者为什么会把封好的信又拆开了呢?

明确:

因为诗人要说的话太多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太深切了,信都封好了,还怕落下什么没有写在信上,所以才会又打开来看,再多写点。

②从这两句感悟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浓浓的思乡之情。

③作者想说的话能都写下来吗?为什么呢?

明确:

不能,因为作者想说的太多了,信纸根本不够写,不够作者表达,而且“匆匆”也说明了写家书时的匆忙,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让作者把想写的内容都写下来。通过这个细节,我们仿佛看见了诗人急切地要与家人交流的心情。他的心情因思乡而纷乱,所以才出现了“又开封”的事。

(四)拓展延伸

书信,是联系游子亲情的纽带,所以诗人借家书写思念家乡之情的诗很多。如,唐代孟郊《归信吟》中说的“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我相信,当书信被捎走的时候,诗人的心也随之而去了。此情此景,让人生出多少感慨啊!ppt出示其他与家书有联系的诗歌,积累下来。

(五)结作业

结: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事往往成为绝句的常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作业:

1、背诵《秋思》,积累与家书有关的诗句。

2、如果你也是离家很久的游子,请你写一封家书给父母,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五、板书

本课在时,由于生经验不够,对于思乡类型的诗歌把握得不够深刻,所以应该在中多引导生结合过的思乡的诗歌进行比较分析,例如列出《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诗的比较表格,对比分析,并在进一步的交流中不断加深体会,总结思想类诗歌的特点。

4、《秋思》与评析

1、习生词,能有感情地呤诵诗句。

2、通过多种途径,感知诗句的大意,并能讲述诗句的大意。

3、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的思乡之情。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有感情地呤诵诗句。

2、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感情。

3、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感情。

课前准备:

课文的插图,古诗的配乐,搜集拓展的思乡古诗。

课时: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

1、我们以前过哪些思乡的诗句?

2、揭题,板书题目。

3、释题。

二、初读古诗,理解大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反馈。(特别是“重”。)

2、自由读古诗,把诗句读通顺→点名读、齐读以作反馈。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节奏→点名读以作反馈。

4、师范读,生读,强知识。

5、引导生回顾以往读懂古诗的方法,进行诗意的理解。(组合作习,组长汇报习结果。)

三、展开想像,品读诗情。

四、整体感受,领悟诗情。

配乐读诗,边读边感受诗情。

五、拓展。

生交流各自搜集的古诗,师作补充。

点击查看更多《小渔村的变化》优秀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47802.html

热门阅读

  1. 小作文教学课件
  2. 我和汉字的故事600字作文
  3. 精选歌颂祖国的诗歌
  4. 多为他们想想教学设计
  5.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教案范文
  6. 201年夏天给朋友的祝福语
  7. 给自己鼓励的经典语句
  8. 从成功的自习走向成功的人生随笔
  9. 祝福早上好句子
  10. 慰问抗洪抢险部队标语大全
  11. 201年大学生毕业贺卡祝福语
  12. 201年最新校庆祝福语
  13. 描写春天美丽的句子
  14. 企业管理经验学习心得范文
  15. 福建武夷山导游词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