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雷锋的诗歌
雷锋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并不是一个外在于我们的高高在上的道德神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雷锋。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自己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敬,下面是关于雷锋精神的诗歌的内容,**!
你是春风,在寒冷的日子
把我们心中吹拂得阳光明媚
笑脸朵朵如花开
你是一条流淌的小河
总是在干裂的土壤
奉献甘露滋润心田
你是吉祥的小鸟陪伴寂寞的人
为他们送上舒心的歌唱
你是月光,为夜行人无私奉献光亮
你是一首动人心灵令人难忘的歌
我们一代代人永远传唱
你崇高的思想
在我们视野屹立成精神的铜像
你象里程碑一样激励我们斗志
给我们战胜千难万险的力量
雷锋,不仅是老一辈
我们80后、90后同样是你忠实粉丝
同样把你当成做人做事
永远的偶像
2、《雷锋活在老人间》
青春年少多少风云变幻
英姿飒爽仿佛还在昨天
一心为公拼命干
瞻老育小无怨言
助人为乐乐开颜
如今我们不再鹤发童颜
条条干枝枯藤爬满老脸
闲不得也累不得
心有愿力不从愿
生活重心在*
雷锋精神怎样传
看着年轻人太忙没时间
帮助料理好家务做做饭
上班高峰不挤车
少病少灾少负担
夕阳红透半边天
雷锋活在老人间
小草躁动,细芽发颤
绿色吹响了号角
要大举侵犯这个三月
多年前有一个人也曾这样来过
他刮一场浩荡的风
他挥一面进去的旗
所有人都卷起袖子开始忙碌
大的钢铁,大的建设风风火火
红色的思想到处飘扬
四十三年的沧海桑田
总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
我们大声喊一个名字
与生机勃勃的绿色一起
踏响生命的音符
振奋一个民族的风帆
一个离我们远去的身影
他冒雨送大娘和孩子回家
他曾打扫车站为旅客服务
他曾到工地打工来维持生活
在缺少爱的荒原
他是绿树一丝,春花一朵
在缺少爱的旅途
他是小船一只,大桥一座
三月的鲜花芬芳了他的名字
一个离我们远去的身影——雷锋
拓展阅读
1、学雷锋诗歌朗诵比赛总结
活动主题:我爱祖国诗歌朗诵比赛
活动时间:xx年5月30日晚
参加成员:g203班全体同学
活动内容:5月30日晚,语教g203班的同学以我爱祖国为题举办行了一次主题班会活动。活动由诗歌朗诵比赛的形式展开,同学们积极踊跃,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首先在一阵气势磅礴的音乐声中,张迎利带领着第七组的同学慷慨激昂的朗诵了《祖国,我爱你》深深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紧接着陈大曼,郑鸿日两位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诵了《心中的祖国》,其他同学又分别朗诵了《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等诗歌,在比赛的最后班长带领大家,朗诵了自己的原创诗歌《铭记》,整厂比赛,同学们都以十分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即是表演又是比赛!
活动总结: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认识到拥有爱国主义感情的重要性!提升了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宏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爱国主义朗诵,表达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达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增强了我们对祖国的自豪感!
最后祝福祖国母亲越来越繁荣、昌盛!
语教g203班李安然
2、2021关于学雷锋的诗歌征文
每个人都有一本仅属于自己的书,主题的暗淡与辉煌全凭作者的意愿。也许开篇都是磨难,但书中必定有记载生命转折的那一篇章。
雷锋,1940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他将童年积聚的苦难迸发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青年誓言。这崇高的精神境界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美德。
雷锋,1960年加入中国人民*,随即加入中国**,1962年因公殉职,年仅22岁。他的事迹家喻户晓:“雨夜送亲人”,苦练杀敌本领,在抗洪中奋不顾身,“出差一千里,好事一火车”,发扬“钉子”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凡此种种,无不表现了雷锋公而忘私、爱憎分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风亮节。
怎能忘记雷锋曾在一次文艺晚会上满怀激情地朗诵了一首诗:
小青年实现了美丽的理想,
第一次穿上了庄严的军装,
急着对照镜子,
心窝里飞出了金凤凰。
*分配他驾驶汽车,
每日就聚精会神守在车旁,
将机器擦得像闪光的明镜,
爱护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
这是多么质朴的誓言、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无私的奉献。正是这美丽的理想构成了雷锋充实的精神世界。我们要向他学习,向他致敬!
怎能忘记雷锋说过的:“从内心往外说,我时刻都想多学点本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于是他也这么做了,为了人民的利益,阶级的利益,**的利益他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学到了真本领。正是因为他善于“挤”,愿意“钻”的钉子精神,因为他言行一致、艰苦奋斗的崇高品质。我们要向他学习,向他致敬!
曾记得否有些人说雷锋是个*,雷锋却说:“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把辛苦攒下的二百元积蓄投入到望花区人民公社的建设中。要知道二百元钱在当时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资收入,对一个战士来说就是近两年的津贴费,实在不算一个小数目。这就是助人为乐、坚持付出,坚持给予。这就是我们当今或缺的“*”精神。我们要向他学习,向他致敬!
连**家*老爷爷也挥笔作诗《歌咏雷锋**》:
有众读毛选,雷锋特认真
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
阶级观清楚,勤劳念朴素。
螺丝钉不锈,历史色长新。
只作平凡事,皆成巨丽珍。
普通一战士,生活为人民。
这是雷锋精神的写照,也许用雷锋自己的四句话来解释更简洁明了:
对待**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
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让唱着流行歌曲、看着卡通漫画、玩着电脑游戏长大的我们,尽快转型吧!转向向雷锋**学习,向雷锋致敬!那么你的生命将润泽起来,天会更蓝,云会更白,人生的花朵会更灿烂——永远灿烂!让我们:
接过雷锋的枪,
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
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3、学雷锋诗歌朗诵比赛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言文字更是华夏文明的瑰宝,是人类历史的丰碑!
走进祖国传统民族文化,解读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精华,提高全体学生的朗诵水平,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进行庆元旦学生集体朗诵比赛,全体老师和同学共同欣赏了动听的音乐,聆听了清脆的童真,感受了一篇篇美文构筑的意境。
一(3)班以《春妈妈的三个小姑娘》正式拉开了比赛序幕,展示了纯真的童趣,一(4)班《新年是什么》,三(1)班的《新年的祝福》,四(3)班《新年畅想》,四(2)班、六(3)班的《飞进新年的大门》都叙述了和新年有关的话题,让人明白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真理,一(1)班的《自己去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立自强的孩子,一(2)班的《十二月歌》让我们陶醉于四季美景之中,一(3)班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四(1)班的《祖国啊,我为你自豪》,五(1)班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则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大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一(1)班的《心愿》,一(4)班的《我真希望》,一(2)班的《窗前的一株紫丁香》,三(2)班的《老师,您辛苦了》表达了孩子内心最真挚最淳朴的感情,五(班2)的《六十年前的今天》则通过前后的对比,告诉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好生活,五(3)班的《中国少年说》(节选),六(1)班的《人生礼赞》唱响了一曲雄壮的人生之歌,揭示什么才是人生真正的价值,要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六(3)班的《望大陆》则表达两岸同胞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心愿,更值得一提的是三(3)班的《古诗朗朗,伴我成长》让台下的一个个小观众明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次比赛由学校德育组、语文科组、大队部联合组织。从彩排到正式表演,从场地布置到评委计分等细节组委会都安排得非常细致。为让更多的孩子参与活动,学校规定各班参与此项活动的人员都不少于20人,场地处处洋溢着热闹的气氛。
参赛的20个节目形式多样,个个精彩。一篇篇充满韵味的美文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被这些同学演绎得美轮美奂。经过评委认真地评比:、、、、、、(比赛结果)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了文章中豪迈的激情,深邃的思想,博大*襟和伟大的情怀。我校老师和同学将以传承华夏文明为己任,从现在做起,争当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让中华文化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文化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元旦诗歌朗诵活动总结二:20xx年12月27日下午,在辛寨镇中心小学二年级二班教室举行了“庆元旦 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20xx年9月开学以来,我校根据市教育局和辛寨镇校办的的精神,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根据不同的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给不同的年级安排了不同的诵读内容,一年级的《弟子规》、二年级的《三字经》、三年级的《75首古诗》、四年级的《论语》、五年级的道德经。为了检验一段时间以来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学生的掌握情况,特地在元旦到来之际,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现将二年级经典诵读活动的比赛情况总结如下:
1、诵读活动的笔试情况:通过笔试可以看出学生对三字经的背诵很熟练,理解的也很好,达标率98%,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部分字学生不会写,但是在测试中,要求学生可以用拼音代替。不过总体效果很好。
2、演讲比赛情况:参加活动的有二年级的全体学生、所有的语文老师及参赛学生的部分家长。每个班级选出5名小选手参加演讲比赛,所有的参赛小选手演讲很精彩、背诵很熟练,博得了在场家长的一众好评。
3、在利用评委加算分数期间,指导教师又进行了现场问答(如:五谷指什么、六畜指的是什么、八音、七情、五常等问题)孩子们回答的很精彩,让在场的老师和家长瞠目结舌。
通过经典诵读比赛,可以看出,学生不但背过了,而且理解的很好,还能做到学以致用,我们的孩子懂得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下一学期,我们会继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把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发扬下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46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