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是最好的老师美文
2010年12月24日,在土耳其安塔基亚举行的女子国际象棋世锦赛尘埃落定,中国棋手侯逸凡过关斩将,最终荣登冠军宝座。侯逸凡只有16岁,她的夺冠,也创造了国际象棋历史上最年轻“棋后”的纪录。
侯逸凡自幼天赋异禀,9岁便获得国际象棋世界少儿锦标赛冠军。此后,她接受名师指点,良好的棋感加上系统训练,她的棋艺突飞猛进,接连获得各种冠军。在侯逸凡与对手的历次角逐中,不乏经典名局。但是,当记者采访侯逸凡,问她对自己的哪些比赛印象深刻时,她略加思索,竟然提起了3场败局。
第一场要追溯到2000年,6岁的侯逸凡参加少儿比赛,一路所向披靡,直至进入冠军争夺战。争冠对手是一名男孩,虽比侯逸凡大几岁,却被侯逸凡犀利的棋风所压制,苦苦支撑到最后一盘。下着下着,男孩小声对侯逸凡说:“我们和棋吧?”侯逸凡立刻拒绝,因为她已占据明显优势,冠军唾手可得。男孩只得硬着头皮继续下,侯逸凡暗自得意,仿佛已经看见了夺冠后妈妈的笑脸和教练挥舞的鲜花。不料,形势急转直下,男孩缓过劲来,反戈一击,杀得侯逸凡无法招架,必输无疑。侯逸凡不干了,对裁判说:“他之前就提出过和棋,现在和棋还可以吗?”裁判答道:“当时你没同意,依据规则,只能以最终的结果为准。”就这样,侯逸凡到手的冠军飞了,她伤心地大哭一场。在泪水中,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能因为一时的顺利而得意忘形,笑到最后才笑得最甜。
第二场是2008年世锦赛。年仅14岁的侯逸凡出人意料地杀入决赛。决赛的对手是俄罗斯选手科斯坚纽克。决赛前,很多人预测,侯逸凡的功力已与科斯坚纽克不相上下,加上初生牛犊的冲劲,应该不落下风。在无数人关注的目光中,侯逸凡踌躇满志地上阵了。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看到一场针锋相对的对决,侯逸凡下得非常辛苦,感觉处处受限,心理上非常不适,根本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科斯坚纽克令人信服地夺冠。赛后,教练点评说:“科斯坚纽克有过世锦赛决赛经验,尽管当时输给了诸位,但那次失利对她的策略准备和心理准备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次,明显感觉她的准备非常充分,尤其是在心理上,而这恰恰是你失利的重要因素。”侯逸凡领悟到:成功不是靠运气,而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只有在技术、心理和经验等方面磨炼成熟时,成功的果实才会瓜熟蒂落。
第三场是2010年与世界棋王卡尔波夫的“性别大战”。卡尔波夫是国际象棋界的巨人,在世界冠军的位置上长达12年之久。棋王果然名不虚传,尤其是在对残局的判断上,明显高出侯逸凡一筹,侯逸凡输得心服口服。其实,侯逸凡经过多年的历练,棋艺已炉火纯青,在女子象棋界鲜有对手,就连卡尔波夫在赛后也惊呼:“侯确实非常厉害,超出我的预料。”但是,与卡尔波夫一战,令侯逸凡清醒地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任何时候都要虚心前行,学艺之路永无止境。在卡尔波夫的指点下,侯逸凡不再满足于对棋艺的追求,而是沉下心去,从研究国际象棋的历史开始,探索理论,感悟棋道,从而在下棋的境界上更上一层楼。
失败是最好的老师,失败里往往暗藏了一个人最缺乏、最直接的成长营养,我们何必舍近求远,试图从别人的成功法则里获取有用的东西呢?
拓展阅读
1、我最好的老师550字作文
我最好的老师,她就是我们三年级时的数学老师——张老师。她中等身材,充满着蓬勃的朝气,宛如春天早晨中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她的头发像黑*的瀑布倾泻而下,柔软而妩媚,有一种朴素而自然的魅力。她那双慈祥而亲切的眼睛就像夏夜晴空中的星星那样晶莹,又像秋天溪水那样清澈。
张老师上的课就像磁铁般吸引着我们,她讲的数学课我们都爱听。然而,她可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他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献给了我们。
记得那是临近期末考试的一天,张老师正在给我们上课。教室外面突然来了一个女老师,她着急的喊道:“张老师!张老师!”张老师走到教室门口,那位女老师在张老师耳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地走了。张老师一听脸*发白,身体微微的颤抖了一下,但她很快镇定了下来,又继续给我们将可。这时。教室里安静极了,只有张老师那亲切温和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下课了,我们纷纷议论起来,张老师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到了下午,我们才打听到张老师的孩子生病了,一直大哭,不肯吃东西。在老师的丈夫抱着孩子直奔医院,经医生检查,原来小孩得的是急*肺炎,必须住院*。
第二天,我想张老师一定不回来了。没想到我一进校门就看到了张老师……
在课后,张老师经常和我们一起玩耍……
张老师,您循循善诱的教导,有春风化雨一般,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张老师,您永远是我最好的老师,我爱您!
2、《我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范文
星期五,我们学习了《我最好的老师》这篇文章。文章讲的是作者六年级时的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怀特森先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有一天上课时,他拿出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编造一种叫“猫猬兽”的动物,同学们认认真真地做课堂笔记,然后开始随堂测验。当卷子发下来时,同学都惊呆了,因为大家都得了零分。怀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理会我们的心情,他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怀特森先生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怀特森先生在上科学课的过程中,煞费苦心地制造出一个个貌似正确的论点,让同学们一次次去思考,论证。我曾经看见过这些故事:牛顿被苹果砸,发现了地吸引力;鲁班上山被锯齿纹的叶割损皮肤,发明了锯子;瓦特从水壶烧开,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事实告诉我们: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细心观察身边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真理就在你身边!怀特森先生用心良苦,通过“猫猬兽”这个例子来告诉我们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怀疑的精神。在这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增长了见识。
我认为,怀特森先生是个认真负责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学生们也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3、《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老师的引导+家长的言传身教》读后感
孩子最好的教育,一定不是老师给的,也不是家长给的。而是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言传身教共同作用的结果。脱离了家园合作的的单方面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的影响最深。把孩子的一切都交给老师,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再负责任、再优秀的老师,在很多方面也是无能为力,因为很多方面老师是不能替代父母的。孩子的性格和品行在上幼儿园之前几乎已经形成,老师的作用只是尽量引导,并不能彻底改变。
一个人品行的高低,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幼儿园也会在孩子的品行这一方面上着重培养,但是请记住,老师也不能保证你的孩子一定会有美好的品行。家长还需要多操心,毕竟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比老师更亲密,孩子受到的影响也会更深。
良好习惯的培养与家长的教育密不可分,在幼儿园里,老师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孩子培养最好的习惯,但是老师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会养成良好习惯,因为习惯的养成,得益于老师耳提面命的教导,也得益于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孩子在学校五天养成的习惯,会因为周末两天而化成0。在学校,孩子受到规则的束缚,会有所收敛。回到家里,就会忽然放松,如果家长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孩子就会把在学校学到的习惯,知识全部还给老师。所以想让教育效果更佳,家长在家的教育必不可少。而且很多时候孩子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受家长的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好榜样。
坚强意志的培养。幼儿园也在培养小朋友的坚强意志,但是意志的培养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持续性,可能只是陪伴孩子三年,五年。而真正能够帮助孩子的是家长。比如天气越来越冷,孩子可能因为怕冷不愿意来幼儿园。老师只能引导孩子要坚持来幼儿园,坚持晨练,但是真正能够控制孩子来不来幼儿园的还是家长。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可能家长会说你必须去,也可能就会妥协,不想去就不去了,两种不同的做法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是完全不同的。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父母尽好自己的教育责任,老师尽好教书育人,引导孩子的责任,孩子只会越来越好。
4、《我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范文
五一之前,我学习了一篇文章《我最好的老师》,文章讲的是作者六年级时的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看过之后,得到很多启发。
课文具体描写了怀特森老师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第一天上课,怀特森老师给同学们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同学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然都得了零分,原来怀特森老师讲的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虚构的编造的,他希望自己的学生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最后,他告诉了学生们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怀特森先生的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有创意,也算是用心良苦,每节课想方设法让同学们“冒险”,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怀疑一切的能力。真是煞费苦心。在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近在咫尺,并不是成功不肯垂青我们,而是我们易被环境左右,贯于附和,缺乏主见,最终放弃自己正确判断的缘故。每个人都有判断失误的时候,不要让自己的头脑发热,没有主见地去依附他人的意见,相信自己,有时时候也需要质疑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发现真理。然而做出大胆的质疑,提出不同的想法的前提就是自信,自信是人生最大的考验,它往往在很多大事面前决定你的命运与否,要想接近真理就必须相信自己,只有你自己知道,最清楚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也能靠自己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才相对更有把握。
怀特森老师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具有怀疑的能力,他用心良苦,通过“猫猬兽”这个例子来教育学生,这样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增长了见识。他确实是一个对学生认真负责的人,他给学生一节不一样的课程,上了一堂传授知识和研究知识的课。
而在我们生活中,只要你细心观察身边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真理就在你身边,我们还要学会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要大胆地尝试,这样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阅读了《我最好的老师》,我学会了怎么去学习,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学习中大胆设想,不要被书本的权威所折服,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8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