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21 21:13:44

三年级数学《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第1-6题。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一、复习引新

指名1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让学生说一说42÷2的笔算过程。

2.引入新题。

现在我们知道,笔算除法要从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如果我们把42÷2改写成52÷2,(板书:笔算52÷2)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能一下子被2除完吗?像这样的题怎样笔算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1.用小棒演示。

(1)提问52÷2可以表示把多少平均分成2份?如果用小棒来分一分应该先摆多少根小棒?(演示摆出5捆带2根)

请大家自己分一分。分过后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分法。

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怎样分呢?每份得多少呢?提问:52根小棒里有5个十和2个一,平均分成两份,按照过去分的顺序,先把多少平均分成两份?5个十平均分成两份,(演示)每份几个十,还剩几个十?

说一说,继续分下是要怎么办?

剩下的1个十能不能直接平均分成2份呢?

(3)谁来告诉大家,用小棒算52÷2是怎样分的?(指名几人口答)

指出:52除以2,用小棒可以这样算,先用5个十除以2,每份得2个十,还剩1个十;指剩下的1个十和2合起来是12,再用12除以2,每份得6个一。所以52除以2,得26。

(1)根据刚才算的过程,52÷2也可以用笔算。(板书竖式)

商2个十,这样2乘2得4(板书:4)分去4个十,十位上的5减4还得1个十。(板书:1)

追问:十位上减下来的1表示什么意思?

所以,把个位上的2移下来,和十位上1合起来是12,再用2除。(板书课本上的旁注)12除以2得几?(板书:6)2乘6得12,(板书:12)12减12得0,(板书横线和0)正好除尽。

追问:十位上剩下1以后是怎样除的?

提问:请哪位同学告诉大家,刚才是怎样笔算的?(指名几人口述)

3.提问:52除以2和复习时42除以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指出:这两题都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时,如果十位上有余数,把余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三、巩固练习

1.做第48页“练一练”。

指名3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三组,每组做一题。

提问:当十位上有余数时,接下去要怎样算?

集体订正。选择两题说计算过程。

2.做练习十第1题。

学生分三组练习,每组做两道。做在练习本上。

3.做练习十第2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说一说哪里有错误,怎样改正。在小黑板上改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按照怎样的顺序算,商怎样对位?如果十位上有余数,就应该怎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第4—6题。

拓展阅读

1、最新北师大版二上册第七单元 分分与

本单元内容创了许多“分分”的实践活动,让生通过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深刻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引入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生获得对法意义的初步理解;进而在乘混编的具体情境中,使生经历情境识别,直观操作,再列出相应的乘法或式的过程,体会乘法与法的区别,进步理解法的意义。在理解法意义的基础上,生要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并在法运中,逐步摆脱对实物操作的依赖,发展抽象思维;同时在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地体会乘法与法的区别与联系,为进法及乘法口诀打好基础。

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本单元是在生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日常生活中生已接触过分物体的情境,知道将物体分成几份的方法。

1.强调对法意义的体验。法运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材在引入和建立式前,安排了“分分”活动,就是为了让每个生都经历并掌握“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充分了解“平均分”的意义。旦明白式不过是“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符号表示,体会这是化的过程,也就认识到法的意义。

2.习内容上要采取乘、有分有合的策略,有利于生体会乘法与法的区别与联系,并且师要指导生先弄清者的区别,再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先分化,再贯通。

3. “倍”不作为概念,而作为生活概念来处理,所以不下概括性的定义,而是结合具体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生感受“倍”的意义,体会“倍”与平均分的联系与区别

1.落实“分分”的具体活动,逐步丰富、加深对平均分的体验。 2.经历“平均分”具体操作的化过程,体会法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4.用乘法混编的情境,培养分析问题与选择法的能力。

1 分物游戏 1课时. 2 分苹果 1课时 3 分糖果 1课时 4 分香蕉 1课时 5 练习五 1课时 6 小熊开店 1课时 7 快乐的动物 1课时 8 花园 1课时 9 练习六 1课时

分物游戏。(材第58、59页)

1.经历把小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连、圈圈)的方法解决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小于份

重点:体验平均分。

难点:体验平均分。

课件、小棒。

师:同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能给大家讲讲图中关于小猴子的故事吗? 课件出示:材第58页第幅图。

生讲故事:有只小猴子,它们要分4个桃子。想了半天,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就开始你个我个地分起来,到最后每只小猴子分到了2个桃子。

师:是啊。它们是个地分的,最后分到的样多。今天我们就起来做分物的游戏,有兴趣吗? .

意图:由生喜欢的卡通故事引入新课,告诉生做分物游戏,激发生探究的兴趣。】

1.分萝卜。

师:现在请同们帮小兔分萝卜,要求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样多,每只小兔分到几根萝卜?可以借助小棒摆摆哟!

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师**指导。

组织交流,重点引导生说说怎样分,分的结果怎样。 生可能会说:

·我是1根1根地分的,分了4次才分完。结果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我觉得这么多的萝卜1根1根地分,太麻烦了。我是2根2根地分的,分了2次就分完了。结果也是每只小兔分到4根萝卜。

·我只分了1次就分完了,因为我想到了乘法口诀“四十二”,也就是说3个4是12,那么3只小兔子每只分4根萝卜,就正好分完了。

??

如果出现了第种分法,师要给予表扬鼓励;如果没有出现,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引导生思考探究这种分法。

师:同们说得真好!像这样正好分完,每份分得样多,就叫作“平均分”。 2.分骨头。

师:现在有15根骨头要平均分给3只狗,每只狗分到几根骨头? 生:根据乘法口诀“五十五”,应该是每只狗分到5根骨头。 师:究竟对不对呢?不用摆小棒,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生尝试画图表示分法,师**了解不同的分法。 组织交流,展示不同的分法:

·我用3个圆圈分别代表3只狗,然后1根1根地分骨头,每分到1根骨头就在那只狗的下面画个小竖表示分到1根骨头,到最后每只狗的下面都有5根骨头。

·我用3个五角星分别代表3只狗,第次分2根,就在每只狗的下面画小竖,然后1根1根地分,每分到1根就在下面加1个小竖,到最后每只狗都分到了5根骨头。

·我是先画了15个小竖,表示15根骨头,然后用3个圆圈表示3只狗,接着把骨头每3根圈在起,表示每只狗都从圈里分到1根骨头,这样就画了5个圈,表示每只狗都可以分到5根骨头。

??

意图:让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经历由实物分法的探究抽象出画图表示分法,培养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师:通过今天的习,你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吗?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收集后与同们交流下。

1.创了“猴子分桃子”的问题情境,通过小目“分分”的操作活动,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平均分的图形表征是对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概括,有助于形成表象,促进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2.平均分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不必作为固定名词,也不必用固定的语言给它下定义,可以用“分得同样多”“分得样多”来理解或替换它。时必须要强调人人操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A类

每只小松鼠分到( )个松果。

(考查知识点:平均分;能力要求:能正确地把实物进行平均分。)

B类

把下面的圆片平均摆到个盘子里。

(考查知识点:平均分;能力要求:能正确进行较为抽象的平均分。)

课堂作业新

A类:5

(考查知识点:法;能力要求:能运用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B类

幼儿园的阿姨要把这些大红枣分给小朋友们,如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够分给几个小朋友?

(考查知识点:法;能力要求:能运用法正确地进行列式。)

课堂作业新

A类:9÷3=3(条) B类:12÷3=4(个) 材习题

1. 圈圈,说说略。 8÷2=4(根) 16÷4=4(份)

2.(1)12 2×6=12(架) (2)4 12÷3=4(组) (3)3 12÷4=3(组) (4)2 12÷6=2(架)

3. (1)3 18÷6=3(盒) (2)6 18÷3=6(块) 4.略

练习五。(材第66、67页)

1.巩固式的读法、写法,进步体会式的意义。 2.进步巩固运用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生的综合能力。

3.促使生体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正确列式。 难点:对法意义的理解。

课件。

师:同们,在分分的游戏活动中,你们到了什么? 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只要每份分得的目相同,就是“平均分”。

·我知道了说“平均分”的时候,可以说“平均分成几份”或“每份是多少”。 ·我还会读写式。

·我知道了式各部分的名称。 ??

师:同们在游戏中会的知识还真不少呢!你们掌握了吗?今天我们就起来检验下大家的习效果,你们有信心吗?

意图:通过谈话既帮助生回忆过的知识点,又抛砖引玉,激发习的信心,为新课的习做准备。】

1.看图列式,说意义。

师:请同们结合图说说每个式的意义。 课件出示:材第67页第5题。

生看懂图意后,尝试独立解答;师**,指导个别习有困难的生。 组织生交流汇报,重点说说式的意义。

生1:6×4=24和4×6=24都表示每串有4个红果,6串共有24个红果。 生2:24÷6=4表示共有24个红果,平均穿成6串,每串有4个。

生3:24÷4=6表示共有24个红果,每4个穿成串,可以穿成6串。 只要生回答得正确,师就要给予肯定、鼓励。 2.看式,编故事。.

师:你们会讲故事吗?谁愿意把图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材第67页第6题。

生:机灵狗的鱼缸里面有12条漂亮的小金鱼,但是机灵狗不小心把鱼缸打破了,金鱼掉在了地上。淘气和笑笑跑过来,把这些小金鱼平均放在个鱼缸里,每人高高兴兴地端着个鱼缸走了。

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讲故事或补充,充分锻炼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在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有12条小金鱼,平均放在2个鱼缸里,每个鱼缸里有多少条小金鱼?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吧。

生解决问题后,组织生汇报交流,重点说清式的意义。

意图: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培养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生及时地梳理所知识,有助于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呢?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好吗?

1.在生利用具动手操作得出答案的基础上,要适时引导、鼓励生超越借助实物操作的水平,尝试用图形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思维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

2.过程中让生说说故事情节,明确故事中的问题,在解决法问题的同时,培养习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A类

(1)每人分2朵小花,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2)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

(考查知识点:法;能力要求:能运用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B类

看图列式。

××==

÷÷== (考查知识点:乘法与法;能力要求: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及关系。)

课堂作业新

A类:(1)8÷2=4(个) (2)8÷4=2(朵) B类:2×4=8 8÷4=2 4×2=8 8÷2=4 材习题

第66、第67页“练习五”: 1. 10÷5=2(件) 21÷3=7(个)

2.(1)8 16÷2=8(组) (2)4 16÷4=4(组) (3)2 16÷8=2(组) 3. (1)9 18÷2=9(个) (2)2 18÷9=2(个) 4.10÷5=2 12÷3=4 14÷2=7 18÷6=3 10÷2=5 12÷4=3 14÷7=2 18÷3=6

5.6×4=24和4×6=24表示每串有4个红果,6串共有24个红果。 24÷6=4表示共有24个红果,平均穿成6串,每串有4个。 24÷4=6表示共有24个红果,每4个穿成串,可以穿成6串。

6. 12÷2=6(条)(讲故事略) 7.略

小熊开店。(材第68、69页)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会乘法与法运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运用乘法或法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培养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课件。

师:同们,你们喜欢玩具吗?听说小熊开了个玩具店,我们去那里看看怎么样?

课件出示:材第68页情境图。

生说说有什么玩具,每种玩具的价钱等。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1:个布娃娃和个皮球共多少元?9+3=12(元) 生2:个布娃娃比个皮球贵多少元?9-3=6(元)

生3:买4个皮球要花多少元?3×4=12(元) ??

意图:生喜欢的生活情境,吸引生的注意力,激发生的积极性,拉近与生活的距离。鼓励生自主提问题并解决,发展生的问题意识。】

1. 20元可以买几辆玩具汽车?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小熊玩具店里都有什么,还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解答了出来。现在老师提个问题:20元可以买几辆玩具汽车?谁知道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

生:20÷5=( ),看20元里面有几个5元。 师:对!请同们自己生充分地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生1:1个5元是5元,2个5元是10元,3个5元是15元,4个5元就是20元。

生2:每辆玩具汽车5元,4辆玩具汽车是20(4×5)元,所以20÷5=4(辆)。 生3:可以用口诀:20÷5=?就想5和几相乘等于20,四五二十,所以20÷5=4(辆)。

生4:还可以从20元里面依次减去5元,直到得出0为止,减了几个5元,就是可以买几辆玩具汽车。

??

只要生的解释合理正确,师就应给予肯定性的鼓励。 2. 36元可以买几个布娃娃?

师:同们解决了买玩具汽车的问题,并知道了用乘法口诀法又快又准确。现在老师再提个问题,请同们自己列式并用口诀来解决问题,好吗?听好了,“36元可以买几个布娃娃?” .

生自己,师**,进行个别指导。

师:谁想把自己的结果和怎样想的给同们说说?

生:列式为36÷9,想9和几相乘等于36,四九十六,所以36÷9=4(个)。

师:通过刚才的习,我们知道了20÷5=?时,想几五二十;36÷9时,想几九十六。你们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有什么规律了吗?

生:以几就想几的口诀。

师:是啊,今后我们在法时,就可以根据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来比较简便。

意图:在交流个性化法的习过程中,习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使生体会到用口诀求商简便,进而总结出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3.巩固应用。

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再提出个可以用法解决的问题吗?请尝试解决。

生在小组内相互提出问题,并解决。师**,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汇报,生可能会说:

·我有40元,可以买几个风筝?40÷8=5(个) ·我有21元,可以买几个皮球?21÷3=7(个) ??

只要生提出的问题合理,解答正确,知道运用了哪句乘法口诀,师就应该给予肯定。

师: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规律是什么? (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来求商)

小 熊 开 店

1.创生熟悉的购物情境,从中提出乘法问题或法问题,使生进步体会乘法与法之间的联系,进而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法的问题,感受用乘法口诀解决法问题的简便性。

2.理解乘法关系的本质,乘法是求几个相同的(部分)的总和,而法恰恰相反,是把这个总和分成若干相同的部分。正因如此,利用乘法口诀不仅可以求积,也可以求商。这就是今天活动所要发现的道理。

A类

24÷3= 28÷4= 20÷5 = 14÷7= 32÷8= 45÷9=

(考查知识点:用乘法口诀求商;能力要求:会用口诀正确进行。)

B类

根据口诀填空。.

2×( )=18 ( )×4=36 ( )×8=24 6×( )=18

5×( )=45 ( )×3=15

(考查知识点:用乘法口诀求商;能力要求:会用口诀正确进行。)

课堂作业新

A类:8 7 4 2 4 5 B类:9 9 9 3 3 5 材习题

第69页“练练”: 1. 9 27÷3=9(只)

2. (1)24÷4=6(行) (2)24÷3=8(棵)

3.

4.6 6 4 9 5 4 3 5 3 4 7 7 4 3 8 5.略

快乐的动物。(材第70~72页)

1.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图示或法求量之间的倍关系。

重点:“倍”的意义。

难点:“倍”与等分之间的关系。

课件。

师:同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在快乐地生活着。

课件出示:材第70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出每种小动物的只吗? 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获得的信息,并分别出每种小动物的只,进行交流汇报。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各种小动物的只

意图:借助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的兴趣,引导出每种小动物的只,为下面探究倍关系奠定基础。】

1.体会“倍”的意义。 指导生按步骤画图:

(1)画3个小圆圈代表3只小猴子。 (2)画6个小圆圈代表6只小鸭子。

(3)把小鸭子3只组、3只组地圈在起,这样6只小鸭子就被等分成2组,每组小鸭子的只与小猴子的只样多。

师:这个图就表示“小鸭子的只是小猴子只的2倍”。因为6里面有2个3,也就是说小鸭子的只包含了2个小猴子的只,这样的关系我们就说小鸭子的只是小猴子只的2倍,即6是3的2倍。可以用式表示为6÷3=2。

2.巩固训练。

(1)师:现在老师请大家就像刚才样,先画图表示,再列式解答下面的问题,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材第70页最下面的习题。

生尝试独立解答,师**,指导个别习有困难的生,了解情况。 组织生交流汇报,重点说清想法。

生1:有8只小鸡,2只小松鼠,通过画图可以明显地看出把8只小鸡每2个圈在起,可以圈出4组,说明8里面有4个2,也就是8÷2=4,小鸡的只是小松鼠的4倍。

生2:我画了6个小圆圈表示小鸭,2个小圆圈表示小松鼠,然后把小鸭2只组、2只组地圈起来,这样小鸭就被等分成3组,也就是6里面有3个2,所以6÷2=3,小鸭的只是小松鼠的3倍。

2.通过让生“画画”来加深体会“倍”的意义并掌握方法。这样做,让生经历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直观操作到分析迁移的过程,为引导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提供了感性材料。

A类

画,:圆有几个? ●是□的3倍

□□□

(考查知识点:倍关系的问题;能力要求:能正确解决与倍有关的问题。)

B类

,说说有关倍的问题,并列式

(考查知识点:倍关系的问题;能力要求:能正确解决有关倍的问题。)

课堂作业新

A类:3×3=9(个) □□□ ●●●●●●●●●

B类:小蝌蚪有8只,青蛙有4只,小蝌蚪的只是青蛙的几倍?8÷4=2 材习题

1.

8 4×2=8(个)

2. (1)5×3=15(张) (2)10÷5=2

3. 铅盒的价钱是橡皮的2倍。(答案不唯) 4. (1)估红绳的长度是黄绳的5倍。 (2)略

练习六。(材第75~77页)

1.巩固表内乘法的。.

2.进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和倍的含义。

3.培养生自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的兴趣。

重点:正确法。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同们,通过这单元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生可能会说:

·我会了根据乘法口诀法。

·我知道了求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我知道了求是另的几倍,用。 ??

意图:引导生回顾这段时间所的知识点,帮助生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师:这些知识究竟掌握得怎么样呢?你能运用所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 课件出示:材第76页第8题。

生尝试独立解答,师**,指导个别习有困难的生。 组织生交流汇报,重点引导生说清想法。

生1:彩有12支,毛有4支,求彩的支是毛的几倍,就是看12里面有几个4,用,所以12÷4=3。的时候我是根据乘法口诀“四十二”出来的。

生2:筒里的铅是毛的5倍,求筒里有多少支铅,就是4的5倍是多少,要5个4是多少用乘法比较简便,所以5×4=20(支)。从这道题中我们可以知道:求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生3:求这共有多少支,就是把这的支相加,其实是的连加,4+12+20=36(支)。

师:说得很有条理,而且还归纳出了某类题目的解答思路,真棒!我们应该像这样,随时总结些规律性的东西,不断地积累才能不断进步。

意图:在综合性的练习中,引导会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解题技巧,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师: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觉得自己有提高吗? .

练 习 六

关系

1.让生在练习中加深体会“倍”的意义,并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步辨别什么样的倍关系问题用乘法解决,什么样的倍关系问题用

2.通过本节课的习,不仅巩固了倍的知识,而且能从中感受到的魅力,更好地激发了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切体会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A类

(考查知识点:倍关系问题;能力要求:能正确解决倍关系问题。)

B类

(1)买3瓶花露水要花多少元? (2)洗衣粉的价钱是香皂的几倍?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试着解答出来。

(考查知识点:倍关系问题;能力要求:掌握解决倍关系问题的方法。)

课堂作业新

A类:8×4=32(岁)

(3)花露水的价钱是雪糕的几倍?9÷3=3(答案不唯) 材习题.

第75~77页“练习六”:

1.18÷3=6(片) 六十八 24÷4=6(个) 四六二十四 2. 12÷4=3 4×3=12(厘米) 3. 2 4 6 20

4. 椰树:4×3=12(岁) 柏树:3×7=21(岁) 苹果树:2×5=10(岁) 松树:4×9=36(岁)

5. 机器人的价钱是魔方的5倍。(答案不唯)

6.

7.(1)4×6=24(元) (2)24÷3=8 (3)30元可以买6副手套和2双袜子。(答案不唯)

(4)帽子的价钱是手套的几倍?12÷4=3(答案不唯)

8. (1)12÷4=3 (2)5×4=20(支) (3)4+12+20=36(支) 9、10.略

2、冀下第单元 100以内的认识及反思

课时 的组成

1.认识”和“十”,能够熟练地个地或十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

2.掌握100以内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组成的。

3.培养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具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 过程 、复习。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的组成。

二、新授。

(1)师:同们拿出小棒,根地出l0根用橡皮筋捆成捆(生动手操作)。10个是多少, (10个十)(板书)是几捆?(捆)继续出10根捆捆.

师:你们如果再接着出9根,现在共是几根?(29根)

师:大家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捆,现在共有几捆?(3捆)

(2)师拿出排木块,全班同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共是几块?(35块)

(3)师:刚才我们已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百。(板书)

师:物体的个可以1个1个地,还可以10个l0个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例2。

(1)小棒从十五到四十二。

师:请同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根往下到四十二。(强调十九根再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从八十八百.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做”。

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到六十根,再接着到七十二根,有

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生现在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组成的)3个十和5个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组成35) 、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5页 例2下面的“做做”。

首先让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 2.再出示第33页图。

提问个别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组,互相说说自己的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十二是由3个十和2十组成的。 四、布置作业 板书

的组成

10个是十,10个十是

的组成这内容的者认为应重视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的起点。在这节课里,生已基本上能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读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都是由个十和几个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生的感。建构主义习理论认为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中,力求从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问题。激发了生的兴趣,使生感受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小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的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生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师应该引导生把所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平时我发现我班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了20以内的顺序后,让生翻翻书,根据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

第二课时 读、写

1,让生初步理解个、十上的所表示的意义,激发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具准备

器1个 小棒100根 铅24枝 过程

(1)个地,从27到50,从85到l00。 (2)十个十个地,从30到60,从20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十,十里面有( )个。 (2)( )个十是百,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组成( )。 (4)2个十和5个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 3.师报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器。

师;器从右边起,第叫个,第二叫十,并在器上分别贴上“十”、“个”。

(2)师出示2捆铅和4枝铅

这里共有几枝铅?(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枝。(2个十枝和4个枝)

生回答后,师分别把2捆铅和4枝铅分别挂在十和个上,接着问:“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时,要先写十,再写个.十上是几,就写几;个上是几,就写几,这个写作“24”。

时,先读十,再读个敷。十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上是几,就读几,这个读作二十四,生跟读遍。 1.例3。

(1)第行3题让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听,师**指导。 (2)第二行第1题师引导生观察,十上有4十珠子。个个也没有,试问;这个该怎么写呢?生回答后,师强调,“这个上是4,就写4,个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听。师提问个别同,集体订正。

师强调,写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上写几,个个也没有就写“0”占,如30、40、50??个上都写“0”。若这些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1)出示10捆小棒与器。

提问:这里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师把10拥小棒捆成大捆,挂在百上边。 问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生说出;先在百上写“l”,十与个上都写“0”这个写作“100”读作“百”。

(2)师告诉器上从右边起第是个,第二是十,第就是百。 3.小结。

、读都要从高起,按顺序写,个或十个也没有写

时要写“0”占、巩固练习。 1.“做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生独立完成,师提问个别同:该如何写,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练习八:3、4、5

、写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组成的。读和写都从高起。

这部分内容主要100以内的读法和写法,是在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为今后习100以内打下基础,更能为习万以内的读法和写法做好准备. 这部分主要包括的组成、读和写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整十和相应的减法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的组成是习其他内容的基础,读和写则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因为只有掌握了100以内的读法和写法,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才能更好地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好100以内的读法和写法的关键是初步建立的概念.而的概念生是第次接触,于是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便成了这部分内容的难点. 读法和写法时,我充分利用生已有经验,在体验中习,在操作中习,逐步会自己掌握习规律,并从中归纳知识.没有了死记硬背,而且生的习会更有兴趣.时我注意由易到难,逐步引导生摆小棒、拨珠、读,由直观到抽象,增强感. 这节课,生兴趣浓,习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些不足:表制作不够精细。再以后的习中我将加以改正。

课时 练习课

1,通过练习,让生让生进步个、十上的所表示的意义,激发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过程 、复习。 l、

(1)个地,从27到50,从85到l00。 (2)十个十个地,从30到60,从20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十,十里面有( )个。 (2)( )个十是百,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组成( )。

(4)2个十和5个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 二、新授。

(1)第39页第8题。 (2) 第40页第9题。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3) 第40页第10题。 怎样比较快呢? (4第40页第11题。 独立完成。

(5) 第40页第12题。

思考:卡片上的可能是多少? 、布置作业

练习八:10、11、12

第四课时 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1、掌握10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大小。

2、激发生的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具准备

100以内目表张、例8放大图过程 、复习。

1.读出下列各

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师报生在本子上写

六十九 九十 八十 百 3.口答。

(1),高上是5,低上是9,这个写作( )。

(2),百上是l,十、个都是0,这个写作( )。 二、新授。

(1)按照的顺序.生逐行独立完成。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目表,指定生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2)让生回答例4提出的个问题。 ①给十是3的涂上绿色,个是3的涂上黄色,个和十字相同的涂上粉色,引导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行是填单,第二行是填双.每横行的个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竖行的个样,十上的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师提问:第4行第8个是多少?第5行第8个是多少?55前面是多少?

2.例5。 (1)出示小棒图。

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生回答,师板书;42 37 师追问:“左右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比较。哪个大?”

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器图。 让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器表示多少?右边的器表示多少?”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相比较,哪个大,哪个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 ○ 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遍。

幅图提问个别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3.做课本第42页“做做”。

先让生独立做题,师**指导,对有困难生可对照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100

师先指定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生把这些卡片按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适当的。 47○37 88○90 □<95 □>66 35○36 61○59 □<75 □>□

3、游戏题:找朋友 四、布置作业 练习九:1-3 板书

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比较的大小的方法:

(1) 多的大于少的

(2) 如果相同就从高比起,高大的那个就大,如果高相同就

比较下,下大的那个就大。

的顺序,比较大小”是在、读、写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是在过读、写这后,通过填写100以内的目表,使生对100以内的顺序有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目表中的置、与相邻的关系,对100以内的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可以发现些有趣的排列,从中可以发现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不但发展生的思维,而且开阔生的思路,提高生的习的兴趣。目标要求①知识与

技能生经历推理论证的过程,能清楚地了解的排列是有顺序的。生经历观察、验证等活动,掌握比较的大小的方法。②过程与方法引导生运用“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评价”等方法进行开放性有序实践活动。从不同角度观察百表的排列,从中发现排列规律。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参与具体的活动,积极探索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用”的兴趣,形成独立自主习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态度,初步培养感。

第五课时 多些,少些

1、引导生独立思考,初步习对量的估,逐步建立感。 2.培养生合作的能力。 具准备

例6的的主题图。 过程 、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二、新授。

1、出示例6.

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起从15到58,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

师告诉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个同从10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些. 2.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些, 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些. 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

本题可先让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说句话。

第2题:生独立完成,师提问个别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中,谁比谁多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些?

15 17 45 四、布置作业 练习九:4、5 板书

多些,少些

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

1、让生在具体情境中会解决问题,发展生的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过程:

、创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A、 画图。圈圈。

B、 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2、想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串,能穿几串? 、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做。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四、作业。

练习十:1--4

第七课时 整十和相应的减法

1、比较熟练地口整十和相应的减法。

2、使生运用所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生思维的灵活性。 过程 、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

绿色圃中小育网

2.5个十和7个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出示: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料,他们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列式? 生回答后,师板书:30+2=32

提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生说出:3个十和2十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生回答后,师板书:32—2=30

(3)提问:2个加3个十共是多少? 怎样列式?

生回答,师根据生回答板书

2+30=32

2.练习:第48页“做做”。 第1题

先让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式。

生写完后,指定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并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巩固练习

1.口下面各题.

(1)50+6 30+7 60+9 20+8 6+50 7+30 9+60 8+20 (2)90+8 20+3 50+9 70+6 98-8 23-3 59-9 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6,背面写6+50,口时先让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再让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如果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生看看口

2.做练习十的第1题。 四、布置作业

30+8= 77-7= 70+2= 9+20= 10+5= 28-8= 65-5= 3+20= 90+9=

整十和相应的减法

部分合起来用加法

从总中去掉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

通过这节课的,我收获了。要上好节课,作为定要深

入理解编者的意图,对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我想,只有善于研究,勇于探索,在以后的工作中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八课时 整十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1、进步巩固口整十和相应的减法。

2、使生运用所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生思维的灵活性。 过程 、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

1.36里面有( )个十和( )十。 2.5个十和7个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十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第49页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49页第2题。

读题。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怎样检验?

小结:求够不够的题目,就是要把实际出来,然后和给出的量比大小。

3.第49页第3、5题。 4.第50页第6、7题。 5.第50页第8题。

第九课时 摆摆、想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生良好的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具准备

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过程 、复习

师:在表中,右边起第叫什么?(个)第二叫什么?(十) 师拿出字卡片“1”放在个表示多少?() 若字卡片“1”放在十上表示多少?(个十)

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个十,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个小圆片,(生拿出相应具)现在大家四人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个人摆不同的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表示的不同,个上的个小圆片表示2十,十上的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个小圆片放在个个放在十表示1个十和1个组成的是11。

3.出示个小圆片,(生拿出相应的具)分小组生动手操作,摆出的各表示什么?

4.若4个小圆片呢?(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各表示什么。 5.小结:

师提问: .

(1)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3个) (2)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4个)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5个)

(4)谁能说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6个) 师:圆片的个和所摆出的的个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十l=摆出的的个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9个) 、课堂作业

在○里填上”>”、“<”或“=”。 35○53 78○69 13○31 70+9○79 63-3○70 1+80○81 65○65+5 37○37-1 100○90+9 四、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同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给爸爸、妈妈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对。 板书

摆、想想 在○里填上”>”、“<”或“=”。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是有极少孩子还不适应这种形式,不能积极的投入到情境中,还有待于老师的继续引导。二是本节课的练习题的少了点,没有达到完全巩固的程度。师和生的语言表达欠规范。所以,在今后的中,我还要加深对巩固练习的研究,定要做到精而全,达到预期效果,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规范化,让每节课上得更精彩。

因为放在不同表示的不同,个上的个小圆片表示2十,十上的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个小圆片放在个个放在十表示1个十和1个组成的是11。

3.出示个小圆片,(生拿出相应的具)分小组生动手操作,摆出的各表示什么?

4.若4个小圆片呢?(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各表示什么。 5.小结:

师提问: .

(1)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3个) (2)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4个)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5个)

(4)谁能说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6个) 师:圆片的个和所摆出的的个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十l=摆出的的个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9个) 、课堂作业

在○里填上”>”、“<”或“=”。 35○53 78○69 13○31 70+9○79 63-3○70 1+80○81 65○65+5 37○37-1 100○90+9 四、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同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给爸爸、妈妈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对。 板书

摆、想想 在○里填上”>”、“<”或“=”。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是有极少孩子还不适应这种形式,不能积极的投入到情境中,还有待于老师的继续引导。二是本节课的练习题的少了点,没有达到完全巩固的程度。师和生的语言表达欠规范。所以,在今后的中,我还要加深对巩固练习的研究,定要做到精而全,达到预期效果,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规范化,让每节课上得更精彩。

3、下册优秀

1、知识与技能:能进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角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生的辨别能力和习兴趣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知识拼摆图案。

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张;

3、供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张。

、创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猜,然后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个谜语,我们起来猜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

(意图:从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习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摸、描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看吗?抽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

(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边认识,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角形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听,师**,了解情况。

(2)汇报:

a: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下,你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

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

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

(4)折纸验证

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___的想法?(折纸)

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和老师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条边叠在起,这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角形,这条边相等。)

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折,生活动。

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

a:你能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用牙签来摆摆吗?生活动,师适当指导。

b: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

(意图:通过生动手操作,让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生的认知;在生感知的基础上,进步让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生的空间观念。)

、小结回顾

小朋友们都能说能找能摆,真厉害!现在请你回忆下,今天这节课共认识了几种图形?是哪几种?

四、深化练习

1、课件出示

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有哪几种图形?请你,正方形有几个?有哪3个,你能上来指给大家看看吗?课件闪烁。长方形呢?角形有几个?。圆形呢?

2、拼图

(1)出示范品: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找找在这幅图里有哪些图形?你也能用信封中的这些图形拼幅漂亮的图画吗?听音乐,比比,看看哪个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

(2)小组合作活动。

(3)全班交流汇报,师小结。

4、下册优秀

1、使生对长方形、正方形、角形、圆形有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准备:些图形纸制品、具、多媒体课件、小剪刀等。

方式:分小组活动,每四人为小组,立小组长。

、【创情景,导入 新课】

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生认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选物体

你们的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3.初步感知(摸摸描描 剪剪 贴贴)

师:请你选择个面摸摸,你有什么感觉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吗?谁能想个好办法?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我们要听音乐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们想把自己剪得图形贴出来让别的小朋友也看看吗?(师生共同贴出剪得图形)

二、【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剪得图形真漂亮,你们想看的更清楚吗?看!老师已经把你们剪得图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谁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

现在,大家看看那些图形长的比较像?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习的新知识《认识图形》。

、【实践操作】

这四种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围围,摆摆。

1. 用钉子板围。

2. 用小棒摆。

四、【课间活动】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庆贺下吧!(师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有)

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小朋友们!

2、辨辨。(师出示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

看,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的图形也能组成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起来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

4.认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育: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点击查看更多三年级数学《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36794.html

热门阅读

  1. 张绍刚名言参考
  2. 201年世界环境日祝福语精选
  3. 最佳饮料白开水议论文阅读答案
  4. 九月九重阳节经典祝福语
  5. 幼儿园保育员期末工作总结
  6. 关于《草房子》读后感600字
  7. 201大学期末考试祝福语大全
  8. 201年除夕短信祝福语汇总
  9. 景观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10. 七一诗歌朗诵稿
  11. 鸡年春节给领导同事的祝福语
  12. 见习实习生自我评价
  13. 精彩的五一劳动节祝福语推荐
  14. 雷锋精神永相传手抄报
  15. 学校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