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戴长命缕散文

发布时间: 2025-07-20 23:20:03

端午戴长命缕散文

中国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我们老家叫五月单五。想来这个名字再合适不过了,五月份的第一个五可不就是单五!老家的端午节,在热气腾腾的粽香中浮现出来。

农村的这一天,正是春种麦收季节,太阳毒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尤其是中午,能把麦子晒焦了穗。这时候,麦子已经灌满了浆,沉甸甸的麦穗,在热风地撩拨下刷刷地唱着歌。每个中午,母亲顶着大太阳,疲惫地回到家的时候,腋下总也夹着一把带着青穗的麦子,麦芒像针一般穿过母亲薄薄的衣衫,扎得手臂上有一点一点的红色疹点。午饭做好后,就趁着锅灶里的余火烧麦穗。已经干透的麦芒一点就着了,黑乎乎的青麦,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味,等不及的孩子们,搓着还烫手的麦穗,手心是黑的,黑手托着麦粒,送到早已垂涎的嘴巴里,于是,嘴上就有了一圈“小胡子”了。麦粒在嘴里嚼着,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一股浓浓的麦香直冲鼻翼,真是人间至上的美味啊!

在农村里过端午节,是不包粽子的,我在农村长到二十多岁,从未吃过粽子,直到嫁人后到婆婆家才吃到粽子。虽然不包粽子,但是,小时候的我还是很盼望着过端午节的。

早上睁开眼,就能看到炕头上的五颜六色的毛线。那个年代是没有顺顺溜溜的丝线的,都是从哪件毛衣上拆下来的,东家红色毛衣上拆下一截线头来,西家毛裤上脱落下一截绿色的线头来。都攒在母亲的针线笸萝里,缠在一起,煞是好看!毛线缠缠绕绕等待着大展身手的一天。早上,母亲就把毛线伸展开,把粗的拆分成一小股一小股,有红的、绿的、*、蓝的,再加一股白色或者褐色的。毛线在母亲的腿上乖乖地排列好,等待着互相拥抱在一起,寄寓着美好的愿望。毛线在母亲的手里扭动着柔软的身躯,左扭一下右转一下,竟然抱在了一起,红中有绿,蓝中有黄,五彩缤纷,好看极了!于是,我的手腕子上,脚腕子上就有了彩虹。我们都叫配五丝,想来就是五色丝线扭在一起,在端午那天戴在手腕和脚腕上的东西。也不知现在孩子们还戴不戴五丝了?

时光渐行渐远了,现在孩子们没有一个人不知道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节日了,都知道要吃粽子,都知道要放假,却没有一个孩子能知道端午配五丝的风俗和意义了!母亲也已年迈,她每个节日里给我们的朴素的祝福和期冀,让我们这些孩子健康平安地长大成人。

端午节里,感谢那些岁月留给我的经历与生活,也感谢母亲带着我们趟过岁月的河流,给我们坚强与乐观。

拓展阅读

1、描写节的

节,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节日,家里的老人们也都知道,可是,在我的记忆里,我没有过过这个节日,就是,这一天,和平常一样,或许,不一样的就是,在那一天,我忙的没有时间去做饭……

不管是从小大的娘家,还是生活了二十年的婆家,都没有把节这天当成节日去过,更别说包粽子,连买都没有时间去买,是的,也没有闲钱去买,所以,在家里,我没有吃过粽子。

吃上粽子,是这几年在北京,老板们都在这天以前包很多的粽子,每年都给我送了好多,儿子不太爱吃,老公又不吃我的饭,我几乎一天三顿来当饭吃,算是弥补了以前没吃过粽子的亏欠吧。

粽子有各种各样的配料,吃起来的味道也不太一样,但是,我承认,这确实是一种美食,吃着粽子,我心里却不是滋味,因为家里的老人们是吃不上的,不是没有钱买,而是如今正是麦收大忙季节,从拔蒜苔开始,接着挖蒜,刚把大蒜收拾好,金*麦穗就要倒头,人们顾不上歇口气,就又投入更紧张的麦收中。现在有条件利用机械,人们不用再轧场,打场,但也要去抢时间,不能让熟好的小麦遭受雨淋。而这同时,大蒜地里套栽的棉花苗浇过一遍水后,在没有了蒜棵的遮挡下,如拔苗助一样,嗖嗖的往上蹿个头,待小麦收进家,玉米播进地里,棉花苗们已经势喜人,伸展着一圈圈的胳膊,在等着主人来收拾,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入冬,人们的时间大都耗在这些棉花棵上了。

节,屈原在汨罗江上仰天啸之时,可是看到了终日辛苦的农人每年都是“今年盼着明年好,明年还是那件破棉袄”的境况,而那些饱食终日的寄生虫们却是锦衣玉食,欺压百姓,故而才愤世嫉俗,跳入江中,不愿与糜烂的政界共处……。

可是,不知屈原的魂魄是否看到,他上下求索的修行之道至今如何 ……

篇二:老家的

抹去尘封的往事,老家过节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候,我年纪还小,清寒的岁月因为节显得丰富热闹,而节则因我的童趣变得格外亲切,格外深刻动人。

在老家,房子一间连着一间,破旧的古屋历经了久远的'时光,沧桑而厚重。老家的人蜗居在一起,虽然拥挤简陋,却分外和谐,彼此客客气气。十几户人家即使有时有一些小吵小闹,但是,大部分时候却很是和蔼可亲。人与人见面时,脸上挂着亲近的笑容,熟悉的表情,话家里短,问寒嘘暖。

小时候,节随清风吹送,风度翩翩地来了。林家的老屋顿时沸腾起来。每一户人家都会买一些肉,更重要的是,大人们一起包粽子。家里居然能煎、炸、炖、炒,一个个厨房里的香味传来,令人垂涎欲滴,神清气爽,沁人心脾。

传统的节日里,粽子却很朴素,料子就简单纯一色一样的糯米。心灵手巧的老家的亲人们,一边有说有笑,一边手里忙个不停,艺术般的手,炉火纯青地包着粽子。宽大的竹叶,经过细心地清洗,折成特别的形状,包着平时难得一见的糯米。棕树的细的叶子做牢固的“线”,捆绑着弄好的棱角分明的棕叶,恰当到极点。粽子,经过较时间的水煮,一个个分外迷人。吃在嘴里,香在心头,妙在竹叶包装里的独特的形状。

我迫不及待地剪开粗线,剥开竹叶,张开大嘴,用锋利的牙齿,吃着有嚼劲的粽子,内心自然非常喜欢。那种特别的滋味在小时候猛烈地刺激着我的舌尖。于是,每一年的节,吃粽子成为一种渴望,一种等待,一种难得的记忆。

我思想里最深刻的是和妹妹一起,在母亲的带领下,先去摘采必备的艾草。节前,艾草在屋后,在田野岸边,在山坡上,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青青的外貌,翠绿如抹。柔柔的叶子,气味浓浓,香味悠。我们摘采完,兴致勃勃地捧回家里。

母亲笑意融融,把插艾草的事让我们去做。我们拿着一些有特殊气味的艾草,去完成我们的光荣任务。艾草摘下来时,一棵棵精神抖擞,面目清秀。我取到一小捆艾草,特意闻一下那久违了一年的气味。纯真的妹妹靠近用力闻一次,捏捏鼻子,摇摇头,不喜欢艾草的气味。我连说带笑,说艾草会给我们带来好运,能抗*驱邪。这是亲爱的母亲告诉我的。妹妹睁着大大的眼睛,点点可爱的头,十分相信我的言语。

我拿下一株,态度极是认真,小心翼翼地插在门框的小孔里。每一个门都挂上了艾草,显得格外耀眼。艾草亲和力仿佛极强,在我们的努力下,连猪圈,鸭圈等都插上了艾草,那会保佑猪鸭等牲畜兴旺,健康成。我乐滋滋地,享受插艾草带来的乐趣。

那个时候,我还会着一盆略带红色的“云红”水。我先取一个干净的脸盆,放上洁净的水,打开一小包红色的粉末状的药粉。那就是我们闽南语说的“云红”。在脸盆里撒上一小包“云红”,水里形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云红”,悬浮在水里的这里那里,上下左右,前前后后。

母亲有时还让我们喝几口,说是药水清清,对人有益。我毫不犹豫地喝了一大口。然后,热情高涨,用小手一次次泼出“云红”药水,洒在每一个房间里,还有天井里,床底下,土灶口,煤灶上等等,一一洒上。我们甚至走进猪圈,不顾臭味熏天,洒脱地挥洒“云红”药水,把熟睡的猪吓得站立起来,哼哼地叫着,心虚地走着。

节,那种风味,那种节日的气氛,博得滔滔不绝的亲切感。那样子,足以写下吟咏不绝的诗句,写在我记忆的纸上,也能成为一段段思念绵的故事。节,因为母亲笑吟吟的面貌,让我倍加想念。爱上节,更是思念爱意无边的母亲。

2、节登城作1000字高中高一作

这次的节三天假期我过得非常的开心,为什么呢?因为这次我们全家节登城了。怎么样,羡慕吧,下面,我就跟大家说一说我这次节登城的经历吧。

节那天,天气非常好,一大早我们就坐车去八达岭城了。大概过了一个小时,透过车窗,我看见远处出现了连绵不断的高山,山峰上隐隐约约出现了白色的城墙,城墙在红彤彤的朝霞的映衬下,犹如一条歪歪扭扭的金丝带,爸爸告诉我那就是闻名中外的城。旅游车离城越来越近,我的心也越来越激动,感觉时间过得真慢!几分钟后,我们的车就来到了离城脚下不远处的车站,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车。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镌刻在路边巨石上毛**的名言:不到城非好汉。我们在巨石前拍照留影,爸爸兴奋地对我说:“我们今天一定要做回好汉!”买好门票,我们就进入景区了。我站在城的入口处,向远方眺望,只见城蜿蜒曲折、连绵不断,远处的游人似一个个小点,缓缓地上下移动。我们一边登城,爸爸一边向我介绍城的知识。爸爸告诉我,八达岭城是1505年的明朝开始兴建的,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城墙两边锯齿形的叫垛口,上面有瞭望口,下面有射击口,高高的像楼房似的建筑叫烽火台,当士兵发现有敌人入侵时,就点燃烽火台上预先准备好的柴火,远处的士兵看见烽火台上冒出的黑烟,便知道有敌情,会迅速赶来增援。听了爸爸的介绍,我想:我国古代的人民真聪明啊!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登上了一个烽火台,我向北面望去,只见城墙脚下山石起伏,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当年战争的残酷场面:千军万马滚滚而来,城墙上战鼓喧天,入侵的敌人有的手提大刀,有的手持枪,还有的肩扛炸药……城上的士兵奋勇抵抗,到处是厮杀声,到处是呐喊声,到处是鲜血和尸体……

由于这天北风很大,我们走得很慢,有时是走两步退一步,所以我们不得不拉着扶手缓慢挪动身体,其他的游客也是走走停停,显得非常吃力,但是大家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因为我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城的最高处--海拔888米的“好汉坡”。

呼呼的北风一阵接着一阵,因为我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虽然不感到寒冷,但步行却非常地困难,爸爸妈妈不断地给我“打气”,终于,我们艰难地登上了“好汉坡”。我向下望去,雄伟的城就像一条带子飘落而下,又曲折而上,在山峰间连绵徘徊,一直向远处延伸,望不到它的尽头,“多么雄伟而壮观的城啊!”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快到中的时候,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城。

这次节登城,成为了我人生中宝贵的经历,能够在节见到城的壮观,我觉得这次的节过得非常的有意义。

3、又到一年时抒情

曾几何时,股股粽香带着欢愉的小情调,在弦歌悠扬而又注定是别离的六月,飘满了初夏的校园。在六月阴雨霏霏而又略显冗的尾部,它以最为诱人的姿态,尽情浸染着属于它的别样年华。那一刻,心底有个声音告诉我―又到一年时。

手捧香粽时,突然想起了那个汨罗江畔,满腹情仇为国丧,泪洒江水永不悔的屈原。在战乱玷污了和平的年月里,鼓角争鸣似乎胜过一切滔滔不绝的说辞。因着胜利,因着扩张,即使在黑夜里也能清楚的听到,骨头因血液的扩张而疯狂的鸣响。无论是扩张者,还是保守者,都期于在国的保存中而得以苟活。而屈原在对国家的忠贞中,远远的忽视了在墨地找准时机,置自己于死地小人们的暗算。当流言放逐了真相,即使百口,谁又能说得清盗跖和颜渊究竟谁黑谁白。“香草美人”浮华一世,莫说丰功伟绩,到头来只道天凉好个秋。万般无奈中,绝望渗入身体的每一个毛孔,尘世对他不公,他倒来个爽快,带着对祖国深深的爱,亲手埋藏一段沉沦的爱恨纠葛。

很难想象,一个人,走在人生的末路时,又感叹着怎样的世事无常。汨罗江畔还残留着屈子的叹息,即使历经尘世的雕琢,其缘由依然不改初衷。也许,他恨小人的暗算,恨楚王的昏庸无道,但除了恨之外,也许更多的是对楚国的爱了。是世事无常,还是中劫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能否保全,人民能否免于战乱。曾经暗算的小人,可怜的楚王,昨日还于灯红酒绿中戏谑人生,听着高枕无忧的亡国之音。而如今,一切幻归幻灭,怎叫屈子死得瞑目。也许世事本就这般无常,根本不值得理会那些小人,我们能感慨的就是珍惜当下所拥有的。

时节,吃着粽子,不免也想到龙舟比赛时此起彼伏的呐喊声。比赛时,经常被分为好几队。等到哨声或者是枪声一响,早已准备好的参赛者使出浑身解数,迅速的划动着木桨,向终点进发。岸上的呐喊声、擂鼓声响成一片,也许屈原看到这一幕也该高兴吧!据说赛龙舟是为了吓走鱼虾等水生生物,还屈原一片安宁。赛龙舟历经千年的化积淀,在对屈子的敬仰中,逐渐变成了后世的一种非物质化,代代相传,永不衰绝。

走在六月的尾部,多少来的有点伤感,无论是对屈原,还是对毕业的青春年少们。走在偌大的校园里,看着一辆辆写着“中国邮政”字样的车子,把陪伴了学姐学们四年的点点滴滴一次性的打包,冒着黑黑的烟雾,就这样一溜烟的消失在远方的公路。

四年,无论是喜欢或者不喜欢,终归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过往,如流年躲进了海绵,用手一挤,青春就*上了匆匆成熟的烙印。每到毕业的`季节,总有人拿着喝过的啤酒瓶子,在夜晚潜伏着躁动的寝室里,慷慨的砸着永远也砸不玩的酒瓶,仿佛那一地的破碎足以给他们留下些什么。这个时候最好来上一首歌才足够煽情,兴许会有人在那里抱着笨重的吉他,和关系亲密的人高歌一曲,一曲歌罢又来一曲,直到嘶哑的声音成为了主旋律。

在这样令人伤感的六月,吃着的粽子,恐怕不免有些酸楚。还有一种纪念的方式就是相片了,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相片里的人是那般的呆滞。上课的时候总会看到学姐学们,穿着老气笨拙的学士服,用一张张写满各种姿态的照片续写那段以往的记忆,拍完之后宣告学生时代的终结,青春也随之一晃即逝。

在家乡,每至总要喝雄黄,香囊。据说,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喝雄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因此喝雄黄在幼年时变成了一种民俗,但是雄黄味道浓烈,而现在似乎都不太重视了。香囊,似乎都是小孩子佩,或者是热恋中的情人佩吧!而现在香囊,几乎成了必卖的一种饰物,其商业性令人啧舌。但是不管怎么说,香囊都成了化的一种象征。

关于的来源,除了纪念屈原已被公众颇为赞赏,此外还有迎接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迎涛神、龙的节日这样的说法。

又到一年时,汨罗江畔仿佛那个身着一袭衣的屈子还在,风渐渐卷起他的袖,他高歌吟唱着属于自己的《离**》,在六月的尾部定格一段过往的凄美瞬间。

4、家乡节的传统化作

在我的记忆中,除了春节以外就数节最为热闹了.闻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

吃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前一天,妈妈就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里备着。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她的样子,左手拿着粽叶弯过来,做成圆锥形,然后右手向漏斗里放米,把米压紧抹平后把棕叶反馈过来盖好,握住后再用丝线捆紧系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记住缠绕的丝线千万不能松,否则煮粽子的时候就容易开了。

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花生、红豆、大枣、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妈妈喜欢在米里掺红枣以图吉利,据说,小孩子吃枣粽多,将来读书就会早中状元,我还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后来状元倒没有中上,学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还算灵验吧!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香而不腻,现在回想起来还特别嘴馋呢!

家里人在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节除了要吃粽子,当然也少不了赛龙舟哟!我最喜欢看得就是赛龙舟的情形,几十个水手都手拿着桨,用尽全身的用手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势气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规律的鼓点儿。“加油,加油!”,场边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地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使水手们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多么壮观、激烈,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是节传统的象征。

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此刻我在想,倘若屈原能够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处处繁荣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会怀才不遇,定然不会屡遭排挤屡遭陷害,他也断不会以如此壮烈的方式饮恨楚江吧!

故乡的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

点击查看更多端午戴长命缕散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36289.html

热门阅读

  1. 公司技术部人员及市场部员工的工作计划
  2. 关于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的优秀范文
  3. 一年级第三单元数字教学设计
  4. 201年五四青年节手机祝福语短信
  5. 人物外貌描写片段摘抄
  6. 最新简短的结婚祝福话语
  7. 成都极地海洋馆导游词范文
  8. 清洁卫生的劳务输入协议书
  9. 描写秋天美景的经典诗句
  10.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范文
  11. 2019的新年祝福语
  12. 2019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13. 七夕情人节的甜蜜祝福短信
  14. 小袋鼠种花的睡前故事
  15. 小学生暑假计划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