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日民族的诗句
1、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苏轼《守岁》
2、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3、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4、归家梦向斜阳断。——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5、浑欲乘风问化工。——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6、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7、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8、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孟浩然《他乡七夕》
9、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10、声直上,蟾蜍窟。——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12、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1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寒食》
14、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15、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16、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17、鼎中炼熟丹砂。——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18、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清明》
19、天如水,团扇扑流萤。——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20、抛梭振镊动明,为有秋期眠不足。——王建《七夕曲》
21、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22、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3、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24、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25、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26、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宋祁《九日置酒》
27、分钿擘钗凉叶下。——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8、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王逊《西夏重阳》
29、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30、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31、总不解、将春系住。——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32、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3、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34、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35、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6、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37、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刘镇《柳梢青·七夕》
38、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39、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
40、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2、报扫荡、狐嗥兔舞。——吴潜《海棠春·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43、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44、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45、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46、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7、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48、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49、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50、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51、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52、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53、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54、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55、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56、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57、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58、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59、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60、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61、有物揩磨金镜净,何人_攫银河决。——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62、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63、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64、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65、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6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67、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68、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69、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70、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I女。——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71、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72、柳餮汤嫜┎尾睿犬吠柴荆,燕语茅茨。——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73、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74、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75、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76、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邪。——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77、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78、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79、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80、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拓展阅读
1、关于2020春节的优美古诗词摘选春节好词好句大全
春节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在古诗中,有很多描写春节的诗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春节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清·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2、《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3、《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4、《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5、《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现代·*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6、《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7、《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8、《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9、《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10、《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11、《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12、《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3、《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14、《凤城新年词》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15、《元旦试笔选一》
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16、《新年有感》
现代·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17、《春节看花市》
现代·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18、《卖痴呆词》
宋·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19、《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0、《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21、《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1、《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3、《守岁》
宋·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4、《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人日寄杜二拾遗》
唐·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6、《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8、《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9、《元日有题》
唐·崔道融
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
自量麋鹿分,只合在山林。
10、《迎新春》
宋·柳永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
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
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然绛树。
鳌山耸、喧潇鼓。
渐如水,素月当午。
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
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
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11、《卖痴呆词》
宋·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12、《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3、《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14、《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15、《生查子》
宋·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16、《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7、《正月十五日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8、《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9、《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20、《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1、《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22、《一寸金》
宋·曹勋
霜落鸳鸯,绣隐芙蓉小春节。
应运看,月魄分辉,
坤顺同符,文母徽音芳烈。
诞育乾坤主,均慈爱、练裙岂别。
经沙塞、涉履烟尘,瑞色怡然更英发。
上圣中兴,严恭问寝,宫庭正和悦。
看寿筵高启,龙香低转,
声入霓裳,檀槽新拨。
翠衮同行乐,钧韶奏、喜盈绛阙。
倾心愿、亿载慈宁,醉赏闲风月。
23、《屠苏酒》
明·瞿佑
紫俯仙人授宝方,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持杯访醉乡。
24、《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25、《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2、关于春节的古诗词摘抄春节优美好词好句精选
春节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在古诗中,有很多描写春节的诗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春节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____王安石《元日》
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____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____王安石《元日》
4、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____高适《除夜作》
5、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____薛道衡《人日思归》
6、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____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7、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____陆游《除夜雪》
8、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____苏轼《守岁》
9、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____戴复古《除夜》
10、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____文天祥《除夜》
11、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____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2、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____陆游《除夜雪》
13、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____孟浩然《田家元日》
14、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____刘长卿《新年作》
15、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____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6、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____皇甫冉《春思》
17、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____*《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8、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____*《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9、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____文征明《拜年》
唐-来鹄
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
偏憎杨柳难钤辖,又惹东风意绪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荆州
宋-苏轼
残腊多风雪,荆人重岁时。
客心何草草,里巷自嬉嬉。
爆竹惊邻鬼,驱傩逐小儿。
故人应念我,相望各天涯。
浣溪沙
宋-向子諲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瞳瞳晓色上林庐。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青春不染白髭须。
鹧鸪天(丁已除夕)
宋-赵师侠
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
春见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
残蜡烛,旧桃符。宁辞末后饮屠苏。
归欤幸有园林胜,次第花开可自娱。
一翦梅
宋-韩淲
醉倒城中不过溪。溪外无尘,惟掩柴扉。
水浮桥漾翠烟霏。一片闲情,能几人知。
留饮君家絮帽敧。爆竹声中,万事如斯。
梅催春动已熹微。尔既能来,我亦何疑。
乙亥岁除渔梁村
宋-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除夜
宋-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逆浪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赠放烟火者
元-赵孟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阶红。
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乱向东风。
绣衾·辛丑元日
元-邵亨贞
门前爆竹儿女喧。野人家、时序尚然。
尽说道、春来好,老来人长怕换年。
东风到底无崖岸,也殷勤、相过小园。
第一是、朱颜改,纵花开。
爆 竹
明-黎淳
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习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烟火戏
明-瞿佑
天花无数月中开,五采祥云绕绛台。
堕地忽惊星彩散,飞空旋作雨声来。
怒撞玉斗翻晴雪,勇踏金轮起疾雷。
更漏已深人渐散,闹竿挑得彩灯回。
教门新年词
清-谢文翘
通宵爆竹一声声,烟火由来盛帝京。
宝炬银花喧夜半,六街歌管乐升平。
天安门看焰火
近代-谢觉哉
灯光灿烂照宽衢,掩映红旗舞且歌。
无数火星如网散,人间原自有银河。
3、对联节日民俗名言警句古诗词小故事名人名事若干
东风迎新岁
瑞雪兆丰年
春草满庭吐秀
百花遍地飘香
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削平山岭铺大道
跨越江河架宏桥
山青水秀风光好
人寿年丰喜事多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4、关于荷花的诗词名句
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
(唐代)李商隐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
④《采莲曲》
(唐)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⑤《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⑥《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⑦《鹧鸪天 · 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⑧《摊破浣溪沙 · 菡萏香销翠叶残》
(五代)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⑨《纳凉》
(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25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