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下册《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3 00:07:34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教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指名背诵1—8的乘法口诀。

2、出示口算卡,学生口算。

3、1-8的乘法口诀我们已经会了,那9的乘法口诀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自己总结9的乘法口诀。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随机指导,建议学生能根据具体的事例总结。

三、小组交流

一名学生板演。

四、全班交流

(1)结合小黑板上的乘法口诀讲解总结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把算式和口诀写在书上。

(3)师质疑: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自己有了发现后,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发现(除了和7、8的乘法口诀有相同的规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算式的积和整十数比较,便于记忆口诀。)

(6)自己记忆口诀。

五、专项训练

1. 练一练1题,对口令,指名背诵口诀。

2. 蓝灵鼠忘记六九是多少了,你能想办法帮助它算出来吗?

六、课堂小结

学生说一下学习收获,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七、综合练习

1. 练一练2、3题,独立做,小组核对2题时交流用的是哪句口诀。

2. 练一练第4题,独立做,核对时指名说一说是怎么判断的?(用的是哪句口诀)

3. 练一练第5题

(1)出示8×6+8,说一下表示什么?(6个8再加1个8,一共是7个8。)

(2)把8×6+8改写成乘法算式。

(3)独立完成第5题,师**指导,核对时说一下是怎么想的。

拓展阅读

1、鄂小学语文《将军蜘蛛》

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了解威灵顿将军最后胜利的原因。体会坚持不懈,战胜自我的精神。

1.写好上结构的字:希、夺。

2.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读好有关威灵顿的想变化蜘蛛做的句子。

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灵顿将军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了解是因为蜘蛛的“坚持不懈”让将军战胜了自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体会不怕失败,坚持不懈,勇于战胜自我的精神。

学课时:两课时

学准备:生字卡、挂图

第一课时

学内容:初读感知;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学习生字“战、击、取、胜”。

一、导入新课

1.读课题,正音。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会怎么办?

2.自由读田字格中的字双横线中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检查读生字,正音。

4.再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

5.查读课文,对于文中难读通顺的地方加以指导。

6.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想象当时遭受什么样的“沉重的打击”?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感悟威灵顿的内心活动。抓住对“沉重的打击”的理解,引导感受“几乎没有取胜的希望了。”为后面读懂课文打基础。

四、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战、击、取、胜”四个字,问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最会记哪个字?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师范写“战”,学生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课时

1.学习课文2-7自然段,了解威灵顿将军最后胜利的原因。体会坚持不懈,战胜自我的精神。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激发疑问,导入新课

威灵顿将军率领的部队在几乎是必败尤疑的情况,为什么终于夺取了最后的胜利呢?

、学习第2一第7自劓1段,读中感悟

1.默读2一7自然段,找一找威灵顿将军看到了什么,“( )”标出来,他有什么想“――”标出来。

(学生自学,师注意学指导:可以边读边画,可以读完再画,可以同座交流,也可以找师讨论。)

2.过渡:是啊,随着蜘蛛织网的进程,将军的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当将军心灰意冷的时候,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指名读第2、3自然段。指名说。

(看到:六次结网都失败了想到:失败)

(2)指导读好第3自然段。

谈感受:同学们,你了解小蜘蛛当时的处境吗?知道小蜘蛛心中是什么滋味吗?对,这就是“失败”的滋味啊!

指导读句子:“可怜的`蜘蛛!”“你也知道失败是什么滋味了吧”。师范读(悲凉,无奈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齐读第2、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第5自然段。

过渡:当将军沉浸在自己小蜘蛛“失败”的痛苦滋味中时,他又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想的?

(1)指名朗读第4.第5自然段,并说一说。(看到:第七次结网又被毁掉了想到:倒霉)

(2)指名读词卡“倒霉”。你能举例说说.遇到什么情况才叫倒霉呢?

(结合学生实际理解:一次又一次的遭遇失败才叫“倒霉”)齐读“倒霉”。

(3)指导朗读第4、第5自然段。(读好“更加小心”的语气,“又被毁掉了”的伤心、气愤之情。)

a、为什么将军觉得小蜘蛛比他还倒霉?

b、指名两对男女生做动作,合作读第4.第5自然段,评读。

c、师生合作读第4.第5自然段。

4.学习第6、第7自然段。

过渡:看来小蜘蛛不仅可怜还很倒霉,恶劣的环境使它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好像永远没办成功了。可接来将军看到的事,彻底感动了将军、并改变了他的看

(1)自由读第6、第7自然段,指名说。

(看到:过了很久,网终于织好了想到:再一次尝试)

(2)从哪里看出小蜘蛛似乎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失败?(指名读第6自然段,评读第6自然段。)

(3)齐读第6、第7自然段。

三、语文拓展,深化了解

1.指名交流:

威灵顿将军的部队几乎没有取胜的希望,结果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是为什么?(在箭头上、板书:坚持不懈战胜自我)

2.小组讨论交流、指名交流。

看似一件微不足道的蜘蛛结网的小事,激发出戚灵顿战胜自我的勇气,让我们明白的敌人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3.齐读课文:

威灵顿在不久之后的滑铁卢战役中,最终打垮了拿破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他的形象出现在5英镑纸币上,后来又担任了英国首相、陆军元帅,相信你们如果能战胜自我,坚持不懈,也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四、生字

1.认读生字:希、败、夺、利。

2.说说怎样写好这4个字。

结构的字有“希”(上小大)、“夺”(上大小);左右结构的字有“败”(左宽右窄)、“利”(左宽右窄)

3.指导学生书写“希、利”

4.学生学写。

板书设计:

蜘蛛:失败→被毁→织好→坚持不懈

↓ ↓ ↓ ↓

将军:可怜→倒霉→再试→胜利战胜自我

2、人语文课件范文

《西湖的“绿”》

设计理念:

读赏结合,引导学生品味西湖“绿”的丰富多彩,通过读读、划划、想想、画画、说说等活动研读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写,领略西湖的美丽。

设计特色:

以“导游写解说词”为手段,通过准备表述导游解说词等语文实践活动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了解西湖“绿”的特点,感受西湖的魅力。

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研读全文,了解课文顺序,明确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加以具体描写的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西湖的美丽。

学重点:

第一课时:学字词,理层次,读通课文。

课时:引导学生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学以致。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形声字构字规律,启发学生学会本课大部分生字,学习部分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杭州西湖吗?对西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学生互相交流有关西湖的资料信息)

2.愿意作为一名导游带领大家去西湖游玩一番吗?那就让我们为导游准备一份解说词,让我们去看看这人间天堂——美丽的西湖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课件展示,整体感知。

过渡: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目中美的象征,多少人说过写过,你愿意更胜一筹吗?

1.师生共赏西湖美景。(课件展示初夏西湖录像片段)

2.交流感受,初步感知西湖的“绿”。(请学生一个字概括所看到的西湖美景,同时在课题中“绿”的面板书▲)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过渡:为了能把导游的解说词写得更完美,只凭感觉不行,我们要认真研究手中的课文资料。

1.师范读,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西湖的“绿”)

2.明确学习任务:自由大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联系上文或者借助工具书反复读读记记

3.学生按自然段读文,检查预习情况。

4.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1)请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2)强调形声字的识记方

(重点学“隐”“径”“缝”“旷”“职”“港”等字)

(3)强调“幽”字的笔顺。

幽:竖/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折/竖

(4)“参”是多音字。

参cān(参加)shēn(人参)cēn参差{ci}不齐)

(5)重点词解析

蜿(wān)蜒(yán):蛇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延伸。

苍翠:青绿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的。

鲜嫩:新鲜,娇嫩。

心旷神怡:旷:空阔,开朗。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幽静:沉静而安闲。

布局:做出安排。

蓬勃:茂盛,旺盛。

漫步:随意的,漫不经心的散步。很悠闲。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课件出示要:读通全文,做到读准字音,不漏不添字,不断不破句)

2.交流检查通读情况。

(指名读喜欢的段落,师生穿插评议)

3.快速读文,理清层次。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西湖的“绿”?

(观景顺序)

(2)每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雨中灵隐的“绿”

自然段:苏堤的“绿”

第三自然段:花港观鱼的“绿”

第四自然段:整体印象

五、抓重点,延伸文。

过渡:几遍读文,让我们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西湖的的确确是“绿意扑眼而来”,因而一个什么字就能概括西湖的特点?(“绿”)

令人叫绝的是,作者了近20个“绿”字酣畅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与活力,节课让我们继续研读、准备,最终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说词。

课时

课时目标:

以导游最终拿出一份完美的解说词为契机,深入研读探究课文,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入情入镜地感悟西湖的美丽。

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回顾全文。

1.齐读课题

2.学生回忆: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在课题“绿”字面板书“▲”,同时板书“观景顺序”)

、抓住“绿”,整体感知。

过渡:那就让我们这些导游们以“绿”为突破,先走进“绿”的世界吧!

1.课件呈现一片“绿”的广阔天地。

(1)老舍《草原》

(2)刘国林《可爱的草塘》

2.但西湖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丰富多彩,柔情万分,请同学们心地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充分朗读,尽情想象,感受“绿”意)

三、突破“绿”,研读全文。

过渡:那么“绿”究竟表现在哪些地方,作者怎样抓“绿”的?作为导游一定要突破呦!

1.课文着重描写了哪几处“绿”?(灵隐——苏堤——花港观鱼)

2.移情入文,激趣质疑。

(1)仔细读文,看你能发现多少含有“绿”或表示“绿”的词语。

(2)小组交流,然后汇报,谈感受。(点拨:“心旷神怡”、“莽莽苍苍”等词语的意思)

3.充分朗读,在读中品味文字与景物的双重美。

(1)请同学们挑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那里的“绿”有什么特点?

(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师**指导,相机点拨。

4.集体研读,交流成果。

(1)自由选择方

①读一读,想一想。

(认为最能体现“绿”的部分)

②圈一圈,划一划。

(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③画一画,说一说。

(想象画面,大胆表述)

学生交流可能不按课文顺序,师相机调控策略。

(2)预设学及策略

①雨中灵隐的“绿”

多彩{

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

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②苏堤的“绿”

多姿{

古怪,莽莽苍苍

鲜嫩可爱,如„„如„„如„„如„„

坚忍不拔

③花港观鱼的“绿”

(可能学生说的与预设的不一样,但不管说什么,只要是读中所悟,都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强调语速宜缓,体现一边读一边想象回味。

四、品味“绿”,积累运

过渡:作为一名导游,请选一处景点,根据课文的描述,尽情地向游客展示西湖那别有风情的“绿”,夸耀一西湖的美丽。

1·学生准备解说词。(可以配动作,加表情)

2·解说时,师生作为游客可提出问题,在互动中进一步感受西湖“绿”的与众不同,感悟“绿”的美丽。

五、创造“绿”,升华延伸。

1·想想作者是怎样抓“绿”的,学习写

2·仔细观察生活周围的“绿”,模仿《西湖的绿》写一篇《_的绿》。

3、人语文课件范文

《军神》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

3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_________,这是________对他的敬称。

2指名朗读课文。

、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导学课文

(一)导学“治”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

4分角色朗读第一自然段。

()导学“术前”部分

1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刘伯承为什么不肯麻药?

2联系课前收集的关于刘伯承的资料猜想:刘伯承担心损坏脑神经只是从爱惜自己身体的角度考虑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3不麻药意味着什么?

4刘伯承能忍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吗?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

5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

(三)导学“术中”部分

1自由读课文,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

2课堂交流(CAI演示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

比较句子(正面描写):

一条崭新的垫单竟被抓破了。

一条崭新的垫单被抓破了。

比较句子(侧面描写):

手术中,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发抖。

手术中,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发抖。

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对比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小结

(四)导学“术后”部分

2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要什么?

3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

4你觉得沃克医生可能会“失声喊”些什么内容呢?

5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6指导感情朗读:“做完手术……了不起的军神!”

7震惊的沃克医生不敢相信地注视着眼前的这位轻人,他心中可能会怎么想呢?

8为什么问名字时,要“关上手术室的门”?

9画出本节中的提示语,根据提示自由朗读,注意根据提示语揣摩语意、把握语气,突出“军神”形象。

10指导分角色朗读,表演这一段。

四、小结全课,布置作业

4、人语文课件范文

《鱼游到了纸上》

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描写人物的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方

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

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27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学生: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老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学生之间的争议引入课文。

、检查预习

上一节*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预习情况。

1.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是什么?

(“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鱼游到了纸上”意思是说这位青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学生可以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

2.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是聋哑人?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从来不说一句话”“没有任何反应”,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厂”的厂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聋哑青。如果是会说话的人,不可能从来不说一句话;如果是听得见的人,那么在众人的赞叹、议论声中,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福利工厂”一般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轻声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指名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学生讨论。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3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产生了敬佩之情。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的方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致”是翘舌音,“聋”是后鼻音。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纠正读音停顿不恰当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课时

一、指名朗读第一、

、提问

1.“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观鱼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赏心悦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赏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因为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心情舒畅愉快。)

2.想想第一段的哪句话引出文?

(“十几缸金鱼”。)

3.“举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举止”,动作、神态。“我”是在金鱼缸边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的。他“特别”的地方就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即爱鱼达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三、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三、四段,思考问题:这位青“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2.学生讨论思考题。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有时……有时”“他好像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太阳快山了……那位青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等)

3.提问:

(1)“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青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3)“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青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原因。这位聋哑青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注意读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场合所表达的语气。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讨论面问题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作者与那位青“只是碰到过几次”,却发现了他的“特别”之处,对那位青爱鱼爱到忘我境界的准确描写以及发现那位青是聋哑人,都能体会出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正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所以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2.聋哑青又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一看就是一整天”等,说明他观察事物十分专注、刻苦。从“有时……有时”可以看出他观察时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因此,画出的金鱼才能做到仿佛在纸上游动。)

3.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师可从两方面加以引导,一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是谈谈如何学习那位聋哑青的勤奋、刻苦的精神。)

三、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词两遍,提示难点:聚、聋、哑。

②先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词语的意思: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

附: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聋哑青举止特别(忘我)游到纸上先游到心理

“我”

认识了解敬佩

点击查看更多冀教版二年级下册《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9775.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