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一分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
2、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3、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学生自由交谈。)
4、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二、自学生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2、学生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3、小组合作交流。
4、认读词语卡片。
5、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比一比,看谁组得多?
6、教师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分段朗读课文,正音,并说说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四、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我会写中的字,把部件和笔画看清楚。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二、理解课文
1、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了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
2、小组讨论。
3、派代表在班上发言。
(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⑴ 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这时他的心情怎样?
⑵ 请用叹息、自责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4、过渡:
当同学们看见元元红着脸,低着头走进教室时,一定会受到强烈的*──就这一分钟,使他迟到了整整20分钟;就这一分钟,耽误了学习,使他到感到愧疚和后悔。
小组讨论:
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三、拓展延伸
1、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四、作业
通过查找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如:工人、农民、*、清洁工。)
拓展阅读
1、边城课文教案设计
(自读课文,以讨论、自由发言为主)
1、依靠揣摩词句,领会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之美。
3、进行联想想象,体会小说中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预习,着重了解人物的性格、心理。)
一、 导入 新课
中篇小说《边城》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赞者认为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沈从文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因为在沈从文看来:一部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故表现人性便是他创作的中心。沈从文神往于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牵的原始古朴的人性,他创作时往往去除现实生活中严酷的*经济关系,而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种优美、健康的生活。故而,他的作品游离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文学的大道上另辟蹊径,以抒写自然的人性为题材,从而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反思。在他众多的作品中,中篇小说《边城》就是这类内容的代表。
二、简介作者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剧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三、《边城》主要情节介绍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四、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的心理,理解文意。
第二课时
一、小说的情节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二、以翠翠的心理活动为主线,师生讨论下列问题,以深入理解文意:
1、第一段中,翠翠为什么会感到薄薄的凄凉?
明确: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2、第二段中,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翠翠和祖父之间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无论是他们二人,还是读者,对此都不会怀疑。但是为什么翠翠会产生惩罚爷爷的念头?
(是爷爷不知道女大不中留,不理解翠翠的感情需要吗?不是,爷爷早就在操持这件事了。是翠翠不知道爷爷的操持吗?不,翠翠明白,爷爷永远会满足她的任何一个要求和心愿。)
明确:翠翠感到日子有点痛苦,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她觉得委屈,自然地迁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娇的祖父,她并不当真地胡思乱想着自己出走以后带给爷爷的惩罚。注意,翠翠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没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
其实,翠翠此时心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或一件具体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虚心情郁闷,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因为无法言说,所以没人能帮助你;因为确实存在,所以它总在折磨你。这就是孤独感。
翠翠这清醒的白日梦,把一个少女单纯而隐秘的内心情感托现给读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哀怨的心理。
3、翠翠坐在溪边,为什么就忽然哭起来了?为什么无来由地多次地哭?
明确:翠翠怀着满腔心事,无人能诉说。渡船上人们悠闲地过渡,又有谁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闲和翠翠内心的波动,形成动与静的对比,表现出翠翠那看似无来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无来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窦初开的朦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这样闭塞但人情质朴的环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会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样。
4、外公给翠翠讲父母的往事,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此时翠翠心理的微妙变化。
5、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为什么平时攀折不到的虎尾草轻而易举摘到了?翠翠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翠翠的梦写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动心理。翠翠情窦初开,听到外公讲父亲和母亲浪漫的爱情故事,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梦见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时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内心里以前对傩送朦胧的感情,现在明确起来了。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又表现出她内心的忐忑不安。
作者安排梦摘虎耳草这一情节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一方面可以配合二老走马路这一事件,正是因为这个梦,翠翠错过了听歌的时机;另一方面翠翠不知道把这东西交给谁又暗示了爱情故事将会无果而终。
6、当祖父把实情告诉翠翠的时候,注意此时翠翠的心理变化。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谁的气呢?
明确: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
7、翠翠在月光下吹着芦管,为什么觉吹得不好?老船夫长长的曲子,为什么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明确: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却没有来。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更使翠翠的心乱,连芦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长长的曲子,婉转的曲调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温柔起来。
8、最后,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为什么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明确:翠翠最后听祖父唱歌,就是傩送昨晚唱的歌,心里踏实了,她知道傩送也像自己爱他一样,爱着自己。她说: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这时她已经 知道虎尾草要交给谁了。
三、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而节选部分以后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箸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她爱的执著。
四、分析讨论课文中人物间的亲情关系和爱情关系,感受湘西民间独具的风俗美、风情美。
1、翠翠和祖父的祖孙情:
明确:这是作品中最主要的两个人物。相隔着中间一代人,祖孙俩组成的家庭是残破的,所以在悠长的岁月中,祖孙二人不仅生活上相依为命,也在感情上相濡以沫。可重点分析第13章(课文前部分)翠翠的负罪和赎罪。再让学生找表现祖孙亲情的文段,让他们意识到这真挚亲情是植根于纯朴民风中的。
作者正是通过老船夫对孙女的挚爱亲情,去和当时社会的你争我夺、弱肉强食形成对照,去呼唤那久已失去的善良人性,去追求那无侮无忧的远古社会,去保存那遵从古礼的美德。
2、翠翠和天保兄弟的爱情:
明确:爱情的美好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对物欲的排斥,爱情愈纯洁,其中包含的物欲成分就愈少。
课文节选的三章没有直接写到几个青年男女相爱的动机,但却写到了他们表达爱情的方式,最动人的当然是傩送的歌声和翠翠梦里的虎尾草。傩送用整夜的歌声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让人不由想起《诗经》《乐府》里咏叹爱情的美丽诗章,这是湘西古风犹存的明证,更是这里的人把爱情视作圣洁感情的表现。同样,翠翠在睡梦中受到歌声召唤,她摘取了一把虎尾草,准备送给意中人,一个少女纤尘未染的心豁然眼前,让人感动。
沈从文正是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可作补充的是翠翠父母的爱情,他们在对歌中相爱,在绝望中殉情。爷爷对翠翠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原来,翠翠就是纯洁爱情的结晶。
3、天保和傩送的手足情
明确:天保和傩送突然发现两人爱上的竟是同一个姑娘,眼看兄弟要变成情敌,他们没有反目成仇,也没有像流行小说写的那样,其中一个慷慨出让,他们懂得,姑娘不是财产,感情没有价格,你必须接受姑娘的选择,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选择。于是他们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竞争,哥哥走了车路占了先,就一定让弟弟走马路先开口,结果一唱定乾坤,这里没有裁判,没有评委,没有公证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为了成全弟弟,哥哥带着失恋的忧伤远走他乡
小说《边城》正是这样展示了这块净土上的人们是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善良的人,从而体现作者拒绝现代,厌恶文明,以此来寄托他重造民族品德的希望。
(分析中让学生感受悲剧中的人性美。)
五、深入挖掘
作者深情地歌咏亲情爱情的美丽,意图何在,这可能是个复杂问题,可不必在教学中深究。沈从文先生在内地看到了许多现代文明对传统美德的锈蚀和破坏,这触痛了他,这部小说可能反映着他对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恢复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坦诚的思考和愿望,他把这些美好的愿望交给了家乡湘西的乡亲,所谓礼失求诸野吧。
六、开放讨论题:小说中人物孤独感的分析。
七、教师总结。
八、课后训练:
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内容,并思考:这些景物描写有何共同特点?又有何作用?
(提示:文中集中描写的有四处。特点、作用景情结合、烘托:①烘托夜幕降落时的气氛;②烘托人物内心的孤寂与惆怅;③烘托人物内心的**动难安;④构织浓厚的乡土气息。)
九、发展性阅读
这篇小说极富乡土气息和湘西特色,你认为要发展特色旅游的话,那么有哪些开发价值?
课后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喁喁( ) 黑黝黝( ) 焖菜( ) 挪移( )
竹篁( ) 傩送( ) 涎皮( ) 甬道( )
莞尔( ) 滨水( ) 蒿艾( ) 角隅( )
胡诌( ) 嗤笑( ) 茨滩( ) 碾坊( )
茶峒( ) 埋怨( )
2、判断下列词语写法的正误,如有错误的请改正:
神往顷心 温和悲悯 垂涎三尺 荒涎不经 蜂涌而上 向隅而泣 胁肩诌笑
(顷倾;荒涎荒诞;涌拥;诌谄)
二、综合训练
1、作者安排梦摘虎耳草这一情节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一方面可以配合二老走马路这一事件,正是因为这个梦,翠翠错过了听歌的时机;另一方面翠翠不知道把这东西交给谁又暗示了爱情故事将会无果而终。
2、爷爷张冠李戴的前后神情有什么变化?
提示:温和悲悯地笑快乐涎皮脸色那样难看莞尔;神情的变化体现出他把翠翠许给大老的强烈意愿,及对翠翠的深切关怀。
3、老船夫为什么不把事情的前后经过告诉给翠翠一个字?作者安排这样的细节有何妙处?
提示:老船夫不告诉翠翠是因为害怕她走母亲的老路;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悲剧情节发展的需要。
三、迁移拓展
分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并各仿写一个句子。
1、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
仿写:我坐在 ,看 被 。
2、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
仿写:清晨照样的 。
3、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
仿写:阳光如 , 。
4、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仿写:他一直唱呀唱,我的心被唱得 。
2、《标志设计》公开课教案
六、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标志设计,掌握标志设计的构成形式及简单的设计方法。
2、通过过欣赏和实践,使学生对标志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进行标志设计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身边各种标志的认识,逐步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七、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标志的视觉语言的特点及设计方法。
2、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标志以及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难点:
1、
在理解标志特征的基础上设计表现简练、传递信息准确、独特美观 的标志。
2、认识标志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认识,欣赏评价各类标志的特点和美感。 视频播放
问:广告商拍摄这段广告的目的?答:凸显标志 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标志在我们生活中广泛应用。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熟悉的的标志。导出课题《标志设计》并板书。
一、谈一谈
(一)老师自己谈谈印象深刻的标志:
(1)NBA (2)得克萨斯艺术委员会标志(3)时代华纳传媒娱乐公司标志(4)香港特别行政区标志
(二)生谈
P10-12 翻书欣赏,并四人小组讨论你最喜欢的标志?为什么?
参考:(1)、这个标志从什么物品的形象演变过来?
(2)、从这标志中,你又读到了什么信息?
(3)、造型元素“点、线、面”是否参与了这个标志的构成?
二、作品赏析
三、 剪一剪
提供圆形和方形纸片,随意剪一刀进行拼贴,拼贴方法:
1、移位
2、翻转 展示作业并讲解
五、总结标志特点:简洁
易懂
美观(并板书)
六、找一找
它们来自哪里?
七、做一做
布置课堂作业:设计一个“舟山市体育节标志”
讲解目前流行的这类标志的设计风格,设计的取向是根据人们的欣赏心理决定的
八、设计步骤:(1)提炼元素
“ZS”“TY”“跑道”“人”„„
(2)打草稿设计图形
(3)确定图形、设计制定
剪一剪+摆一摆+粘贴
九、作业展示并小结
3、《标志设计》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标志的学习,了解标志的作用、分类和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学习不同类型的标志设计,让学生感受、体验标志的设计之美。认识标志的设计原则,了解一些基本的设计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意思,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标志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学习难点:在理解标志特征的基础上为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一个特定功能个性化标志。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欣赏老师出示的标志图形
2、欣赏P20—21的北京2008奥运标志等„„ 思考:
(1)什么是标志?
(2)标志的分类和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3)各类标志的设计有什么特点?图形、文字的象征意义?请举例说明。
二、自信展示
(老师及时评价与鼓励)
3、标志主要分为特征性标志和公共标志两大类。
(1)特征性标志:如国家、城市、企业、商品、团体、活动、机构等标志 (2)公共标志:如交通、安全、场馆、质量等标志
4、标志的表现形式:图形、文字、数字,或图、文、数字的组合。
学生小组展示交流以上各个问题
三、自我提高
1、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 用四个字概括“简、准、奇、美”
归纳:一个好的标志必须是:
(1)形象简洁明了,易识易记。 (2)有视觉艺术的形式美感。
(3)形象独特,让人一看就能联想到该标志代表什么。
2、P22的第7工作室标志设计创意欣赏与感悟
3、P23的以脸形为创意的标志设计特点分析
4、学生作业:
学习活动一:尝试为自己的学校公共空间设计一个特定功能的个性化公共标志。
5、课堂总结:
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而且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社会功能。
(上我们欣赏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标志作品,对标志的作用和设计原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希望大家从这节课以后,就开始注意观察、收集素材,构思一个标志,表现方法不限,下一节课我们将运用形状和色彩将自己的构思表达出来。)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积极性特别高,课堂提问环节学生很活跃,作品展示的效果也很好,其原因在于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9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