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优质课教案模板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4. 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铺设跳板——联想想象——理性升华。
2.研究评析欣赏法。
3.当代诗艺欣赏讲座法。
(解说:可根据学生基础情况选用。基础好,学校资料丰富、设备先进或附近查找资料方便的可选用2;基础中等的,可选用1、3。也可综合运用3种方法,勾连起课内课外。)
媒体设计
1.制作多媒体.课件,重点在诗的意象理解上作一点适当的画面,把诗意转换为画意。
2.运用文学讲座法,最好事先设计好提纲及思考题,制作成待用软盘,以便在媒体上展示。
3.根据诗的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制作配乐朗诵录音带。
教学时数:
课内教读2课时,课外练习由学生自定。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可能最喜欢的是中国古典诗歌,困为它的凝练、它的隽永、它的神韵,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不是中华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吸纳着几千年诗意的营养,借鉴外国诗艺手法,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新时代的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这些诗,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另一种情的*,另一种文化的营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一组当代探索诗歌。
(解说:设计这个导语,目的有两个。一是巧妙地把古代诗歌与现当代诗歌联系起来,明确它们之间的借鉴和发展的关系,引起对新诗的阅读兴趣;二是以尽量优美的语言*学生,引发学生对美的渴望,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奠定顺利进行教学的基础。)
二、解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表达了一种希望光明的痛苦和挚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和挚爱。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教师范读(配乐)
(解说:先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初感诗的美味,为进一步学习欣赏奠定基础。)
②学生自由诵读。
(解说:趁着学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让学生直接再次感受,这是文学欣赏的必要步骤,避免抛开刚营设好的氛围而由老师大讲特讲的弊病。)
③学生单独朗读,师生评价。
(解说:在这个步骤中紧扣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落实字词教学,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④诗歌内容与形式总理。学生先用一句话谈谈感受,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这首诗“运用平凡而富有特征的意象,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诗人借鉴运用了苏联诗人沃兹涅先斯基《戈雅》的圆周式句法,借以强化对祖国挚爱的深度。
(解说:先由学生体悟,暗示自主求知意识;然后巧加点拨,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信息资料;最后老师向宽拓展,把学生眼界打开。)
2.具体研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①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讨论。
点拨: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解说:这一环节既是突出重点,也是欣赏的关键。简要点出“意象”这一概念,但不阐发,而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理解,体现精要好懂实用的要求。在引导、点拨中渗透分节概括这一能力训练点,一法多用,一石两鸟。)
②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A、在平凡中发现美,而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
B、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社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
C、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
(解说:引导学生在感性体悟的基础上学习抽象概括、提炼.总结,学习运用比较思维方法。)
③说说对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
(解说:这一环节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把握诗的意境,感受诗的思想美、情感美。提这几个问题,有搭桥铺路的作用,一步步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落实情感美、意境美教学重点。)
④诵读全诗。
(解说:再次强化感受。)
3.欣赏品味
①体会圆句式的表达效果。
点拨:圆周句式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续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
(解说:落实节奏美教学。)
②象征和比喻的运用。
点拨:该诗构思突出表现在对抒情主人公“我”的拟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体的客观物象,也是祖国的象征。“我”的复杂矛盾意绪和多层次拟物交织出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悠长、矛盾的心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中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我”,也是祖国的象征。诗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解说: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涵,落实语言美教学重点。)
4.课堂训练
①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②说说对“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的理解。
(解说:这两个题目前者进一步落实概括能力训练,后者抓住具体句子并具体理解。)
5.课堂小结
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所用到的诗歌欣赏方法。(见“教学设想”部分)
(解说:.总结学习方法,养成积累习惯。)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这首诗。
2.课外找相关读物阅读,有兴趣的同学学写一篇赏析文章(可以就整体谈,也可以从某一角度谈)。
五、齐声诵读全诗。
(解说:把感受推向**。)
拓展阅读
1、中班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特别的我》
【**--礼仪】
活动目标:
学念儿歌,体会儿歌段落停顿与押韵的感觉。
知道一年中有12个月的含义,初步获得年和月的概念。动知道自己的年龄,并能用相似的数来表征。
设计生日蜡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活动准备:
儿歌:《我几岁》(请参见幼儿用书)。
1—12月份的生日蛋糕图卡【附1】;纸张、画笔等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请幼儿看“儿歌:《我几岁》”图页,有没有发现这些小朋友有共同的动作(五根指头排排站)。
用轻快的语调念“儿歌:《我几岁》”【附2】给幼儿听。
问问幼儿几岁。学念儿歌时,根据各自的年龄做出手势。
大家一起念儿歌,把手举高,看看大家是几岁(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内容)。
问幼儿过生日时有没有许愿。邀请幼儿玩“生日许愿”的游戏:
——老师将制作好的1—12个月的生日蛋糕图卡贴在展示区的墙面上。
——请幼儿运用美工材料画一根代表自己生日的蜡烛,并试着在蜡烛上标出代表自己的符号(亦可请老师帮忙写上姓名、生日)。
画好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生日愿望,老师用简单的文字将幼儿的愿望记录在画有生日蜡烛的纸上。
请幼儿轮流将自己的“生日蜡烛”贴在蛋糕上,班上就有一面“生日许愿墙”了。
活动评价:
能画出代表自己的生日蜡烛。
能说出自己的生日愿望。
延伸活动:
让幼儿寻找同月出生的人,同时也可以比看,谁的生日先到?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同月生日的人?统计哪个月的人数最多。
【附1】生日蛋糕参考图案
【附2】儿歌:我几岁
去年我几岁?大拇指弯一弯,举起小手掌,四根指头排排站。
今年我几岁?大拇指不用弯,举起小手掌,五根指头排排站。
明年我几岁?请你算一算,举起小掌,几根指头排排站。
2、综合实践劳动课教案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劳动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搞好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因此为了搞好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工作,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六年级共8人,学生整体素质不错。但思想教浮躁,大多数同学热爱劳动,个别学生劳动态度不端正。
二、掌握基本知识情况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爱动手操作,劳动态度需要端正。
三、熟悉教学内容、重难点、课时安排本册劳动课共15课,内容分为三部分;
①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
②手工制作;
③生活小常识。
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教材的重难点是手工制作这一部分,本学期共有19周,安排了16课时,每周一节正课。
四、本学期教学工作安排
1.通过我对班级情况的了解和对教材内容的熟悉,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对劳动课教学工作做以下安排。通过了解,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最光荣的,讲一些热爱劳动的小故事,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方法,学会总结规律,在学生掌握了简单劳动方法的同时,学会创新,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了技能,陶冶了品德。改变过去单一的理论测试的评价**。本学期要从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劳动。
①平时的劳动(如值日、义务劳动)
②对待劳动课的态度
③家务劳动。即:一方面从学生平时的值日,义务劳动等情况,评出等级;第二方面从学生在劳动课各方面的表现评出等级;三从家长反映在家中的劳动情况评出等级,最后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3.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4.经常带领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大胆创新、勇于竞争的实践能力。
总之,在本学期教学中,要以以上的总体计划来完成劳动课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3、《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教案2022优秀
1.使幼儿初步了解祖国地域之辽阔广大,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祖国的伟大。
2.了解不同地方的人在同一时间在过着不同季节的生活。
教具准备: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各一张
环境资源:请家长配合向幼儿介绍说说有关中国的知识。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了解北方和南方的区别,感受中国的地方之大。
活动过程:
1.出示中国地图,请幼儿介绍自己所知的有关中国的知识。
重点引导幼儿了解北方是个冬天来的较早,并且比较冷的地方,南方是个温暖的地方,一年四季都盛开鲜花。
2.学习朗诵诗歌的一、二两段,感受中国的地方之大。
3.展示世界地图,介绍世界的地区温差。引导幼儿了解世界上人在同一时间在过着四季的生活。
4.学习朗诵最后一段的儿歌。跟着老师朗诵3~4遍后,提醒幼儿要注意感情,声音有高有低。
5.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教师引导幼儿用生动的事实(我去旅游,爸爸出差……)说明我国南方和北方距离之大。
如“我和爸爸去南方(海口),坐了三天火车才到。”“我和妈妈去北方(齐齐哈尔),坐了两天火车才到。以此说明中国之大。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6.我们的祖国——中国真大。教师出示地球仪,并提问:“谁能找到中国在什么地方?”“我国周围有哪些国家?”此时,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幼儿在世界地图上和其他国家比较,最后得出“我们中国在世界上是个很大的国家”的结论。
7.小组朗诵大赛。在朗诵中结束活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9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