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二心集》杂文集:《柔石小传》

发布时间: 2025-08-13 09:09:51

鲁迅《二心集》杂文集:《柔石小传》

柔石,原名平复,姓赵,以一九○一年生于浙江省台州宁海县的市门头。前几代都是读书的,到他的父亲,家景已不能支,只好去营小小的商业,所以他直到十岁,这才能入小学。一九一七年赴杭州,入第一师范学校;一面为杭州晨光社〔2〕之一员,从事新文学运动。毕业后,在慈溪等处为小学教师,且从事创作,有短篇小说集《疯人》〔3〕一本,即在宁波出版,是为柔石作品印行之始。一九二三年赴北京,为北京大学旁听生。

回乡后,于一九二五年春,为镇海中学校务主任,抵抗北洋军阀的压迫甚力。秋,咯血,但仍力助宁海青年,创办宁海中学,至次年,竟得募集款项,造成校舍;一面又任教育局局长,*全县的教育。

一九二八年四月,乡村发生动乱。失败后,到处*,较新的全被摧毁,宁海中学既遭解散,柔石也单身出走,寓居上海,研究文艺。十二月为《语丝》编辑,又与友人设立朝华社〔4〕,于创作之外,并致力于绍介外国文艺,尤其是北欧,东欧的文学与版画,出版的有《朝华》〔5〕周刊二十期,旬刊十二期,及《艺苑朝华》〔6〕五本。后因代售者不付书价,力不能支,遂中止。

一九三○年春,自由运动大同盟发动,柔石为发起人之一;不久,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也为基本构成员之一,尽力于普罗文学运动。先被选为执行委员,次任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五月间,以左联代表的资格,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毕后,作《一个伟大的印象》〔7〕一篇。

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被捕,由巡捕房经特别法庭移交龙华警备司令部,二月七日晚,被秘密枪决,身中十弹。

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文学上的成绩,创作有诗剧《人间的喜剧》,未印,小说《旧时代之死》,《三姊妹》,《二月》,《希望》,〔8〕翻译有卢那卡尔斯基的《浮士德与城》〔9〕,戈理基的《阿尔泰莫诺夫氏之事业》〔10〕及《丹麦短篇小说集》〔11〕等。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五日上海《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未署名。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左联”作家李伟森、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五人遭*派逮捕,二月七日被国民*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为了揭露国民*派的法西斯暴行,鲁迅主持出版了“左联”秘密刊物《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写了《柔石小传》、《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和前驱的血》等文章。

本文写作时因受条件限制,若干地方与事实稍有出入。按柔石一九○二年生于浙江宁海(令并入象山),一九一七年赴台州,在浙江省立第六中学念书。一九一八年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一九二三年毕业。一九二五年春赴北京,在北京大学当旁听生,次年回浙江任镇海中学教员,后任教导主任。一九二七年夏,创办宁海中学,并任县教育局长。一九二八年五月参与宁海亭旁农民动乱,失败后到上海。一九三○年五月加入中国**。

〔2〕晨光社文学团体,一九二一年成立于杭州。主要成员有朱自清、叶圣陶、柔石、冯雪峰、潘漠华、魏金枝等,曾出版《晨光》周刊。

〔3〕《疯人》短篇小说集,收小说六篇,署名赵平复。一九二五年初由作者自费出版,宁波华升书局代印。

〔4〕朝华社亦作朝花社,鲁迅、柔石等组织的文艺团体,一九二八年十一月成立于上海。

〔5〕《朝华》即《朝花》,文艺周刊。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六日创刊,至一九二九年五月十六日共出二十期;六月一日改出《朝花旬刊》,一九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出至第十二期停刊。

〔6〕《艺苑朝华》朝花社出版的美术丛刊,鲁迅、柔石编辑。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年间共出外国美术作品五辑,即《近代木刻选集》一、二集,《拾谷虹儿画选》、《比亚兹莱画选》和《新俄画选》。后一辑编成时朝花社已结束,改由光华书局出版。

〔7〕《一个伟大的印象》通讯,载《世界文化》创刊号(一九三○年九月,仅出一期),署名刘志清。

〔8〕《旧时代之死》长篇小说,一九二九年十月北新书局出版;《三姊妹》,中篇小说,一九二九年四月水沫书店出版;《二月》,参看《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及其注〔1〕。《希望》,短篇小说集,一九三○年七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9〕《浮士德与城》剧本,柔石的中译本于一九三○年九月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为《现代文艺丛书》之一。鲁迅为该书写了“后记”及翻译了“作者小传”(分别收入《集外集拾遗》和《鲁迅译文集》第十卷)。

〔10〕戈理基(1868~1936)通译高尔基,苏联资产阶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捷耶夫》、《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他的长篇小说《阿尔泰莫诺夫氏之事业》,柔石译本题为《颓废》,署名赵璜,一九三四年三月商务印书馆出版。

〔11〕《丹麦短篇小说集》收柔石译安徒生等作家的作品十一篇,署名金桥,曾列为朝花社《北欧文艺丛书》之四,一九二九年四月登过广告,但未出版。一九三七年三月增入淡秋翻译的六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鲁迅著作书目: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期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惶》(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翟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拓展阅读

1、朝花夕拾的读书得优秀范

《朝花夕拾》是在受到*的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又历经战乱后写下的回忆。作者在这样纷扰中寻出一点空闲来,委实不易,目前是这么离奇,里是这么芜。一个人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算是无聊了,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对往事的回忆,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点安慰,而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的《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爱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运。

在对这一连串苦乐参半的事件的记叙中,作者还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猫,的,带给作者遐想的隐鼠的失踪,只是个象征的意念:当我失掉了所爱的,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这才是作者仇猫的动机:它在夺人所爱。从先生一生的经历看:嫉恶如仇,不过是对缺乏爱、失落爱、痛惜爱的一个自然反应罢了。

对这个细节下作者又给自己开了个伤的玩笑:他的仇猫是毫无道理的,虽然猫吃老鼠,但他的隐鼠却不是猫吃的,而是被长妈妈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长妈妈呢?在下一节回忆中,长妈妈也确实有些让人生厌,睡觉时占领了全床,满脑子的穷规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这样一位长妈妈,却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别人都不能重视的渴望化成了现实,不懂识断字的长妈妈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经》买来,送给了“我”。正因为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使作者记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忆中,作者多次写到*教育的失败和狭隘。

时候,长妈妈的故事里说:“倘若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千万不可答应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并假想他就是坏人的逻辑。

在朝花夕拾之间,我随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时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过留学的日本的求学索过程,一起追忆失去的老友。沿着这条线索,我看到十纪初,以“我”为中的一个个生活场景,人物理历程,读着每一个寓意深远,回味无穷的结束句,我的也随着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2、初年级作 祥子

姓字名谁知不得,但有俗称曰祥子。

生农村,幼苦命,父母亡,无奈何,乃至北平为车夫,明知赚钱不容易,迫于生计别无他,苦攒三载终达愿,买下新车成阔人。

人有悲欢离合日,月有阴晴圆缺时。祥子买车欣喜间,正值军阀混战时。三年血汗尘与土,一朝监禁无踪影。眼见无处寻血,冒死牵骆赚分。月前还喜上眉梢,日后便垂头丧气。

无力回天,空哀叹,刻刻都想赚钱归。怎顾品行与声誉,一只为买新车。为让薪水趋稳定,狠下来拉包月。受苦受累无怨言,当牛做马不甘。挺起脊梁辞工去!

不慎刘家度春宵,日怀惊恐寐不得。遂迁曹家又拉车!一次事故出意外,不慎摔倒满身血。不要工钱欲辞工,曹公大义未怪责。曹家人善待其好,转移积蓄至曹家。

哪知风声比光快,间谍无影鬼出没。假称侦探真骗子,威逼利诱把钱交……

混的数载无分,空为他人做嫁衣。但闻天色如翻墨,又闻呜呜泣幽夜。风雨兼程成为梦,为此爬滚熬数年。万里雪飞人渺茫,无倚无仗无钱粮。一无所有怎奈何,再复曹家知被骗。

再说刘氏称已孕,欲与祥子结连理。父女反目又成仇,只因祥子贫如洗。本为喜爱刘家女,如今成婚局已定。剩下积蓄买新车,不料刘氏难产死。死后卖车办丧事,一又系福子。不料不屈为*,一朝狠*亡。

自此祥子无出路,灰意冷自叹息。辛苦劳累多少载,都在虚无缥缈间。抽烟嗜酒染赌瘾,游戏人生入歧途。

本性善良志坚,入城几载没沉沦。社会摧残良本性,此在昔日以为常。万恶社会逼民死,不留丝毫生还路。

3、朝花夕拾的读书得优秀范

《朝花夕拾》是写的,书的内容不过是十篇章,断断续续的生活,不知是我的反应较为迟钝,还是先生的章太过深奥,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个长长的故事,记录了的成长,而且记录的还不怎么仔细,断续的回忆吧。

《朝花夕拾》里的字字句句记录了三十年来的经历,思想变化。我对的了解也不过是课本里的几篇章而已,现在通过这本书,也许我就能更了解这个,在我国甚至是世界学史都有着重要地位的人。

从这本书中,我读出了那时的血气方刚,我读出了他的思想,我读出了那内深处的正义……顿时,一种景仰之情犹然而生,他就是哲学的化身!

我不是那个年代的人,所以现在我只能从那一个个的字中,找寻那从前的年华,猜想那时人们的境。

的作品留给我们的只有凝思吧,思量着为何,但却永远不能体会,那书中人物的欢与乐,苦与痛。这种凝思也许就是回忆的引子吧,随先生的回忆,也在记忆中慢慢找寻那些属于我们自己的珍贵的回忆。在先生的引导之下,我的眼前所浮现的是我那懵懂无知的童年,伴随着那些另人啼笑皆非的记忆,我的嘴角不经意的上扬了起来。

一切的一切都在记忆中。记忆这个东西,实在讨厌,有些事,那么的美好,可是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有些事,并不值得怀念,甚至令人反感,可是却在脑袋里记得请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的记忆是五彩缤纷的,千奇百怪的,记忆力的每一个人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过客,记忆里的每一件事,只是让我们认清自己,必不可少的经验。人生被记忆搜存,每每发生,每每记住,到最后,大部分记忆也只是因为思绪的繁而被抛之脑后,所留下的也只是那震撼人的。那些记忆百年后也只是随着自身的灭亡一同消逝罢了,泥土纷繁,扰乱了那原本清晰的脑海,百年后,当你们,我们,他们,都躺在这冰冷的土地上,又有什么舍弃不了的呢?或者,也可以同先生一样,把自己的记忆化成字,永远保存下来,可是,这些无用的记忆最后的*也只有被人遗忘而已。因为我们的脑海是有限的,我们所能注的东西也是有限的,所以,若是想自己烙印在后人的记忆中,只能奋发图强,做先生那样的人,让我们的生命有价值,活的有意义,这样,即便是已离开了这世事,也有人会记住你,记住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你这个人,如果你的到来不曾出现在任何人的记忆里,那你的的人生也是没有任何意义了。

我想,我的记忆中有着那些名人,因为他们给我的以启迪,那么要想我留在他人的记忆中,就一定要活出我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我愿聆听先生的记忆,因为他的记忆是我们整个中国的记忆,整个时代的记忆。

读《朝花夕拾》相信你一定不会后悔的。

4、朝花夕拾的读书得优秀范

没课的时候,读完了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十分的优美。在这组章中,先生追忆了自己年少时的往事,有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还有对师友的怀念。其中有不少关于少年儿童的往事,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童年,也回想起自己童年时的日子。

里面有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也是初中时收录到语课本里的一篇章,所以对这篇章颇为熟悉,不同年龄读这篇章,也有着不同的感受。

十四岁时读这篇章,我看到了先生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是先生对百草园的描写,在这里,童年时的先生是无忧无虑的,是快乐的。

可这样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

章接下来就是对三味书屋的描写:“没有孔子的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次算是拜先生。”这是先生对自己第一次去三味书屋的描写,他被迫到三味书屋,百草园也就卖给了别人,这里没有百草园的活泼和乐趣,这里有的是严肃、是认真,让先生的灵也随之改变。

那时候读这篇章,自己也是感同身受很多。儿时的我,虽然是个女孩子,但也会和弟弟或是邻居家的伙伴一起去田野里捉蚂蚱、找蛐蛐,跟奶奶一起挖野菜,还会和伙伴悄悄地到种枣树的人家中摘枣吃,有时被发现,一起被大人们骂也是开的。那时的我们,会因为吃了别人家的枣而开,会因为把沙土堆成城堡而兴奋,而渐渐地,我们长大了,到了背起书包上学的年纪,也就是像先生那样,不喜欢那样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不想去上学,不喜欢上学时老师严肃的样子,就连儿时的同伴也渐渐走远,分散在各地,开始变得陌生,或是失去音信。有人说,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烦恼越多,长大的我们变得成熟,所以现在十八岁的我再读这篇章,虽然没有生活在先生那时的年代,但也是体会到了灵的变化。我看到了章中所揭露的那时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毛**在世时曾认为,先生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若把坛比作星空,那先生的作品一定是其中最闪亮、最耀眼的星。

以上只是略微表达自己一些浅薄的看法和感想,相信以后,我会阅读到更多的先生的作品,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先生,也相信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们,会更深入地实践先生的教诲。

5、朝花夕拾的读书得优秀范

我愿在蓝蓝的时光里,沉醉在白白书香的梦里。——题记

在浩繁的书卷中,捧着书香,细细嗅来,散发书香的源头是书桌上那本——《朝花夕拾》。

课本上每每出现先生的课,教师都会细细地讲,不厌其烦,课边上的笔记也是密密麻麻,重重叠叠。而这些章几乎都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了先生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十篇生活片段的章。先生本应幸福欢乐的童年的生活,因笼罩在*社会下,透着迂腐无奈的气息,便有了他之后“弃医从”的经历,他用温情醒目的字,发出他底最深沉的诺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翻开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用了许多鲜亮的字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与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构成鲜明的比较,表达了他对社会私塾束缚人的想法的不满。《藤野先生》中,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日本人,穿着不拘节,但对工作极度认真负责,他从不歧视中国人,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涂改过,血管移动一点也要指出来,从这些细微的字里,对藤野先生充满了深深地敬仰。还有一个人,先生也用了较多的字,便是《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因为*社会的毒害,“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然而,她也有可爱体贴的一面,“阿长”明白“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到梦寐以求的书,许多年后,在先生的回忆里,这声“长妈妈”格外珍重。

书中的*开始弥漫,勾起我点点滴滴的回忆。《朝花夕拾》中,讲到范爱农先生时,先生开始对他的印象是不好的,一想到他的是教师被杀后所表现出的满不在乎,是多么的忘恩负义;再讲到衍太太,一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在背后还喜欢使坏,先生是十分不喜欢的……

我拨开云绕的书香,合上书,细细回味。这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抗战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先生之后只能回忆的幸福,于我此刻的生活来说,是多么的平淡,我竟全然不知。曾一个周末,我突然想吃浙江那的“熊煎饼干”,并且在奶奶面前絮叨个不停。在浙江工作的妈妈明白后,特意请了半天假为我买好寄给我,为此,不得不加班到深夜十点多。而我,在收到饼干后,只吃了一些就厌了。每每想起,中的悔恨就会叠加,渐渐的,我长大了,在《朝花夕拾》不谙世事的书香中,懂得了孝顺奶奶和体贴父母,懂得了学习之后独立地去实现自我的梦想。

静下来的时候,我就会捧起《朝花夕拾》,每读一遍,便会“*绕梁,三日不绝”。

点击查看更多鲁迅《二心集》杂文集:《柔石小传》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52796.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大学生毕业贺卡祝福语
  2. 201年最新校庆祝福语
  3. 描写春天美丽的句子
  4. 企业管理经验学习心得范文
  5. 福建武夷山导游词
  6. 九宫格画理想散文
  7. 教师家长会发言稿
  8. 描写雪的诗句0句
  9. 关于苏童的经典名言
  10. 小学坚毅的生命征文1000
  11. 给长辈的生日祝福摘抄
  12. 让理想插上努力的翅膀随笔
  13. 女朋友生日最温馨的祝福语
  14. 沃尔沃不卖心美文
  15. 201年给朋友的五四青年节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