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故事》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1 20:39:35

《画故事》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画的绘画形式及方法;

2、能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故事的情景绘画;

(二)过程与方法:

能在作品中突出故事情节中主要形象的动作和表情,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使学生更加的热爱祖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能用国画的形式绘画故事情景,掌握其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重点:

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故事中主要形象的造型、场景的设计及画面构图所要掌握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课件中动画片的观看,启发学生研究画故事的多种国画的表现方式。

讲新课之前,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有代表性的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片段,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别演示一个故事,种类可以很多种,例如: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调动学生表现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老师通过幻灯片和学生的表演,提出问题:每组动画片中的画面是如何运用国画技巧来表现故事内容的?例如课本中的《大闹天宫》,学生分组讨论,用了哪种国画的技法?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发言,老师总结是使用中国工笔画传统技法来表现的。让学生在交流和研究中获得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3、探究学习:画故事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国画技法来进行表现,例如:兼工带写、板书写意等。还可以让学生绘画社会中的现象,身边的热点,例如:《汶川地震》、《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4、布置作业:把学生分成四组来表现《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分别用勾勒、设色、背景渲染、撒盐等表现技法。

5、师生互评:总结学生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和绘画中加以改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严谨态度。

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的喜爱情感也得到了升华。而且学生的绘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国画的理论和技法有部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有待提高;学生的创作思维方法有待进一步拓展。

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针对性的分析及改进意见:

本课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先是通过画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国画的基本步骤和多种方法,突出主要形象的动作和表情。进而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具有针对性,很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通过这次国培学习,听了专家老师的细心讲解,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起到辅助的作用,教学目标的设立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多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教学目标的设立在针对学生的同时,也要关注一下教师的艺术积累,教师要以个人的魅力*学生,用自己的创作去打动学生,树立热爱美术,尊重艺术的风范。 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去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的美。

拓展阅读

1、三年级语上册

《妈妈的账单》

“以生为本”“以读为本”把阅读活动视为宽松愉悦的“读书交流会”,为生提供充裕的课堂主动习的时间,“自主”而不“自流”,有“模式”但不“模式化”。以,顺而导,注重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生在主体阅读实践中进行自读、自疑、自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读懂课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

3、培养独立的阅读和质疑的能力,培养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流程与意图

一、巧悬念,激发兴趣

1、板书“0>60”

2、质疑: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

3、(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妈妈的账单》这篇课里。只要同们把课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了。

(意图:利用特殊算式下悬念,充分利用生的阅读期待,让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习中。)

二、循导自,整体感受

1、这是一篇略读课,平时你是怎么习这类课的?

2、结合生的发言梳理引导(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

3、自主

4、交流阅读收获

(意图:叶圣陶先生指出:“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在生自前,梳理出富有弹性的习方法,减少习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既培养了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可提高习效率。)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交流问题

2、带着问题小组合作

四、引导解读,品味真情

1、(出示小彼得的账单)读了小彼得的账单,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了解彼得开账单的原因、目的,理解词语“如愿以偿”并指导朗读)

2、品读妈妈的账单,体会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账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自己的妈妈,想象一下十年来妈妈是怎样照顾小彼得的。

(3)算妈妈十年来的报酬,体会母爱无价与无私。

3、图结合,了解小彼得的转变,体会母爱的伟大。

(1)从小彼得的神态、动作与表情中体会他的“羞愧万分”。

(2)指导朗读。

4、领会“0>60”的含义

(引导生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将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让生真正用心去思考、去咀嚼、去体验语言字中所蕴含着思想感情,将妈妈的账单蕴含的深刻情感步步推进,层层提升。)

五、表达感受,抒*感

作业超市

我想对小彼得说:

我想对彼得的妈妈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自己的妈妈说:

(鼓励生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使生的现时感受和以往的积累相互作用,从而引导生从感悟课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拓展延升

1、妈妈的账单让小彼得变懂了,也让同们变得更懂了,让我们在心中永远铬记这份爱的账单。

2、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妈妈的爱》这首诗,再次感受妈妈对我们的那份关爱吧。

总结:我们在妈妈的爱里天天长大,妈妈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爱,我们也应该会表达对妈妈的爱,我想不仅是在节日里为她送上一份小礼物,为她朗诵一首小诗,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儿。

(在拓展性阅读中,生的语言积累量不断地增加,理解力不断地增强。这样,语言和情感就能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产生共鸣。)

2、三年级语上册

《可贵的沉默》

1、抓住重点句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沉默”的可贵之处。

2、理清课的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

3、从中得到启示,做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孩子。

重难点:

抓住重点句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沉默”的含义及可贵之处。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们,爸爸妈妈爱你们吗?从哪些情中可以看出来?

那你爱他(她)们吗?你又为父母做过些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习24课——“可贵的沉默”。

提问:

1、“沉默”是什么意思?

2、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理清层次

1、带着课后第2题,默读课

2、回答:课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用符号把这三部分内容划分出来再说说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三、精读课,深入理解蕴含的道理

(一)阅读第一部分

1、划出你感受较深的句子,谈谈体会

2、理解“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读出孩子们的兴奋之情。

(二)过渡语:同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这是不够的,老师还想寻找一种埋藏在生们心底的一种极为珍贵的东西,这种东西是什么呢?

1、请同阅读第二部分,思考:孩子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沉默的?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2、想想这个时候,孩子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3、结合插图,对比孩子们的两种不同表现。

(三)同们说得真好!在这可贵的沉默之后孩子们懂得了什么呢?请大家继续读后面的内容

1、从哪些句子你看到孩子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了?

2、老师仿佛真的听到你们父母在由衷地夸赞你们,作为老师的我也为你们而高兴,我也想读一读,同们想听吗?师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总结

读了这篇课,你懂得了什么?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板书:父母→爱→孩子

(自然、伟大)

孩子→爱→父母

(真诚、可贵)

3、三年级语上册

《燕子专列》:

1、习本课生字、词语,在语境中理解“气温骤降、长途跋涉、呼吁”等词语的意思;读懂第二节中写燕子濒临死亡原因的句子。

2、联系上下说清*“呼吁”的具体内容;能体会作者按“先总写在具体”的写法来描述人们救护燕子的过程;感受瑞士人民爱护动物、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自然流畅,语速适当。

一、揭示课题,理解“专列”,引入

1、揭示课题,理解意思。

板书课题,理解“专列”,了解课题意思。

2、习第一节,重点理解“特殊”。

(1)出示第1、2句,指导读句,注意长句中的停顿。

(2)用找近、反义词的方法理解句中“特殊”一词的意思。

(3)因为人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所以让人心生疑问。

出示句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跋涉,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指导读好问句。(了解了“专列”的含义,给生留下了质疑,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二、初读课,整体感知。

1、为什么用专列送燕子?读课整体感知,按要求找到对应的小节。(出示表格)

2、交流校对。感知课将结果分两部分写的特殊写法。

三、抓关键词,读懂句、段,感知写法。

1、抓“麻烦”一词,了解情起因理清第2节中句子关系。

(1)为什么要启动燕子专列救助燕子呢?读第2节,划出具体原因。

(2)读句找原因,理解词语,理清句子间的关系。

原因一:长途跋涉

引导了解“跋”与“涉”的字义,理解“长途跋涉”一词的意思,感受燕子迁徙路途的艰辛。

板书:累

原因二——饥寒交迫

联系上下,引导了解燕子“饥”与“寒”的原因。

板书:气温骤降几乎……。

指导书写:骤

(3)理解词语:濒临死亡;朗读句子,体会燕子遇到的种种麻烦。

(4)圈划关键词“麻烦”,引读第2节,了解这一小节就是围绕“麻烦”一词,写清楚了的起因。

2、抓“呼吁”一词,结合语境想象“*呼吁”场景,练习表达。

(1)怎样救助燕子,将散落四处的燕子送到专列上呢?

板书:*呼吁

(2)组织讨论广播台向居民发出呼吁,要说清楚哪些内容?

生交流,师帮助梳理,引导理解“呼吁”一词的意思。

(3)指导生根据填空说清呼吁的内容,语句连贯。

各位听众,请注意!现在想你播报一则紧急消息:由于——,请大家——。【这样有机地将前后习联系了起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够让生更进一步体会到瑞士*对燕子的关爱。】

同桌互相练习。

四、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

2、布置作业

(1)抄写、积累课中的词语。

(2)根据课内容,将“*呼吁”的相关内容写清楚。

五、板书

点击查看更多《画故事》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kc.cn/articles/4807.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