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编勘语优秀随笔
零零总总地在“古韵新吟”栏目以小论的形式发了五个勘目的二十二首绝句,其中的感悟是从大多数尚处于初学阶段的诗词作者来稿当中发现的一些常见“*”(主要指“语境”当中的一些通病),并且颇具归纳性。所以有必要呈以书表,让有兴趣的诗词作者朋友们一起来认识和探讨。
其中不乏一己之见,为避大谬,并在每一勘目前加以“并序”云:“此系列作品多为夜间审稿时之点滴感悟,亦多戏噱成分,寓文与趣,博众吟友会心一笑即可。若恰能对症者,愿作小勉并从适,重者当可避之。”
现在希望能对五个勘目的二十二首绝句进行选择性浅略自析,并欢迎诸位诗友评家们讨论和指正。(此文中,暂不论诗词的格律章法)
一、喜怒哀乐写于心,发于感,以真情流著于笔端,否则貌似而实非也。此可见列于《勘愁篇》
(1)学老成愁
故须择木选秋天,未见萧萧鬓已斑。
堪戒老成揖俗子,青春梦泽何诗宽。
境多以年轻的诗词作者为了营造老气萧杀的气氛,生硬地将一些不合时宜的词汇和感觉搬到了四言八句里,虽然有落叶与斑白鬓发,但是整体的语境却稚气未脱,犹如新老竹子同一林,而新竹尤有笋衣未尽褪之感。
所以,这里提倡年轻作者多抒发一些有朝气,有进步思想和色彩鲜明的诗歌。稍微留意,题材可取之不尽。
(2)闲愁
一体皱眉全未能,上联月缺下帘栊。
频端镜子意难适,倩让花奴坐待风。
景多以凭窗对月,粘花惹貌为主。所营造的空中楼阁往往能暂时撩人情绪,然读后毫无余味,令人颓靡并缺乏真情实感。
二、熟悉之景可引共鸣,但非亲临之景往往流于俗套,乃貌似而实非也。此可见列于《勘景篇》
(1)熟器
横呈玉指擅魔吟,倾耳何如筝笛琴。
尚雅难能识律少,莫苛前路泛知音。
此可谓“为有知音强奏曲”了,为诗词题材中最常见之“*”。凡欲求知音者,最起码应该懂旋律识乐谱才行,否则也实难对得起知音(尤其“筝、笛、琴”,常见但可不好摆弄)。
(2)熟枝
攀摘尤怜秃柳公,赠从话别莫能容。
柔丝谁叹无知己,折处伤心似有风。
历代文人墨客以柳入诗的大概不下几千首。且有折柳相赠的雅意,概是因为柳的风姿卓越;以及依依眷眷的情态。但今天生活之节奏,足可以让亲眷朋友们三天一大聚,一天一小聚,如此再折之不已,恐怕柳神会伤心欲绝了,恐怕也违背了园林管理条律。另外,今人写诗取材,大可多注意一些时代特征的事物,以此来发挥应该尝试的创造性。
三、写山性必得山之功,写水性必得水之功,否则貌似而实非也。此可见列于《勘境篇》
(1)误境
端将凫鸭并山禽,上阕黄坡下绿茵。
四季兜游凭兴趣,渔夫掖斧入樵林。
此意指作者尚缺乏生活的阅历以及对于自然的观察,在着笔的时候时序不清,物类特征缺乏应有的了解,从而导致篇章结构意境过散而中心不逮。此可多历练,多观察,并且准确地表达景物和节令特征。
曾对一首登载在其他文学网上的五律试过评论,此诗为:
归舟惊白鹭,浪起吻浮萍。
落日春山秀,斜风暮鼓清。
田家烟袅袅,桑女语嘤嘤。
炉上野村酿,醇香染竹笙。
见“归舟”及“浪起”句,可知水域必定比较宽广,而宽广之水域浮萍没有或少矣(浮萍乃多生于野塘或长渠),另白鹭多聚于湖泊。是“可谓写山之性必得山功,写水之性必得水功,否则貌似而实非也”。
四、出师当有名,明志当有因,切不可以风头之势而以为志,否则貌似而实非也。此可见列于《勘志篇》
(1)斗志
披挂戎装已不全,怀中剑鞘暗生斑。
唐吉稍息溪边马,暂任风车辘辘旋。
(2)壮志
拔筹仗剑气吞虹,移腚石头即刻名。
昂首回眸寻万仞,云峰峭壁字蝇蝇。
以上两首均以虚妄是所指,所谓男儿志在丹田,虽聚而不乱吐,是为珍。
五、擅评者发论于微,切不可高呼而任夺,实应视读者思维立体而语,否则貌似而实非也。此可见列于《勘论篇》
(1)雅论
评花宜适露清真,论岳何妨脚踏云。
龛鼎纤香钟一杵, 勿忧闻者少凝神。
任何真伪之言均须一辨,未辨即不可测,不妨评者娓娓道来,听者且任之(真心实意若想从中收获,自然会倾耳凝神的)。
(2)高论
招榜人寻揭榜看,圣明自可据眉间。
精神徇物常遗失,不费踯躅返自然。
以精神之偶获去屈从于物质的强得,终归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何妨不返归自然,任两厢任意约取。
(3)引论
物语宏微理十分,信难全效古人云。
玄机参悟凭详析,莫让唯心论太真。
物质都是处于变化当中的,人的精神也同理,“引以为用”是增加说服力的,但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先于自己认识层面上而更能说服别人的道理。不妨少引用,多思考。并且相信诗歌更是自我的一种表现形式。
以上五小结均是一些点滴散见,不具备系统的认知。其中存有谬误之处万望读者指正,并诚待交流。
拓展阅读
1、笔墨青春优秀随笔600字
窗外的青竹苍翠挺拔,窗内的我站在书桌前研好了墨,淡淡的墨香萦绕,铺平宣纸,饱蘸墨汁执笔挥毫。
运笔收笔,笔尖在宣纸上留下墨迹,笔法清畅,柔中带刚。片刻间,文字在纸上映出自己独特的风姿。
人人打字的年代,有几人还愿意手握毛笔书写?但是,印刷的铅字终究不同于一笔一划的书写。墨香萦绕,笔尖流转,留下深情款款的墨迹,如何不令人心往。印刷是一种工艺,书写是一种艺术。黑白之间朱砂一点,带给人无限的追思与遐想。何况印刷的字体,也是由书法家创造而成。坐享其成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该思考幸福的源头?
我喜欢创作书法作品,也坐在桌前,研究文人墨宝。欣赏得多了,便感觉书法的美在于各具特色。端庄大方的楷书,古雅秀美的隶书,俏丽可爱的柳体,豪放大气的草书,潇洒飞舞的行书……“书中自有颜如玉”,说的也是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文字之美。自古多少文人英雄为书法沉醉,“何当浓墨写竹帛,千古万古长昭垂。”
书法体现了文人追求的品格风骨,那坚韧挺拔、刚中济柔的文字,如何不是为人处世追求的佳境?苍劲有力的笔触,又如何不像那些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的名士?端庄清雅的人儿把青春的追求融进笔墨,写在纸中,成为不朽诗篇。
书法是中华的瑰宝,任时光白驹过隙,不曾褪色。如今书法已经走出中国,在亚洲文化圈中大放异彩,却难免有被日韩超越之势头,我们又怎能隔岸观火,任自己祖先创造的艺术被他国抢占头筹?愿有更多的人传承发扬书法艺术,让中国传统的书法走向世界。也许,我不能做一个先锋,但我至少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界,传承传统文化,我不曾放弃。笔墨青春,无怨无悔!
2、培根随笔读后感600字优秀
《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等多篇随笔。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友谊》。他在这篇随笔中写到: ”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和他分享,你将会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告诉了一个朋友与他共同承担,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 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我们身边不可以缺少的角色,他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绚丽的色彩。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友是一个可以让我们靠着的的支柱,让我们可以得到想要的依赖;当我们跌倒时,朋友是一枝拐杖,帮助我们站起来,并告诉我们: ” 从什么地方跌倒就从那里站起来! “ 当我们做事想半途而废时,朋友像我们的妈妈一样,提醒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朋友是一本知识渊博字典,教我们下一步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且时刻告戒我们 ” 胜不骄,败不馁 “ 。朋友是可以倾诉的、可以依赖的、可以寻求帮助的人,我们应该珍惜身边所有的朋友,他们不仅是一种角色,他们还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使我们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我对《论美》这篇的印象也很深。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的美丽,他们虽然具有美丽的外貌,却因为缺少了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别人的赞美 。 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丽的人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得道德的人是更令人肃然起敬的。因此,把美丽的外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芒!
这就是我对《培根随笔》的感悟!
3、一片飞叶那个秋末优秀随笔600字
清爽,微寒,四季之秋悄然而至,闭上眼,寻找记忆的书签,想起了那片叶在那个秋末幸福的飞舞……
——题记
一片叶从嫩绿到枯黄都不会脱离枝木,了无生机后才会落下,孕育下个春的生机,它们就这样平平淡淡地度过了自己悄然简单的一生。
春,窗前的树刚刚抽出新芽,带着点绿意,点缀了初春……
夏,树上的叶茂盛了,它们安详地,贪婪地吸取树所给予它们的一切,唯独枝头上的那片叶不听话的摇动,仿佛在挣脱枝木的束缚,不停歇,仿佛不知疲倦……
一天又一天,它还是那样,视乎厌倦了平凡的生活,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
终于,忍不住的问它:“为什么你要不停的挣扎?”它喘息着说:“我为什么只能平凡地挂在枝头,我也要像鸟一样飞翔!”我仿佛看到了它坚定又充满希翼的双眸……
秋,那片叶一如既往,但我却丝毫不看好它的愿望,叶就是叶,注定平凡……可它却不放弃,还是那样努力地摇摆,出于好心,我甚至有点轻蔑的说:“唉,别挣扎了,叶就是叶,怎么会像鸟儿一样飞翔,你还是歇歇吧!”它没说什么,沉寂着,但还是不甘心地摆动……
一天一天,它渐渐枯黄,只留在了中心的一点绿意也渐渐脱去,我带了一点安慰,说:“别伤心,你虽然不能飞,但你享受了鸟儿得不到的安逸,别灰心,你努力了……”它视乎流下了泪,几乎费尽力气的蠕动,突然它挣脱了枝干,在天空画出了一道耀眼的弧线,我惊奇地看着它,问:“你的一生虽不平凡,但只换来了瞬息的飞舞,值吗?”它残喘着,声嘶力竭地喊道:“我飞过了!我飞过了!值!”我还想说点什么,但它却微笑着,映着彩霞,失去了最后一点生机……
那片叶努力了它的一生,完成了它的希冀,微笑着在那个秋末逝去,叶的生命因伏在枝头而平淡,因飞过苍穹而不平凡,努力后,才会微笑,无悔地对周围说:“我的生命精彩!我的努力值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mkc.cn/articles/4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