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太平·寒食诗词译文及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03 12:43:54

醉太平·寒食诗词译文及赏析

年代:元代

作者:王元鼎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正宫

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画楼洗尽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作者简介]

王元鼎(生卒年不详),曾任翰林学士。与阿鲁成同时代人。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说他为西域人。天一阁本《录鬼簿》在“前辈名公”中列有其名称为“王元鼎学士”。《太和正音谱》把他列入“词林英杰”中,现存散曲小令七首、套数二套。

[写作背景]

寒食在农历三月初,清明前一二日,此时春已过半。王元鼎的这组《寒食》小令共存四首,此是其中第二首。另外三首主要描述流逝的春光在作者心里引起的丰富、复杂的感受,或惹动莫名的困倦,或撩拨缠绵的情思,或萌发及时作欢的欲念,主观色彩表现得比较浓烈。这一首却不同,作者不直接宣泄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融情于景、含藏不露的抒写手法,把对春天的喜悦之情完全融化在一片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声光画面之中。

[注解]

乳鸦:雏鸦。

生:偏偏,硬是。

韶华:美好时光,引指春光。

鸳鸯瓦:成对的瓦。

一声声,小乌鸦不停地欢叫,硬是叫破了暗夜,迎来了春日光华。昨夜里微微春雨润湿了江堤软沙,阵阵香风溢满万家。把画楼的鸳鸯瓦洗得干干净净,还打湿了系着彩绳的秋千架。一觉醒来时红日已照着窗纱,听到街上有人在叫卖杏花。

寒食在农历三月初,清明前一二日,此时春已过半。王元鼎的这组《寒食》小令共存四首,此是其中第二首。另外三首主要描述流逝的春光在作者心里引起的丰富、复杂的感受,或惹动莫名的困倦,或撩拨缠绵的情思,或萌发及时作欢的欲念,主观色彩表现得比较浓烈。这一首却不同,作者不直接宣泄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融情于景、含藏不露的抒写手法,把对春天的喜悦之情完全融化在一片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声光画面之中。

在这支小令中,“乳鸦鸣啼”、“雨润堤沙”、“画楼净瓦”、“彩绳半湿”及“红日上窗纱”、“街头卖杏花”等,勾画出寒食时节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悦之情。语言清新典雅,虽然多处化用前人诗意名句,却自然流畅,毫无牵强拼凑、陈旧过时的感觉。

拓展阅读

1、《白莲》原

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原

作者: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注释

蘤(huā):“花”的古体字。

此花:指白莲。端合:真应该。端,一作“真”。瑶池:传说中的仙境,相传为西*所居,《穆天子传》有“觞西*于瑶池之上”的话。

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和袭美木兰后池三咏·白莲

咏物,描写的是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事物形象;然而这形象在艺术上的再现,则是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觉描绘出来的,多少总带有一种抒情的意味。以抒情的心理咏物,这样,物我有情,两相浃洽,才能把它活生生地写到纸上,才是主客观的统一体。陆龟蒙的这首《白莲》,对我们有所启发。

鲜红的夏天阳,照耀着透出波面的莲花,明镜里现出一片丹霞。艳丽的色彩,是有目共的。莲花红多而白少,人们一提到莲花,总是欣那红裳翠盖,又谁注意这不事铅华的白莲!然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能够见出莲花之美的,应该是在此而不在彼。从这个意义来说,那红莲不过是“别艳”罢了。“素?多蒙别艳欺”,白莲,她凌波独立,不求人知,独自寂寞地开着,好象是“无情的”。可是秋天来了,绿房露冷,素粉香消,她默默地低着头,又似乎有无穷的幽恨。倘若在“月晓风清”朦胧的曙色中去看这将落未落的白莲,你会感到她是多么富有一种动人的意态!她简直是缟袂素巾的瑶池仙子的化身,和俗卉凡葩有着天人之别了。

是咏白莲的,全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出新意;然而它并没有粘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的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特别后两句,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花,简直融化在的意境里;花,简直人格化,个性化了。

一首短短的咏物小,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和人的生活情感分不开的。我们知道陆龟蒙处在唐末动乱的年代里,隐居在江南的水乡甫里(在今江苏吴江境内)。他对当时黑暗的*有所不满,虽退隐山林,然其《笠泽丛书》中的小品,“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铓。”(鲁迅:《小品的危机》)因此,他对出污泥而不染、淡雅高洁的白莲,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而这种心情的自然流露,就使我们读了这后,感到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2、《白莲》原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

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注释

⑴蘤(huā):“花”的古体字。

⑵此花:指白莲。端合:真应该。端,一作“真”。瑶池:传说中的仙境,相传为西*所居,《穆天子传》有“觞西*于瑶池之上”的话。

⑶欲堕时:指白莲将要凋谢的时候。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莲花为“花之君子”,说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说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并且对其作了具体介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些描写,形象而具体地写出了莲花的特点,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主要寓于对莲花的描写之中。《白莲》这首却不同,这首虽然是以“白莲”为题,以莲花为吟咏对象,但人没有对白莲作具体描绘,而是抓住白莲颜色的特点,借题发挥,直述人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感情。

的第一句:“素花多蒙别艳欺”便明显地指向人事。有不少人轻视乃至鄙弃素色的花卉,而专门喜欢那些妖艳的花朵。*社会的上层社会也是这样,一些朴实无华,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往往妹忽视,被埋没,被欺凌,而一些华而不实的家伙则往往得到*统治者的欣与重用。这句明显地指向了这一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第二句就更明显了,瑶池是传说中的*世界,是无比高雅神圣的地方。人说白莲应该在这样的地方占据一个位置,这明显地是在说那些有才能的人应该在人类社会上得到自已应得到的地位。这里当然也不能排除人有自况的意思。可是,在*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使人感到愤怒,也使人感到悲哀,因此在此的最后两句,人塑造了在晓月清风之中即将凋谢的白莲这一形象,让人们注意,向人们提出了问题。这就又一次把矛头指向了*社会,控诉*统治者摧残与埋没人才。这首就是这样通过对白莲的吟咏,揭露了*社会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不合理现象,为被埋没、被摧残的人才鸣不,为他们发出呼呼的。这首主要运用象征的手法,议论与描写结合得十分巧妙,语言也通俗易懂,概括力强。

《白莲》一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然而它并没有黏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白莲好像无情,但却 www.niub niubb.net b.net 有恨,在天欲晓而残月尚在,凉爽的晨风吹着,无人知觉的时候,这正是白莲的花瓣将要坠落的时候。这样的想象和描写是既适合作者心目中的白莲的性格的特点,而且又很有情致和余味的。因为有的感觉和想象的人写,并不是仅仅打一个比喻,借题发挥,发一点个人的牢**,而是对他所歌咏的。对象,总是感到了意,感到了有动人的地方,然后才可能写出可以打动人的真正的来。最后两句,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

3、早发白帝城古早发白帝城翻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啼:叫。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抒发了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中基本包含了小升初考试中考察古的大体内容,在准备小升初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考试类题。

4、《白莲》原

作品介绍

《浔阳三题·东林寺白莲》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选入《全唐》的第424卷第58首。

浔阳三题·东林寺白莲

作者:唐·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飙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注释

①东林寺:在庐山。寺有白莲,晋慧远等十八人结成白莲社。见《莲社高贤传》。

②清飘:清风。

③银囊:指花房。

④玉盘:指莲叶。

⑤垢:全校:“一作埃。”

⑥敷:开。

⑦房:全校:“一作芳。”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傅,原籍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是唐代的杰出人和学家,他的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对白居易称“魔”、“王”、“豪”、“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神”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他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官终刑部尚书。

白居易主张“章合为时而著歌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了《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在艺术上,白居易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有《白氏长庆集》,存近三千首,数量之多,为唐人之冠。

繁体对照

卷424_58尋陽三題·東林寺白蓮白居易

東林北塘水,湛湛見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莖。

白日發光彩,清飙散芳馨。

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

我慚塵垢眼,見此瓊瑤英。

乃知紅蓮花,虛得清淨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結才成。

夜深猩畬嫞?毱鹄@池行。

欲收壹顆子,寄向長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間種不生。

点击查看更多醉太平·寒食诗词译文及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47800.html

热门阅读

  1. 职场必看的12个寓言故事
  2. 沿途网络优美散文
  3. 《看画识字真有趣》教学设计范文
  4. 竞职校园文娱委员的演讲稿范文
  5. 一体化教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6.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7. 《幸福的回忆》教案范文
  8. 神话历史寓言故事成语
  9. 母亲的答卷母爱故事
  10. 经典的银色情人节微信祝福语
  11. 小楼的窗台散文
  12. 201年鸡年拜年贺词给亲属
  13. 给爸爸妈妈的2015新年祝福语贺词短信
  14. 立秋节气微信祝福语精选
  15. 喜到春节手抄报文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