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水风景的古诗词
1.《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2.《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鸟鸣涧》
作者: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者: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6.《滕王阁诗》
作者: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7.《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8.《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9.《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拓展阅读
1、描写《庐山风景名胜区》的诗词与文章
位于江西省北部,雄峙在万里长江南岸、千顷鄱阳湖西北端,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庐山属淮阳弧形山系,地处中纬度偏南的亚热带湖盆地区,系断层压力挟持而成的地垒式断块山,地质形成约八千万年,经历了第四纪冰川,主要为震旦纪及元古代地层。由于江湖环绕和地质构造上的种种特点,形成了它一山独峙、峰奇峦秀、云缠雾绕、瀑鸣泉奔、树茂林密、山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独特神韵。庐山的气候极为宜人,尤其是盛夏时节,江南酷热难耐,而庐山平均气温在22℃左右,早晚温度更低,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而冬季气候则在摄氏零度左右,并不太冷,是观赏雪景的理想之地。
相传四千多年前,大禹就曾端坐汉阳峰,观察长江洪汛。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第一个把庐山的名字记载在《史记》上。晋代高僧慧远,在庐山西北麓建造东林寺,成为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庐山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故乡,李白、白居易、苏轼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登临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大量瑰丽诗文。宋代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朱熹创办的庐山《白鹿洞书院》,是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世界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
“天上有街市,高山出平湖。”鳞次栉比的山镇,云雾缭绕,恍若天上城郭。那具有二十多个国家建筑风格、造型别致的1400余幢山间别墅,掩映在3400余种林木花卉点缀的云山锦谷之中。牯岭东谷有碧波荡漾的芦林湖,西谷有晴光潋滟的如琴湖,如同一对明眸,充满诗情画意。
庐山的四周,簇拥着许多著名风景点。山之东南,有烟波浩淼的鄱阳湖;山之正南,有天鹅白鹤翔集、举世瞩目的珍禽候鸟区;山之东北,有江湖锁钥石钟山;山之正北,有历史文化名城九江。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当年的一声惊叹,成为当今越来越多的游人的共识。庐山将以更新更美的风姿,迎接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2、关于描写《广西壮族自治区·叠彩山》古诗词赏析大全
叠彩山又名风洞山,位于桂林市区偏北,其山石层层横断,重重相迭,如迭着的彩缎,故名。它位于漓江之滨,是桂林市内风景荟萃的地方,伫立峰顶,俯瞰全城,极目千里,山水之美,尽收眼底。其最奇特之处为风洞。此洞位于山腹,南北对穿,前后开敞如厅,中间仅能过人,四季有清风,清幽别致。有叠彩楼,四面开敞,绿荫覆盖,明月峰顶,景色迷人。
不到越亭久,榴花今几红。
江流寒泻玉,山色翠浮空。
百越薰风里,三湘夕照中。
行藏仗忠信,六合本同风。
[诗名] 访叠彩岩登越亭
[作者] 朱晞颜,字子渊,宋安徽新安人。绍熙、庆元间先后任广西转运使,经略安抚使。在桂五年,注重水利,整修风景。叠彩山、龙隐岩、伏波山、南溪山均有其题刻。
[注释] 越亭:即叠彩山上的于越亭,建于唐代会昌年间,今在原址上重建于越阁。●江流句:言清冷的江流,如同奔泻的一江碧玉。●百越:古代称两广一带为百越之地,那里的民族称百越。●薰风:夏天的风。●三湘:泛指与桂林毗邻的湘南一带。●行藏:行为举动。●六合:天地四方。此句有“天下一家” 的意思。
两洞由来一洞分,空林石室气氤氲。
悬崖几处虬蟠像,削壁千寻鸟篆文。
[诗名] 游风洞山 (全诗8句)
[作者] 杨芳,明代四川巴郡人,曾任兵部右侍郎。万历年间来桂,在叠彩山、伏波山、龙隐岩有多处题刻。本诗刻在风洞北口北牖洞。
[注释] ●氤氲:形容云雾弥漫。●虬蟠:相传为古代一种有角的小龙。●鸟篆:文字的一种,为鸟形的古篆,传为苍颉所造。虬蟠与鸟篆均形容山形的弯曲。
嵯峨怪石倚云间,洞锁烟霞六月寒。
我到登临花正好,凭栏指点几回看。
[诗名]
[作者] 刘台,字衡中,明代四川巴县人,进士出身,明正德七年 (1512年) 以南京礼部郎中任广西按察副使。此诗刻在叠彩山风洞。
[注释] ●洞锁句:洞,即风洞。风洞位于叠彩山半山腰,地势较高,常为山岚雾气所萦绕,故称“洞锁烟霞”。风洞中长年清风习习,虽在盛夏,久立则不胜寒,乃叠彩山奇胜。
泱泱天大风,谁知生此洞。
古剑劈山开,千年不合缝。
我身伛偻入,风迎更风送。
游毕再登高,出洞如出梦。
[诗名] 游风洞登高望仙鹤明月诸峰(全诗24句)
[作者] 袁枚,这本诗刻在叠彩山石壁上。
[注释] ●泱泱:宏大、深广之意。《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伛偻:身体弯曲,弯腰。
古洞穿山腹,天风六月寒。
危栏凭树杪,飞阁耸云端。
智勇五年竭,山河半壁残。
岩前双*,热血几曾干。
[诗名] 风洞山吊古
[作者] 施彰文,清广西苍梧人,字美蘅,号香海。此诗是凭吊明末瞿式耜、张同敞坚持抗清,死守桂林5年,城破而死的*。
[注释] ●六月寒:风洞南北对穿,凉风习习,天风吹来,六月生寒。●危栏、飞阁句:形容山上叠彩楼、越亭之胜。●智勇句: 瞿式耜、 张同敞抗清5年,竭尽智勇。●山河句:意谓当时只剩下半壁河山,实现恢复明朝的愿望已无希望。●双*:指瞿、张二将最后在叠彩山、风洞岩前被杀害。
漓江下瞰净如练,水底倒插青芙蓉。
红树人家秋瑟瑟,夕阳台榭烟濛濛。
座中起舞属佳客,天际遗音送去鸿。
欲乞洞中一片石,为传此意留无穷。
[诗名] 同张雪川登叠彩山风洞
[作者] 李秉礼,字敬之,号七松老人,原籍江西临川,乾隆、嘉庆年间寄寓桂林,有诗名,袁枚甚推重之。
[注释] ●漓江下瞰:是下瞰漓江的倒装句。●青芙蓉:比喻青色山峰,此指叠彩山。●红树:枫树。●属佳客: 属意、邀请贵客。
白云招我上层巅,无数奇峰落眼前。
四面林岚供画本,万家烟火映山川。
佩壶会影联翩集,叱犊春声远近传。
酒候花天良不负,尽取景物作吟笺。
[诗名]
[作者] 宋宴春,字小梅,清代奉新(今
浙江奉新) 人。此诗刻于风洞前之景风阁。
[注释] ●层巅:山顶。●供画本:陈列画幅。●壶: 乐器,瓦鼓。《周礼·秋官》壶涿氏注:“壶, 谓瓦鼓。”●叱犊:叱喝牛。●春声: 指春天农忙时, 一片赶牛的叱喝声。●酒候花天: 指正是饮酒的时候、赏花的季节。●良不负:实在不要辜负。●吟笺: 诗篇。
奇石嵯峨古渡头,訾洲红叶桂林秋。
洞中穿过高楼望,人在荆关画里游。
3、关于描写《吉林省·长白山》古诗词赏析大全
长白山蜿蜒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东部和中朝边境,但主峰白头山在吉林省东部。此地群峰林立,气象万千。尤为壮观的是白头山顶火山口形成的高山湖泊——长白山天池。天池面积9.2平方公里,池水终年外流不息,在池北形成长白山瀑布,从断崖上凌空而下。天池周围奇峰16座,冈阜蟠结。在群峰环抱中的天池,风力达5级时,浪高可达1米以上;风平浪静时,周围巉岩峭壁倒映其中,水光山色,蔚为奇观。
吉林真吉林,长白郁嵚岑。
作镇曾闻古,钟祥亦匪今。
邠岐径处远,云雾望中深。
天作心常忆,明禋志倍钦。
[诗名]
[作者] 弘历,作于乾隆八年(1743年)东巡中。作者同年9月到达吉林境,向长白山方向遥致祭礼,以示对祖先发祥地的崇敬。据《清太祖实录》载:天女佛库伦于长白山天池洗浴,误吞红果而生布库里雍顺,即满族人始祖。
[注释] ●吉林二句:头一句是对地名望文生义的解释,意指吉祥的森林。嵚岑(qin cen):形容山高。●作镇二句:意为吉林作为国家重镇,山川壮丽,具有久远的历史了。●钟祥:祥瑞纷呈,地杰人灵。●匪:同非。●邠(bin,宾)岐: 皆为周代始祖所居之地。邠,同豳,在陕西旬邑西;岐,在陕西岐山县东北。此处喻指长白山一带,为满族始祖生息之地。●天作二句:先祖的业绩使人追怀不已,于祭祀之中倍增崇敬。天作:祭祀祖先或神灵。《诗·周颂·天作序》: “天作,祀先王、先公也。”
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
迥临沧海曙,独峙大荒秋。
白雪横千嶂,青天泻二流。
登封如可作,应待翠华游。
[诗名]
[作者] 吴兆骞,字汉槎,江苏吴江人,清顺治十四年举人,以科场案流放宁古塔 (黑龙江省宁安府) 20余年。少年时所作诗词典雅工丽;谪戍后多写塞外风光,有豪放之气。
[注释] ●塞州:边塞的府州。●迥临二句:上句虚写,想象从长白山可远望大海日出;下句实写,写长白山雄伟地耸立于大荒原上。●青天句:指从长白山奔流而下的两道瀑布。●登封句:说如果帝王登高山封禅的制度恢复的话,皇帝该会到这里来的。翠华,皇帝的仪仗,借指皇帝。
江分鸭绿源泉远,脉贯辽韩气势雄。
云雾去来蒙叆叇,峰峦高下蔚青葱。
千秋积雪盈白头,一晓寅宾出日红。
鞍马半生天下遍,者般观止叹毋同。
[诗名]
[作者] 爱新觉罗·溥杰
[注释] ●江分鸭绿:鸭绿江与松花江均发源于长白山,南北分流。●脉贯辽韩:长白山脉由东北向西南,横亘于吉林省东南边境,余脉入辽宁省东部,并进朝鲜半岛。辽:指吉林、辽宁古代辽国之地;韩:清光绪十二年,朝鲜脱离我国后所用国号。此处指朝鲜半岛。●叆叇:形容云彩浓密。●寅宾出日:语出《书·尧典》:“寅宾出日。”寅,敬。宾,引导。
岩龙蟠举古天池,泉曲汇吟玉镜诗。
濯洗征尘十万斛,笛葩弄岸两三枝。
[诗名] 白头山天池
[作者] 王树远
[注释] ●白头山天池:白头山是长白山主峰,峰顶群山环抱中有一火山口,汇泉成池,名为天池,海拔2155米,是我国最高最大的火山口湖,亦是中朝两国界湖。池最深处为312.7米,池水终年外流不息,第二松花江上游二道白河,发源于此。
白头山天池
出崖跃闼银龙舞,雾泻云奔雷作鼓。
不为观参恋壑曲,跳江千里壮威武。
[诗名]
[作者] 王树远
[注释] ●长白山瀑布:天池北部有一缺口,称为“闼门”,池水经闼门外流,在1250米处,断崖壁立,跌水下注,形成长白山瀑布。瀑布如白练悬天,凌空而下,银龙飞舞,轰鸣如鼓,为长白山一大胜景。●跳江千里:言天池水经瀑布下落,注入二道白河,为千里松花江的上游,故此处“江”为松花江。
白河两岸景佳幽,碧水悬崖万古留。
疑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
不须鞭石渡沧海,直可乘槎问斗牛。
欲识林泉真乐趣,不畏跻攀峰顶游。
[诗名] 白头天池
[作者] 未详
[注释] ●白头天池:即长白山天池。天池所在的峰顶,为长白山脉的白头山,故称。●龙池喷瑞雪: 指天池水形成的瀑布,白练当空,浪花飞溅,似雨雪交加。●鞭石渡沧海:用秦始皇鞭打岩石的传说。●乘槎问斗牛:借用张骞乘槎溯黄河而达天上银河的传说。
长白山头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
横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食獐鹿,下山食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诗名]
[作者] 佚名,见于宋曾慥 《类说》卷六引 《河洛记》。
[注释] ●知世郎:隋炀帝大业年间,邹平(今山东省长山县)聚众起义于长白山,自称“知世郎”,意即通晓世事的人。当时隋炀帝正侵略*,伤亡甚众,王薄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反对不义战争,号召人民起义。●纯著:起义者一色穿着。●背裆: 背心,俗称马甲。●矟(shuo,音朔): 同槊,丈八长矛,马上所用兵器。●轮刀:抡大刀。●荡:冲击。●譬如二句:就譬如到辽东去作战而死好了,斩头有什么值得伤心的呢?辽东: 辽河以东,指*战事。
4、关于描写《甘肃省·崆峒山》古诗词赏析大全
崆峒山,在甘肃省平凉县城西30公里。泾河环绕,海拔2100米。传说古时黄帝曾至此问道于广成子。史籍载,黄帝涉泾水,登笄头,以望崆峒。秦汉时崆峒山上有庙宇建筑。后南北朝、宋、元、明各代都有修建。除寺观古迹外,山上有月石峡、羽仙峰、定心峰、千丈崖、插香台、棋盘岭、绣球峰、莲花台、归云洞、黄龙泉、丹梯崖等名胜。林木茂盛,山色秀丽,风景优美。
崆峒一何高,崛起乾坤辟。
峻极倚杳冥,峥嵘亘今昔。
[诗名]
[作者] 游师雄
[注释] ●乾坤辟:辟开乾坤、天地。●杳冥:高高的天空。●亘:连绵不断。此处指时间延续的久远。
汉帝西来驾六龙,遥临祖厉驻游踪。
未央石篆成蹊径,长乐宫中想壮容。
威振四夷光禹甸,边开诸郡拓尧封。
大明一统收沙漠,鼎定乾坤孰若浓?
[诗名] (原序:汉武帝驾幸崆峒,西临祖厉。后有人于石堆坪掘得瓦额篆文曰 “长乐”、“未央”,皆汉宫名。疑此处即 行宫也,感怀赋此。)
[作者] 王贤,明代人,生平不详。
[注释] ●汉帝:指汉武帝。●六龙:天子车驾六马,故称六龙。●祖厉:祖厉河,源出甘肃会宁县东南,入黄河。●未央石篆:指汉武帝西巡行宫遗址上发现的,上有“长乐”、“未央”篆文的瓦片。“长乐”、“未央”均为汉长安宫殿名。●蹊径:小路。●四夷: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称呼。●禹甸:中国大地。《诗·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后世即称中国九州之地为“禹甸”。边开诸郡:汉武帝在边地设置许多郡。●拓尧封:帝尧时我国的疆土十二州,汉武帝时又开拓了一大片,故称拓尧封。●鼎定句:意思是现在大明朝立国创业,又是一统天下,有谁能像这样国土辽阔、国力雄厚呢?
欲访飞仙阁,先临问道宫。
乱云交密竹,斜日下危峰。
木落层楼出,天高一鸟通。
鼎湖龙去远,岩壑自秋风。
[诗名]
[作者] 陈讲,字子学,明遂宁(今四川遂宁) 人。正德十六年 (1521年) 进士,曾任副都御史。
[注释] ●飞仙阁: 崆峒山上的殿阁名称
●问道宫:后人根据传说,于黄帝问道处修的宫殿●木落句:是说当树叶落下后,山上层层叠叠的楼阁就显现出来了。●天高句:是说崆峒山峰,高耸入云,只有一条曲折鸟道,通往峰巅。●鼎湖:相传,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即乘龙升天。后人便把黄帝乘龙升天之处叫 “鼎湖”。
西北崆峒山势雄,千年境界尚鸿濛。
灵泉涧引昆仑滴,灏气光含青海风。
欲捉白蟾飞树杪,遍寻元鹤在云中。
荒凉栋宇聊停节,怅望当年问道宫。
[诗名]
[作者] 唐龙,字虞佐,明兰溪(今浙江兰溪县) 人。正德三年((1508年) 进士,累官太仆卿、兵部尚书,曾总制三边,又拜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注释] ●鸿濛:指人世未开辟前的混沌状态。●灵泉:传轩辕皇帝向广成子问道处,后人建问道宫。宫之南,有广成泉,为广成子洗丹处。灵泉指此。●灏气:同浩气,盛大之气。●青海:指青海省境内的青海湖。●白蟾:指月亮。古代传说月宫中有宝蟾,故称。●树杪:树梢。●元鹤:大仙鹤。相传,崆峒山的东台绝壁下有一洞,叫元鹤洞,高5丈,深不可知。洞中居有玄鹤一对,丹顶,黑身,白腹,朱喙。为黄帝时物,数千年来曾在洞外出现过三次。●栋宇:指山上的帝观、殿阁。●停节:停下休息。
昔我戍沙塞,题诗灵泉寺。
不意十年中,公然履福地。
如寻桃花源,绝境少人至。
又似蓬莱宫,*可立致。
古塔迥凌空,中台巧位置。
东西南北台,各自标灵异。
琳宫梵宇开,瑶草琪花闷。
松柏高摩云,群木如栉比。
绝顶得攀跻,喘定神犹悸。
连日骋游目,穷险探奇秘。
[诗名] (全诗100句)
[作者] 安维峻,字晓峰,清甘肃秦安县人。光绪六年 (1880年) 进士,官至福建道*御史。中日甲午战争时,他愤恨权臣误国,曾于14个月内上疏60余次,痛斥投降派李鸿章,声震一时。后遣戍军台(新疆)效力。还乡后,应聘主持纂写《甘肃通志》。
[注释] ●灵泉寺: 系崆峒山上一古寺。●履福地:到*所居之地。道家谓*所居有七十二福地,此指崆峒山。●古塔:崆峒山峰上的宝塔。●中台:崆峒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台,中台在中峰之上,隆然独处,被其余四台环抱。●琳宫:指道院。●梵宇: 指佛寺。●闷: 清幽。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拏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
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向武陵源。
5、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九》咏陕西华山诗词
西上莲花山, 迢迢见明星①。
素手把芙蓉②,虚步蹑太清③。
霓裳曳广带④, 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⑤, 高揖卫叔卿⑥。
恍恍与之去, 驾鸿凌紫冥⑦。
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⑧。
流血涂野草, 豺狼尽冠缨⑨。
【题解】
唐至德元年(756)春,李白作《古风》59首,抒写其精神漫游。此为第19首,写神游华山,虽属游仙,然最后“俯视洛阳川”也涉及到战乱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
【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生平见前山西《太原早秋》诗。
【注释】
①莲花山:即华山。《华山记》言其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可羽化登仙,因曰华山。又,华山北上有莲花峰,视诸峰为最高。②迢迢:遥远貌。明星:据《集仙录》,华山有玉女明星,服玉浆而羽化飞升。华山有明星玉女祠,在中峰。②把:持、拿。③蹑太清:谓腾空而行。太清,天空。④霓裳:虹霓似的衣裳。曳:拖。⑤云台:即华山北峰云台峰。⑥卫叔卿:*名。据《*传》载,卫为汉代中山人,服云母成仙。汉武帝一日于殿上,见一人乘云车,驾白鹿,从天而下,降于殿廷。其人年可三十许,色如童子,羽衣星冠。帝惊问为谁,答曰:“我中山卫叔卿也。”帝曰:“子若是中山人,乃朕臣也,可前共语。”叔卿本意谒帝,谓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而帝问曰“是朕臣也”,于是大失望,默然不应,忽焉不知所在。帝甚悔恨,遣使者梁伯至中山,推求叔卿,不得见。但见其子度世,共之华山。未到其岭,于绝崖之下,望见叔卿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郁郁于其上,白玉为床,有数仙童持幢节立其后。⑦紫冥:高空。《魏书·高允传》:“发响九皋,翰飞紫冥。”⑧胡兵:指当时安禄山的军队。⑨冠缨:即衣冠簪缨,代指*。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45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