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学设计范例

发布时间: 2025-07-26 10:54:58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学设计范例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4、学会在生活中体验与感受寓言所阐明的哲理。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

一、导入

由复习上节课学习总结的寓言的特点导入。

二、自主学习

根据注释,试译课文:

1、在翻译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能跟大家来讲讲这个故事吗?

三、寓意探究(《智子疑邻》)

1、自主回答以下问题:

⑴ 宋人家被盗的原因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⑵ 在宋人家被盗前,可有人向他提出有关建议?(其子;其邻人之父亦云。)

⑶ 被盗后,宋人对两人有何不同的态度?(智其子而疑其邻。)

⑷ 你认为不筑,必将有盗这个建议正确吗?

2、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⑴ 宋人为何对两个提出相同建议的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呢?

宋人与儿子的关系亲近。相信儿子不是盗贼,那么邻居必定是盗贼了,因为邻居提出了一个与其儿子一样的建议。

⑵ 读罢本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寓意探究(《塞翁失马》)

1、自主回答下列问题:

⑴ 本则寓言讲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

⑵ 在一般人看来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在其父看来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

2、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⑴ 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⑵ 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五、小结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严文井)

六、拓展与延伸

1、请你诊断:

考试成绩公布了,小明是最后一名。得知这一消息后,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小明相信坏事会变成好事,下次一定能考好。他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2、走向生活:

⑵ 把你们刚刚说的某一个故事写下来吧!

拓展阅读

1、课文《得道多助道寡助》优秀

1、理解古代哲人思想。

2、顺畅朗读背诵。

3、积累文言词汇。

4、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重难点】

1、重点:

⑴ 顺畅朗读背诵。

⑵ 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二课时。

多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这的主要文体是什么?(议论文)我们以前的都是今人写的议论文,古代有没有议论文?今天我们来一篇古人写的议论文《〈孟〉二章》。

二、作者简介、文章简介

(多媒体打出孟的头像。)

名轲,字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后世以“孔孟”并称。

战国中期,诸侯混战,生灵涂炭。面对这种情况,孟反对不义之战,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反映了孟“民贵君轻”的*思想。今天我们的《得道多助,道寡助》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孟》这本书是孟与其弟万章、公孙丑等撰写的,文章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的“仁政”思想。

三、熟读课文,弄清文意

1、老师读:

2、正音,齐读一遍,要求通顺

(多媒体打出。)

粟(sù) 夫(fú) 畔(pàn)通“叛”

3、齐读二遍,初晓大意。

4、对照文中注释疏通文句,有难处可互相讨论

5、释,点拨(多媒体出示相关攻城图片)

古代城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都说明城之小。

“天时不如地利也”中“是”作代词,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和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重点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道寡助。

6、生翻译,一人一段。

四、分析课文

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首句。)

2、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

(连用两个论据论证。2段选取进攻方攻战利的,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攻克,说明“地利”重于天时;3段选取防守方守战利的连用四个并列否定句,形成排比句势,充分铺张防守方具备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出败结局,更有力地说明了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守战方仍然败,因为“地利”也难比“人和”。)

3、第四段有什么作用?

(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得出结论。先用排比句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得出结论“得道多助,道寡助”。这段中,作者将论点的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的*主张,使文章更有普遍意义。)

4、孟的这一说法有无道理呢?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因得人和而取胜的呢?

5、小结:本文紧扣“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紧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给我们习和写作议论文提供了很好的典

五、指导朗读,当堂背诵

2、刷 《刷李》

1、熟读课文,了解“刷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重难点:

重点品读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并从中习写人的方法。

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课件;
生查找、收集有关《俗世奇人》及冯骥才的资料,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位作家及其作品。

一、揭示课题

1、有一句话,相信大家都知道:大千世界(生接读)无奇不有,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2、出示课题:刷

(1)齐读课题。

(2)刷李是一个人的(绰号、外号)。从名字中你明白了哪些信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姓李、干粉刷的。)

(3)当今世界,从事粉刷这行的人多了去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叫刷李呢?这篇文章,我们首先得弄明白,为什么叫他刷李?(出示冯骥才《俗世奇人》选段)

(4)他到底奇在哪儿?(奇=技艺高超)

二、读通课文,品读“奇”

1、请同们找一找,哪一自然段写出了刷李的技艺高超?

2、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写。(你可以把描写刷李奇在哪儿的句划下来。老师发现同们很会读书,描写刷李粉刷技术高超的集中在第1、5自然段)

3、交流。

4、体会刷李的神奇。(生自由朗读)

5、如果你用心读,读着读着,你会感觉到刷李不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粉刷匠,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有这种感觉吗?刚才在读的时候,刷李仿佛成了什么?

书法家(能把刷墙演绎得如此潇洒,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舞蹈家(做动作有没有觉得自己是在跳舞)

音乐家(由如此美妙的声音,不简单)

魔术师

为什么称他是刷李?从三个方面体现刷李的奇:规矩奇、动作奇、效果奇。

6、总结。大作家冯骥才有精辟的论述。(出示冯骥才的评价)

师读:在民间,如果某个人手上有绝活,无人能比,我们就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称呼他。先说他的行业,再说他的姓。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如在天津,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泥人张);
还有在天津,有个姓魏的风筝做得特别好,就叫他——(风筝魏);
一位姓刘的先生篆刻特别好,就叫他——(篆刻刘)……

三、品曹*的“出乎意料”

1、有几个自然段特别吸引人,经常出乎我们的意料。(6、7、8、9)有几个句,这也是让徒弟曹*特别意外的地方。读。你现在信了吗?

2、再齐读第一自然段“他要是给您……”读得肯定一点了。因为这是现实了,不是传说。

3、但他的徒弟*最关心的是“刷李身上到底有是否黑衣无瑕?”(快速浏览6——9自然段)

4、说起“出乎意料”,还有几个句,找出来。

(1)出示:

第一处:“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第二处:“啊?”

第三处:“……奇了!”

(2)朗读。

(3)哪个词表示他出乎意料?

出示:“每一面墙刷完,他都搜索一遍……”(居然)

5、此时,师傅的形象在他心目中如山一般高大,曹*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

6、着老师的样,结合第2处、第3处的句来画画后面的图。

(1)第2处是曹*在师傅的裤上发现一个白点,师傅的形象便在他的心中轰然倒去。

(2)出示:“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曹*在他心目中的形象轰然倒去。你用什么词来形容?(生说:唉呀、完了、吹牛、假冒)

(3)对师傅的敬佩油然而生。你用什么词?(生说:厉害、佩服)

(4)这样一条线条,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一波三折),小说正是因为有了一波三折,才显得那么生动,那么吸引人。如果能用几句话把曹*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就更生动,更形象,更精彩,会更丰满。

四、完成练习纸中的作业。

1、请选择一题,用几句话写出曹*的心理活动:

(1)当曹*在师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时,心想:

(2)当曹*在师傅裤上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心想:

(3)当曹*明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心想:

2、交流。

五、这篇文章还有个一波三折,能不能发现?

请大家通篇考虑,你能不能将文章分成三段?

出示: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

第三段(第3——11自然段)

第一段,对刷李敬佩,波应该往上走;
第二段,为什么会降下来,第二段哪几个字?这波往下走;
第三段,通过(曹*眼睛)证实了刷李确实具有非凡的本领。

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一波三折,才会这么好看。所以我们得感谢大作家冯骥才。

六、总结拓展。

1、从这篇短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交流)

2、拓展“码头上的人”,师读,(配上音乐),如(拓展泥人张、风筝刘)

3、你感悟到了什么?(我们要靠真本事吃饭;
行行出状元……)

4、小结:我们既领略了刷李奇异的本领,又领略了冯骥才的写作风格。

5、点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6、品读对联

(上联)天衣无缝 刷见功底

(下联)黑衣无瑕,绝活写传奇

(横批)俗世奇人

七、布置作业

3、《勇气》优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文中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2. 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会复述故事

3. 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体会作者赞叹的是什么样的勇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了解作者独特的叙述视角

2. 体会人物形象的含蓄深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法国妇女的勇气和力量

2. 养成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爱国情怀

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体会作者赞叹的是什么样的勇气

2. 难点:体会人物形象的含蓄深刻

多媒体、讨论法

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播放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片段)

二、从影片里士兵恐惧的神色来看,我们来看看,面对血腥的战争,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促使我们义无返顾前行的勇气!今天我们将到的就是一篇关于“勇气”的文章。

三、课文解析

1.请同们默读课文三分钟,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几方面对文中出现的故事进行概括。

(请同回答六要素,后再请一位同复述故事)

2.这里,整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是在那里呢?(事件的经过部分--- ---法国妇女两次隐藏美国伞兵)面对残酷的战争,,法国妇女两次这样做,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勇气)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具有巨大勇气的法国妇女进行描写的?

点击查看更多《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学设计范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mkc.cn/articles/43802.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除夕短信祝福语汇总
  2. 景观工程施工合同范本
  3. 七一诗歌朗诵稿
  4. 鸡年春节给领导同事的祝福语
  5. 现代爱情诗句摘抄
  6.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7. 见习实习生自我评价
  8. 精彩的五一劳动节祝福语推荐
  9. 关于三八妇女节手抄报资料:三八妇女节的由来
  10. 雷锋精神永相传手抄报
  11. 学校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
  12. 平安夜给客户的祝福语
  13. 2016年感恩节送给同学的祝福语
  14. 个人的授权委托书
  15. 形容父亲严厉的句子
← 返回首页